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框架桥顶推-施工工法.doc
7页框架桥顶推施工工法广西长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姚青云、黄云、莫仕步1前言1.1随着道路工程建设的发展,多跨大孔框架桥顶推施工越来越多被应用于下穿公路或铁路立体交叉采用顶推施工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一、顶推就位时间短,对上行线影响少,甚至无影响;二、外预制,占用场地少,可提前预制;三、施工速度快、效率高,安全可靠1.2五象下穿公路立交桥属于旧桥改建扩建工程, 在原桥址处拆除旧桥新建扩建新桥新建立交桥桥型为框架结构,分为A、B两幅,每幅3个框架为减少施工对道路的影响时间,框架采用线外预制预,顶推就位成桥的施工方法顶推的框架自重达2500t,顶推距离达43m,为区内之最2工法特点2.1 使用设备少,工序简单,操作在平地上进行,安全风险小2.2 顶进路线全过程均可监控,发现偏位可即时调整,就位精度高2.3 顶进速度快,就位后可立即进行下一工序施工,工序衔接快2.4 适应性好,正交斜交均可进行顶推施工3适用范围3.1适用于各种公路、铁路框架桥的顶推施工4工作原理4.1框架顶推施工作业,主要是以后背墙作为支撑,利用千斤顶对已预制好的框架施加顶推力,克服框架与接触面的摩阻力向前移动,通过添加顶柱(传力柱)实现框架持续向前推进,直至就位。
4.2框架顶推的顶力计算公式如下:P=K[N1f1+(N1+N2)f2+2Ef3+RA]P——最大顶力;K——系数,取1.2;N1——框架上的总荷载;f1——框架桥上表面与顶上荷重的摩阻系数;N2——框架自重;f2——框架桥下表面与基底的摩阻系数;E——框架两侧的土压力;f3——框架侧表面与土的摩阻系数;R——刃脚正面阻力;A——刃脚面积框 架若为明挖敞推时,只计自重引起的摩阻力图一:顶推总体示意图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1 工法工艺流程图二、顶推施工工艺流程图5.2 工法操作要点5.2.1顶推系统的构成顶推系统由顶推后背墙、滑板、导向装置、千斤顶、顶铁、顶柱及横梁构成1、顶推后背墙后背墙是一个关键的临时构造物,它必须能够提供充足的抗力,满足顶推过程各阶段的抗力要求即:F≥KPF——后背墙的设计抗力,P——顶推力,K——安全系数,取1.2~1.5.根据顶推力的大小,顶推千斤顶的布置情况,合理的设计后背墙,使后背墙在顶推时能够均匀扩散顶推力,避免局部损坏而无法工作启动顶推力大于正常顶进的顶推力,在预制基础施工时,预埋适量的锚筋连接后背墙,可减小后背墙的规模另外后背墙施工后,在四周挖好排水沟及排水井,及时将积水排除,防止后背墙背后的填土被泡软,降低抗力。
2、滑板滑板在预制基础及就位基础之间,是框架顶进的必经之路滑板必须满足三个要求:①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能承载框架的重力;②具有一定的锚固力,防止顶推时和框架一起滑动;③表面平整,涂有润滑物质,降低顶推过程的摩阻力滑板为钢筋混凝土,施工之前,先测定滑板基础地基的承载力,如不达到要求,可采取压实、换填等处理措施为防止顶推时滑板滑动,在滑板底下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道横向枕梁滑板的平整度控制在3mm以内,顶推之前在表面均匀涂上润滑材料另外,为防止顶推过程发生“扎头”现象,滑板应设置1%左右的上坡坡度3、润滑层润滑层可以显著减少顶推时框架桥的阻力,阻力减小意义重大:降低对设备的要求,降低对后背墙的要求,保护框架桥自身混凝土,提高顶推速度润滑层铺设在预制基础顶面、滑板顶面和就位基础顶面润滑材料为机油和石蜡混合物,比例为1:4,先将石蜡煮溶,温度不低于180°,然后加入机油搅拌均匀用扁嘴喷壶趁热浇洒到需要润滑的底板上,厚度为3~4mm浇洒润滑层之前,将底板清扫干净并保持干燥由于框架预制的时候,施工人员在预制基础上频繁活动,为防止润滑层损坏,确保框架底部和基础良好隔离,在润滑层上再铺设一层塑料薄膜图四:润滑层施工4、导向装置为了控制框架前进的方向,需要设置导向装置。
