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七年级上册《桑塔露琪亚》教案3200字.docx

104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51764912
  • 上传时间:2022-02-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10.94KB
  • / 10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七年级上册《桑塔露琪亚》教案3200字    《桑塔露琪亚》教学内容:七年级上册歌曲《桑塔.露琪亚》设计意图:《桑塔.露琪亚》是一首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民歌,而桑塔露琪亚也是意大利一片美丽海滩的名字本课以情景导入法带学生来到这片美丽的海滩之上,鼓励学生用美妙的声音表达心中的舒畅,为歌曲演唱打下声音的基础而后运用聆听、哼唱、律动、等手法,让学生充分体味这首意大利民歌将节奏、旋律、曲式、力度等音乐要素和谐统一之美,感受意大利船歌特有的热情与奔放之美教材分析:《桑塔.露琪亚》是一首意大利船歌,3/8拍子,二部曲式第一乐段音域集中在中音区,旋律平稳,由于附点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运用,这段音乐张弛有度,使人感受到波浪微微荡漾的感觉第二乐段音域突然扩大,多集中在高音区,旋律呈现4个大山谷形起伏,乐句都以高音开头,小跳往下而后大跳往上,音符上多标以重音记号以加强本乐段力度,节奏方整,音乐形象地展现了意大利船夫的热情与豪爽而最后2句中的短连线与小附点,又将荡漾的海水和自豪的心情完美结合在一起,充分表达出了意大利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该曲结构规整匀称,旋律宛转抒情,3/8拍的韵律富有动感,犹如微风吹拂海面,微波在轻轻荡漾,描绘了人们在海面荡舟的动作节律,加上吉他式的和弦伴奏,生动地描绘出海面上宁静的月夜、摇曳的小船和深情的歌者。

      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富有浪漫而幸福的生活情趣,显示出意大利特有的民族民情教学目标:1、通过《桑塔.露琪亚》的欣赏和演唱,让学生充分体味这首意大利民歌将节奏、旋律、曲式、力度等音乐要素和谐统一之美,感受意大利船歌和意大利人特有的热情与奔放,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产生兴趣2、能够用圆润、激情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能用肢体语言进行表现 教学难点:旋律中出现的变化音以及高音能够准确演唱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电子琴,录音机、音像资料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在《桑塔.露琪亚》的音乐声中欣赏意大利风光请同学们通过短片,讨论所听到和看到的内容世界上有很多宏伟的建筑和美丽的风景,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区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欧洲去领略意大利民歌的浪漫和风情吧学生回答:威尼斯 贡都拉 《桑塔.露琪亚》船歌 歌曲节拍3/8老师补充:这种三拍子的,给人摇晃荡漾感觉的,情绪色彩大多开朗豪放、热情洋溢的音乐体裁就是意大利船歌这种体裁的产生发展与威尼斯的游览船——贡都拉有关威尼斯是一个水上城市,全市一共有100多条大大小小的运河水上的贡都拉就是人们的交通工具这种轻盈纤细、造形别致的小舟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贡都拉的船身特点,首尾均有翘起,适宜在水巷中航行,这种船体多漆成黑色,用单桨划船船家们都喜欢唱当地的民歌,歌曲节奏韵律与划船节奏韵律一致,久而久之形成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师讲解:在那不勒斯有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海滩它是以意大利民间传说中一位美丽姑娘的名字命名的,它被看做是美好幸福的象征,这就是桑塔露琪亚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曲《桑塔.露琪亚》请大家把课本翻到16页,下面由老师来范唱这首歌曲,在我唱的同时,请同学们感受一下音乐,并对照歌词,听听这首歌都描绘了那些景色?(自弹自唱)二、老师范唱、(学生对照歌词,感受歌曲描绘了哪些内容?)(描绘出海面上宁静的月夜、摇曳的小船和深情的歌者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富有浪漫而幸福的生活情趣,显示出意大利特有的民族民情)三、初步感受,学唱新歌1、出示旋律,用以下旋律哼唱出自己的感受3/4 师弹琴,生哼唱第1遍 师示范,学生找气流从鼻孔中出来的感觉第2遍 口中象含口水,鼻子闻到了海水的腥味,脸上吹拂着海风第3遍 闭眼想象声音从头顶出来一直传到海面上第4遍 随海水边摇晃边唱第5遍 保持状态改用u母音唱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美”是老师突出传递给学生的,画面的美、音乐的美、语言的美,在“美”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发出美的声音,为演唱歌曲、感悟音乐打下基础。

