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oc
6页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摘 要】本文针对海南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特 色乡村旅游的思路与建议要由政府主导,多方支持;规划到位,合理布 局;创新营销模式,打造旅游品牌;建好配套设施,改善旅游环境;规范 接待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水平;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关键词】海南;乡村旅游;存在问题;发展思路;建议20世纪90年代末,海南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从早期开始零星的一些 以自然生态风光和农村生活体验为主的旅游产品,如海口的绿枫农庄、澄 迈万嘉果园、万宁兴隆热带植物园、文昌的渔家乐等,到2000年9月, 海南正式启动文明生态村的建设活动,这标志着海南乡村旅游开始朝看规 模化方向发展至2007年为止,全省已有6个市县、30余个村庄开展乡 村游文明生态村的建设使得海南乡村旅游由点到片、有片到线地逐步发 展总体来看,海南乡村旅游尚处在起步阶段,乡村旅游的规模不大、热 点不多、种类不全、层次不高、产业地位不明还存在一些需要着力解决 的问题本文就此作一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一、存在的问题1、政府引导不够,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权责不明确乡村旅游的规划和建设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非常广,如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社区的改造、旅游业发展、保护等部门和内容,这些都需要权威 的协调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的管理。
从当前许多乡村旅游地出现的利益纠纷 事例中看到,政府宏观管理力度不够,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各自为政, 问题协调方面没有相互配合、相互推诿由于政府的角色不到位,导致乡 村旅游经营的无序状态2、 认识不到位,盲目开发、产品缺乏特色及品牌表现在乡村旅游经营者和地方政府对本地资源的分析和调查分析不 够,乡村旅游区开发缺乏总体规划,区域内乡村旅游资源无法实现有效整 合许多经营者既不做市场调查,也不做产品规划设计,把乡村旅游简单 地与渔家乐或农家乐等同起来,简单利用现有农田、果园、养殖场等资源 发展旅游,开发模式、开发思路单一化3、 配套设施不齐全,功能单一配套设施不齐全依然是海南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一大问题虽然部分 文明生态村做到了村内道路硬化,但通往交通主干道的道路却未能硬化, 一些景区道路凹凸不平,狭窄难行,缺乏必要的标示,可进入性差;客房、 餐厅等食宿设施条件差、卫生状况难以让人接受,区域范围内缺少必要的 医疗点和医疗设施4、 经营管理不规范,旅游服务水平低乡村旅游的部分经营者和服务人员是本地乡村居民,从业人员自由散 漫,素质相对较差,部分乡村居民从业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卫生习惯难 以改变也影响服务水平。
此外,海南教育比较滞后,农民的文化水平、普 通话水平、服务技能不高,旅游服务能力相对较弱,影响了乡村旅游服务 质量整体水平5、旅游环境资源破坏严重,生态、文化脆弱随着游客以及游客乘坐的交通工具的大量进入,乡村原有的清新、自 然、带泥土气息的空气品质在日益下降盲目的建设,不合理的开发,游 客的任意践踏和采摘等在一定程度上给乡村旅游地的植被造成破坏,旅游 垃圾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破坏了环境卫生经营者为了迎合游客的 需要,人为地将当地的民俗节庆文化舞台化、商品化,这种商业性加工扭 曲了乡村文化,失去了原真性的乡村文化的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二、海南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的思路与建议1、 政府主导,多方支持为使乡村旅游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 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各项优惠政策给予政策和财力上的支持同时加强 多方渠道筹资,形成以企业投资为主、银行贷款为铺的资金筹集方式,促 使农村旅游地基础设施的改善各级职能政府要明确责任,相互协调,研 究并制定旅游管理制度,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审批、环境卫生、经营管理、 安全管理等进行规范与监督,引导其逐步走向行业法制化、规范化健康发 展2、 规划到位,合理布局发展乡村旅游,应做到规划先行,杜绝盲目开发,做到有计划、有步 骤、有重点、分阶段进行。
在空间布局上,乡村旅游规划应充分考虑到地 理格局东西差异、南北异同,以及各地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差异,要 结合当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体现个性,保护旅游镇、村原有风貌和乡 村生态文化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旅游业在当地生态环境容量、农业 生产容量、居民口常生活环境容量范围内可持续发展3、 打造旅游品牌,创新营销模式乡村旅游应重点体现“真味”、“原味”,开发乡村旅游项目要立足于 自身的生态农业特色,保持农村原始风貌及当地传统社会风尚在规划设 计中,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依据各地资源优势,挖掘富有个性和内涵的 乡村旅游品牌,充分调动游客的感观,有效强化体验心理,打造乡村旅游 品牌,也是解决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同质化趋势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品 牌的打造要着重于充分挖掘乡村资源的文化内涵,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提高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和知识含量性开办海南乡村旅游网站,设置自助 游、白驾游服务栏目,实现游客与景点随机互动4、 建好配套设施,改善旅游环境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改建的力度对旅 游村的环境污染进行综合防治,加大旅游村周边环境垃圾和污水处理,对 农村环境污染进行综合防治,加大旅游村镇改水改厕及周边环境垃圾和污 水处理,优化乡村旅游环境。
改善旅游村内公共厕所卫生状况,完善景区 指示牌等实现配套设施现代化,开通有限电视、农村宽带网、卫生服务 站等加强原生态植被的保护,按照景观标准改造农房,保留农村景观生 态化加快交通便利化,采用政府补贴、企业运营的方式,开通海口、三 亚等城市直达乡村旅游景区点的公交路线5、 规范接待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水平政府要出台统一的乡村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服务规范和安全标准,建立旅游服务质量统一标准,逐步健全乡村旅游 接待服务体系,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邀请相关部 门和旅游院校对乡村旅游服务人员进行分层次、分岗位学习培训,使其尽 快掌握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 改善乡村旅游产品品质倡导诚信经营、文明服务,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 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文明素质,营造让游客 舒心的具有亲和力的淳朴民风加强对各地乡村旅游理念的宣传,有目的、 有计划地培训一些类似于导游人员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当地人,适当推广 学习一些简单普通话、外语,提高接待档次,吸引国外游客6、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健全的法制是乡村旅游环境建设的保障,建立健全乡村旅游环境保护 的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要加强对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管理行为的监管, 认真落实具体职能部门对乡村旅游环境的责任,加大对破坏环境行为的惩 治力度在旅游景区资源开发之前,深入做好旅游环境容量评估,对开发 前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资源破坏等情况做出相应评估,做到未雨绸缪 进行农村文化现状的全面调查,把握全局分类保护,遵循整体性、发展性、 展示性的原则实施保护,维护文化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实现文化保护和经 济效益的和谐统一通过讲座、媒体展示、晚会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教育 培训,增强农村居民对本村文化的自豪感,提高文化保护的责任感传统 文化的传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口传身授,要制定优惠政策,提高民间艺人 的积极性,强化民间艺人的稳定性,有意识地培育民间传统文化的继承人, 实现民间艺术的传承、发展与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