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药炮制对药效的影响(培训材料).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kms****20
  • 文档编号:39904501
  • 上传时间:2018-05-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药炮制对药效的影响中药炮制对药效的影响1 1 消减方中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消减方中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由于方中有的药物某一作用不利于治疗,往往影响全方疗效的发挥,就需要通过炮制调整药性,使其更好地适应病情的需要1.1 消除药物本身不利于治疗的因素 有的药物在治病的同时,也会因药物某一作用与证不符,给治疗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通过炮制调整药效,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如干姜,其性辛热而燥,长于温中回阳,温肺化饮在四逆汤中用干姜生品,取其能守能走,力猛而速,功专温脾阳而散里寒,助附子破阴回阳,以迅速挽救衰微的肾阳在小青龙汤中,用干姜生品,是取其温肺化饮之功,且能温中燥湿,使脾能散精,以杜饮邪之源在生化汤中则需用炮姜,这是因为生化汤主要用于产后受寒,恶露不行,小腹冷痛等因产后失血,血气大虚,炮姜微辛而苦温,既无辛散耗气、燥湿伤阴之弊,又善于温中止痛,且能入营血助当归、炙甘草通脉生新,佐川芎、桃仁化瘀除旧;若用生品,则因辛燥,耗气伤阴,于病不利1.2 调整辅助药物的药性,制约方中主药对机体的不利影响 某些药方中的主药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不良反应,为了趋利避害,可在方中加入某种辅助药物,但它并不直接起治疗作用,而是制约主药的不良反应。

      如调胃承气汤为治热结阳明的缓下剂方中芒硝、大黄均系大寒之品,易伤脾阳,又因二物下行甚速,足以泄热,方中用甘草不是泻火解毒,而是为了缓和大黄、芒硝速下之性,兼顾脾胃,所以甘草原方要求炙用,取其甘温,善于缓急益脾之功2 2 提高药方疗效提高药方疗效在成方中各药究竟选用什么炮制品是由药方的功效而定的,临床应用时,遣方用药和炮制品的选用又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为了确保临床疗效,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对中药的炮制2.1 增强方中药物的作用 要达到此目的,就须将方中药物进行炮制,使有效物质易于溶出或利于保存,并调整其药性,发挥各自的擅长如三子养亲汤中的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均需炒爆中医认为治痰以顺气治标,健脾燥湿治本;但气实而喘者,应以顺气降逆治本,治痰为标三子养亲汤的适应证恰好是气实而喘,痰盛懒食,故本方的功效是降气平喘,化痰消食紫苏子炒后辛散之性减弱,而温肺降气作用增强,其降气化痰,温肺平喘之功明显;白芥子炒后辛散耗气的作用有所缓和,温肺化痰作用增强;莱菔子炒后由升转降,功效由涌吐风痰而变为降气化痰,消食除胀方药均与病证相符,可使全方降气平喘,化痰消食作用增强2.2 保证方中各药比例准确,充分发挥配伍后的方剂综合疗效 这主要是通过净制工序来解决。

      如山茱萸的核、金樱子的毛核、巴戟天的木心、黄柏的粗皮(栓皮),均非药用部分,而且所占比例较大,若不除去,则势必使该药在方中的实际比例缩小,不能发挥全方作用如二妙散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是治疗湿热下注的基础方方中黄柏苦寒,清热燥湿,是主药;苍术苦温,燥湿健脾,既祛已成之湿,又杜湿邪之源方中黄柏若不除去粗皮,就等于减少了黄柏的实际用量这样,全方燥湿之力虽强,但清热之力不足,不但收不到预期效果,还恐有湿热未去,热邪反增,就有化燥伤阴之虞2.3 增强对病变部位的作用 由于组成药方的中药常常对多个脏腑、经络有作用,但病人通常又并非各个部位都发生病变,临床上有时就嫌其药物作用分散,甚至对未病部位产生不良反应为了使药物集中在病变部位发挥疗效,常常加入辅料炮制,使其对病变部位的作用增强,而对无关部位的作用减弱这样既能突出方剂对相关脏腑的治疗作用,又不影响其他无关的脏腑方剂通过药物的配伍,虽然归经不是各药的简单相加,但方中药物归经的变化对全方的作用是有明显影响的如缩泉丸,方中的益智仁入脾、肾经;山药入脾、肺、肾经;乌药入肾经,兼入脾、肺、膀胱经益智仁盐制则入肾经,为方中君药,具有温肾纳气,固涩小便的作用3 药合用,温肾祛寒,健脾运湿,使全方作用侧重于肾,兼能顾脾。

