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明朝政治史之永乐盛世.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6655394
  • 上传时间:2017-11-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8.81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明朝政治史之永乐盛世 发布时间:2009-6-6 阅读次数:404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永乐盛世(一)靖难之役朱元璋在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变革和无情的大规模屠杀,把军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手中的同时,为进一步巩固统治和防范北元势力,他于洪武三年、十一年、二十四年先后三次把自己的二十几个儿子封为亲王(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其中长子标立为太子;第九子、二十六子死;第二十子未至封国;第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子五人因年幼至永乐六年始就藩),并陆续派置到全国各地秦王朱樉,镇西安;晋王朱?,镇太原;燕王朱棣,镇北平;周王朱橚,镇开封;楚王朱桢,镇武昌;齐王朱榑,镇青州;潭王朱梓,镇长沙;鲁王朱檀,镇兖州;蜀王朱椿,镇成都;湘王朱柏,镇荆州;伐王朱桂,镇大同;肃王朱模,镇甘州;辽王朱植,镇广宁;庆王朱■,镇宁夏;宁王朱权,镇大宁;岷王朱楩,镇云南;谷王朱橞,镇宣府诸王在自己的封地建立王府,设置官属,地位极高, 公侯大臣伏而拜谒,无敢钧礼.同时,每个王府都设有护卫亲军,护卫甲士少者3000人,多者达19000人尤其是沿边诸王,因负有防御蒙古贵族侵扰的任务,地位尤高, 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九国皆边虏,岁令训将练兵,有事皆得提兵专制,便防御 ①。

      初,太祖建都金陵,去边塞六七千里,元裔时出没塞下,捕杀吏卒,以故命并边诸王得专制国中,拥三护卫重兵,遣将征诸路兵,必关白亲王乃发 ②其中燕王朱棣、宁王朱权曾多次受命带兵出塞征战,负责筑城、屯田等事,军中大将均受其节制朱元璋对之寄以重命,特许其小事立断, 军务大者始以闻 ③至洪武末年,朱棣已有重兵十万,宁王朱权 带甲八万,革车六千 ④蒙古兀良哈三卫骑兵皆归其统辖,势力急剧膨胀对分封藩王的弊端,明朝中央很早就有人认识到洪武九年,翰林院训导叶伯巨即以西汉 七国之乱 、西晋 八王之乱 的历史教训提醒朱元璋,要他注意 分封逾制,祸患立生 的危险,建议 愿及诸王未国之先,节其都邑之制,减其卫兵,限其疆里 ,⑤但遭到朱元璋的压制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病亡,朱元璋立长孙朱允炆为皇太孙 太祖时政治严覈,中外万机,太孙每奉裁决,济以宽大,中外欣欣爱戴,独诸王皆挟叔父之尊,多不逊服,太孙常以为忧 ⑥因而爷孙俩遂有了如下一次谈话朱元璋 因语太孙曰:' 朕以御虏付诸王,可令边尘不动,贻汝以安 '.太孙曰:' 虏不靖,诸王御之;诸王不靖,孰御之?'太祖默然,良久曰:' 汝意如何? ' 太孙曰:' 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太祖曰:' 是也,无以易此矣'.⑦ 表明朱元璋在晚年对诸王势力膨胀,形成的尾大不掉之势已有所察觉。

      所以,朱元璋死时,因恐诸王争权,遂在遗诏中禁止诸王至京奉丧, 诸王临国中,无得至京王国所在,文武吏士听朝廷节制,惟护卫官军听王诸不在令中者,惟此令从事 ①①   尹宋衡:《史窃》引孟森《明清史讲义》上②   《明史纪事本末》卷十五,《削夺诸藩》③   《明史?太祖本纪》④   《明史?宁王权传》⑤   《明史纪事本末》卷十五,《削夺诸藩》⑥   尹守衡:《明史窃》⑦   尹守衡:《明史窃》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即 授遗诏止诸王会葬诏下,诸王不悦,谓此齐尚书疏闻也.同年六月,户部侍郎卓敬密奏裁抑宗藩,奏疏递入后,建文帝虽没批复,但消息已泄露出去,燕、周、齐、湘、代、岷等诸王即互相煽动,流言四起面对这种状况,建文帝遂与翰林院修撰黄子澄和兵部尚书齐泰商议,决定削藩他们分析了形势,认为燕王朱棣素有准备,握有重兵,势强难图;而周、齐、湘、代、岷诸王在太祖时即多不法,削之有名因而决定削废周、齐等王,剪除燕王的手足,然后再向燕王开刀于是,从洪武三十一年七月至第二年六月的不到一年时间里,先后削除了周、湘、齐、代、岷五王的爵位,废为庶人其中周王迁云南,齐王锢京师,代王幽大同,岷王徙漳州,湘王则合室俱焚。

