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的几点浅议.docx
7页经济的几点浅议 袁新平摘 要:劳动生产力的提高需要购买力(消费水平)的提高,购买力(消费水平)的提高需要劳动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力的提高可以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生产力的提高货币流通量与社会流通产品应是平衡的,也就是生产产品总价值和人们总需求,货币流速则反应社会流通效率,效率越快,即货币流速越快,货币流向面,则反应出生产和消费它们的普及面,普及面越广,说明经济发展受利群体越多市场配置资源最终结果就是资源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市场自由化越发达,资源和财富集中程度就越高,为了让资源和财富的配置也能符合人的意志,还需要市场和政府等其它的“无形手”或“有形手”去调节、补充、完善人类劳动皆是生产性劳动,任何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分工决定资源配置,资源配置决定劳动分工,劳动分工也要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资本是共享的,分配皆只能在劳动和劳动的时间基础上才能实现,人的劳动分工,也是在劳动的基础上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公平分配进口和出口都属于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出口+进口,进口与出口的价值量之和是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国际贸易部分投资恒等于消费,而不是原有意义上的投资与消费是比例关系,应是恒等于关系,投资增加了消费,消费增加了投资,投资产生消费力。
关键词:生产;消费;资本共享;市场;劳动;投资;出口;进口1 生产力和消费社会收入就是社会购买力,是那些辗转在各个人手中流通的货币和货物,生产活动、政府和人自身会把收入分配给各种需要的人,固然是靠了货币和货物的流通生产力不断增加———收入不断增加——购买力不断增加———需要不断增加——生产力不断增加,如此不断循环往复人类利用自身自然赋予的劳动力,利用大自然赋予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如土地、动物等,生产出满足自身需要的产品,如吃、穿、住、行等,劳动生产力不断提高,则能生产出更多满足人类需要的生产生活活动,生产生活活动的增加,产生出了人类需要的增加,促使推动劳动生产力不断提高一个人,他的劳动力与生产生活资料即需要(购买力即消费水平)是平衡的,一个国家,它的劳动生产力与全民生产生活资料即需要(购买力即消费水平)是平衡的劳动生产力的提高需要购买力(消费水平)的提高,购买力(消费水平)的提高需要劳动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力的提高可以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生产力的提高比如,一个人他使用自身的劳动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生产出十斤土豆,五斤土豆满足了吃饱的需要,另外五斤土豆,它分别换取好一些的劳动工具和购买了更多的生产资料,第二年,他生产了十五斤土豆,多出了五斤土豆,即增加了五斤土豆的购买力,他的购买力的增加是由于去年他利用生产劳动力生产的十斤土豆所获得的,即增加了劳动生产力,今年他多生产的五斤土豆,是由于去年购买力的提高,购买了更多的生产资料,而且今年增加的这五斤土豆,又增加了今年的购买力,他又去购买更多的生产资料,提高劳动生产力(扩大再生产),明年,由于购买力的增加,它的劳动生产力又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 货币流量、流速和流向面货币流通量与社会流通产品应是平衡的,所以,它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考核指标之一,也就是生产产品总价值和人们总需求,也就是总生产和总消费,外汇则是国内和国外所需求量货币流速则反应社会流通效率,效率越快,即货币流速越快,则社会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越活跃货币流向面,则反应出生产和消费它们的普及面,普及面越广,说明经济发展受利群体越多,生产的产品和购买力延伸到各个角落,并能反应出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等贫富差距程度假设第一年银行货币流量是100万元,一年之内,这100万元从银行借贷出去了5次,并于年内全部收回,也就是一年之内周转了5次货币流向面主要是此100万元一是流向了农业、工业;二是流向了东部地区;三是流向了工薪阶层等到第二年,银行货币量增加到200万,即增加了100万元货币量,说明产品流通所需量多了100万元,并且第二年200万元周转了7次,比第二年多周转了2次,说明多产生了2次周转的产品生产和购买力量,经济又多了剩余的价值,货币流向面则第二年除了农业、工业,多了服务行业;其次是东、中、西地区,多了中、西部地区;其次是除了工薪阶层,还流向了个体工商户、农民,其中工薪阶层50万元,个体工商户60万元,农民40万元,企业20万元,政府30万元,这说明,第二年个体工商户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收益者。
纸币和票据皆可反应货币的流量、流速、流向面,因为票据是纸币的一种流通载体,是一种工具,而不具备货币的价值流通功能,即不能代替货币,但未来将会有新的流通方式,代替货币的流通方式,如银行卡,它能进行各种生产和生活的支付流通,货币流通就成了账面数字,到时候,纸币则将退出历史舞台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应等于国民社会消费总值,生产所需货币等于消费所需货币,所以,货币流通最能直接客观反应经济活动例如:某一时间段,银行拥有货币总量40万元,其中35万元被借贷、支付取款了,余5万元现金以应不时所需,过了某一时间段后,存款、還借贷35万元流回银行,这说明此时间段社会消费总值为35万元,有35万元的社会总需求得到了满足,并且“某一时间段”中的时间越短,则35万元货币流通速度越快另外,货币流通就是价值流通,货币流通数据的特征:客观、全面、简便、综合3 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导致的根本原因是市场经济过度自由化、全面化市场配置资源最终结果就是资源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市场自由化越发达,资源和财富集中程度就越高,就像水往低处流,最终大多流水会流向越低洼的地方,形成水塘而无法流向其它地方,最终形成一潭死水。
