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大学生对独生子女刻板印象的研究.doc
5页文魷综逑1刻板即象及其祖笑研窆1.1刻板即象的槪念1.2刻板即象形成的理论解释2独生子女刻板印象的祖笑研窆2.1独生子女刻板印象的概念2.2国外独生子女刻板印象研窆2.3国内独生子女刻板即象研窆1刻板印象及其相关研究1.1刻板印象的概念“stereotypes”用于指“刻板印象”这一个心理学术语的最早时间是1922年,这一 年*一位叫Walter Lippmann的新闻丄作者在ft *己的|5《公众舆论》中首次捉到在他若作 中他用了丰富的(A)界讨论了这一概念,他认为“stereotypes”是一种认知结构,而且用这 一术语來形界人们对周围世界认知的一种偏见从Lippman(1922)在近-个世纪前提出 “刻板印象”这一术语后,它一直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题随着这方面研究的进展,有学 者将刻板印象定义为“根据种族、性别、职业或地域等标准对人进行社会分类,进而形成针 对某类人的固定印象(黄希庭,1997)除此,刻板印象还被普遍认为是“关于某群体成员的 特征、态度和行为的观念” (Hilton & von Hippel, 1996)更精确的讲,刻板印象集中于 一些态度上,而这些态度可以将不同的社会群体区分开来。
学者们已经集中对刻板印象的形成、表现和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刻板印象也像其它 任何分类一样有序并JL有效的对社会信思进行了加工(Macrae, Milne, & Bodenhausen,1994) o对于某个社会群体,刻板印象使得人们在不耗费太多认知的条件下就获得了人量信 怠资源,即人们根裾刻板印象提供的人M倌息,可以判定某个群体可能其有什么特征或该群 体成员在特定背景下可能做出什么行为除此之外,刻板印象还能促进社会认同,避免个体 受到威胁(Fein & Spencer, 1997)刻板印象在社会认知中有-•定的作川,比如它与偏见和联系、对他人认知产生影响以及 在无意识情况卜影响了人的行为(Hilton, & von Hippel, 1996)除此之外,个体还会对他 们自己所属的群体产生刻板印象,而这种刻板印象同样会影响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尽管刻板印象宥各种社会功能服务于社会知觉,比如赋予某群体一系列态度可以减少其 成员先前形成的观念,对这些成员在社会上进行了定位因此,刻板印象不仅在指导人们的 知觉方面充当了一种描述的镜头,不利于人们接受新事物,而且倾向于自我验证和自我维系, 使得刻板印象更持久的存在。
知觉的产生存在很多机制上的原因,先活中当人们获取的信息 模棱两可吋,可能会在刻板期望的影响下将其完整化,而那些不成立的信息会被忽视或被最 小化n前的研究调查了“观点采择”的行效性,即对他人的刻板期望进行积极思考,采川 这种策略可以深层次探讨刻板印象持久存在的认知加工(Todd, & Galinsky, 2012)1.2刻板印象形成的理论解释关于刻板印象产生的原因,不同的心理学家冇不同的解释,较具代表性的冇社会认同理 论和社会认知理论,近年来又有人对以上两种理论加以整合,提出了社会环境影响理论1) 社会认同理论该理论包拈分类、认同和社会比较三个中心观点(C1C理论)K面对其分别进行阐述: “分类”不但利于我们将众人简单化,而且对不同类别的人进行了界定如果知道了某人属 于某个类别,然盾就可以推论出许多关于他的信息同样,通过了解自己属于的类别可以更 好地发现与自己有关的信息;“认同” 一方血是确定tl己的身份,另一方面是指某群体中的 成员都具有相同固定的印象和行为;“社会比较”措人们都会将自己所属群体和其他群体进 行比较,给予自己群体较高的评价,从而获得A尊上的满足外群体往往被评价的较为 消极,从而极易导致刻板印象的形成(Turnerr, 1975)。
