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牧区贫困问题的调研工作报告.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卢卡****7
  • 文档编号:321764462
  • 上传时间:2022-07-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7.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牧区贫困问题的调研工作报告一、牧区根本情况赤峰市牧民主要分布在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和敖汉旗共6个旗、18个苏木镇、351个嘎查村中,牧民总户数7.1万户、总人口27.1万人,劳动力总数13.1万人,从业人员12.2万人,其中有10.1万人从事农牧业,有2.1万人从事二、三产业全市牧区耕地面积140万亩、草牧场面积4600万亩年全市牧民人均现金收入3739元年以前,赤峰市的牧民人均纯收入一直高于农区,由于近几年牧民收入增幅减缓,从*年开场牧民人均收入已经落后于农民,*年牧民人均纯收入为2625元,比农民低209元赤峰市牧民人均占有的草牧场资源与全区牧区平均程度差距很大据自治区农调队抽样调查资料显示:赤峰市牧民人均占有草场面积为169亩,仅为全区牧民人均1119亩的15%由于草场面积少,限制了牧民的养畜规模,加上牧区种植业根底差、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人数少等因素,使得目前赤峰市牧民的收入程度大大低于全区程度年,赤峰市牧民人均纯收入为2127元,仅相当于全区牧民平均3526元的60%,人均现金收入为2828元,仅相当于全区牧民平均6539元的43.3%,牧民人均存款为589元,仅为全区牧民平均1992元的29.6%。

      二、牧民贫困现状及原因分析(一)贫困现状由于赤峰市牧区经济开展相对缓慢,牧民收入程度低,目前赤峰市牧区和牧民贫困问题仍然比拟突出年底,全市牧区351个嘎查村中,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嘎查村为198个;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为7.02万人,占牧区人口总数的25.9%;大大高于全市14.3%的贫困面;牧区温饱不稳定的低收入人口为9.22万人,占牧区总人口的比例为34%,也高于全市21.1%的比例另据市农牧局多经站统计资源显示,目前全市牧区尚有9184户牧民是无畜户,占总户数的13.4%,无畜户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全市牧民人均纯收入的48.4%,绝大多数无畜户的人均纯收入低于自治区核定的牧民最低800元生活保障线二)贫困原因分析1、牧区根底设施建立滞后由于自然的、历史的原因,牧民居住非常分散,通路、通电、通邮、通播送电视、通自来水等根底设施建立本钱高、难度大,导致牧区的根底设施建立严重滞后目前,全市牧区351个嘎查村中,仍有267个不通 ,44个不通汽车,46个不通播送电视,280个嘎查村牧民没有自来水,7.1万牧户中15%的户不通电,40%的嘎查村没有卫生室2、局部牧民因经营规模萎缩而返贫致贫。

      赤峰市牧区主要分布在科尔沁和浑善达克两大沙地,由于草牧场资源缺乏,长期以来牧民为了生存和开展,不是超载过牧,就是大面积开荒种地〔目前赤峰市牧区人均耕地已经超过农区到达5.08亩,而人均水浇地只有0.81亩〕,这两种掠夺式的消费方式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对草牧场的严重破坏,牧区草牧场沙化、退化面积越来越大,畜牧业消费规模萎缩,局部牧民家庭成为无畜户或少畜户,由此出现大量的返贫致贫人口3、因病、因教返贫现象比拟严重由于牧区医疗卫生条件差,牧民的患病概率相对较高,而对于一般的牧民家庭而言,主要劳动力一旦患上比拟严重的疾病,就会因完全或局部丧失劳动才能和支付学生的医药费而返贫致贫另外,牧区居住分散,多数牧民的孩子从小学开场就要采取寄宿制上学,一名高中生一年的费用支出一般在8000-10000元左右,一名初中生也要4000元以上,这对没有多少积蓄的牧民家庭来说,学生上学的费用只能靠大量出卖家畜来支撑,有的甚至卖掉种畜和根底母畜等重要消费资料,造成家庭消费经营规模迅速萎缩而返贫致贫如克旗达尔罕乌拉镇巴彦都胡木嘎查,162户牧民中,近两年,就有10户因病返贫,有20户因供高中以上学生读书而致贫,这两类反贫致贫户占该嘎查占现有贫困户总数的40%。

