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新凯恩斯主.ppt
32页第5讲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参考文献[1]王健:《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经济日报出版社,05年版[2] 冯金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3] 吴易风<市场经济和政府干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研究>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4] 若迪·加利:《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新凯恩斯主义分析框架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5】[加]威廉姆·M.斯卡斯《高级宏观经济学导论: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的综合》,思考的问题1. 新古典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比较2.用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框架分析我国潜在产出水平的估算与解析3. 用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框架分析我国宏观经济的波动4.评价新凯恩斯主义的最优货币政策理论5.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对我国的启示6. 新凯恩斯主义对政府职能的分析7.中国商品市场名义价格粘性的测度,一.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由来和发展 1.形成 新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凯恩斯主义基础上吸取非凯恩斯主义某些观点与方法形成的理论.可以用公式来表示:新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非凯恩斯主义某些观点与方法。
新凯恩斯学派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叶,新古典综合派衰败以后西方经济学派林立,经济学家们寻求共识又无法达成一致共识新凯恩斯学派在经济学分析中引入了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所忽视的厂商利润最大化和家庭效用最大化假设,吸收了理性预期学派的理性预期假设,建立了微观经济基础的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2. 形成的背景 20世纪60年代后期,特别是70年代中期出现“滞胀”以后,长期占据西方经济学主流地位的凯恩斯主义受到了来自不同流派的攻击新自由主义不但对凯恩斯主义进行了全面的批判,而且一度取代凯恩斯主义而成为备受瞩目的“官方经济学”虽然新自由主义很快衰落,但它对凯恩斯主义的不少批评是合理的,揭示了凯恩斯主义的真正缺陷和致命弱点 为了摆脱理论和现实上的困境,80年代,凯恩斯主义阵营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学派——新凯恩斯学派它的主要成员有:哈佛大学的格雷戈里·曼昆和拉里·萨墨斯,麻省理工学院的奥利维尔·布兰查德和朱利奥·罗泰姆伯格,斯坦福大学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以及哥伦比亚大学的艾德蒙·费尔普斯等人 新凯恩斯学派一方面坚持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信条,另一方面又突破了凯恩斯主义的某些旧框框,吸收和借鉴了包括新古典宏观学派在内的其它流派的理论观点和分析方法。
新凯恩斯主义的青年经济学家们刻意求新,建立起复杂的数学模型,以一种严谨的形式,建造了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弥补了传统凯恩斯主义的一些缺陷,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宏观经济学3.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特征 (1)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是以不完全竞争、不完善市场、不对称信息和相对价格的粘性为基本理论,坚持“非市场出清”这个最重要的假设,认为在货币非中性的情况下,政府的经济政策能够影响就业和产量,市场的失效需要政府干预来发挥积极作用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特征表现为不完全竞争,不完善市场,异质劳动和不对称的信息,而且经济主体经常关心着公平因此,在新凯恩斯主义者看来,“实际的”宏观领域具有协调失效和宏观经济的外部影响的特性2)否认新古典学派的二分法,即分析价值和分配问题的价值论和分析货币和价格问题的货币论,认为货币等名义变量的变动会导致产量和就业量等实际变量的波动,因而二分法是失败的 (3)认为经济是非瓦尔拉斯均衡,实际不完全性是重要的他们认为工资和价格有粘性,其原因在于市场不完全竞争,经济只能获得有限信息和相对价格弹性,所以市场是非出清的,有明显的非瓦尔拉斯均衡特征因而可以认为凡是否认古典二分法,持有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和非瓦尔拉斯均衡的观点,都属于新凯恩斯学派。
