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情志与五脏五行汇总.docx
8页中医情志与五脏五行 中医情志与五脏五行 前言:晚间食饭,巧见文化中国:《养生之道》之七调好情绪成良医,颇感兴趣,亦欲从中聊慰吾心,遂搜罗整理,了然于心,并与之共阅 在中医理论中,木、火、土、金、水分别代表了人体的肝、心、脾、肺、肾 中医情志分七,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故又称为“七情” 中医认为,适度的七情,是人类正常的心理活动;反之,七情失度,就会引生疾病,需要治疗喜,在五行属火,在五脏属心; 怒,在五行属木,在五脏属肝; 忧、悲,在五行属金,在五脏属肺; 思,在五行属土,在五脏属脾; 恐、惊在五行属水,在五脏属肾 心主喜,肺主忧,肝主怒,脾主思,肾主恐 大喜伤心,多忧伤肺,大怒伤肝,多思伤脾,多恐伤肾 依据中华传统中医五行图:木、火、土、金、水是相生的关系 金、木、土、水、火是相克的关系 所以情志上相生关系为喜生思、思生忧/悲、忧/悲生恐/惊、恐/惊生怒、怒生喜情志上相克关系为怒克思、思克恐/惊、恐/惊克喜、喜克忧/悲、忧/悲克怒下面分别以事例说明 怒克思:愤怒可以克制思结。
中医言:“思则气结”思考某一问题而长期获得不到答案,气机就会结滞,引发疾病,轻则食欲减退,心情抑郁不畅,重则思考力下降,不堪思考 传说战国时代的齐闵王患病,请宁国名医文挚来诊治文挚详细诊断后对太子说:“齐王的病只有用激怒的方法来治疗才能好,但如果我激怒了齐王,他肯定要把我杀死的太子听了恳求道:“只要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后一定保证你的生命安全文挚当即与齐王约好看病的时间,结果第一次文挚没有来,又约第二次,二次没来,又约第三次,第三次同样失约齐王见文挚连续三次失约,非常恼怒,痛骂不止过了几天文挚突然来了,连礼也不见了,鞋也不脱就上到齐王的床铺上问疾看病,并且粗话激怒齐王,齐王起身大骂文挚经这一怒一骂,齐王的病也好了可惜,太子和他的母后并没有保住他的性命,齐闵王还是把他杀了为什么怒能克思呢?“大怒则气通血脉畅达也了知这个道理后,我们也不必非要用激怒的方法常言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如果欲长期进行某种研究性思考,那么一定要天天安排出身体煅炼的时间,只有这些,才能将思考坚持下去 出处:儒书言:齐王疾痟,使人之宋迎文挚文挚至,视王之疾,谓太子曰:“王之疾,必可已也虽然,王之疾已,则必杀挚也。
太子曰:“何故?”文挚对曰:“非怒王,疾不可治也王怒,则挚必死太子顿首强请曰:“苟已王之疾,臣与臣之母以死争之于王,〔王〕必幸臣〔与臣〕之母愿先生之勿患也文挚曰:“诺,请以死为王与太子期,将往,不至者三,齐王固已怒矣文挚至,不解屦登床,履〔王〕衣,问王之疾王怒而不与言文挚因出辞以重王怒王叱而起,疾乃遂已王大怒不悦,将生烹文挚太子与王后急争之而不能得,果以鼎生烹文挚《论衡?道虚》) 释:赵简子病,扁鹊治,亦怒之物理论曰:“大怒则气通血脉畅达也《太平御览》 卷七三八 思克恐或惊:思维可以减轻或消除恐慌或惊惧 在1806年秋天拿破仑的军队已逼近耶拿城,正当战争迫在眉睫,人们不知所措之时,有一位名叫格奥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的年轻哲学教员匆匆赶写了一本书——《精神现象学》虽然这是一部艰深的哲学著作,但却使当时的人们极好地把握住了那段艰险岁月的紧张、激动与焦虑 对大多数人而言,最大的恐惧莫过于死亡为了减轻或消除这种恐惧,我们都在采取一种自欺式的生活方式,回避死亡,忌讳死亡,及时行乐但这样的结果,并没有真正起作用故而,我欣赏佛陀式的思考,一种直面众生痛苦与死亡的思考。
正是这种独立思考才能启动菩萨行,才有可能达到“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的境界 如果我们中的大多数都对计算机、电视和互联网大肆渲染,那么我们将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那些真正变化呢?黑格尔和他的学生们感到信心十足甚至是欢欣鼓舞为什么?因为他们拥有一种哲学,拥有一种对他们自身以及未来的洞察,这种洞察能够让他们直面失业的困境,甚至是社会的崩溃以及接踵而来的巨大混乱激励着他们的是思想,思想能够把最危险的处境变得意味深长[美]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前言) 恐或惊克喜:在生活中大喜过望的情况很少出现,因之而产生疾病的情况更为罕见 范进中举的故事却是如此 喜克忧或悲:喜笑能够驱散忧伤或悲痛 清代有一位巡按大人,患有精神抑郁症,终日愁眉不展,闷闷不乐,几经治疗,终日不见效经人举荐,一位老中医前往诊治老中医望闻问切后,对巡按大人说:“你得的是月经不调症巡按听了捧腹大笑,感到这个糊涂医生连男女都分不清自后,每想起此事仍不禁暗自发笑,久而久之,抑郁症竟好了一年之后,老中医又与巡按大人相遇,这才对他说:“君昔日所患之病是气滞郁结,并无良药,但如果心情愉快,笑口常开,气则疏结通达,便能治而愈。
