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要点.docx
6页西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要点一、病害:1、枯萎病:1) 症状:枯萎病在苗期、伸蔓期和结果期都可发生,以开花坐果期和果 实膨大期为发病高峰,其典型症状是萎蔫① 幼苗发病,子叶萎蔫或全株枯萎,呈猝倒状② 开花坐果后发病,病株叶片自下而上逐渐萎蔫,似缺水状,中午更为明显, 早晚尚能恢复,数日后整株叶片呈褐色枯萎下垂,不能再恢复正常,叶片干枯, 全株死亡③ 患病根部褐色腐烂,稍溢缩,茎基部纵裂,裂口处有时溢出琥珀色胶状物, 如将病茎纵剖,可见维管束呈黄褐色2) 病原:病原为半知菌亚门镰孢霉属尖镰孢菌3) 发病规律:本病是一种土传病害,病原菌主要在土壤和病残 体上越冬,通过带菌种子、土壤、肥料、灌溉水、昆虫及人为传播病菌从寄主根部伤口或根毛的顶端细胞间侵入,带菌种子萌发时病菌可直接侵 入幼根发病的主导因素是温、湿度,温度在8-34°C均可发病,24-32£是侵染 的最适温度,而苗期在16-18C时发病最多雨后遇旱或时雨时晴的气候条件下 发病较多另外,微酸性土壤及偏施氮肥,更利于发病4) 防治措施:① 农业措施:与非葫芦科作物5年以上的轮作,也可实行水旱轮作,避免连作, 改善排水;应尽量选择中性或微酸性的砂壤土;发病地块的茎叶要同覆盖用秸 杆一同烧毁。
② 种子消毒:用种子重量0.3—0.4%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50%多 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③ 土壤消毒:苗床消毒每平方用50%多菌灵8克处理畦面;定植前用50%多菌灵 可湿性粉剂1千克/667米2,混入细干土 3千克混匀后撒入定植穴内④ 嫁接防病:瓜类枯萎病有着明显的寄主专化性,可以用嫁接换根法防治枯萎 病,西瓜嫁接常用的砧木有:葫芦、瓠瓜、南瓜等⑤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400倍液,或 25.9抗枯灵500倍液,或浓度为100毫升/千克的农抗120溶液,或0.3%硫酸 铜溶液,或50%福美双500倍加96%硫酸铜1000倍液,或5%菌毒清400倍液等 药剂灌根,每株0・2升灌根,5—7天1次,连灌2-3次2、炭疽病:1) 症状:西瓜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叶蔓果均可发病苗期子叶边缘 出现褐色圆形或半圆形病斑,外围常有一黄褐色荤圈,其上长有黑色小粒点或 淡红色粘状物近地表的茎基部变成黑褐色,且收缩变细到幼苗猝倒叶柄或 瓜蔓染病,初为水渍状淡黄色圆形斑点,稍凹陷,后变黑褐色,病斑环绕茎蔓 一周后全株枯死;叶片染病,初为圆形淡黄色水渍状斑点,有时出现轮纹,干 燥时病斑易破碎穿孔,潮湿时,叶面出现粉红色粘稠物。
未成熟果染病呈水渍 状淡绿色圆形病斑,幼果畸形或脱落;成熟果实染病初为水渍状凹陷形褐斑, 凹陷处常龟裂,湿度大时病斑中部产生粉红色粘状物,严重时病斑连片腐烂2) 病原:病原为刺盘抱的葫芦科刺盘抱菌病斑上小黑点为分生抱子盘3) 发病规律:该病菌主要附着于寄主的残体上遗留在土壤中越冬,种子 也能带菌,种子上的病菌可存活2年在适宜条件下,病苗依靠雨水或灌溉水 的冲溅传播,直接从寄主表皮侵入,近地面的叶片首先发病湿度大是诱发此 病的主要因素过多施氮肥、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以及连作地块发病都比较 重4) 防治措施:① 选用抗病、耐病品种② 种子处理:对生产用种可用55°C左右温水浸种或用种子重的0.3-0.4%的50% 多菌灵粉剂拌种;或用福尔马林200倍液浸种30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催芽③ 农业措施:与非瓜类作物实行三年以上的轮作,采用配方施肥,施用充分腐 熟的有机肥,合理密植,瓜类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等④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80%代森 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 多霉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等,间隔7-10天一次,共喷药2-3次。
3、 疫病:1) 症状:疫病以侵害瓜根颈部为主,还可侵染叶、蔓和果实根劲部发 病初期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病斑迅速发展环绕茎基呈软腐状,有时长达 10cm,全株枯萎死亡,叶片呈青枯状,维管束不变色;叶片染病时则生暗绿色 水渍状斑点,扩展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大型黄褐色病斑,天气潮湿时全叶腐烂, 干燥时病斑极易破裂;果实染病生暗绿色近圆形水渍状病斑,潮湿时病斑凹陷 腐烂长出一层稀疏的白色雾状物2) 病原:该病为真菌中鞭毛菌亚门、霉菌目、疫霉属疫霉菌3) 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粪肥里越冬, 翌年产生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水或灌溉水传播,种子虽可带菌,但带菌率不高 发病温度5-37°C,最适温度20—30°C,雨季及高温高湿发病迅速,排水不良, 栽植过密,通风不良发病重4) 防治方法:① 种子消毒:播前用55C温水浸种15分钟,或用福尔马林200倍液浸种30分 钟,冲洗干净后晾干播种② 农业措施:采用深沟高畦或高垄种植,雨后及时排水③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60%琥乙 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58%雷多米尔•锰 锌(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矶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 