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可编)油气回收膜分离法.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创飞
  • 文档编号:225892513
  • 上传时间:2021-12-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8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国内外发展现状油气回收膜分离法国外对膜法油气回收的研究和工业应用较早日本公司 1988 年建造了第一套用于油库油气回收的膜装置 1989 年德国公司也成功推出了膜法油气回收装置 , 至今已有 180 多套大型装置在运行德国的公司、日本的日东电工和美国的公司都在膜法油气回收方面实现了工业应用欧洲建造了很多安装在输油管线终端的大型膜装置 , 用来从输送过程产生的气流中分离和回收油气由于国外在气体分离膜领域开展的研究较早,目前国外己经实现工业化的膜分离法回收的生产厂家以及回收体系有 :我国对气体分离膜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开始的较晚, 20 世纪 80 年代初才开始但由于气体分离技术与催化燃烧、吸附等传统处理 方法比较,具有效率高、能耗低、操作简单、装置紧凑、占地面积 少、无二次污染等显著特点,所以得到了广泛推广和深入研究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等单位在该方 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长足进步我国目前使用膜分 离技术主要应用的领域有 : 氢气的回收和利用、从空气中制取富氮、从空气中富集氧气、二氧化碳的回收和脱除、工业气体脱湿、从天 然气中提取浓氦气、空气中易挥发有机物的回收等。

      在这些领域, 膜分离技术基本都得到了工业化应用,但在回收废气中的挥发性有 机物领域的研究应用工作只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在化工生产、油罐、油轮及加油站等有机物质制造、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经常要排放挥发性有机气体他们通常由惰性气体和烷烃、烯烃等有机气体组成,采用膜技术实现有机混合气体的分离,不仅可以回收附加值高的烷烃、烯烃等有机物和等,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2002 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吉化公司合作进行了现场实验,采用螺旋卷式膜分离器回收聚乙烯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乙烯和丁烯单体,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在膜材料的研究和生产领域,我国还没有全部实现自己研制开发寻找成本低, 分离效率高、化学稳定性好、耐热、并具有优良的机械加工性能的膜材料,并将其工业化应用将是我国研究人员面临的挑战近几年来,国外的实验室研究分离使用得最多的膜分离材料是 聚二甲基硅氧烷 P() 它从结构上看属半无机、半有机结构的高分子,具有许多独特性能,是目前发现的气体渗透性能好的高分子膜 材料之一研究人员大多是采用聚枫 () 、聚偏氟乙烯 () 、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酯 () 等材料作为支撑层,使用涂层堵孔,作为选择性分离层,选择性分离 2 或空气体系,都取得了理想的实验结果。

      2003 年, 大连欧科力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与德国研究所、公司合作, 率先引进膜法油气回收技术 , 在中石油上海灵广加油站应用成功这座加油站安装上膜法油气回收装置后 , 油气回收率达到 98%以上, 尾气排放浓度降到 15 g 3 以内, 低于欧洲标准 (35 g 3), 是国内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环保、效益型的加油站2 膜分离机理膜法气体分离的基本原理就是根据混合气中各组分在压力的推 动下透过膜的传递速率不同 , 从而达到分离目的对不同结构的膜 , 气体通过膜的传递扩散方式不同 , 因而分离机理也不同目前常见的气体通过膜的分离机理包括 :(1) 气体通过非多孔膜即致密膜 ( 如, 高分子聚合物膜 ) 的溶解— 扩散的分离机理一般橡胶态聚合物的气体渗透是溶解控制,玻璃 态聚合物为扩散控制此时 , 气体透过膜的过程可认为由 3 个环节( 步骤) 组成: ①吸着过程 , 即气体在膜的上游侧表面被吸附、凝聚、溶解这个过程带有一定的选择性 ; ②扩散过程 , 即该被吸着的气体在膜两侧压力差、浓度差的推动下 , 按不同扩散系数扩散透过膜另一侧; ③解吸过程 , 即该已扩散透过的气体在膜下游侧表面被解吸、剥离过程。

