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多式联运基本问题的思考.doc
9页对多式联运基本问题的思考产业经济学 王杨塑(05113093)摘要:本文通过对“什么是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如何产生与发展?”及“如何组 织多式联运”等有关多式联运的基本问题的思考,综合多种有关多式联运的定义及历史事 实并从经济学角度(主要是交易费用经济学)浅议多式联运的经济组织和治理结构,初步离 析出既有实践意义又具研究价值的定义并绘制出多式联运发展简史,进一步明确了有关多 式联运经济研究的重点问题关键词:多式联运、完整运输产品、综合运输、驮背运输、集装箱运输、经济组织、 交易费用、治理结构、市场方式、纵向一体化一、多式联运的概念及辨析1. 对多式联运概念的不同理解多式联运(Intermodal Transport)有些地方使用Multimodal Transport,笔者认为两者应属同义,但欧洲运输部长会议对两者分别作了定义, Multimodal Transport的定义要tLlntcrmodal Transport简单的多,所以Multimodal可能更广义一些 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 10th ed.J994. 运输术语词表(1995)O 有些地方使用了 “多式联运运输装置(intermodal transport unit,ITU),,这个词。
的概念有许多种,不同的机构或相关人士有不同的理解 和定义美国韦伯斯特词典中对多式联运的定义是指在一趟行程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 运输方式的运输过程2叫这种定义十分简练,但却过于宽泛,按照这种定义,货主用卡车 运送货物到铁路车站,或者旅客下地铁后换乘出租车也可以称为多式联运,从而使得这一 定义所指内容的研究价值受到局限美国运输部3给出如下定义:“多式联运是指在运输模式间可以互换的货物集装箱的运 输,这些运输模式包括公路、铁路、水运、空运以及设备在该多重系统内兼容之处显然, 这一定义是将多式联运局限于以集装箱为载体的货物运输,因此过于狭义目前,比较认可的多式联运的定义是由欧洲运输部长会议给出的,即“货物在同一个 载货单元(loading unit)或车辆(vehicle)内\依次采用若干种运输模式,而不需在改变模式时 装卸货物本身,货物的这神运输称之为多式联运 、United Nations, 2001, Terminology on Combined Transport (New York and Geneva).最终使用“Intermodality”这一术语来描述“在一个完整的运输过程中使用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提供 “门到门”运输链条的运输系统” O山于这-•细节定义的不同,对多式联运的分类就产生差别,如果定义没有说明在运输过程中不能对货物 本身进行装卸,则那些将载货单元中的货物拆出换装到另一种运输方式上的运输也可称为多式联运。
7此处主要考察美国的情况,主要历史事实参照参考文献[1]8笔者初步将这四个阶段分别称为“萌芽期、形成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但这种划分仍有待商罹其中1和5主要针对联合开展多式联运(joint intermodal)方面的政策,2^ 3、4针对公开运价(open tariff)方面的政策此外,也有一些学者或机构给出了自己对多式联运的理解,如芝加哥大学的Alts Forster 和King认为“多式联运是使用并协调两种以上主要运输方式按照旅客或货主所要求的发到 地点,运输旅客和货物的运输过程,在整个运输过程中采用单一运单并实行一曰价⑵ 丹佛大学的Szyliowicz在综含了各种定义之后,认为“多式联运系统是一种通过连接、管 理并控制各个独立的运输方式创造的无缝隙的可持续发展的运输体系他还指出,对多式 联运概念的不同理解尤其误解是发展多式联运的一大障碍⑶香港工艺大学的Panayides 认为“多式联运是一种通过多种运输方式的协作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优势并使运输链条成为一体的对集装化载货单元的运输形式”⑷美国国家多式联运中心 也从宏观角度指出“多式联运是一种规划、建造并运营强调运输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各种运 输方式间的连接性的运输系统的方法,注重整个运输过程的质量、成木、时间和安全。
通过比较这些机构或个人对多式联运的不同理解和定义,可以发现,主要的分歧在于 定义的广狭,此外还有一些细节上的差别,如是否限定“在运输过程中不对货物木身进行 操作”6其共同点在于都强调“不只一种运输方式参与运输”、“务种运输方式间的有效连 接”和“整个运输过程的完整性气值得一提的是,近儿年,也有学者指出联合运输运营的 概念出现了扩展,多式联运是用于表示无船承运人(NVOC)作业或无船公共承运人(NVOCC) 作业的术语,认为多式联运的所有形式都涉及是由无船承运人或无船公共承运人提供的专 有服务⑸总之,对多式联运概念的考察使我们将研究重点放在承运人如何通过统一指挥 或协调来实现多种运输方式间的有效连接和畅通,保证运输链条的无缝化,为货主提供一 站式的完整运输产品2. 多式联运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1) 多式联运与联合运输(combined transport)欧洲运输部长会议对联合运输的定义是“在运输过程中大部分采用铁路、内陆水运或海 运的运输方式,并在运输起终两端都尽可能少的使用公路运输的多式联运”,可见联合运输 也属于多式联运,只是规定在运输过程中要尽景减少公路的使用,这是基于欧洲公路的拥挤 状况和保护环境的考虑而做的定义。