4.新凯恩斯主义对原凯恩斯主义学派的继承 首先,新凯恩斯学派坚持市场非连续出清假设,认为当市场上出现需求冲击(或供给冲击)以后,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经济中存在着显著的周期性波动 其次,新凯恩斯学派继承了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论和宏观经济政策有效论,主张政府干预经济活动 最后,新凯恩斯学派认为非自愿失业是现实地存在的,资本主义体系不可能自行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劳动市场上经常存在着超额劳动供给,这与凯恩斯主义也是一脉相承的5.对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进行了改进和发展 (1)吸收了新自由主义的一些研究成果,并将传统微观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纳入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了凯恩斯主义总供给理论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2)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们用工资粘性和价格粘性代替原凯恩斯主义的工资刚性和价格刚性的概念并且作为对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突破,他们始终坚持从单个经济当事人各自追求最大经济利益的行为及其相互作用出发,来解释工资粘性和价格粘性形成的微观方面的原因和机制克服了凯恩斯主义在考察工资刚性和失业问题时几乎不讨论劳动市场从而使凯恩斯理论缺乏微观基础的弱点,高度重视劳动市场问题,二.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价格粘性论 价格粘性是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信条之一,新凯恩斯主义坚持和发展了这一信条。
为价格理论提供了微观经济学基础 1.价格粘性的含义 价格粘性是指价格不能随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地变化价格粘性问题的重要性在于:价格是否有粘性的问题可以转换为市场是否出清,市场机制是否有效的问题如果价格有弹性,当需求减少时,价格会迅速下降,价格下降刺激了需求的增加,导致市场出清,社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名义价格粘性指名义价格不能按照名义需求的变动而相应地变化实际价格粘性是指各类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比有粘性2.价格粘性的类型 新凯恩斯主义的价格粘性论也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名义价格粘性论代表性理论为:菜单成本和经济周期论;近似理性经济周期模型;实际刚性和货币非中性论、交错调整价格论等 二是实际价格粘性论实际价格粘性是指各类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比有粘性实际价格粘性论包括厂商信誉论、需求非对称性论、投入产出表理论、寡头市场和价格粘性论3.名义价格粘性论 (1)菜单成本论又称有成本的价格调整理论该理论是通过调整价格的实际成本或风险成本来说明价格粘性早期菜单成本论从格调整的实际成本出发解释价格粘性和经济周期菜单成本论的代表性理论为:菜单成本、经济周期论和实际刚性和货币非中性论等。
(2)交错调整价格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通常采用交错而不是同步方式调整价格4.实际价格粘性论 新凯恩斯主义者鲍尔和罗默认为,实际价格粘性在解释名义价格粘性和名义冲击的非中性时有重要作用实证分析也表明,没有实际粘性,菜单成本论等名义价格粘性模型只有在非常不合理的参数下才能成立 (1)厂商信誉论该理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上,价格的选择效应和激励效应引诱厂商实行优质高价的定价策略,从而导致实际价格有粘性优质高价的信念使价格具有选择效应,同时,也产生一种对厂商维护自己信誉的激励效应这种情况下,厂商采取优质高价的定价策略将是适当的当经济发生衰退时,厂商也不会降价而是调整产量而这时由于产量减少,成本上升,实际成本也是较高的,因此,这时的价格粘性就是实际的,(2)需求非对称论 价格变动时,消费者对降价和提价的反应不同,导致需求有非对称性:价格提高时,需求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时需求增加的幅度 需求的非对称性与搜索成本有关价格能够提高到弯折点的原因就是搜索成本当搜索成本高于消费者购买较低价格商品所节省的费用时,他们就会继续在原来他们乐于去的商店以较高的价格购买商品。