      在削贬诸王的同时,建文帝也加强了对北平的控制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命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指挥佥事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让他们严密监视燕王的行动建文元年春,又以防边为名,派都督宋忠、徐凯、耿   分别率兵屯驻开平、临清、山海关,而调北平原驻防军——永清左右二卫于彰德(河南安阳)、顺德(河北邢台)同时又命刑部尚书暴昭、户部侍郎夏原吉等24人为采访使,分巡天下面对建文帝咄咄逼人的攻势,朱棣乃一方面佯狂称病,以减轻朝廷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却暗中加紧训练士兵,积极准备举事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四日,朱棣以大病告愈为由,北平诸官入贺他在官中密布刀斧手,在酒席宴上擒斩了张昺、谢贵并迅速攻占了北平全城都督朱忠率兵三万至居庸关,闻变退怀来,都指挥使马宣走蓟州,都指挥余镇退走居庸关随后,朱棣即以诛齐泰、黄子澄, 清君则 为名誓师,称 靖难军 ,去建文年号,仍称洪武三十二年,封官拜将,正式拉开了 靖难之役 的序幕朱棣发难后,为避免朝廷军队兵临城下的局面,首先以旋风般的速度,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先后攻占了居庸关、怀来、密云、蓟州、遵化、永年等州县,迅速扩大了占领区七月二十四日,建文帝见燕王已举事,乃祭告天地宗庙,以长兴侯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率师讨伐。

      大军号称百万,数道并进八月十二日耿炳文率军至真定,与燕兵在滹沱河相遇,经十余日激战,大败九月,文帝召回耿炳文代之以李景隆李景隆至德州收集耿炳文将卒,并征调各路兵号称50万人,于九月十一日进驻河间,进攻北平与此同时,江阴侯吴高和都督耿   、杨文等率兵自辽东南下,围攻永平面对朝廷大军南北两路夹击,朱棣根据李景隆不善用兵而自身又兵力不足的现实毅然置李景隆军于不顾,自己亲率主力援救永平江阴侯吴高没料到燕大军突至,勿忙间退向山海关,被燕军追败朱棣马不停蹄,继续挥师北边,智取宁王朱权,收编了其护卫亲军和兀良哈三卫驻兵,然后迅速率军南下,与坚守京城的守军内外夹击,李景隆失败,退保德州①   《明史记事本末》卷十五,《削夺诸藩》建文二年(1340年)四月,李景隆又集合兵将60万北上,与燕王朱棣大战于白沟河(今河北雄县北),复大败官军死伤十几万,横尸百余里朱棣率军乘胜追击,攻占了德州,并进而围攻济南济南城守军在都指挥盛庸和山东参政铁铉指挥下坚守三个月,朱棣见久攻不下,遂撤兵北还建文帝闻济南之捷大悦,九月十日提升铁铉为山东布政使,参赞军务,不久又升为兵部尚书同时封盛庸为历城侯平燕将军,命令他代替李景隆指挥全军。

      此后,双方军队又多次交战,互有胜负朱棣自建文元年七月发难,至建文三年底,经两年半作战,虽然大军所至已遍及河北、鲁西各地,且历次作战多获胜利然而所得城池仅永平、保定、北平三府,其他城邑均为旋得旋失而燕军本身则因连续作战,无暇休整,日感困顿因此朱棣深感南军众多,作战前途渺茫在这关键时刻,南京宫中一被黜太监来北京投靠朱棣,备言京中空虚,劝朱棣抓紧时机疾进直取燕王谋士姚广孝也劝朱棣不要拘泥于攻城掠地,而应迅速行动,径趋京师于是朱棣遂改变作战方略,决定直捣南京建文三年十二月,朱棣大举出兵南下,千里疾进次年五月,强渡淮河,击败盛庸守军,连下扬州、高邮、通州(今江苏南通)、泰州等江北重镇,准备强渡长江五月二十日,建文帝下罪己诏,并以割地分南北朝为条件,派人和燕王议和,但遭拒绝六月三日,朱棣率军自瓜洲(在镇江对岸)渡江, 舳舻相衔,旌旗蔽空,金鼓大震.南线守军一经冲击,即全线崩溃,纷纷投降六月十三日,南京城破,燕王进城,朝中文武俱跪道旁迎降时宫中火起,建文帝不知去向十七日,燕王朱棣应群臣之请即皇帝位,以明年为永乐元年,是为成祖 靖难之役 至此结束朱棣进京后,即一面清查宫禁,一面揭榜逮捕 奸臣.宫中除得罪建文帝者得留外,其余宫女、内官多被杀死。

