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武昌起义(简介)课件.pptx

13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605798412
  • 上传时间:2025-05-22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512.65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11/7/2009,#,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黄花岗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清统宣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武昌起义军事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辛亥革命。

      革命前夜,大清帝国风雨飘摇,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使晚清政府愈加衰败,尤其是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末的最后10年,民族工业有了较快发展,有学者称它或许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最自由的时代之一这种社会背景的准现代性,正是酝酿辛亥革命所需的温床从1895年因泄密而夭折的第一次广州起义算起,至1911年,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先辈们领导的兴中会以及后来的同盟会先后发动了10次起义,而其他革命组织自立军、光复会等亦发动多次起义这些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革命党人屡败屡战,前赴后继,百折不挠,保路运动成了导火索,1911年5月9日,清政府实行铁路国有政策,宣布收回由民间出资建造的粤汉铁路、川汉铁路这一举措引起湘、鄂、川、粤4省各阶层的强烈不满,掀起了4省保路运动(又称“铁路风潮”),尤以四川最为强烈一脑子糨糊的清政府,终于亲手点燃了引爆火药库的导火索,为自己的葬礼拉开了序幕革命党在四川的起义牵制了清廷大量兵力,为武昌起义的爆发提供了有力支援可以说,没有保路运动,就没有辛亥革命起义的直接触因,起义计划已定,1911年9月23日,湖北境内最有影响的两个革命组织共进会、文学社宣布合并,大家决定日后不再分彼此,一律统称“武昌革命党人”。

      第二天召开干部会议,组建了起义的领导机构起义总指挥部文学社负责人蒋翊武被推举为总指挥,共进会负责人孙武被推举为参谋长起义时间定为10月6日(旧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后因准备不足,起义日期推迟到10月16日起义新军恐被调入川,当时清廷正在调遣一部分湖北新军入川,武汉的防务就相对空虚了但是,革命党人原本在新军中各层级的人事安排被打乱了,不少党人士兵担心被调往外地如果再延搁下去,机会将可能丧失孙武弄响了炸弹,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秘密制造炸弹时发生事故,不幸被炸伤俄国巡捕前来搜查,孙武和其他人脱逃,但起义的文件、旗帜等被搜走湖广总督瑞澄闻听此事后下令全城戒严,搜捕革命党人蒋翊武闻讯后,决定当夜发动起义,后因武昌小朝街85号起义总指挥部遭清军突袭而没有成功被捕的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10日凌晨就义新军工程营后队正目(相当于班长)、革命军大队长熊秉坤等人筹备当晚起义,并拉来队官(相当于连长)吴兆麟作为起义军临时总指挥,自己为参谋长武昌起义一声枪响,苦撑多年的大清帝国轰然倒塌武昌起义的发生多少带有一些偶然性,然而它的迅速成功却有一定的必然性武昌起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湖北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在新军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革命士兵们在起义中发挥了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加武昌起义的一群新军准备奔赴战场,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清政府已空前孤立,时机完全成熟武昌起义的爆发是全国革命形势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没有多年间全国各地革命党人的宣传、组织工作和前仆后继的斗争,就不会有武昌起义立宪党人在“预备立宪”的骗局被揭穿之后,也开始分化部分立宪党人开始向革命派靠拢,前面提到过,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为武昌起义的胜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时机鄂军西调,武汉空虚,又给武汉的革命党人造成了一个发动起义的绝好机会这是武昌起义之所以能够比较容易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客观条件湖北有较好的社会基础洋务运动后期著名代表人物张之洞,从1889年出任湖广总督后,在湖北创办了汉阳铁厂,还创办了两湖书院近代工商业和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形成新的阶级和新的知识阶层,建立了具有近代色彩的“湖北新军”,这些因素在客观上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社会基础此时的清政府气数已尽,无法成功镇压起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