      2、学唱第一乐段.⑴随琴哼唱第一乐段,体味乐段中有几个起伏?(4个)找出4个顶点的位置,想想有什么奥妙?(2小节一个起伏,顶点出现很有规律,都出现在2小节中间⑵用手边划旋律线边哼唱体会旋律起伏所形成的荡漾感⑶听辨两种旋律有什么不同?a.有附点节奏 b.没有附点节奏(附点节奏推出了音乐的起伏a.有十六分节奏b.没有十六分节奏 (十六分节奏加强了音乐的荡漾感⑷视唱乐谱,找出自己感觉唱不好的地方,大家一起解决⑸想象美景,演唱歌词3、学唱第二乐段⑴随琴声视唱乐谱,注意抓住第二乐段的特点:高,强⑵边哼唱边用手划出旋律线的起伏,想一想与第一乐段起伏的方向有什么不同?(第一乐段是从低到高再到低,象山形,而第二乐段是从高到低再到高,是山谷形并画两旋律线为什么第一条旋律线比较平缓,第二条起伏很大?(第一部分音低、较平稳、弱,第二部分音高、起伏偏大、强)因此歌曲为二段曲式4、复听廖昌永演唱的《桑塔.露琪亚》,边欣赏边想象如果此时你在桑塔露琪亚海滩上漫步你的心情如何?在哼唱了熟悉的旋律之后,优美的歌声再次响起,同时提问:“他在呼唤谁来到小船上?”有学生说,是请乘船的人;去观光的人;邀请桑塔露琪亚那邀请她干什么呢?你想象中,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学生议论纷纷,答案不一。

      这时,老师伴随着悠远的歌声,将故事娓娓道来:露琪亚是一位那不勒斯出生的女教徒,后去西西里岛传教,遭到迫害,殉教身亡原来,桑塔露琪亚中的?露琪亚?原文意为?光明?,后被引申到天主教里,指驱走黑暗,带来光明的圣女(也就是光明女神)后来为了纪念被封为光明女神的露琪亚,就把那不勒斯郊区的一个小港口,命名为桑塔露琪亚下面就用我们美妙的歌声来呼唤光明女神的到来吧6、完整演唱在第2乐段时边唱边表演船夫招徕游客的动作设计意图:学唱歌曲与分析、体会音乐要素相结合,动口、动脑、又动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步步深入音乐,从而达到音乐审美的目的三、拓展赏析1、视频欣赏《我的太阳》意大利是歌剧之邦,到处都充满着音乐,意大利人用音乐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在众多意大利民歌中最著名的就是《我的太阳》了,它的演唱者是中国人很熟悉的意大利歌唱家,被誉为世界三大男高音之首今天我们将要欣赏到的是另外两位西班牙的歌唱家和他一起演唱的这首歌曲边听边思考:他们是谁?他们的声音是怎样的?演唱时表情怎样?(帕瓦罗蒂多明戈 卡里拉斯 他们的声音高亢、嘹亮,有穿透力,富有激情)四、小结今天我们欣赏、演唱的两首歌曲都是来自于一个有着悠久音乐文化历史的美丽国家——意大利。

      其实在欧洲蕴藏着很深的民间音乐文化,他们等待着我们去了解,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她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语言所以,我们以后不仅要继承本民族的优秀音乐,还应该多接触、了解其他民族的音乐,让我们通过音乐来和世界接轨设计意图:在学生对《桑塔露琪亚》的音乐要素、创作手法有所了解后拓展欣赏《我的太阳》,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感悟意大利歌曲的华丽和意大利人的热情,激发学生对欧洲民间音乐的兴趣五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学生演唱歌曲时的发声和气息的技巧,把演唱的技能技巧融合在教学之中,学生并不感到枯燥和乏味,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始终以音乐为载体,通过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过程,使学生既学习了音乐,又增加了知识内涵,丰富了情感世界学生一边划船一边唱歌,歌曲的节奏韵律和划船的动作一致,很自然地感受到船歌这种音乐体裁形成的条件和背景,船歌所特有的优美抒情的旋律和摇荡动感的韵律采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音乐体裁,让学生感到自然、生动,易于理解第二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38200字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1—4课)[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课时]5课时[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第 1 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板书设计: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生活方式:群居生活发展水平:用天然火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授课过程]第 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2.探究过程(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