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莒县的民间故事传说大全.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x****3
  • 文档编号:320517617
  • 上传时间:2022-07-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56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莒县的民间故事传说大全  莒县的民间故事传闻篇一 日照莒县浮来山又名浮丘位于日照市莒县城西,距县城8公里,莒县、沂南、沂水三县交界处,336省道从今经过,海拔2101.9米,处莒西平原终点浮来山有三峰,北为佛来峰,西为浮来峰,南为飞来峰,三峰鼎峙而又拱围相连,唯东面略微开敞三峰名称的由来,有很多不同的神话传闻 早时有一部地理传闻《琅琊乡音》曾介绍浮来山的由来:远古时代,神仙浮丘公驾鹤来到还是洪水泛滥的的莒地,适逢一山自东海而来,于是用道法定住因是水上漂浮而来,故名以浮来山,又唤作浮丘又有一片树林随波而至,也用仙法定住,唤作定林浮来山与老神仙道号一样,浮丘公认为有缘,便以此地为道场,修身养性后来有一条黑龙在浮来山旁边为虐,被浮丘公移山而来,压在山下龙头再山前,化为卧龙泉(在今定林寺前),龙尾在山后,化为龙泉(在今朝阳观旁边),以此向百姓谢罪这座山便被称为佛来峰再往后,又从南海飞来一山,即飞来峰,三峰鼎力,便成为此时此刻的浮来三峰   莒县的民间故事传闻篇二 在浮来山可以饱览一处世界之最名誉中外的天下银杏第一树,此树有活化石之称,高26.7米,干围15.7米,遮荫覆盖面积900平方米,盛夏季节每天须要汲取2吨左右的水分。

      传闻在很早以前有一位小生,他喜好游山玩水,来到莒县的时候,听当地人讲,浮来山有一棵银杏树有八搂这么粗,觉得挺新奇的,就想亲自来搂搂试试,但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毛毛细雨,有一位上山进香的小媳妇倚树而立,暂避风雨在封建社会讲究男女授受不亲,这位小生只好从小媳妇的一侧量起,搂了七搂又拃了八拃,那小媳妇仍旧没有挪动,这时候,旁边看喧闹的人打趣的问:你忙了半天,又搂又拃的,这树究竟有多粗?小生灵机一动,不慌不忙地答复说,这棵树有七搂八拃一媳妇这么粗他把小媳妇作为一个计量单位算了进去 浮来山虽无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庐山之秀,但却以它清雅灵秀之丰姿、得天独厚的名胜古迹和源远流长的福寿文化,吸引着海内外游人纷至沓来   莒县的民间故事传闻篇三 莒县的东莞有个六七百户人家的大沈庄,据说大沈庄必须沈姓人家许多,可出乎所料,竞没有一户姓沈的,全村只一姓刘 大沈庄亘古以来是刘姓庄,所以最初叫刘庄不知在哪朝哪代上,刘庄有一家因为家境贫困,不能糊口,夫妻俩携儿带女下了江南在江南一处场院屋子临时安了家又不知熬到哪一辈上,生了一个男孩,取名刘勰刘勰自幼机灵好学,只惋惜家境太贫,无钱请先生教书。

      一天,一老僧化缘来到刘家门前,见刘勰生像非凡,才分过人,后来必有大处,便叮嘱刘家好好供刘勰读书可怜刘家糊口都不能,哪有钱供他读书?老僧见状摇头叹息最终,征得刘家同意,把小刘勰带到寺庙里抚养 小刘勰言语不多,记忆力惊人,只要教师教过的书,会是自然的;有时没教的他也会,真是稀奇刘勰六七岁上,老僧觉着肚子里的墨水全磕了筐子,你说把那老僧喜得,他不嫌路远,从四面八方为刘勰请高师、求书文就这样,刘勰十五岁上就把天下的书读了个遍,墨水饱饱地喝满了肚皮 后来刘勰考上了一个什么小官刘勰无心当官,倒有心读书写文章成天读,写 ,一气写了《文心雕龙》五十篇文章送给师父看,师父说好文章;送给文友看,文友也说好文章刘勰确定把书献给朝廷 一日,刘勰将五十篇文稿用包袱包好,背在肩上,奔京都而去一路之上,爬山过水,风餐露宿,好歹来到了京城刘勰献书心切,哪还顾得饥渴,更不管自己的衣着妆扮,就打听着向皇宫走去你想想,皇宫那是随意去的地方吗?他来到皇宫外,早被把门的望见了,别说他进门,就是离门近一点也休想把门的听说刘勰进宫见皇帝,便呵斥道: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这是你叫花子进的吗?,说着,就将刘勰往远处推。