      一般来讲 , 气体在膜表面的吸着和解吸过程都能较快地达到平衡 ,而气体在致密膜内的渗透扩散较慢 , 是气体透过膜的速率控制步骤 ,但也是起选择性分离的关键所在2) 气体通过多孔膜 ( 如, 多孔性陶瓷膜 ) 的微孔扩散机理此分离机理包括 5 种情况( 类型):①孔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行程时的常规的层流扩散这时渗透率很高 , 但分离效果不会很明显 ;②孔径小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行程时的扩散 ( 气体在多孔固体中扩散时,如果孔径小于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则气体分子对孔壁的碰撞,较之气体分子间的碰撞要频繁得多,这种扩散,称为扩散) 此时气体为难凝性气体 ;③表面扩散 , 即当气体分子可被吸附在多孔介质表面时 , 就会在表面浓度梯度的作用下产生表面分子迁移流动如果存在有膜孔压 力差推动力 , 则这些被吸附分子可能会出现表面滑移流动此时的渗透率及分离度将比单纯的浓差表面扩散要大得多 , 而且如可能出现多层吸附时 , 则其效果更明显 ;④毛细管冷凝 , 即可凝性气体在膜微孔中发生毛细管冷凝及可能有的多层吸附时 , 减少甚至消除气相流动 , 在膜孔压力差推动力的作用下, 发生较高的渗透率及分离度。

      油气是由多种烃组分组成的混合气在带有 30m毛细管及氢焰检测器的色谱分析汽油蒸气时 , 在 1h 内曾获得 ( 测得)255 个组分峰但一般可认为油气主要是以 C37组成, 大都为可凝性烃故其分离回收机理即以毛细管冷凝机理为主膜分离法回收油气时 , 一般增加“压缩 +冷凝”过程 , 即在混合气进入膜分离器前增加“压缩 +冷凝”过程 , 其压缩比常为 3~4这时更有利于可凝性气体的毛细管冷凝分离也有在膜组件下游抽真空 , 但相对偏少;⑤分子筛分此时对多孔无机膜分离油气—空气是一种最理想 的分离机理 , 即大分子的油气组分 ( 烃组分) 被截留, 而小分子的空气组分(N22) 可透过, 因此, 具有很高的分离度但膜的孔径要求 ( 即制备要求) 相当苛刻 , 且渗透率也不大膜分离技术的特点是:可以在膜的截留侧和渗透侧,分别达到油气的富集和贫化,从而达到油气和空气分离的目的哪一侧是富集侧与所使用的膜的材质、孔径和操作条件等有直接的关系与吸收、吸附、冷凝法油气回收相比 , 膜分离气体混合物是一种更简单有效的技术 , 尤其是许多性能优异的高分子膜和无机膜开发成功, 膜法气体分离成为更有效、更经济的新型分离技术。

      3 油气分离膜材料对于不同结构的膜,扩散的方式也不同,因而分离机理也不同膜可以是固相的,也有液相的目前使用的技术比较成熟的的分离膜绝大多数是固相膜在油气分离领域使用的膜材料可分为有机材料(高分子聚合物)、无机材料(陶瓷)、分子筛材料及各种复合材料在油气及其他的膜分离回收过程中,目前应用较为成功并达到工业化应用的主要为有机膜(高分子聚合膜)相对来讲,无机膜的应用才刚起步理想的油气分离膜需具备良好的耐油气性能,优良的分离性能和渗透性能,同时易大规模制备目前只有高分子膜在油气回收中有大面积使用的实例,其他材料的膜还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 1) 高分子膜有机高分子材料是各种合成膜的主要膜材料在气体分离膜领域,已经应用的高分子膜材料有聚酞亚胺 () 、乙酸纤维素 () 、聚二甲基硅氧烷 () 、聚砜 () 、聚碳酸酯 () 这些材料或具有高渗透性、低选择性或具有低渗透性、高选择性,使得这些材料开发的气体分离膜在石油炼制等某些特殊领域应用受到限制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组成决定了气体组分在材料中的溶解性能 和扩散性能,气体组分在聚合物材料中的渗透系数正如玻璃化转变 温度、力学性能等属于材料的本征特性之一,决定了用这种材料制 成的膜所能达到的最大气体分离速度和极限选择性能。

