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木水火土教案.doc
41页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金木水火土教案我上学了金木水火土营子小学:吴宗鹏 【教科书分析】 一、这是一篇儿歌识字课文课文通过自然界的5种物质——金、木、水、火、土以及天、地、日、月的关系,让学生初步知道五行是构成宇宙万物和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初步感受时空的浩瀚,是一篇很好的中华传统文化熏陶课文 二、这是没有学习汉语拼音之前学习的第二篇识字课文,学生没有汉语拼音为拐棍正音,所以,充分利用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猜读、试读,以及教师反馈正音和示范,就成为了识字和朗读教学目标达成的策略 三、课文是一篇抑扬顿挫的、朗朗上口的儿歌,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韵文,有利于学习诵读和识字 四、课文揭示的是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观念,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教学上要拿捏好分寸,用学生能听明白的语言适当讲解也就可以了。
五、课文是学生开始学习用田字格写字的第一篇课文,必须十分重视写字学习的规范要求,为以后的写字学习打好基础学情分析】 一、学生通过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识字课文的学习,对课文构成的各部分及其功用,对识字、朗读学习等语文实践学习活动的操作及要求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这是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基础 二、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已经读过不少韵文,这有利于这篇课文的学习 三、课文中的字,绝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以及上一课学习已经认识,并了解字义了,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开展教学 四、学生或多或少已经执笔写画,但执笔的姿势和写画的姿势极可能不够正确,这是妨碍掌握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不利因素,要倍加注意纠正五、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幼儿园游戏活动转换成现在的课堂学习,课堂常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将为他们的学习成长打下基础,而且从落实三维目标的角度思考,从育人的角度思考,建立课堂常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特别重要的教学目标(注:由于这一维教学目标是所有语文课堂教学都有的教学目标,所以在制定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不需要叙写落实这一个教学目标的抓手是加强课堂管理由于一上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困难的,因此有必要将教学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
教学目标】 1. 通过运用生活中认识的字,以及请教老师同学或猜读等方式方法,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感知我国古人对世界的认识 3.正确认读“一”等7个生字 4.认识田字格,知道写字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的要求,感知一看二写三对照四改正的书写要求;学习在田字格上写字,努力按照书写要求以及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5.认识笔画“横”“竖”和知道笔顺规则“从上到下”,正确书写“一”等4个生字 【教学重点】 1.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认读“一”等7个生字 3.认识田字格,知道写字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的要求,正确书写“一”等4个生字 【教学难点】 1.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2. 学习在田字格上写字,努力按照书写要求以及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准备】 教师:“一”等7个生字字卡,傅抱石国画PPT,四幅傅抱石国画的小画 学生:每人一套“一”等7个生字字卡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一)复习(PPT示): 1.认读以下生字。
天 你 他 地 人 我 2.示傅抱石纸质图画,指名在上面摆放“天、地、人”三个生字 3.朗读课文《天地人》 (二)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同学们真聪明,通过学习课文《天地人》,不但会认读了6个字宝宝,还结合自己生活的体验了解了“天、地、人”的意思,知道了“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间,“人”与“天、地”共生共长,和谐发展那么,这个世界宇宙除了有天地人以外,你们还知道有什么呢?(学生发言、小结)同学们知道得真多,在古人眼里,这世界宇宙万物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我们学习了这个单元的第二篇识字课文,再认识一些字宝宝,就能知道了,有兴趣了解吗?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三)板书课题,要求学生留心观看板书:② 金木水火土) (四)学习读课题 1.出示任务:这个课题由5个字宝宝组成,同学们看看这5个字宝宝,有哪个字宝宝你会读,轻声读一读 个体尝试读 2.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会认读的字,正音,范读带读如有学生不认识的,教师直接范读带读 3.带读课题:②金木水火土 4.齐读课题,要求注意停顿 (五)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读课题,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学习读课文继续学习生字宝宝了。