3)投入产出表理论 该理论从厂商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明实际价格粘性 由于投入产出关系的复杂性,厂商难以承担巨大的工作量去计算和预测供求变化,从而独立制定适当的价格这时,厂商最佳的行事方式就是,依据直接供给要素的厂商所提供的信息来调整价格由于需求变化对单个产品价格的影响在错综复杂的投入产出联系中传递十分缓慢,所以,需求波动对要素价格变动的影响也非常缓慢当上游厂商不能迅速调整价格时,下游厂商的成本变化也会很慢成本与总需求表现出相对的独立性依据成本加成原则定价的厂商也不愿意经常变动价格所以,各厂商之间的相对价格比较稳定,价格就有了实际粘性4)寡头市场和价格粘性论 寡头市场中的限制性价格形成一种行业壁垒,会阻止新厂商进入寡头为阻止新厂商进入,通常会将价格定在适当的水平上,使想进入的新厂商感到进入成本太大,商品价格不足以弥补其边际成本,从而自动地取消进入打算 当新厂商无法进入,而寡头厂商又存在过剩生产能力时,寡头厂商又可以凭借其对市场的控制力量制定高于其边际成本的价格这样,在经济衰退时,寡头厂商不愿降价;在经济景气时,又不愿提价价格就表现为不随经济波动变动,呈现粘性。
三、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劳动市场论 1.含义.工资粘性是指工资率的变动慢于劳动供求的变动,即工资率不能对劳动供求的变动作出及时而迅速的反应这里所强调的不是工资率不会对劳动供求的变动作出反应,而是这种反应慢,从而在短期内劳动市场会出现失衡 工资粘性是以现实中的工资决定机制为依据的这就是说,货币工资通过劳资双方协议,由工资合约固定下来,在合约期内无论劳动市场的供求发生了什么变动,工资并不能随之变动只有在下一个工资合同签定时才能变更所以,工资的粘性是由制度框架决定的,这就与物价可以随时变动不同2.工资粘性的内容 (1)合同的长期性合同总是具有期限的,而这种期限通常都不是短暂的,因为过于短暂的合同会增加劳资双方的谈判成本和调整成本由于合同具有期限,而且期限往往较长,所以工资的调整总是缓慢的,这便使工资具有了粘性 (2)合同的交错签订一个社会经济中所有的劳动合同不可能是在同一时间签订的,也不可能同时达到终止期,因此,各种长期合同都是交错签订的,从而工资的调整也是交错进行的这种合同的交错签订使得工资的调整不可能非常及时,这也是工资具有粘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3)效率工资论认为,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依赖于企业支付给工人的工资。
企业支付的工资越高,工人的生产效率越高,从而企业获得的利润越多因此,企业为了保持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愿意向工人支付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而不愿轻易降低工资,从而使工资具有了粘性 (4)工会和集体谈判理论认为,现实社会中工会在劳动市场上具有垄断力量,加入工会的工人们的工资主要不是由劳动市场供求均衡决定的,而是由工会领导人与雇主之间的集体谈判决定的,最终的谈判结果往往是一种妥协的协议,通常情况下是把工资提高到均衡工资水平之上,雇主根据这种工资水平决定雇用多少工人一般地,由工会参与确定的工资并不随着经济状态的变化而立即变化,这样就会使工资具有粘性3. 工资粘性的理论解释 (1)不完全信息 在这类模型中,工资的缓慢调整源自工人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迟缓或关于它们的信息不完全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工资是完全灵活可伸缩的,但因为预期的短期错误 工资调整迟缓,指出当名义工资因为价格上涨而提高时,工人错误地相信他们的实际工资已经提高而愿意工作更多的时间这样,在短期内,直到工人认识到更高的名义工资纯粹是更高的价格水平所致之前,名义工资的增加将伴随着更高的产量和更少的失业2)协调问题 侧重于厂商面对需求变动时调整其价格的过程。
假设货币存量增加了,最终价格将与货币供给上升同一比例,产量维持不变在调整过程中,因为经济中的厂商不可能聚在一起协调其价格上升事宜,每家厂商只能当通过在现行价格水平上商品需求的增加感受到了货币存量变动的效果时才缓慢地提高其价格 协调问题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工资是向下粘性,即为什么当总需求下降时工资并不是立即下降任何削减工资的厂商在没有其他厂商仿效的情况下都会导致其工人的不满和辞职很可能是那些利润情况最好的厂商率先削减雇员的名义工资,然后各个厂商随之行动,这样工资才能缓慢地降下来。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