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病理学》课件.ppt
20页四.担子菌及其所致病害,(一)锈菌及其所致病害 高等担子菌 陆生 性的典型过程简化 无性无足轻重 担子象个外生的子囊(是否从子囊菌演化过来的,有待考察)营养体都是双核,菌丝进行有丝分裂时要形成锁状联合,一般性状,陆生 专性寄生 产生的孢子象铁锈一样,叫锈菌 危害植物地上绿色部分 侵染全是局部侵染,,生活史复杂:锈菌的五个阶段及产生五种类型的孢子 0阶段:性子器及性孢子阶段 1阶段:锈子器及锈孢子阶段 2阶段:夏孢子阶段 3阶段:冬孢子阶段 4阶段:担子及担孢子阶段 大多数有转主寄生现象,少数单主锈菌,,转主寄生现象 锈菌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寄主才能完成生活史的现象 单主寄生现象 锈菌在同一寄主上完成整个生活史,锈菌生活史分两种类 型,长生活史型:在整个生活史中,除产生双核的冬孢子外,还产生另一种双核孢子(夏孢子或锈孢子) 短生活史型:在整个生活史中,除产生冬孢子外,不再产生另外的双核孢子,锈菌有高度的寄生专化性,锈菌的寄生性很强,只能寄生于活的植物体上 锈菌的专化性也很强,它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是很严格的,几个重要的属,层锈菌属Phakopsora 冬孢子椭圆形,卵圆形,冬孢子堆在寄主表皮下,不规则地联合排列成几层,外形看象垫状 引起枣树锈病P.zizyphivulgaris,,,柱锈菌属Cronatium 冬孢子单细胞在寄主的组织外 冬孢子椭圆、矩形 冬孢子上下左右联合在一起象柱子 所以冬孢子也叫冬孢子柱 肉眼看象毛状 0、1阶段在松属 2、3阶段在栎类,,胶锈菌属 Gymnosporangium 冬孢子双细胞,椭圆形,有长柄 冬孢子柄遇水会胶化 冬孢子粘结在一起成胶状、舌状、半球状,叫冬孢子角(不叫冬孢子堆) 冬孢子角寄生在柏科植物上,生活史中缺3阶段(夏孢子阶段),,,硬层锈菌属Stereostatum 冬孢子双细胞, 椭圆形,短柄 但不会胶化 在寄主上的冬孢子堆成绒毡状 在禾本棵植物上 竹杆锈病,,单胞锈菌属Uromyces,冬孢子单细胞,长圆或卵圆,壁较厚,顶部稍偏,柄短,表面光滑或有疣。
褐色或淡褐色 夏孢子单细胞,园形至椭圆,黄褐色表面有刺 冬孢子开始生于寄主表皮下,成熟后突破表皮 性子器和锈子腔一般罕见 该属真菌有单主寄生和转主寄生二类,寄生于许多科的植物上,但以豆科为主 引起菜豆锈病U. appendiculatus,柄锈菌属Puccinia 冬孢子双细胞,具短柄,壁厚,顶壁更厚,顶部有乳状突,表面通常光滑,褐色至红棕色 夏孢子单胞,园形至椭园形 产生性子器和锈子腔 禾柄锈菌P.graminis,,所致病害特点,粉霉和斑点,也有畸形肿大的现象,坏死现象,这是寄主的保卫反应 以菌丝在病组织中越冬,其他孢子不能越冬 以气流传播 只要有夏孢子都能再次侵染,一般性状 冬孢菌纲的真菌,兼性寄生,产生大量的深色的厚垣孢子,危害禾本科、棕榈科植物 都是系统侵染,出现的症状是局部的,少数局部侵染 如玉米的黑粉菌,厚垣孢子的形成和菌丝一样 讲一个重要的属,(二)黑粉菌及其所致病害,黑粉菌属 Ustilago 危害竹子,在叶鞘内,厚垣孢子不着生在子座内 厚垣孢子单细胞,散生,表面光滑或有文饰 萌发后形成的担子,有隔担子 刚竹上的黑粉病U.shiraiana,,双核菌丝 厚垣孢子 质配 担子 芽孢子 减数分裂 担孢子 生活史:营养体双核,厚垣孢子也双核,无其它无性生殖,,,,,,,症状:黑色粉霉,瘿瘤,丛枝 菌丝在病组织中越冬 无再次侵染,(三)外担子菌及其所致病害,一般形状 层菌纲,外担菌目,分类地位争议大,成员少,仅有外担菌属Exobasidium 和外子囊菌比较有许多相似之处 典型的兼性腐生,不形成担子果,在植物表面形成裸生的担子 菌丝在细胞间产生吸器,从细胞中吸取营养,在热带和亚热带较多(与外囊菌相反)茶科和杜鹃花科引起饼病,讲一个属,外担菌属Exobasidium 都是寄生菌 在高等植物上引起畸形症状,叶肿、果肿在枝条上形成丛枝 营养菌丝在繁殖时于顶部形成担子,突破寄主表皮,在寄主表面排列成子实层,每个担子上长2-8个担孢子 引起油茶果肿Exobasidium gracile,,生活史 双核菌丝,怎样形成还无法证明,可能是担孢子形成 如茶饼病,理论上讲无无性阶段,实际上讲并未搞清 每年春秋季都有病害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