      名列 奸臣 者,以齐泰、黄子澄、方孝儒等为首50余人,均先后被捕杀其抗拒不屈者,除本身惨遭酷刑外,多坐及宗族亲友甚至门人子弟方孝儒之死,坐及 十族 ,除宗族亲友外兼及门生,被杀者达878人这次大清洗,史称 瓜蔓抄 ,因牵连蔓延被杀者达数万之多  (二)宦官与厂卫鉴于历代宦官专权,危害朝政的教训,明初严禁宦官干政,规定宦官不得兼任外臣文武衔,不得御外臣冠服宦官任内职不得过四品,月米一石,衣食于内庭朱元璋曾对侍臣讲: 此曹善者千百中不一二,恶者常千百若用为耳目,即耳目蔽;用为心腹,即心腹病;驶之之道,在使之畏法,不可使有功畏法则检束,有功则骄恣.并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铸铁牌立于宫门,上写: 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又敕诸司均不得与宦官机构进行文移往来,定制宦官 不许读书识字 ①措施不可谓不严厉但另一方面为加强中央集权和对官僚集团的监督,朱元璋却又有意识地加强了宦官机构的设立,并赋予了其广泛的权力从1367年始置内使监,到洪武三十年增设都知监和银作局,历时31年,建成了包括十二监、四司、八局即所谓二十四衙门的庞大宦官机构十二监指司礼监、内官监、御用监、司设监、御马监、神官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

      四司指惜薪司、钟鼓司、宝钞司、混堂司八局则为兵仗局、银作局、浣衣局、中帽局、针士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与此同时,他又经常赋予宦官种种超越其职权以外的权力如洪武八年五月,朱元璋派宦官赵成往河州市马武洪十一年正月,派宦官陈能至安南国吊祭国王陈煓之丧洪武十二年三月,派宦官陈景及校尉,向靖江王朱守谦宣读谕旨,令其守法正身,并当场逮捕了朱守谦身边一些为非作歹之人洪武二十六年,蓝玉案发,三月,派宦官王聂与驸马梅殷去山西,传旨晋王朱?: 说与王,把那三个侯碎砍了,家人、火者、成丁男子都砍了家财头口交与王府妇女、王府差内使起解钦此 ①建文帝在位期间,对宦官的约束很严即位之初,他就曾晓谕各处地方官吏对外出内侍严加监督,有不法之处即可将其械送治罪在宫中,他对内监的管束也极严厉,稍有违忤,立即严惩不贷这种严厉政策,引起很多宦官的不安,因而, 靖难之役 期间,不少宦官都投奔了燕王或者给朱棣提供军事情况朱棣起兵, 刺探宫中事,多以建文帝左右为耳 ②而他自己的宦官如狗儿等,在 靖难之役 中,更是出生入死,立过大功所以,朱棣即位后,宦官愈益受到重用,权势越来越大永乐元年, 命内臣齐喜提督广东市舶 ③永乐八年,内宫王安被派往都督谭青营,又命马靖镇守甘肃。

      永乐十八年,置东厂,宦官先后拥有了市舶、监军、分镇、刺探臣民隐私等大权,宦官的权势因而大为扩张至于宦官出使外国、安抚军民、查勘仓库、检免税收等,都比洪武时期更为广泛和频繁宦官手中权力既越来越大,横行不法,便接踵而至假传圣旨屡有发生如永乐五年,内使李进在山西以采天花为名, 诈传圣旨,伪作勘合……假公营私,大为军民害 ④永乐二十二年十月,内官马骐传旨谕翰林院出敕,往交趾采办金银珠香这些违法事件最后虽遭到查处,但已充分显示了宦官集团咄咄逼人的势力①   《明史?职官三》,《宦官专序》①   《明太祖钦录》,第 74 页,台北《故宫图书季刊》第一卷、第四期②   《明史?刑法三》③   《国朝典汇》卷二○○,《市舶》④   谭希思:《明太政纪要》明初的特务机构有两个系统,一是锦衣卫,一是东厂,合称 厂卫.锦衣卫设置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初属亲军上十二卫,约五六万人,掌管皇帝出入仪仗和警卫朱元璋为加强专制统治,即特令其兼管刑狱《明史?职官志五》载锦衣卫职责为: 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领之,恩■寄禄无常员凡朝令、巡幸,则具卤簿仪仗,率大汉将军(共1570员)等侍以从扈行宿卫则分番入直。

      朝日、夕月、耕猎、视牲,则服飞鱼服,佩绣春刀,侍左右盗贼奸宄,街涂沟血,密辑而时省之凡承制鞫狱录囚勘事,偕三法司五军官舍比试併■,同兵部涖视.锦衣卫下设经历司和南、北镇抚司经历司掌公文出入;南镇抚司掌本卫刑名,兼理军匠;北镇抚司则专理诏狱所谓诏狱,就是受皇帝亲自。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