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4、 蔓枯病:1)症状:西瓜的蔓、叶、果实均可发病但主要以前期危害瓜蔓最为严 重叶部受害,初期为褐色圆形病斑,中心淡褐色,病斑边缘与健康组织分界 明显,后期病斑扩大成近圆形或相互愈合成不规则形,病斑中心淡褐色,边缘 深褐色,有同心轮纹,并有明显的小黑点,沿叶脉发展的病斑,初呈水渍状,后变褐色叶柄及瓜蔓发病,初为水渍状小斑,后变褐色梭形斑,斑上长黑色 小点;茎蔓病斑呈短条状黑色胶质,干后成深红色颗粒状胶质物,附生在病部 表面,蔓叶枯萎;果实受害时初生水渍状斑,以后中央部分为褐色枯死斑,并 呈状开裂与炭疽病的区别是:蔓枯病病斑表面无粉红色黏质物,中心色淡,边缘有很深 的褐色带,并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和小黑点,不易穿孔与枯萎病不同的是:维管束不变色2) 病原:病原为子囊菌亚门座囊菌目球腔菌属;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亚门 球壳孢目壳二孢属3) 发病规律:该病原菌在土壤病残体越冬,种子表面亦可带菌,第二年 气候条件适宜时,病菌经风吹、雨溅传播,主要通过伤口、气孔侵入寄入主体 内,发病温度为6—35C,最适温度20—30°C,在高温多湿及通风不良条件下 易于发病;缺肥、长势弱利于发病4) 防治措施:① 选用抗病、耐病品种。
② 种子消毒:用55〜60C温水浸种,或用0.3%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③ 农业措施:采用水旱轮作,减少田间菌源;加强水肥管理,重施基肥,控制 氮肥,增施磷、钾肥;及时整枝压蔓防止徒长,提高田间通风透光;及时拔除 病株并烧毁④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70%代森锰 锌可湿性粉剂600—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 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等隔7天一次,共喷药2—3次5、病毒病:1)症状西瓜病毒病有花叶和蕨叶两种类型蕨叶类型较花叶类型发生普遍花叶型表现初期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的花纹,以后叶片皱缩不 平,节间缩短,不伸头蕨叶类表现为上部心叶变窄细长,扭曲变形2)病原及发生规律西瓜、甜瓜病毒病的病原种类较多,主要有甜瓜花叶病毒(MMV)、西瓜花叶病毒 (WMV)和烟草环斑病毒(TRSV )等,其寄主范围也较广,除为害西瓜、甜瓜外,还 可侵染葫芦科的甜瓜、笋瓜、西葫芦、黄瓜等;主要通过媒介(蚜虫和其他少数 昆虫)传播,亦可通过种子、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该病发生主要与气候条件、蚜虫发生量有关高温、干旱气候条件下,蚜虫的繁 殖和迁飞能力强,病害潜育期短,田间再侵染次数多,植株长势弱,发病早、 发病重;反之,低温、降雨、天气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发病迟、发病轻。
3) 防治技术(1)选用抗病和耐病品种从无病株上选留种瓜⑵种子消毒播种前,用55°C温水浸种30分钟后,用凉水冷却;或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 分钟,使种子表面所带病毒失去活力,用清水洗净;或种子经70C恒温干热处 理72小时后,再浸种催芽播种⑶治蚜防病用银灰膜、黑膜驱蚜防病;或用药剂尽可能把传毒昆虫消灭于西瓜地之外,生 长期间尽量避免蚜虫为害,发现蚜虫及时用药防治,就可以收到较好的防病效 果防治蚜虫常用的药剂有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25% 抗蚜威乳油3000倍液喷雾4) 栽培管理实行与非瓜类作物轮作,避免重茬适时早播,提早生育期以减轻发病发病 初期适当增施氮肥并灌水,提高土壤及空气湿度,促进生长,抑制病毒为害5)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25%病毒K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3- 增抗剂100倍液,或5%菌克毒克乳油800〜1000倍液每7〜10天一次,连续 防治2〜3次,可减轻危害二、虫害:1、蚜虫:瓜蚜别名棉蚜,属同刺目蚜科,是棉花和瓜类的重要害虫,分布于全国各地瓜蚜以成蚜和若蚜密集在植株嫩头和叶背吸收植物汁液防治方法:(1)减少蚜源,可以用杀蚜烟剂熏蒸,对减少瓜区的蚜源,既经济 又有效果;(2)药剂防治:10%毗虫啉1000倍液喷雾或2.5%三氟氯氧菊酯乳油 4000倍液、25%抗蚜威3000倍或乐斯体1000倍液喷雾。
2、 黄守瓜:别名瓜守、黄莹,属鞘翅目叶甲科是瓜类作物的主要 害虫,还危害十字花科、茄科、豆科和桃、李柑橘、苹果等,成虫食叶、花、 茎和幼果,伤口呈弧形或圆洞形,或把叶片吃光造成死苗防治方法:(1)消灭越冬虫源,清洁田间,深耕灌水,清除越冬杂草和越冬虫 源;(2)药剂防治:48%乐斯本,55%农地乐、25%鱼藤精喷雾3、 瓜绢螟:别名瓜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幼龄幼虫在叶背啃食叶肉, 三龄后吐丝缀合叶片和嫩梢,幼虫常蛀入瓜内,影响产量和品质防治方法:(1)及时摘除卷叶和落叶,可消灭部分幼虫;(2)药剂防治:20% 氰戊菊酯、5%卡死克、5%抑太保3000倍液喷雾4、 烟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分布于全世界,主要危害瓜类、番茄、 豆类、烟草、红麻、马铃薯等防治方法:(1)避免瓜类、茄子、豆类混种;(2)使用熏烟法消灭温室内虫 源;(3)黄板诱虫;(4)药剂防治:5%定击乳油3000-4000倍液喷雾,灭杀 毙4000倍或25%扑虱灵粉剂2500倍液喷雾,5-7天喷1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