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刺参单环刺螠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新编.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泽玥15****2海阔
  • 文档编号:244682462
  • 上传时间:2022-01-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04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刺参刺参- -单环刺螠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单环刺螠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付仲 高晓田 马国臣 王永辉 赵春龙 崔兆进 苏文清 摘 要: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与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池塘生态混养试验中,池塘进、排水口 COD、磷酸盐、总磷、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总氮含量对比表明:池塘排水口的 COD、总氮、氨氮较进水口有明显的降低,生态效益明显该养殖模式每公顷生产刺参和单环刺螠合计 4 950 kg,产值 65.25 万元,纯利润 35.25 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池塘;生态养殖 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俗名:海肠、海肠子,属于螠虫动物门(Echiurioidea),螠纲(Echiurida),无管螠目(Xenopneusta),刺螠科(Urchidae),刺螠属单环刺螠个体肥大,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人体必需氨基酸和纤溶酶、多肽、糖胺聚糖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单环刺螠是滤食性、渣食性动物,能够滤食水体中的藻类、有机质,还能够摄食底泥中的有机物、小型底栖动物,对食物颗粒无选择性;同时对环境温度、盐度、溶解氧的变化有较大的耐受能力1,这些特性决定了其养殖管理简单、成本低。

      另外,因单环刺螠栖息于池塘底质泥沙中,且营滤食性摄食,在与海参、虾、蟹、鱼等混养时,可以提高池塘空间和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适宜选择其作为改善池底生态环境的混养生物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根据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与单环刺螠的生物学特性,在攻克单环刺螠规模化繁育技术的基础上,将单环刺螠做为内源性修复生物,与刺参进行池塘生态混养,研究构建了刺参单环刺螠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该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海参池塘养殖模式,实现了水质调控和营养物质循环利用,在提高海参池塘养殖效益的同时减少养殖污染物排放,契合现代渔业绿色发展的新要求 1 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条件 2019 年乐亭县马头营龙翔水产养殖场进行了刺参和单环刺螠混养试验,养殖面积 3.33 hm2刺参-单环刺螠混养池塘建于潮上带,底质为泥沙底,池深 34 m,靠近水源,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 1.2 准备工作 投放刺参苗种前对养殖池塘进行清淤平整与人工造礁参礁为石块堆积而成,堆高 0.60.8 m,堆宽 1.21.5 m,行距 23 m,堆距 34 m造礁后进水,进水时需 80100 目筛网过滤,防止野杂鱼、杂虾及鱼卵进入,水深 80100 cm,以没过参礁为宜。

      池塘中泼洒漂白粉对水体和参礁消毒57 d 后泼洒磷酸氢二胺和尿素肥水,培育底栖藻类,无机肥氮磷比约 101,投肥量和时间间隔根据池塘底质和水质适当调整 1.3 苗种投放 2018 年 10 月中旬,刺参-单环刺螠混养试验池塘中投放刺参苗种,规格 4 0006 000 头/kg,投苗密度 30 万头/hm22019 年 4 月中旬,在刺参-单环刺螠混养试验池塘中投放规格为 4 0006 000 头/kg 的单环刺螠苗种,投苗密度30 万头/hm2 1.4 养殖管理 1.4.1 水质管理 除大潮期间正常进排水外,还需根据水温、水色、水深等情况进排水养殖池塘水色以黄褐色或黄绿色为好,透明度控制 3050 cm,盐度 1530,水温-231 春季与秋季池塘水位保持在 1.01.5 m;刺参夏眠和冬眠期间池塘水位控制在 2 m 以上,形成温跃层,利于刺参度夏和过冬 1.4.2 饵料投喂 单环刺螠以池塘水体中的悬浮有机物、单胞藻类为食,不需要单独投喂春秋季池塘水温 1016 时,刺参生長代谢旺盛,在天然饵料不足时,需要投喂海参配合饲料、大叶藻等人工饵料,投喂量为刺参体重的10%15%,每隔 45 d 投喂一次,水温超过 20 以及低于 5 时,即夏眠与冬眠期间不投喂。

      1.5 水质监测 2019 年 59 月,每隔一个月测量一次试验池进水口与排水口的 COD、活性磷酸盐、总磷、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总氮等 7 项水质指标,分析单环刺螠对池塘水质的净化作用 1.6 收获测产 2020 年 5 月开始回捕单环刺螠与刺参捕捞过程中,测量、记录刺参和单环刺螠的体长、体重、产量等数据,对试验池的产量和产值、效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测产结果及效益 刺参-单环刺螠混养试验池塘中,回捕刺参的规格为 1216 头/kg,单位产量 1 575 kg/hm2,成活率约 7.35%,以单价 200 元/kg 计算,刺参产值约 315 000 元/hm2,扣除 150 000 元/hm2 的养殖成本,刺参的经济效益为 165 000 万/hm2单环刺螠回捕的规格为 60100 头/kg,单位产量为 3 375 kg/hm2,成活率 90%以上,以单价 100 元/kg 计算,单环刺螠单位产值为 337 500 元/hm2,扣除 150 000 元/hm2 的养殖成本,养殖单环刺螠产生的经济效益为 187 500 元/hm2两项累计,刺参与单环刺螠混养池塘中单位产量 4 950 kg/hm2,单位产值 652 500 元/hm2,纯利润 352 500 元/hm2。