2) 多式联运与集装箱运输集装箱运输是采用集装箱(标准或非标准)这种特殊装载工具进行的运输集装箱多式联 运是多式联运的一种重要形式,因为它的采用极大地减少了货物的换装时间和成木,提高了 多式联运的效率,国际多式联运己广泛采用集装箱运输的形式但两者毕竟还不能等同,比 如早期铁路使用集装箱开展运输主要是用于整理并保护货物,且只用于铁路站到站运输,而 现代铁路多式联运除箱驮运输(C0FC)方式外,还包括驮背运输(T0FC)方式3) 多式联运与物流从广义上讲,物流是指设计和管理供应链目前,较公认的定义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 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运输技术为主要手段,在供应商、生产商、销您商和最终顾客所 构成的供应链全过程上,为上述各方提供稳定高效的原材料供应与中间产品和产成品的流通 服务的新型经济活动而多式联运是运输方式间的有效组合,其本质还是属于交通运输,其 目的是为客户提供位移的需要,多式联运承运人与客户间的关系也只是简单的承托关系,而 且较为广义的多式联运概念不仅包含了货物位移(即一般意义上的货物流),而且还包含客 流不过物流同多式联运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和相似的地方,比如两者都强调全程控制和全程 服务,并且都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而且交通运输是物流的有机组成部分,物流本身依赖于运 输系统,而作为整含各种运输方式优势的多式联运当然会对物流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4) 多式联运与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是指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所有环节的企业所构成的上、下游产 业一体化体系多式联运也强调提供给货主以无缝隙的完整运输产品,也要求运输链条上各 种运输方式和运输企业间的协作从单一的企业角度来看,供应链管理是指企业通过改善上、 下游供应链关系,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的有效性管理,表现了企业在战略和战术上对企业整个作业流程的优化 它整合和优化了供应商、制造商、零偿商的业务效率,使商品以正确的数最、正确的品质、 在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时间、以最佳的成木进行生产和销传供应链管理强调核心企业与 相关企业的协作关系,通过信息共享、技术扩散(交流与台作)、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的价值 链激励机制等方法体现经营一体化而多式联运的全过程也必然涉及到流程优化、信息共享、 有效协作甚至纵向-•体化等方面从一定程度上讲,现代多式联运的发展是由企业间的竞争 口益依赖供应链间的竞争这一变革所推动的5) 多式联运与完整运输产品完整运输产品强调运输产品的完整性,是指货物或旅客从初始起运地点至终到地点的全 程服务运输业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向客户提供越来越完整和质量更优的运输服务的过 程。
多式联运是运输市场对完整运输产品需求的产物,是市场对“无缝隙”运输强烈需求的 突出表现3. 有关多式联运的分类根据运输过程中企业参与数量的不同,可以将多式联运分为由单一承运人独立完成的多 式联运(single-carrier)和由多个承运人协作完成的多式联运(interline)根据不同运输方式间的 组合,可以将多式联运分为海铁联运、公铁联运、海一铁一公联运等二、多式联运发展简史7虽然人们普遍使用并接受多式联运这个词是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但根据多式联运的定 义,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美国多式联运的发展同各运输方式自身的发展有密切联系, 根据运输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y参见附图1)1.19世纪上半叶到20世纪初期的多式联运(萌芽期)早在1833年,多式联运的想法就出现了,在《美国铁路期刊》上曾登载过这样一幅素描: 一辆机车牵引着一辆客运列车,然后在一个平板车上装载了一些运输乘客的客运马车尽管如此,早期的多式联运最先还是从运河的驳船运输成长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西 进运动和产业革命也起到了推动作用"839年,连接费城与匹兹堡间的宾夕法尼亚运河建成, 形成了包含水运和陆运在内的运输体系。
驳船通过与马车、铁路开展联运的方式运输旅客与 货物1847年到1896年间,纽约、纽黑文及哈特福德铁路公司(New York, New Haven andHartford Railroad)同福尔里弗蒸汽船公司(Fall River Steamship Line)联合试制—种多 式联运集装箱,来实现铁路和运河间的货物运输此后铁路的发展迅速超过了早期的建立在 运河基础上的驳船运输,并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20年代占据主导地位,但这一时期铁路所 使用的集装箱主要是用于改善铁路的站到站运输,降低铁路运输成木,而不是用来促进多式 联运,因此货主仍然需要负责两端的取送由此可见,多式联运出现的基础是已经存在多种运输方式,并且需要各种运输方式间的 结合才能完成整个运输过程,对于受地理因素限制较大的内河航运体系,尤其容易最先出现 联运的形式,联运的目的在于克服地域障碍对于可用于联运的设备——集装箱虽然己经出 现,但由于并不主要用于多式联运,所以这一时期的多式联运整体仍处于萌芽阶段2. 20世纪上半叶的多式联运(形成期)早在一战以前,一•些铁路公司就开始尝试铁路与卡车间的合作运输,如纽约长滩铁路公 司就曾将装有土豆的四轮马车运送到纽约蔬菜市场。
那时候,四轮马车装载到铁路平车上, 马匹和乘客则分别装在不同的车厢中,在1884年到1894年的十年间,都有这样的服务但直 到一战后,才有更多的铁路公司开展零担运输,它们使用一些特制的集装箱为客户提供货物 的安全保障,而一些铁路公司也使用了这些多式联运装载单元同卡车一道完成两端的货物取 送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是,1926年,芝加哥北岸及米尔沃基铁路公司(Chicago North Shore and Milwaukee Railroad)开始将卡车拖车放在铁路平板车上进行运输,此后,驮背运输 (piggyback或T0FC)缓慢的成长起来1829年,总部位于纽约的火车渡船有限公司(Seatrain Lines, Inc.)引入了一种革命性 的多式联运方法,他们将整列火车装载于一种特制的轮船上,在纽约和古巳的哈瓦那之间开 展运输服务该公司一共有两艘这样的特制轮船,每艘船可装载100节列车,通过使用特制 的起重设备,可以在10小时内完成装卸工作,而此前使用传统装卸方法处理同样数量的货物 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