二、集中识字,学习朗读 (一)尝试读文,学习生字 1.出示任务:翻开课本第6页,自己读读课文(提示课题下面的就是课文除了刚才已经会读的5个字宝宝外,看看自己还会读哪个字宝宝,不会读哪个字宝宝,在不会读的字宝宝下面点上小圆点,然后请教同桌 个体尝试读文,同桌互教 2. 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会认读的字,正音,范读带读如有学生不认识的,教师直接范读带读相机出示字卡:一、二、三、四、五、上、下) 3.小结:这7个字宝宝,就是我们通过这篇课文要能认读的字宝宝了,课文下面用两条横线告诉我们,让我们把它们再读一遍吧 4.看黑板字卡,指名读,齐读注意提示正音:“二、十”翘舌音,“四”舌尖前音 (二)会认字的音难字教学 1.出示任务:刚才我们已经读准了课文的7个生字宝宝,下面请你将课文读给同桌听,要把字的读音读准;同桌要留心听,如果有哪个生字宝宝读不准,你就在哪个生字宝宝下面画个三角形,同桌读完后告诉他正确的读音 同桌互读互纠 2. 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帮助同学读准的字 预设:音难字:二、四、上 相机进行音难字教学 用多种形式认读7个会认读的字 (三)读准课文,了解会认字意思。
导语:同学们真用心,很快就把7个生字宝宝读准了,那么你们能把课文读准吗?知道这些生字宝宝在儿歌里是什么意思吗?我们继续学习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宝宝的读音 个体练读 2.反馈指导 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准会认读的字和课文 个体自由练读 3.连一连,了解“一、二、三、四、五” (1)出示任务:(PPT示“一、二、三、四、五”)这五个字,是我们汉字表示数字的字,同学们在数学课上和生活中,也学习认识了1—5这些表示数字的字(PPT示打乱顺序的1—5数字)你能分别把它们用直线一一对应连起来吗?(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提供范例:用直线把“五”与“5”连起来 个体思考操作 (2)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并通过PPT呈示订正后齐读一次 (3)小结:“一—五”是汉字表示数字的字,“1—5”是数学上表示数字的字,也叫阿拉伯数字表示数字的字在不同语言有不同的书写形式,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搜一搜、找一找,了解了解 4.口头组词,了解“上、下” (1)(呈示复习时贴上“天、地、人”的傅抱石画)出示任务:在课文《天地人》的学习中,同学们知道了“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间,“人”与“天、地”共生共长,和谐发展。
那么,在生活中,你们还知道“上”和“下”还会与哪个字宝宝做好朋友,组成词语呢? 个体思考后,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①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②如果学生组的词语是日常常用词语,可相机让学生口头用词语说一句话注意说话数量的把控,不要喧宾夺主 ③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 ④小结:通过组词,同学们了解到“上”和“下”在课文里表示位置、方位的意思了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接下来有信心把课文读好吗? (四)尝试有节奏朗读课文 1.出示任务:课文是一首儿歌,朗读儿歌就像我们唱歌一样要有节奏,请同学们一边击掌一边朗读课文,看看自己能不能有节奏地读这首儿歌 个体尝试击掌有节奏读文 2.反馈指导 指名击掌读文,相机指导 3.一齐击掌有节奏朗读课文 (三)会认读的字认字的初步评价 1.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游戏认字 (1)我说号码,你读字将生字编上序号,老师说序号,会读的学生站起来读。
通过是否站起来或站起的快慢观察学生掌握的情况,对没有站起的或站起慢的,指名再认读 (2)我举字卡,你读字老师举起呈示字卡,会读的学生站起来读通过是否站起来或站起的快慢观察学生掌握的情况,对没有站起的或站起慢的,指名再认读 三、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一)了解第一、二行儿歌,并背诵 1.(PPT示两行儿歌)出示任务1:“一、二、三、四、五”我们已经知道是汉字表示数字的字,也知道了它们对应的数字了那么,在古人眼里,这世界宇宙万物是由什么构成的呢?答案就在这两行儿歌里朗读这两行儿歌,想一想:你知道什么事物是由“金、木、水、土”做成的,或者含有“金、木、水、土”的? 个体朗读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边读边说、边说边读的策略进行 (1)相机指出“金”指的是“金属”,如,金、银、铜、铁等 (2)相机指出“木”指的是“植物”,花草树木 (3)相机指出不但植物要依赖“土”生存,人和动物实际也是依赖“土”才能生存 3.出示任务2:朗读这两行儿歌,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做什么要用到“火”呢? 个体朗读思考,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边读边说、边说边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煮饭炒菜,冶炼钢铁…… 5.小结:在古人眼里,“金、木、水、火、土”形成了宇宙的万物,并且相互联系作用构成了我们这个大千世界。
6.背诵第一、二行儿歌 个体试背指名检查指导 (二)了解第三、四行儿歌,并背诵 1.(PPT示两行儿歌和复习时贴上“天、地、人”的傅抱石画)出示任务1:朗读这两行儿歌,结合课文的这幅插图,你从“天地分上下”里知道了什么? 个体朗读思考 2.反馈指导采用边读边说、边说边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天在上,地在下,是分开的学生答案,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后面的要求相同,不再说明 3.出示任务2:朗读这两行儿歌,想一想:“今”和“古”分别指的是什么? 个体朗读思考 4.反馈指导采用边读边说、边说边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今”指的是现在;“古”指的是古代 5.小结:是呀天在上面,包裹着大地;大地在下面,繁衍着万物;太阳、月亮从古到今一直映照着大地万物 6.背诵第三、四行儿歌 个体试背指名检查指导 (三)。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