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doc
8页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第三 中国的自然资§31 自然资概况什么是自然资:人们从自然界获得并能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水资、土地资、生物资、矿产资以及海洋资等我国自然资的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32 土地资(6 月 2 日 世界土地日)土地是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舞台 “人多地少” 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1、类型齐全:我国各类土地资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我国草地面积广大、居世界前列,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较好的资条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一亿公顷我国土地类型:耕地、沙漠、林地、草地、戈壁、高寒荒漠、石2、区域差异明显:我国土地资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明显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属于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属于非农业用地)等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我国各地区土地资的质量差别很大西北内陆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不足,以草地和荒漠为主 3、我国土地资的特点:⑴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⑵劣势: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破坏严重。
4、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33 水资 (3 月 22 日 世界水日)1、我国水资的特点(问题):⑴水资短缺(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污染、浪费严重)⑵时空分布不均(①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解决办法有“兴建水库 ”)②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即东南多,西北少(解决办法有“跨流域调水等工程” ) )2、时间分配不均:我国水资在时间分布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季节、年际变化大的特点有关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于我国水资地区分布不平均,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有必要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工程(如:引黄济青、南水北调) 3、解决水资问题的措施:①兴建水库②跨流域调③节约用水④保护水资⑤处理并防止水污染⑥植树造林等第四 中国的经济发展§41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1、交通运输:指的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2、交通运输发展变化:手提肩扛→牲畜驮运→现代运输(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和管道)3、目前分布特点: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现代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运输方式优点缺点公路运输方便、机动灵活、速度快运费较贵、运量较小铁路运输速度快、运费低、运量大、连续性好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航空运输速度最快、舒适、安全运量最小、运费最高水路运输运费最低、运量最大速度最慢、受天气影响较大管道运输方便、速度快运量大、运费低、损耗小、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灵活性差 4、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三横五纵” 看书本第 91面)、交通运输枢纽:指在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的地方类型:单一型和综合型6、选择运输方式要考虑的因素:(1)客运:要考虑人所拥有的经济情况、时间长短、出行目的、所到目的地、出发点与目的地间的距离及各运输方式的价格、速度快慢2)货运:要考虑货物本身性质及运货量、运输距离、目的地位置、运输工具的特点等总之,无论是运人还是运货,在选择运输方式时,都要考虑交通工具的特点、运输距离、时间、运输目的、运输的人或物本身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贵重或急需的货物且数量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42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基础产业1、农业:利用运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2、分类: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划分依据:劳动对象的不同农业有大有小,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而广义的农业则可包括农(种植业) 、林、牧、副、渔五大部门2、农业重要性——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我国农业生产特点:差异很大原因:我国国土辽阔,气候、地形、水分等自然条复杂,地区差别大,再加上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等,导致全国的农业类型和发展状况在地区分布上有很大差异。
3、农业的地区分布:我国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很明显①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其中,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②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的平、河谷和绿洲③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的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4、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①宜林则林: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但是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②宜粮则粮: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丰富,利于耕作③宜牧则牧: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④宜渔则渔:河湖较多,适宜发展渔业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发展现状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产量、位次、生产能力等面临挑战问题严重: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发展方向与对策1、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业2、建立商品粮基地3、科技兴农我国东中西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差别及原因:⑴“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地势平坦,多平原、丘陵地形;降水丰富,热量充足,水热配合较好;交通发达,便于运输,临海,进出口方便,适于发展对外农业贸易;技术设备先进,信息不广,居民众多,市场大。
⑵而“西部地区之所以要实行退耕还林,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主要是因为西部自然条在发展耕作业方面处于劣势,不合理利用土地资,已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形势严峻,所以必须根据西部特点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43 工业——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工业生产:从自然界获得物质资料,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业生产特点:阶段性、关联性、计划性工业“主导 ”: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也是国家经济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为农业、建筑、科研、军事等部门提供了许多机械设备、科研仪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我国工业分布趋势:沿河、沿江、沿海其中,沿海地区——工业最发达:4 个基地、个特区、14 个开放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比较: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辽中南工业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丰富,交通便利京津唐工业区铁、石油、海盐等资丰富,靠近西能基地,有统一的电网,交通便利,技术力量雄厚沪宁杭工业区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和技术力量雄厚,有统一的电网,交通便利珠江三角洲工业区靠近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很多地方是侨乡,便于引进外资发展工业,有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我国工业的发展:我国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能工业分布:能供应不足与浪费并存,必须贯彻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方针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占我国能生产和消费总量的 70%以上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在我国能与生产和消费总量中仅次于煤炭水力是我国的重要能资6、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涵义:科学技术为基础,电子和信息为龙头,产品科技含量高特点:科技人员比例大、研究开发费用高、产品更新换代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起步晚,发展迅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依附于大城市,大分散小集中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差导:沿海——科技园区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经济发达,高层次知识人才集聚,形成了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沿边——贸易导向型:沿边地区利用其地理优势,依靠国家的开发政策,发展了以组装、加工为主的贸易导向型产业内陆——国防军工型:内地地区依靠资优势和工业基础,形成了以有色冶金、机械制造、电子、航空航天等工业为主的与国防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