      4、思想观念陈旧,消费方式落后目前,多数牧区贫困嘎查村仍然采取靠天养畜,自然放牧的传统消费经营方式,牧民饲养的牛、羊仍以当地土种为主,胚胎移植、牛羊冷配技术、饲舍育肥、饲草料加工青贮等先进的畜牧业适用技术在贫困牧区还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畜牧业的消费经营效益很低,由于思想观念陈旧、消费方式落后、科技含量低,直接影响到牧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快速进步和贫困牧民脱贫致富的进程牧区贫困问题已经成为赤峰市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假如不下大力量尽快帮助他们解决牧区和牧区的贫困问题,将会影响到全市全面建立小康社会总体目的的实现三、加强牧区扶贫工作的对策建议〔一〕高度重视牧区扶贫工作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法?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要求和贫困牧区实际,实在把牧区扶贫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对牧区集中扶持列入各地“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中,并制定牧区专项扶持方案在认真调查摸底根底上,对牧区贫困户作进一步分类,把有经营才能的贫困户和没有经营才能的贫困户分别建档立卡,前者列入扶贫开发对象,后者列入救助对象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扶持对象,采取有针对性帮扶措施〔二〕对牧区扶贫实行倾斜政策一是积极协调,整合各类农口资金向贫困牧区倾斜,适当加大投资强度。

      二是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移民扩镇等重点扶贫工程确保覆盖一定比例的牧区贫困嘎查村三是加大牧区的社会帮扶力度安排指导干部扶贫联络点和单位定点包扶嘎查村和干部帮扶贫困户时向牧区倾斜,同时积极组织牧区养殖大户、富裕户开展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三〕根据贫困牧区资源特点,确定不同扶贫形式各地在多年的牧区扶贫理论中,探究出了很多成功扶贫形式值得推广和借鉴:一是水浇地开发扶贫形式如翁旗东部、右旗东部、阿旗东南部沿河两岸牧区,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丰富优势,对原有中低产田进展改造,搞好以稻田开发为主的水浇地建立工程,力争为每一贫困人口建立2亩高产稳产田二是家庭五配套小草库伦建立形式科尔沁沙地地下水位比拟丰富的牧区,可大力推广“水、草、林、机、窖〞家庭五配套小草库伦建立形式,为每户贫困牧户建立一处20-30亩左右的家畜家庭五配套小草库伦,扶持贫困户走以农养牧、种养结合的路子三是家畜改进扶贫形式水源条件差的干旱牧区坚持以草定畜在帮助贫困户搞好草场围封改进的根底上,大力引进优质种畜和根底母畜,尽快淘汰劣质土种家畜,使贫困户通过开展高产、优质、高效畜牧业实现稳定增收四是劳动力输出转移扶贫形式在水资源和草牧场相对匮乏而劳动力比拟充足的牧区,在对剩余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根底上,有方案地组织劳务输出,使贫困户通过劳务收入实现脱贫解困。

      五是异地搬迁移民扶贫形式对草牧场退化、沙化极为严重,已经不适宜人类居住的贫困牧民应采取异地搬迁的方式进展扶持第四,加大科教扶贫力度,努力进步牧民整体素质一是实在加强牧区根底教育,通过国家扶持和社会帮扶等形式,确保牧区适龄儿童按时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二是结合施行扶贫工程和劳务输出对青壮年劳动力开展农牧业适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进步贫困农牧民适应市场经济才能三是实在加强牧区社会化效劳体系建立,为牧民推广各种农牧业适用技术、改变传统消费经营方式提供有效效劳和技术支持四是引导和教育贫困牧民克制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创业精神第五,实在加强牧区根底设施建立结合国家施行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根底战略契机,加快牧区根底建立步伐,尽快解决贫困牧区的通电、通路、通话、通邮、通播送电视等“五通〞及人畜饮水困难问题,为牧区经济开展和贫困牧民脱贫解困打下坚实的根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