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汉画像石中的饮食文化.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02686427
  • 上传时间:2021-10-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99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汉画像石中的饮食文化 汉画像石中的饮食文化汉画http://wwW.LWlm.cOM像石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朝代——汉朝给我们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是当时社会面貌的具体描绘,综合着政治制度,社会关系,生产能力,战争方式,道德观念,精神信仰以及艺术水平等各个方面内容,被人们看做是汉代历史的画卷汉画像石是当时的人以刀代笔,在石头上进行的艺术创作,它是绘画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其艺术特点拙朴自然,反应了时代的气质,丰富翔实的内容,精湛的雕刻艺术,巧妙的构图布局,表现了他们的审美观念和石刻艺术水平   中国是一个对吃对食物的选择、加工、烹制、食用等都有自己的规则中国的饮食文化在汉代发展到一个高峰孟子说:“食色,性也饮食是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头等大事饮食,不仅可以果腹充饥,且可以是一种社会活动汉画像石使得我们了解汉代饮食文化提供了便利,它给我们留下的许许多多汉代饮食的生动场景,是当时汉代饮食文化的真实记录汉画像石中庖厨、宴饮的描绘,其内容,饮食中的“具”和宴饮中的“礼”最能体现当时的饮食文化   汉代画像石中“庖厨”的世界   庖厨是为饮食服务的,汉代人对其十分重视,描绘庖厨场面的画像是汉代石结构祠堂中最常见的内容,庖厨图一般在东壁。

      古时候,人们多把厨房设在正堂之东,厨房因此也叫“东厨”汉画像石上庖厨图以图像的方式告诉我们,在当时人的餐桌上是食有鱼肉,那些平常餐桌上很少见到鱼肉的人,也希望死后,能常见到它们   综观汉画像石砖上的庖厨图,可以将其主要内容大致分 1.屠宰图:杀猪、宰羊、椎牛、剥狗、烫鸡、剖鱼等; 2.切菜图:案前切肉、菜等; 3.炊煮图:灶前炊煮、鼎或釜置地炊煮、釜置铁炉上炊煮、烤肉等;4.汲水图:桔槔或辘轳汲水5.庖厨、饮食相关的酿酒、抬食物等图像   有很多烹饪活动的场面,从汉代画像石上都可以找到原型,对复原当时人的生活,饮食烹饪的场面很有帮助其中有场面非常大的宴会准备场面,也有野炊的场景,庖厨画像一般展现的是厨房里厨师忙碌的情景,生动反映汉代的饮食文化,画面往往很繁杂   饮食中的“具”   庖厨图中灶火代表了人们对火的崇尚,古代人认为火是太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人们可以触及的太阳的化身,火是光明的象征,生的希望,人们在祭祀中以火作为一种手段,祈求万物能够享受太阳的光和热以求庄家果实累累,人类繁衍不息,大地经久不衰汉代人对灶很重视,再穷的人家,也要搭建个灶火棚南方、北方的灶不同北方的灶有挡火墙,灶面富于装饰性。

      从平面上看,北方多为前方后圆式,南方多为尖尾弧背式炉子汉代也比较多,有陶炉、铜炉、铁炉,形式不一,形状多样,可用来烤、煮食物   汉人的食具主要有箸,勺,碗,樽,杯,案,鼎,壶,敦,瓮,盘,盆,魁,案等这和各地汉墓出土的随葬品中的食具是一致的   箸:就是现在的筷子   勺:主要是用来舀水或汤类的   樽:是汉代主要的酒器或水器,它分为盆形、筩形两大类盆形樽有三足,圈足二种,以后者居多筩形樽也有三足、圈足两种,而以前者居多   杯:又称耳杯,是因为杯上有耳形把手常用于饮酒,也可作食器   案:是汉代人进餐用的食案,当时人进餐时席地而坐,所以食案又分为无足和矮足   盘:是用以盛食品的,盘也可以用来盛其他物品   鼎、壶、敦在战国时期都作为饮食器具用,出土的这些汉代陶器已属于礼器   瓮、罐都是盛器,鼓腹,平底食礼之宴饮   礼产生于饮食,同时又严格约束饮食活动   各种食品做好之后,宴饮就开始了汉画像石、砖上的宴饮图,既有单人独饮,也有多人共餐的大型场面宴饮礼仪: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客至,至致问候,延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以左为上,是为首席席中座次,以左为首座,相对者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

      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宴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规程现代的标准规程是:斟酒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得过满上菜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金鸭、全鱼等整形在用饭过程中,也有一套繁文缛礼《礼记曲礼》记载:“大家共同吃饭时,不可只顾自己吃饱如果和别人一起吃饭,就要检查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搓饭团,不要把多余的饭放进锅中,不要喝得满嘴淋漓,不要吃得喷喷作声,不要啃骨头,不要把咬过的鱼肉又放回盘碗里,不要把肉骨头扔给狗不要专据食物,也不要簸扬着热饭,吃黍蒸的饭用手而不用箸,不可以大口囫囵的喝汤,也不要当着主人的面调和菜汤不要当众剔牙齿,也不要喝瞻渍的肉酱   如果有客人在调和菜汤,主人就要道歉,说是烹调得不好;如果客人喝到酱类的食品,主人也要道歉,说是备办的食物不够吃炙肉个要撮作一把来嚼吃饭完毕,客人应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盛行瞻债物的碟子交给旁边伺侯的主人,主人跟着起身,请客人不要劳动,然后,客人再坐下菜,不能把头尾朝向正主位   食礼之老有所养   1、饮食供奉图山东画像石中有一幅向老者敬奉饮食的画面,体现了饮食敬养之意。

      古人非常注重饮食敬养,早在商周时就通过食礼以敬老养老《礼记内则》:“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礼记乐记》及《汉书》皆有皇帝赐食“三老五更”之礼仪,皇帝赐食目的,是教化百姓奉行孝道画像石“赵苟哺父图”、“邢渠哺父图”则是这方面的体现   2、哺父图泰安大汶口镇出土的汉画像石“赵苟哺父”图,为孝子赵苟哺食老父的故事,画面上赵苟以口喂食老父,画中有一对乌鸦作相对哺食状,以“乌鸦反哺”喻其孝,赵苟以其孝行于汉安帝时官至侍中,从一个侧http://wwW.LWlm.cOM面反映了当时孝行教化的风尚3、养老赐食图四川彭县汉画像养老图、河南荥阳河王村东汉墓出土的彩绘陶楼上的养老图,为老人接受赐食场面亦反映了这方面的情况   结语   根据对汉画像石的研究,也使我们更加了解汉代饮食礼仪,汉代饮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中,饮食也使最基本最重要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和领域也是基于饮食生活之上的,与饮食生活息息相关,互相联系汉画像石这笔历史文化遗产,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深远的意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