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以物理思想为核心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探究.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396589613
  • 上传时间:2024-02-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25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以物理思想为核心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物理思想不仅仅是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的灵魂,更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的航向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物理思想为核心,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加深学生对物理学本质的深层认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思想;教学策略物理思想是人类在认识物理自然科学过程中形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表达了人们对物理学科的根本观点、解决问题的根本思维和方法,是提高人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保障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物理思想为核心,不断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策略,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一、高中物理教学中传授物理思想的意义高中物理教学中传授物理思想,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物理概念,还能够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开展,同时有助于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物理思想是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根本观念、根本方法,是人们实践成果的理性积累对于学生来说,物理思想具有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意义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物理思想,这有助于引领学生透过物理现象理解物理学科的本质,能使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根本方法,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从而引领学生自主建构物理概念、学会自主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物理学科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以致用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高中物理教学往往局限在知识性教学层面,教师过于注重理论教学,无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开展物理教师坚持以物理思想为核心来开展教学,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物理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注重单向的知识传授,无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坚持以物理思想为核心的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世界观、价值观,并引导学生掌握物理学习的根本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能促使学生改变传统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积极参与物理学习,注重物理学习方法的建构,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动性和科学性,使高中物理教学效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二、以物理思想为核心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1.抽象问题形象化,培养转换思想由于学习内容或者学生认知等方面的原因,高中物理教学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教师难以从正面直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对问题进行灵活的转换,使之符合学生的物理认知规律,或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保持一致教师应当基于学生转换思想开展的需要,对抽象化的问題进行形象化的处理,让学生在既有知识和经验的帮助下,积极地参与到物理学习中。

      以“摩擦力〞一课的教学为例,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摩擦力〞的概念,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根底然而,“摩擦力〞一课又引入新的概念,即“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这两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是相对陌生的为了帮助学生快速建立起对“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认识,笔者给学生演示了一个实验:将一本教科书放在坡面较平的桌面上,让学生观察;然后,不断地加大桌面的坡度,让教科书从静止不动开展到向低的一面滑下去在学生观察的根底上,笔者提出问题:“桌面上的教科书开始不动,后来滑下去的原因是什么?〞最后,笔者引出“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概念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将抽象的物理概念教学寓于形象化的实践操作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产生直观的认知之后,教师再将学生从直观认识引向抽象的概念建构,较好地促进了学生转换思想的开展2.类比比照巧构建,培养比较思想物理知识之间既存在显著的区别,又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引导学生建立清晰的物理概念,并在不同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就需要教师基于物理学科的特点,基于求同、求异等多样化需求,合理地运用类比、比照等方法,让学生在类比、比照学习活动中,巧妙而灵活地自主建构物理概念,进而培养学生的比较思想。

      在“摩擦力〞一课中,“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是两种相对的概念在学生借助演示实验获得感性认识的根底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进行理论层面的概念建构如何让学生理解“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关联性和不同点,是需要教师借助类比或者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建构的为此,教师可以在演示实验的根底上,让学生自主设计并操作实验,使他们在实验的过程中体会“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借助实验,认识到这两种概念都属于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只是两者发生的场景不同,“滑动摩擦力〞产生于相对运动过程中,而“静摩擦力〞产生于没有发生相对运动,但是运动的趋势是客观存在的通过比较,学生发现“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都归属于“摩擦力〞大概念之下,但两者产生的场景又各不相同,可以根据相对运动的发生与否来判断“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求同和求异让学生对“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并且促进了学生比较思想的形成和开展3.未知架桥梁,培养假说思想物理知识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知识链条学生的物理学习往往是在新知识和既有知识不断融会贯穿中螺旋式上升的,这也导致学生对未知世界的认识是有限的。

      对于如何引领学生主动地跨向未知的知识领域,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物理知识体系,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设起桥梁,引导学生凭借既有的物理知识储藏,依据客观事实,通过假说、推理,再借助求证等学习活动,建构起新知识在“摩擦力〞一课中,“滑动摩擦力〞的概念理解相对容易,这是因为“滑动摩擦力〞具有相对运动的显性表象然而,由于“静摩擦力〞产生于相对运动尚没有发生,只是表达出运动的趋势,而这种运动的趋势又具有“潜隐性〞特征,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利用既有的摩擦力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假设:假设这一过程中没有力的存在,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学生带着这个假设,自主设计求证实验学生借助初中阶段学习的重力知识,推理出如果没有摩擦力,在重力的作用下,物体不会保持相对不动的状态而客观事实是,物体能够保持相对的静止,这是因为存在摩擦力这种摩擦力的特点是虽然相对运动没有发生,但是运动趋势客观存在只要符合条件,这种运动趋势就会成为客观事实通过在知识和未知知识之间架设起桥梁,学生认识到“静摩擦力〞的客观存在,并在推理中认识到“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不是绝对的,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此,学生的假说思想也得到了较好的开展。

      4.窥一斑而探全豹,培养控制变量思想物理自然科学中,造成物理量变化的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化的多样化的因素自然加大了物理学习和探究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选择一个点来集中突破,而不是追求面面俱到因此,在物理教学中,针对多样化的因素,教师可以从一个因素入手,通过窥一斑见全豹,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多个因素单一化,剖析其中一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变化和影响,然后进行综合,从而到达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培养学生控制变量思想的目的在“摩擦力〞一课中,探究“摩擦力的大小〞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果教师追求面面俱到,那么学生学习的难度就会很大教师不妨从下面几个因素进行探究: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的压力;滑动摩擦和静摩擦以第一个因素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接触面粗糙程度进行探究,即加大或降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并记录下实验的结果首先,加大其中一个面的粗糙程度,记录下实验观察结果;其次,降低其中一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最后,同时降低两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通过接触面粗糙程度实验,学生得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个因素此后,教师可以再通过加大或者减小接触面压力、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的比较实验,让学生从另外两个方面进行探究,从而得出最终的结论。

      教师通过控制变量,将综合性问题转化为几个简单的问题,既到达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控制变量思想除了上述几种物理思想外,高中物理思想还包括统计思想、理想模型化思想、否认式因果观思想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思想的方法不是固定的教师要根据物理教学内容,并借助物理实践促进多种物理思想的融合,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物理思想体系,引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使其成為物理学习的主人参考文献】许冬保.谈物理思想的考查以及对教学的启示[J].河北理科教学研究,2021〔09〕:93.王玉峰.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思想的渗透[J].学周刊,2021〔01〕:55-56.方法[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33〕:57.方法的研究[J].中国培训,2021〔10〕:276.。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