以往的做法是在框架两侧设置钢轨导向桩,即在框架两侧距框架10cm的位置,从预制基础至就位基础每隔2m打入P50钢轨桩在完成第一个框架顶推之后,我们发现,偏位不易观察,且发生偏位后校正困难,另外P50钢轨桩施工工序多,耗工耗时在顶推第二个框架时,我们将导向桩改成导向墙,即在框架两侧,沿顶推前进的方向,立模板浇注30cm宽10cm高的C30混凝土矮墙,矮墙内侧边线顺直,距框架2cm这一改进效果非常明显,顶推时偏位被控制在萌芽状态,避免校正消耗的时间 5、顶铁、顶柱顶铁是传递千斤顶顶力、延长千斤顶行程的传力柱,要求能承受千斤顶的压力不变形、耐用、搬运方便顶柱就是长度大于1m的顶铁,用于替换顶铁使框架桥能够继续向前推进根据顶力和千斤顶行程,顶铁采用30、50cm长的钢管混凝土制成根据顶力大小情况,顶柱采用C40钢筋混凝土制成,长度分别为1m、2m、4m三种为了避免顶柱端头崩边,在预制时要求端头与轴线垂直,端头放置防崩钢筋网为方便装拆,预埋有吊环6、横梁框架顶推出去后,与后背墙距离越来越长,顶柱随之增长,为防止顶柱失稳、崩柱,需要设置横梁,每隔3~5m设置一道横梁起到横梁连接和重新分配顶力的作用。
横梁可用型钢或钢筋混凝土梁制成横梁也需要根据顶力大小及顶柱分布情况进行设计或选择采用钢筋混凝土横梁时,为保证横梁与顶柱接触的位置不损坏,需要特别配置防崩钢筋7、千斤顶根据顶推框架的情况来选择千斤顶的吨位和行程,一般行程长的千斤顶可减少更换顶铁的次数,从而提高顶进效率需要多台千斤顶时,应选择同型号的千斤顶,以保证千斤顶受力均衡,行程一致若型号不同时,同一型号的千斤顶需要对称布置8、高压泵高压油泵应满足液压系统的油量需求,额定压力达到千斤顶要求,流量大的高压油泵可提高顶推效率为方便控制,宜采用一套高压泵站给多台千斤顶供油,各台千斤顶的供油速度可独立控制采用两台或多台高压泵时,每台高压油泵所带的千斤顶分为一组,对称分布在顶进方向轴线的两边顶推时同步进行,各组千斤顶油表读数尽量一致5.2.2框架的顶推工作1、安装千斤顶系统根据的顶推力来配置千斤顶及油泵等设备,千斤顶与框架前进的轴线呈对称分布,顶推方向与框架前进的方向一致,如框架与前进方向斜交,则在千斤顶顶推点设置三角形楔块,后背墙安装千斤顶的位置也必须与千斤顶垂直顶推系统安装图如下:图五:液压千斤顶系统示意图图六:后背墙、框架顶推点的边线与千斤顶不垂直时,增加三角形楔块2、顶推过程安装好千斤顶,连接管线,将各台千斤顶开启贴紧顶推点,顶铁、顶柱已受力。
然后同时开启所有千斤顶,均匀加油,各组千斤顶油表读数保持一致达到顶推力后,框架开始向前滑移安装顶铁时,尽可能保持同组千斤顶行程相同框架顶推出一定距离后,顶柱随之增长,为防止顶柱失稳、崩柱,需要设置横梁,每隔3~5m设置一道为防止顶柱向上拱起失稳,采用多余的顶柱或其他重物压在顶柱上面3、纠偏由于框架各部位的摩阻力不均衡或千斤顶性能差异,框架在顶进过程会发生偏向发现偏向时必须及时进行纠偏,方法是:当框架发生向右边偏向时,将左侧的顶推千斤顶停止进油或降低进油速度,否则反之纠偏是个逐渐的过程,如果偏位较大,框架要向前顶推较长的一段距离才能完成纠偏4、过程监控过程监控的重点:一是顶推的走向,安排专人定时检查框架和导向墙的间距,发现偏移时立即采取纠偏措施;二是观察框架推进过程,基础、滑板是否有开裂、下沉现象(扎头);三是后背墙是否发生破坏5.2.3顶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千斤顶第一次使用前,先进行最少三次全程空顶,以排除油缸内可能存在的空气,避免在顶推过程中出现突跳造成蹦柱2、顶铁和顶柱上标注中心线点,以方便摆放时对正顺直,顶柱摆放时要做到“三个一致”,即轴线一致、长短搭配一致、位置一致摆放顶柱时各接头处垫上柔性垫片,减轻错位偏压。