      刘勰并不恼火,一本正经地说:对!我没找错地方,我是来向皇帝献书的把门的看刘勰蓬头垢面,衣着不整,身背一破包袱,好像癫汉,哪里肯信?接着,就把刘勰连推带搡,拥到了远处 刘勰多日劳累,连饥带饿,哪撑得住他们一阵扯拉,一下子倒在墙旮旯儿便迷昏了过去不一会儿,一位白发银须的清气清头儿从这里经过,望见刘勰,便走了过去细看刘勰,一派文人相貌,就喊醒了刘勰,问明白来历那老头从刘勰的包袱中取出一本书,细致翻看了几页,口中啧啧称好,便对刘勰说:就你这文才何愁献书不上?就你这身妆扮,这样进法,是进不了宫的,就是进了宫也见不到皇帝,就是见了皇帝,也不必须希奇你的书我给你想个方法,你只要见着沈约就好办了他是当朝文士,最喜爱有文才的人,又受皇帝宠爱,不如先见沈约这老头把沈约每天什么时间进宫廷,坐什么样的轿,从什么地方路过说了个明明白白授意刘勰,必须把沈约的轿挡住,让沈约看书 其次天一早,刘勰背着书稿等候在沈约进宫的路上不错,沈约的轿子果真来了,那刘勰急步来到路中挡住了轿两个开路护卫见一花郎竟敢拦轿,好不气恼,一声呵斥,上去就将刘勰推到路旁;复翻身,又去踢包袱一脚踢去,把包袱踢裂了,五十篇文稿唏里哗啦从包袱中飞了出来,扬了一地。

      这时候,轿中的沈约听到外边的动静,探出头来一看,但只见书稿翻飞,便下得轿来,顺手抓起一本,细看了几页,又粗粗翻了全本,惊异地说:好书,好书!便问刘勰:这书稿是你写的吗?刘勰答复说:是接着问了刘勰姓名,家住哪里,有何公干,刘勰一一做了答复沈约热忱地对刘勰说:请稍候片刻.再到我家叙谈 沈约进了宫廷,然后叮嘱轿夫回原路将刘勰抬回家中,厚筵服侍 就这样,刘勰带着书稿,坐着高级官轿,来到沈约家中,得到厚待再说沈约在宫廷上急呼呼地办完公事,提早回了家,将刘勰的五十篇文稿没歇气地读完了面对着貌不惊人才却压众的刘勰说:高见!没想到乡间还有这等高才,真是人才难得,人才难得呀! 从今,沈刘二人每天坐在一道谈古论今,说文论篇,拉起呱儿来兴致勃勃,成了志同道合的知心挚友 经过沈约在皇上面前引荐,《文心雕龙》一书很快问世了皇上看刘勰文才超群,请留宫廷为官,刘勰心中不愿,好歹推脱了 刘勰写的书得到了皇上的夸奖,并且印本钱子在全国发放,这一下子心动了天下,探望刘勰的人扯连不断,从今刘勰的名字传播四方 刘勰成名,不忘祖上功德,便启程回到莒县东莞刘庄老家,一来为祖宗上坟,二来也与同族父老兄弟报喜。

      刘勰回家后,刘氏宗族父老兄弟为刘家出了能人感到开心在款待刘勰的筵席上,刘勰苦诉衷肠,并说:要说刘家有了能人,功绩应归京城里的文士沈约要是没有沈约的举荐,有才也是白搭刘勰说完,众父老兄弟纷纷争论,感谢沈约的举荐有一位老人提议说:为了不忘沈约的恩德,就把咱刘庄改为沈刘庄吧众人纷纷表示赞成自此,沈刘庄的名字就流传了下来 莒县的民间故事传闻大全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