      肾气足,则膀胱固,同时健后天之脾又可益先天之肾故该方的主要功效是温肾缩尿,常用于下元虚冷、小便频数及小儿遗尿2.4 突出临床需要的药效,提高全方疗效 中药通常是一药多效,但在药方中并不需要发挥该药的全部作用如麻黄在麻黄汤中起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作用,故原方生用并要求去节,取其发汗平喘作用强;在越婢汤中,用麻黄意在利水消肿,故生用而未要求去节,取其利水而性兼发泄之功;在三拗汤中,麻黄主要起宣肺平喘的作用,故原方注明不去节,取其发散之力不太峻猛,若表证不明显者,临床常用蜜炙麻黄,不仅增强止咳平喘之功,而且可以减弱发汗之力,以免徒伤其表;若为老人和小儿,表证已解,喘咳未愈但不剧烈,可考虑用蜜炙麻黄绒,能达到病轻药缓,药证相符的要求,可避免服用麻黄后引起小儿烦躁不安或老人不眠等弊端柴胡在小柴胡汤中宜生用,且用量较大,取其生品气味俱薄,轻清升散,和解退热之功;在补中益气汤中,柴胡升阳举陷,但用量宜小,取其轻扬而升或助它药升提之功;在柴胡疏肝散中,柴胡以醋炙为宜,其升散之力减弱,而疏肝止痛之力增强由此可见,药物通过恰当的炮制,因作用重点的变化,使全方的功用有所侧重,对病人的针对性更强,有利于提高药方的疗效。

      3 3 调整方剂部分适应证,扩大应用范围调整方剂部分适应证,扩大应用范围若组成药方的药物不变,仅在药物炮制加工方面不同,也会使药方的功用发生变化,改变部分适应证如知柏地黄丸,若阴虚而下焦兼有湿热者,宜以生地易熟地,以免过于滋腻恋湿,知母生用存其苦味,虽然质润,不致恋湿,黄柏生用,取其苦寒之性,能清热降火而燥湿,还可适当加重茯苓、泽泻用量;若纯属阴虚火旺者,则知母、黄柏宜用盐制,缓和苦燥之性,增强滋阴降火作用,泽泻亦宜盐制,取其泻热力强,且利尿而不易伤阴,并宜减轻茯苓、泽泻用量又如白虎汤是张仲景治伤寒邪入阳明,由寒化热证之方由于寒邪容易损阳也易伤中,所以立方用药都要注意保存阳气,顾护脾胃方中石膏、知母足以泻热,用甘草之目的不是清热泻火,而是顾护脾胃,防止石膏、知母大寒伤中,故原方要求用长于补脾益气的炙甘草吴鞠通用白虎汤治太阴温病,则改炙甘草为生甘草,并加重用量因为温病开始就是感受热邪,热邪容易伤阴,并且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胃经脉相通,致使肺胃同病,其热邪更甚,且多有伤阴现象用生甘草既可增强泻热作用,又有甘凉生津,兼和脾胃之功,故在同一方中,炮制品的选用有所区别4 4 满足药方的剂型要求,保证临床安全有效满足药方的剂型要求,保证临床安全有效由于剂型不同,其制备方法也不同,故对药物的炮制要求亦异。

      汤剂通常都是用炮制后的饮片配方有些药物如黄芪、延胡索等,在汤剂中多要求蜜炙和醋制,若制备黄芪注射液、延胡索乙素片等,则可直接用生品提炼出有效成分川乌、附子等在汤剂或浸膏中,要加热煎煮,故可直接用制川乌、附子配方,但用于丸剂,因是连渣服用,又不再加热,故需将制川乌、附子用砂烫至体泡色黄,称为炮川乌、炮附子一方面利于粉碎,更重要的是为了进一步降低毒性,保证用药安全半夏在不同制剂中,炮制要求也不一样如藿香正气散中的半夏,若作汤剂,用常规炮制的半夏即可;藿香正气丸中,炮制半夏时则要严格控制麻味;藿香正气水中,则用生半夏疗效更佳这是因为半夏的有效物质能溶于水,而有毒物质难溶于水由于汤剂作好后通常不过滤(或一层纱布过滤),汤液中常混有少量半夏粉粒,若用生品,则刺激咽喉丸剂是连渣服用,若用生品,不但不能镇吐,反而有可能致吐藿香正气水是用渗漉法制备,不会将半夏粉粒带入液体中,用生半夏不但减少了炮制工序,而且有效物质保留更多,疗效更佳总之,中药通过不同的方法和辅料炮制后,可以从不同的途径,总之,中药通过不同的方法和辅料炮制后,可以从不同的途径,以不同的方式,趋利避害,提高药方疗效以不同的方式,趋利避害,提高药方疗效。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炮制对药性的影响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四气五味是中药的基本性能之一,它是按照中医理论体系,把临床实践中所得到的经验进行系统的归纳,以说明各种药物的性能性(气)和味都是每个药物所固有的,并且各有所偏,中医就是借助它的偏盛偏衰的病变性是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所表现出来的反应归纳得到的,是从性质上对药物多种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味一般是通过口尝而得,但有相当一部分药物其味并不明显,所以味也是反映了药物的实际性能性和味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同的性和味相配合,就造成了药物作用的差异,既能反映某些药物的共性,又能反应各药的个性炮制常常通过对药物性味的影响,从而达到调整药物治疗作用的目的炮制对性味的影响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如,栀子苦寒之性甚强,经过辛温的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即所谓以热制寒;黄连本为大苦大寒药,经过辛温的姜汁制后,能减低苦寒之性,即所谓以热制寒,可以抑制其偏,称之为“反制”二是通过炮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若用胆汁炮制黄连,却能增强黄连苦寒之性,即所谓寒者益寒;以辛热的酒制仙茅,增强仙茅温肾壮阳作用,所谓热者益热,称之为“从制”。