3、顶进过程中严禁人员站在顶柱上以及顶柱接头位置附近,避免顶柱水平失稳发生外崩时击伤人4、框架前进方向在预制时设置“船头”,可减少顶推时刮掉润滑层6材料与设备表6-1 框架桥顶推施工主要材料一览表序号名称型号及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千斤顶YDG400A-500t62液压泵ZB10/500电动油泵t23顶铁20、40、60、80、100cm条各84顶柱L=400cm条725橡胶垫片与顶柱截面对应块166横梁截面与顶柱一致条247压力表根据千斤顶数量定个88油路控制阀根据千斤顶数量定个89全站仪ST350套110水准仪BT28-NAL132套111钢尺量程50cm把412吊车16T台1吊装顶柱7劳动组织表7-1框架顶推劳动力组织岗位人数备注油泵操作员2人持证上岗测量组2人顶柱更换工人4~8人吊车司机1人持证上岗技术员2人熟悉顶推流程和技术要求合计11~15人8质量控制8.1 严格贯彻执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遵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的有关规定8.2 顶推系统各构件受力要求认真进行计算、复核,在技术上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
8.3 制作的顶柱、顶铁以及横梁要认真验收,确保结构尺寸一致,表面平直8.4 进场的千斤顶要检验是否合格产品,检验油管、油表、压力表是否正常,并送到通过国家认可的设备检测机构进行标定8.5 布置框架桥顶推独立检测控制网,随时检测框架桥顶进偏位和高差情况及时调整8.6 顶推系统安装完成后,要按照顶推程序进行空顶试顶三回,以检验千斤顶和液压泵运行情况和安全性,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改正8.7 制定工班交接交底记录表,确保工作正确交接,顶推过程做好顶推记录,交接班时将顶推施工记录一同交接,交接双方共同签字8. 8 成立专门的质量管理小组,实行质量负责制度9安全措施9.1 严格贯彻执行“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遵照《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及千斤顶相关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9.2 除了在设计、施工质量充分保证顶推体系的技术安全性外施工前,施工负责人要组织召开施工预备会,对工程技术标准和要求,安全、质量、注意事项和控制措施进行交底,并明确现场指挥者、联络员姓名、位置、联络办法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施工人员到位,技术人员到位9.3 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为指导,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去组织施工;9.4 开展安全教育,上岗前,由作业队领导负责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既有线施工安全规则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
工班每日由班长或安全员进行班前讲话提出当天的安全生产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9.5 实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专职安全员负责日常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隐患9.6 顶推施工前由专职安全员做好安全技术交底,每个工班班前集中召开班前现场安全生产会议,强调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采取的防范措施10环保措施10.1 严格贯彻执行“ISO环境”管理体系,遵照《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