2) 社会认知理论该理论从两个观点进行解释,即印象形成和记忆的观点印象形成的观点通过图式和首 因效应的角度解释刻板印象因为人们对某类人的固定印象己经形成一种图式,所以对这一 群体的成员判断吋很界易受头脑中己奋图式的影响从酋因效应的角度解释是指人们对他人 形成印象吋,首次接收的信息要比后而接收的决定性更大记忆的观点认为人们对某类人形 成印象时依拋的是对这类人的记忆,因为人的记忆毕竟右限,所以为减轻记忆负担,人们会 很大程度上通过先前印象判断他人的特征(杜秀芳,2004)3) 社会环境影响理论该理论在前两种理论的基础上加入了社会因素,具体指对某类人形成的刻板印象直接來 fi这类人岀生、成长以及勾之互动的社会环境(Leyens, 1994)一方而此理论吸取社会认M 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成果,文待分类、认同、阁式等的观点,另一方而指出了刻板印 象形成的社会原因,认为具体原因包拈以卜JL个方面:首先足缺少知识这种现论假定刻板 印象最可能是对某个特定群体缺乏知识或X知的结果其次是为了简化信息社会环境影响 理论还认为刻板印象是试阁简化U常生活中信息加工活动的直接结果川我们预存的阁式去 评价和归类人们要比实际去认识他们矜易得多。
通过把个体归入或与某一具奋特定特征的群 体相联系,可以帮助人们快速的组织和解释人和事此外,不仅缺乏知识和分类简化可导致 刻板印象,对于个体出生和目前生存环境的失败评价也会导致刻板印象2独生子女刻板印象的相关研究2.1独生子女刻板印象的概念自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的数M越來越多,人们开始关注独生子女这一群 体,学者们也纷纷展开丫对独生了女群体的研究但是敁初独生了•女只是一种中性的人口学 术语,随着时叫的推进和对独生子女研究的进展,独生子女这一术语也历经了无数次顺成和 同化,演变成了一利*带晕轮效应的社会印象根据刻板印象的定义,本研究将独牛.子女刻板 印象定义为:社会生活中大众对独生子女属性广泛存在的相对固定的看法和观念2.2国外独生子女刻板印象研究(1)人众针对独生子女足否存在刻板印象随着独生子女数跫的不断增多,国内外学者也越来越关注该群体,开始了对独生子女总 体印象的研究Tony Pal bo敁早对独生了女刻板印象进行丫研究,指出由于人们认为独生 子女被剥夺了与兄弟姐妹相处的经验,所以被赋予难以适放社会的特点,而且家长们牛.第二 个孩子的理由也是避免他们的长子或长女成为独生子女。
但是因为独生子女的这种独特地 位,他们不用与其他兄弟姐妹分享父母的注意和爱,也没冇经历那种兄弟间的冲突和竞争, 所以也可能有利于独生子女以后的发展比如,一些研究结果(Falb & Poston, 1993)发现, 与同龄非独生子女群体相比,独生子女其有较高智力和较岛成就动机的优势,也更容易受到 家庭的关注(4()11(^,1997)可见社会上对独生了•女普遍存在一种消极印象,而.FL并不符 合独生子女的真实发展情况关于独生子女的刻板印象主要是人格特质方面,所以许多研究集中于这方面,探讨独生 子女和同龄非独生子女在这方面是否存在差异N. Fenton(1928)从幼儿园到小学的193名 儿童中选取34名独生子女作为研究对象,请教师针对他们的12项人格和行为指标进行评 价,将评价结果和非独生了女进行对比,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Zheng和Colombo (1989) 的研究也发现独生和非独生子女群体在人际关系方面没杏显著差异Falbo和Polit(1986)分析了 116个关于独生子女的研究,这些研究涵盖了适应性、 性格、社会性、成就和智力等方而,结果发现,W个群体在整体适应和社会能力上不存在差 异,在成就和智力方面存在差异,而且是独生子女得分较高。