      三是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如生地甘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作用;制成熟地后,则转为甘温之品,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即一者性寒,主清;一者性温,主补天南星辛温,善于燥湿化痰,去风止痉;加胆汁制成胆星,则性味转为苦凉,具有清热化痰,息风定痉的功效[1]炮制对升降沉浮的影响炮制对升降沉浮的影响升降浮沉是表明药物作用于机体时的趋向它是中医临床用药应当遵循的规律之一升降沉浮于性味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而言,辛、甘味药,多为温热药,属阳,作用升浮;苦、酸、咸味药,多为寒凉药,属阴,作用沉降中国名医李时珍说:升者引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以姜酒,则学而上至巅顶大凡生升熟降故药物经炮制后,可以改变作用的趋向如黄柏原系清下焦湿热药,经酒制后作用向上,就能兼清上焦之热;黄芩能走上焦,用酒炒制后,增强了上行清热的作用;砂仁行气开胃消食,作用于中焦,经盐煮后,可以下行治疗小便频数炮制对归经的影响炮制对归经的影响归经是以不同药物作用于不同脏腑经络为依据,说明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主要治疗作用,是药物功用与适应范围的一种归纳如,杏仁止咳,故入肺经;生姜止呕,故入胃经药物的炮制很多是以归经理论作指导的。

      如,酒制升提,能曾强药物对上焦的作用,姜制温散,盐制走肾而软坚,醋制注肝而收敛等醋制青皮能增强疏肝的作用就是一个例子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在古代医药文献中,早期的“毒药”通常是药物的总称所谓“毒”主要是指药物的偏性利用“毒”来纠正脏腑的偏胜偏衰后世医药著作中所称的“毒”则是具有一定毒性和副作用的药物,用之不当,可导致中毒,与现代“毒”的概念是一致的药物通过炮制,可以达到去毒的目的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净制、水泡漂、水飞、加热、加辅料处理、去油制霜等这些方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几种方法联合运用如靳蛇去头,朱砂、雄黄水飞,川乌、草乌蒸或煮制,甘遂、芫花醋制,巴豆制霜等,均可去毒有个特殊情况,炮制后毒性增强,信石(砒霜)升华后纯度提高,毒性增强炮制有毒药物时一定要注意去毒与存效并重,不可偏废,并且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毒性表现,选用恰当的炮制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否则,顾此失彼,可能造成毒去效失,甚至效失毒存的结果,达不到炮制目的药材往往需要经过炮制或制成半成品后,才能方便有效地用于汤剂和其他中成药的制备,以适应临床的实际需要,发挥更大疗效如清宁丸中的大黄用黄酒多次蒸制之后才能供用,否则药力太猛易产生腹痛等副作用;小儿健脾丸中的六神曲需炒制后才能起到分健脾作用;分健步丸中的虎骨油炙或沙烫之后才能粉碎制丸;炉甘石、朱砂、珍珠等要水飞后才能配制应用。

      中药炮制方法中药炮制方法1. 炙 是将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炮制方法 通常使用的液体辅料有蜜、酒、醋、姜汁、盐水、童便等如蜜制黄芪、 蜜制甘草、酒炙川芎、醋炙香附、盐水炙杜仲等炙可以改变药性,增强 疗效或减少副作用 2.煅 将药材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碎,充分发 挥疗效其中直接放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