你的病就是在一次次开怀笑中不药而治的巡按这才恍然大悟,连忙道谢 忧或悲克怒:悲忧可以克制愤怒中医言:“怒则气上”“大怒伤肝”“悲则气下”“悲忧伤肺”悲忧时的下降气机能够克制愤怒时的上亢气机 这一种情绪调整方法,在佛教中是运用最充分的瞋怒心的克星就是大悲心当我们情不自禁地戴上道德或科学等眼镜去看别人缺点时,自然会产生瞋心,而且认为自己是怀着好心去指出别人缺点的如果别人不接受或不改正,那么我们的瞋心会恶变为攻击、谩骂或咒诅佛教正好相反,让我们学会不去看别人的缺点和过失,学会活在感恩的世界里,将众生都观为曾做过自己的母亲当自己瞋心现起时,立即将其转为道用,化为大悲心,念众生的痛苦与无常 五行相生也很有意思比如: 中国本是天朝上国,这是“喜”事,结果引来蛮夷群相侵略;于是中国人开始“思”怎么自己打不赢;这么一思考,当然就开始“忧”国忧民了;打了百八十年还是不成功,当然“恐”中华民族会不会亡国灭种;这一“恐”不要紧,一下子就觉得帝国主义太过分了,所以催生了一个共产党,领导了大“怒”的中华民族;这一“怒”冲天,横扫九州、数退蛮夷,成就新中国,当然就是“怒生喜”五脏五行 1、肝属木,肝胆相照,肝胆之间会互相影响,肝气郁结或虚弱的人,要多吃绿色或酸味食 物。
2、心属火,心与小肠相表里,心气不顺则小肠功能亦不调,吸收就会不好,心脏虚亏时要吃红色或苦味食品 3、脾属土,脾与胃是相表里的关系,脾不健康则胃肠不好,脾虚要吃黄色或甘味的食品,多吃粗粮 4、肺属金,肺与大肠是相表里的关系,肺阴虚易导致便秘,肺外合皮毛,皮肤也与之息息相关在肺亚健康的情况下,吃些辛辣的食物是可调养肺的 5、肾属水,肾与膀胱是紧密相联系的,肾不好也会导致排尿不正常,平时要多吃黑色或是紫色的食品 五脏与五味 四时季节与五脏生理功能是相生的,要顺应四时的更替而调养五脏,预防疾病还有,大自然为人类提供的食物有酸、苦、甘、辛、咸,分别与五脏之气相合肝喜酸,心喜苦,脾喜甘,肺喜辛,肾喜咸;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但如五味不均,偏嗜太过,可引起脏腑气血失和,带来各种疾病如过食咸味会令血管硬,气血流行滞涩不畅;过食苦味,会耗伤肺津以致皮肤枯燥,毛发脱落;过食辛味会耗损肝血而引起筋肪拘急,爪甲枯槁;过食酸味会伤脾而使皮肉增厚,失去弹性;过食甜味会伤肾而使骨节疼痛,头发脱落这是《黄帝内经》的说法,它说要指出食物要均衡不可偏食,造成体内失衡引起疾病,不必作绝对理解。
五行关系对养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如土生金,脾属土,肺属金,对于慢性虚弱性肺部疾病,可以采用补益脾气的方法达到养肺气的目的;木克土,肝属木,脾属土,肝有病会延及脾,所以肝有病时要注意保养脾,以免脾脏被累;水生木,肾属水,肝属木,肝血不足时可采用补阴的方法达到恢复肝血明目的 人体五脏心、肝、肺、脾、肾阴虚症状 心阴虚:症见心悸心烦、健忘、失眠多梦、舌干低热等常见于神经衰弱、冠心病、贫血、精神疾病、舌体疾病等 肝阴虚:症见头痛眩晕、肢麻、肝区胀痛、烦躁易怒、双目干涩、盗汗、面部烘热等常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眼科疾病、某些神经官能症等 脾阴虚:症见口干舌燥、不思饮食、胃中嘈杂、食后饱胀、大便燥结、毛发无光常见于某些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 肺阴虚:症见潮热盗汗、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手足心热、咽干音哑等常见于咽喉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等 肾阴虚:症见腰膝酸软、耳鸣盗汗、低热颧红、口干盗汗、阳痿遗泄、月经不调常见于慢性肾炎、糖尿病、性功能不良、妇科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