MellOr(1990)发现独生子女在以后的发展结果上与非独生女子女也并无差异Kitzmarm, Cohen和Lockwood(2002)等人对初中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独生子女与班里其他非独生的 同学在亲密朋友的数量和质量上也无差异关于独生子女的消极刻板印象不仅针对儿童,还针对己经成人的独生子女相应的,独 生子女的积极表现在独生的成人群体中也有体现,Kiggio(1999)发现,成人独生子女在社会 技能和整体社会胜任方面都不差于非独生了女,而且独生的成人接受的教竹水平更髙 (Travis & Kohli, 1995),所从事职业的威望更高,所选伴侣也受过高等教育,家庭人口却 更少Roberts和Blanton(2001)对20个青年独生子女进行了深度访谈,这些青年描述了他 们作为独生子女的优势:不用与其他兄弟姐妹分V、吵架和竞争;独卒父母的资源和叉注; 珍惜并且享受一个人的时间;独生存利于童年时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能独享父母的经 济资源,充分参加各种活动:与父母的关系更亲密,而且更成熟,更界易与成人相处最近也有研究发现,独生子女在社交和适应性方面其实更强,他们给人衍下孤独的印象, 其实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偏好(Mancillas, 2006)。
通过上面的综述发现独牛子女的真实发展与人们的主观印象之间确实存在冲突,可见人 们对独生子女确实存在着不公正的偏见,而且足负而的汄知,说明独生子女刻板印象的确存 在于人们心中除此之外,这样的刻板印象还存在普遍的跨文化性,研究发现在美国、英国、韩国、荷 兰和中国等地都存在独生子女刻板印象,而且在中国,许多针对独生子女政策的评论纷纷抱 怨该政策可能会奋损人的人格特性然而,笑国、欧洲包括亚洲等地的人暈研究发现, 人们的这一柄忧不仅不真实,而且多数情况下,独生子女和其他非独生的同龄人相比并无明 显差异K•至冇研究发现,独生了女在成就动机、智力、IM尊、与父母的关系和社会适应等 方面都远胜于非独生子女尽管许多研究得出独生子女在人格、社会适应等方面与非独生子女相比并不存在差异, 甚至优于非独生子女群体的结论,但人们的偏见并没有减少,依然认为独生子女存在很多负 面问题,这一点很位得研究者去探讨2)关于独生子女刻板印象的内祚几十年间,尽管许多研究探索了人们针对独生子女的刻板印象是否屈实,但是这种消 极的刻板印象已经深入人心,菽木上成为一种吋接受的事实尽管一些关于出生顺序的刻板 化认知己经渐渐变少,仴足当前的研究仍然在调查人们对于出屯顺序不同而产卞个体差异的看法,而且在不M群体中都存在着这种刻板认知。
这些调查有助丁从总体上理解独生子女的 消极刻板印象Basket!最早研究了人们根据出生顺序判断个体的差异,他以人学生为研究对象,结 果发现,被试坚倌独生子女最有学水能力,但也最娇惯,最不讨人喜欢采用同样的方法, Musun-Mil ler (1993)研究了父母群体,得出独生了女玷娇惯、敁不W人离欢和学术能力敁强 的结论而且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父母在评价假定的独生子女群体时,如果与真实生活中 的独生子女结合起來,会对自己的孩子给予较少的消极评价,供整体上还是持消极态度,说 明这种持续的消极观念在独生子女的父母中也是存在的Nyman(1995)选取一些人学生描述自己的人格以及他们如何看待出生顺序对人格的影 响,结果发现,独生了女被放在敁不受欢迎的位置上,被描述为自我中心、自私、过度受宠、 孤独和依赖,男性具体表现为思想封闭、没杏安全感,女性则表现为害羞伴随着这种消极 描述,独生子女有时也被赋予积极特质,如“独立、有抱负、善交际、有责任、有思想和能 力强与Musun-Miller, s(1993)的结果相类似,Nyman发现,被试评判自己的出生位置时 与别人进行了对比,这样对独生子女来说很不利,因此,对独生子女的消极观念不仅存在于 独生子女的父母心中也存在于独生子女本人的心中。
Herrera, Zajonc, Wieczorkowska 和 Cichomski (2003)夫 丁*{11 生顺序的研究与前面的 一致结果显示,被试均认为独生在所冇出生顺序中不合理,尽管独生了女木人对他们自 身评价很高,伹是对整个群体的评价就很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