而且,此种资源的配置和财富的分配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资源和财富集中在低洼的地方而成为一潭死水,而无法流动,则导致其它地方无法有水流过,得到滋润一下,更无法储水所以,为了让人人能共享到资源,为了让资源和财富的配置也能符合人的意志,还需要政府等其它的“无形手”或“有形手”去调节、补充、完善资源和财富直接反映到货币流通也是一样,货币流通好比是血液流通,应保持可持续、合理、顺畅等流通,循环流通能避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让经济能有上台阶式发展,永远是往前面提高发展的市场不能解决所有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资源的配置、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经济关系等也是需要引导,就像流水,为了让它合理流到什么地方,流水的水量是多少等,需要修渠加以引流等一种生意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发展竞争越自由,越普遍,就越有利于社会《国富论》),所以,任何经济活动和人类活动,它的前提是有利于社会,自由竞争是实现效率和公平途径之一,竞争越充分,越能够体现公平,促进效率,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和公平,从而有利于社会的效率和公平市场经济是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方式,市场中的自由竞争是经济活动提高效率和公平的动力,是经济活动的推动力,所以,市场既能提高效率,也能体现公平。
在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更加认识和普遍认可,市场经济与旧的经济模式、政府职能等碰撞出美丽的火花,政府与市场可以互为补充,更加体现出了政府与经济的关系,更加密切和清晰明朗,也上升到良性互动的更高级关系,是人类政府、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提高4 企业社会利润和劳动企业的社会利润=社会收益—社会成本(资源消耗等),它与企业经济利润不同,它反应了企业对社会的总贡献,包含了经济利润,体现了包括经济贡献在内的企业所有贡献,企业总创收劳动,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劳动分工决定资源配置,资源配置决定劳动分工同样,劳动分工也要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因为影响劳动分工的因素很多,如就业机遇,综合素质能力等个人因素,就业环境等社会因素劳动分工还有自然因素,如出生地和生活地,一个人出生和生活在沙漠地带,一个人出生和生活在河流边,两者的劳动分工由于自然因素决定而不同,资源配置也不同,沙漠地带资源匮乏,河流边则可以捕鱼和种植有一种劳动投入在劳动对象上能增加它的价值,另一种劳动却不能《国富论》),作者将人的劳动分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这是原始的劳动认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根本区别在于,劳动结果是否产生了商品,并且具有一定的价值。
本文认为,商品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它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所以,所有商品都是有价值的,只不过有些商品是有形的,是实物,而有些商品是无形的,不是实物例如仆人,它的劳动对象人或物,它的劳动商品是服务,服务在市场也有经济价值,它的劳动是有报酬的,而且它的报酬也会随市场波动,所以,服务,此商品同样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再例如军人和公务员,他的服务对象是国家和人民,他们的劳动同样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它们的劳动商品是服务性的,是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些商品也是无形的,但此类商品和有形的实物的商品具有同样的属性,他们的劳动也有一定的报酬,所以,军人和公务员都是生产性劳动以上所议,说明人类劳动皆是生产性劳动,而无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之分随着人类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这种无形的,不是实物的商品会越来越多,即使社会上的义工、慈善劳动,这种没有报酬的劳动所生产的结果同样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只不过它们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劳动,只是从事这类劳动生产的人,没有领取劳动报酬,但这不能改变它们的劳动生产性,所以,人类劳动皆是生产性劳动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需要不断向更高级发展,人类劳动分工将更细,种类将更繁多,为满足社会需要和人类自身的需要,生产劳动将五花八门,即使机器人能代替部分劳动,但劳动数量还是上升的,因为人类和社会需要是不断上升的,经济、科技越发达,社会越进步,需要也是不断向更高级发展的。
任何劳动创造价值,国内生产总值也反应了一个国家全民所付出劳动的多少劳动不是创造价值的唯一生产资料和因素,还有土地、矿产、科技等其它生产要素,但劳动仍然是最基本的生产数据和价值劳动价值决定其它生产资料的价值如当劳动价值是100元时,土地价值、矿产价值为200元,但劳动价值是200元时,土地价值、矿产价值可能是400元,即其它生产数据的价值随着劳动价值上下浮动,因为,任何生产资料要转化为产品,或转化为其它,实现价值,皆直接或间接需要人的劳动去实现5 资本的共享银行借贷、信用卡超前消费等,证明了资本是共享的,即使是私有化,资本的趋利性、流通性,使得资本可以共享例如:甲手中有1万元资本,为了得到银行利息,他把1万元存入银行乙手中无资本,但他可以通过银行借贷此1万元银行为了获得借款利息,自然会把甲的1万元资本借贷给乙使用,乙利用这1万元(甲的资本),赚取利润,此利润扣除了甲和银行利息由此看来,资本是共享的以前我们所说的资本私有,是在法律上私有,从而保护各自的经济权益,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但资本在经济上是共享的,私有资本公有化运作,公有资本私有化动作前面我们说到货币的流量、流速、流向面,它是资本共享的反映和直接办法。
货币流通、资本共享,就是要货币像流水一样,有更多的管道,流向更广大人民手中,更广泛地实现资本共享,实现资源共享例如:每当洪水来时,我们通常想到的办法是修堤、固堤,进行拦阻,除了这种方法,还有一种方法是疏导,可以通过修挖更多支江、支湖和水渠,把洪水进行引流,使水的流量面积更广,从而达到减除水灾的伤害货币也是资源共享的载体和工具,它可以实现无数次转移,并用来进行生产活动例如:A贷给B100元,B立即进行投资、生产、购买等活动,B享受了这100元的价值,除此之外,B使100元增值了增值部分支付了利息之外,剩余部分就成了B的资本积累这时B又将100元贷给C,C同B一样,100元又进行了一次增值,并且多了一个人C分享到100元的资产以此类推,无数人的无数次转移,实现了资产共享和增值,资本数量得到不断扩大,也就是货币量增多,同时更多人分享到资本数量,更多人的资本得到积累但一个人要享受到自然资源,与别人共享资源,他必须也要付出劳动和劳动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