      见表 1 2.2 水质变化 从图 1图 7 可以看到,试验池 COD、磷酸盐、总磷、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总氮等 7 项水质指标中,排水口的 COD、氨氮和总氮较混养池塘进水口有明显降低;总磷在 57 月与 9 月排水口含量低于进水口,仅在 8 月份排水口高于进水口;活性磷酸盐在 58 月进水口与排水口含量基本持平,仅在 9 月份排水口显著低于进水口;亚硝酸盐在 5 月、8 月和 9 月排水口含量低于进水口,6 月和 7 月排水口含量高于进水口;硝酸盐在 5 月、6 月和 8 月排水口含量高于进水口,7 月和 9 月排水口含量低于进水口说明单环刺螠能够明显降低刺参养殖池塘的 COD、总氮和氨氮三项水质指标,有一定的净水效果 3 讨论 3.1 单环刺螠与刺参混养的互补作用 单环刺螠以水中悬浮有机物、藻类为食,在水体较肥或换水量较大的情况下,一般不需另行投饵单环刺螠的粪便能被刺参摄食,混养可以为刺参增加食物来源,减少人工投饵,因此单环刺螠与刺参混养存在生物学互利关系单环刺螠生活在泥沙中,刺参生活在参礁上,生活空间互不重叠,因此二者混养还可以充分利用养殖空间 3.2 单环刺螠对养殖环境修复作用 本试验监测了单环刺螠与刺参混养池塘水体中的 COD、活性磷酸盐、总磷、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总氮等 7 项水质指标,结果表明:混养池塘水体的COD、总氮、氨氮较进水口有明显的降低,净水效果显著。

      单环刺螠对养殖水体中有机颗粒和单胞藻类有很强的滤食作用,可显著降低水体中二者的含量与密度,间接降低了 COD、总氮、氨氮等水质指标含量刘晓玲等2研究了单环刺螠对刺参养殖池塘底质的改善作用,单环刺螠与刺参混养模式与刺参单养相比,混养池塘底泥硫化物呈显著下降,养殖过程中硫化物的积累,激发了单环刺螠体内相关酶的活性,增强了其对硫化物的代谢功能,导致硫化物含量降低;混养池塘底泥中 COD、TP 跟硫化物之间,存在非显著性正相关,混养池塘底泥中的COD 与 TP 低于刺参单养;混养池塘底泥 TC 与硫化物呈显著的正相关,混养池塘底泥 TC 含量显著低于刺参单养;混养池塘 TN 含量非显著性低于刺参单养因此,单环刺螠对海水养殖池塘的水质和底质都有很强的生态修复作用单环刺螠对海参池塘环境的改善作用,能够提高海参的生长速度,延长生长期,提高夏眠成活率;本试验中,刺参产量达到了 1 500 kg/hm2 以上,较河北省传统的刺参养殖模式提高了近一倍,为上述观点提供了佐证 3.3 单环刺螠与其他海水养殖品种生态混养模式推广前景 海水养殖池塘经过多年養殖,会不断积累大量的代谢产物,直接导致养殖环境的恶化,因此养殖环境的优化和改良越来越受到重视;多种物理、化学、生物手段等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最多的方法主要为使用水质和底质改良剂,泼洒微生态制剂等。

      蔡继晗等3认为物理和化学措施常伴有一定副作用或大幅度增加养殖成本,而生物修复技术基本无副作用利用养殖对象间的生物互利关系进行混养,是一种有效的生物修复方式多项研究表明4-6混养模式能够充分利用水体中各种天然饵料资源或人工饲料,提高养殖系统对物质和能量的利用效率,并且通过系统内各组分相互制约转化、反馈使物质和能量的代谢保持动态平衡,增强养殖池的自我调节能力单环刺螠作为一种新的内源性养殖环境修复生物具有潜沙、滤食、经济价值高、易于养殖的特点,以及高效的养殖环境修复能力,这些特性使其具有了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不仅可以与刺参混养,还能够与对虾、海水鱼等众多品种进行混养如王淑芬等6开展了日本对虾与单环刺螠的混养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单位产值 188 317.5 元/hm2,平均利润达到 122 017.5 元/hm2 参考文献: 1 刘峰,孙涛,纪元,等.单环刺螠生物学及生态学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2017,41(10):125-131. 2刘晓玲,王增猛,邵明瑜,等.单环刺螠对刺参养殖池塘底质的影响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17,30(3):214-219. 3蔡继晗,李凯,郑向勇,等.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分析J.水产养殖,2010,31(5):32-38. 4孙毅.南美白对虾与草鱼、鲤鱼混养技术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6,37(1):105-106. 5陆波.虾、蟹、贝等混养模式中全雌梭子蟹混养技术J.养殖技术,2016(1):27-29. 6王吉桥,郝玉冰,张蒲龙,等.栉孔扇贝与海胆和海参混养的净化水质作用J.水产科学,2007,26(1):19-21. 6 王淑芬,唐永政,李德顺,等.单环刺螠与日本对虾池塘混养试验J.中国水产,2016(2):85-86.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