      根据玻璃化 转化温度,气体高分子分离膜可分为橡胶态聚合物(<室温)和玻 璃态聚合物(>室温)两大类两种膜在分离气体时控制因素各不 相同当使用橡胶态高分子膜分离油气 - 空气混合气时,有机蒸气优先透过而分离出来,惰性气体被选择性截留;当使用玻璃态高分子 膜分离油气 - 空气混合气时, N2和 O2 优先透过被分离,油气大分子被截留使用橡胶态高分子膜,有利于低浓度油气的渗透,而约束 高浓度的空气渗透,从而降低整套设备投资及运行费用,因此,以 前国内外重点研究利用橡胶态膜分离回收 ,目前橡胶态聚合物材料也得到了重视及应用研究橡胶态高分子材料中,链段处于可移动(震动、转动)状态, 通过链段的移动,高分子内部产生瞬时自由空间,使气体组分容易 地通过;而玻璃态高分子中,链段热运动能量小,气体组分一般不 易通过所以一般认为橡胶态聚合物的气体渗透系数大于玻璃态聚 合物,是潜在的气体分离膜材料 遵循此规律,早期的气体分离膜一般采用硅橡胶等橡胶态聚合物材料,如聚二甲基硅氧烷()、聚 辛基甲基硅氧烷()、天然橡胶等这些材料是目前油气分离用高 分子膜分离层的主要材料 硅橡胶复合膜通常有硅橡胶活性皮层和多空支撑层组成,其基本思想是利用硅橡胶膜对有机物较高的选择 渗透特性同时,通过超薄化来降低有机组分在膜中的扩散阻力从而 提高分离的渗透通量。

      有机高分子膜的研究较为成熟,已经在多种气体分离中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有机高分子膜品种多、应用范围广、成膜性能优 异、柔韧性好且易于制成各种型式的膜组件,制膜成本低但有机高分子膜本身同样存在一些缺点,限制其应用其中最主要的缺点就是有机高分子膜的渗透性和选择性难以突破“上限”,即有机高分子膜的渗透性和选择性之间存在着一个“平衡 ( ) ”关系,要想提高膜的渗透通量,则选择性将有所损失,而要想制备高选择性的膜材料,其渗透通量则将有所下降有机高分子膜同时还存在热稳定性差,化学稳定性差,膜污染问题难解决等缺点橡胶态高分子材料,如:聚二甲基硅氧烷()、聚辛基甲基硅氧烷() 等是目前油气分离的用高分子膜分离层的主要材料如 , 德国研究中心用于烃类分离的是以硅橡胶为表皮层的复合膜 , 其硅橡胶涂层厚度约为 1~2μm,多孔支撑层用或制成 , 厚度为 40μm;美国公司则采用 + 硅橡胶的复合方式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也利用聚醚酰胺底膜上涂硅橡胶涂层制成复合膜,做成卷式膜分离组件,对有机蒸气 膜(石油醚) / 氮气混合物进行分离,在 0.6 进料压力、小于 0.2% 的进料浓度下达到 5070%的脱除率。

      近年来对于采用有机复合膜作 为表面分离涂层的深入研究一直没有中断 , 涂层应用方式也开始从平板式扩展到中空纤维式 ; 另有部分工作则致力于寻求分离性能更佳的有机复合膜 , 如, 通过相转化法制得不对称聚醚亚酰胺 () 膜、用等离子体接枝法在聚丙烯基膜上接枝六甲基二甲硅醚等其他高分子材料在有机蒸气膜分离中也表现出较好的渗透和分 离性能,可考虑作为油气分离的表层材料含取代基的聚炔烃类材 料具有特别优异的透气性能到目前为止,透气性能最好的材料是 聚三甲基硅丙炔( ) ,这种材料对可凝性蒸汽(丙烷、丁烷 ) 有很高的渗透选择性,有利于油气中的可凝性组分的分离但这种材料却表现出强烈的时间效应放置一段时间后,气体透过性能课下降一个数量级聚醚嵌段酰胺〔( ),〕是一种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同时具 有聚酰胺材料的坚硬和聚醚材料的柔软两种性质,这种刚和柔的完 美结合为 膜成为高效的分离有机物奠定了基础,目前 膜已经成为分离领域中备受瞩目的高性能材料 不仅具有很好的成膜特性, 对酸和基本的有机溶剂有很好的化学抗性,而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一些研究结果表明, 对油气、酯类、 2 具有良好的选择分离性能。

      等研究制备了用于分离汽油油气 2 的聚醚嵌段酰() / 聚砜()中空纤维复合膜,实验证明(型号 2533 )具有很好的分离效果,用以聚砜作为支撑层的 (型号 2533 )复合膜也能有效地从氮气 - 丙烯混合气中分离丙烯用滴水成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