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育信息化的新内涵知识管理.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09699722
  • 上传时间:2021-11-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58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育信息化的新内涵知识管理   摘 要:知识管理理论对于内隐知识共享、传递、知识创新以及知识型团体建设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可以有力地支持知识的收集、共事、利用和创造,对于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知识管理,教育信息化  一、知识管理与教育信息化的关系  1.知识管理是教育信息化的新内容  知识管理就是指能够协助人们收集、分享、应用、创新知识的系统方法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信息管理以用户的信息需求为起点,经过对信源的分析、对信息的采集与转换、信息组织、信息存储、信息检索、信息开发和信息传递等环节,最终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信息管理的核心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知识管理是一种将知识看作资源进行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知识与人相联系,因此知识管理更注重人际之间的共享、交流和协作等过程,实现隐性知识(人力资源)和显性知识 (信息资源)的相互转化,推动知识创新知识管理强调四个基本过程:一是信息向知识的增值过程;二是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过程;三是信息技术、人力资源与知识创造的统一过程;四是信息系统向知识管理策略的转变过程  2.知识管理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教育信息化本身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

      当前一种较为流行的认识是:教育信息化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全面提高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这种观点,以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建设为基础,以信息表征和信息传送为重点内容从本质上说,这种观点将教育信息化局限于媒体和技术的范畴,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的束缚,这样的教育信息化只能是形式上的信息化  知识管理理论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应用它可以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发展支持知识交流的技术和内部结构,促进团体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知识的传播效率,提高个人和团体利用知识、发现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知识管理所提出的信息向知识的增值过程,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隐性知识的编码、共享及内化等多种思想,对于当前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教育信息化的难点问题,如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如何进行体验教学,如何促进网络学习中文化氛围的形成和学习型组织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启迪  二、知识管理对教育信息化的启示  1.应用知识管理,教育信息化要关注信息向知识的增值过程  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人们对教育信息和知识的概念存在着混淆或混用的现象,在人们的认识中,似乎教育信息就代表知识,教育信息的传递和接受就意味着知识的“教”与“学”。

      在知识管理理论中,将知识作为一种核心资源来看待,认为知识基于信息,又高于信息这就将信息和知识二者区分开来信息是按照一定的意义、一定的规则组合形成的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数据集合信息的特点是显性化,使人们能够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来对信息进行管理和重复利用知识是针对特定用户的需求和问题,在信息分析的基础上提供的解决方案,除了显性的信息外,更重要的是还涉及到经验、技能、直觉和信仰等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信息表示人头脑之外的实际对象,而知识是关于信念和约定的,常常与行动和目标相关从这些分析不难看出,应用知识管理的教育信息化进程,关注的不仅仅是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环境等技术过程,而更应该重视信息资源向学习者知识的转化过程,关注信息如何与学习者的行为、目标等需求联系起来,关注知识生成的过程和规律,使教育信息高效、快速地转化为学习者的知识能力  2.应用知识管理,教育信息化需要关注知识的转化过程  在客观主义知识观、科学观的支配下,人们强调知识的客观性、非个体性、完全的明确性波兰尼的内隐认识论扭转了这种认识论倾向内隐认识论认为客观的、非个体的、完全明确的知识属于外显知识,认为“位于外显知识之下的知识(内隐知识)更加重要,所有的知识要么是内隐知识,要么根植于内隐知识”,这就阐明了外显知识的内隐根源,强调人类认识中的内隐维度的优先性。

      知识管理提出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转化的四种类型:一是社会化——从内隐知识到内隐知识;二是外部化——由内隐知识到外显知识;三是组合化——从外显知识到外显知识;四是内部化——从外显知识到内隐知识这四种知识转化过程也构成了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学习过程社会化可以掌握创新和技术的核心,可以获得大量书本上学不到的经验、诀窍和直觉外部化是人们将自己的经验、直觉和想像转化为语言可以表达和描述的内容的过程组合化是一个建立重复利用知识体系的过程,它重点强调的是信息采集、组织、管理、分析和传播内部化是典型的边学边干、知识共享过程,将个人或团体的内隐知识,包括成功经验、典型案例,快速地为其它的成员所共享这些知识转化过程对于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实际上我们在学习或教学中也会无意识地采用这些方法但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如何合理地应用这些过程,则还需要认真研究  3.应用知识管理,教育信息化要重视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过程  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到底是实现信息传递还是实现知识的建构?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知识观:客观主义知识观和建构主义知识观客观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和真理存在于人的头脑之外,因而是客观的学习者的学习就是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思维中重复客观世界的内容和结构。

      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和真理是由学习者建构的,不存在独立于人头脑之外的知识因此,按照建构主义观点,学习者通过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传统的教育信息化基本上遵循了客观主义知识观例如,开展网络教学的重点是如何访问信息资源,创建教学网站,设计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现在大多数研究者已经同意,学习者能够在网络上接触和访问信息并不等同于它们就能够建构知识应用知识管理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不再以信息传递为主,更多的是采用以人为本的策略,创造知识共享的意识和环境,促进人际间的交流和协作,促进人际之间对知识理解的交互与共鸣,进而促进学习者实现知识的建构和知识的创新  4.应用知识管理,教育信息化要实现个人知识和团体知识的高效流动  随着协作学习、学习型组织等观念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局限性和个体对于社会环境和学习团体的严重依赖性学习过程决不仅仅是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适应社会,学会解决问题,学会人际之间的交往,这种学习往往比知识学习更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素质和能力这也说明,以人文精神为主要内涵的校园文化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对学习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知识管理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建立学习型团体,实现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的有机结合学习型组织的主要内容是培养组织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学习机制和学习方法,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组织智力)的开发应该说,这种观点对于教育信息化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应用知识管理的教育信息化,应提供灵活的信息环境,支持协作学习机制,建立“自我超越”型学习团队,实现团体的“系统思考”因此,教育信息化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提供协作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实现个体知识与团体知识的高效交流  三、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应用知识管理的基本方法  应该说,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应用知识管理并不是一件易事知识管理不仅是技术、资金的投人问题,还涉及到复杂的文化传统、思维习惯、组织机构、领导才能、学习方式等多方面的改变,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借鉴知识管理应用的成功经验,结合高校自身功能、组织结构上的特点,我们认为教育知识管理体系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内容:  1.以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知识管理的基础平台  现代信息技术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推动力,在实施知识管理的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它仍然要发挥支柱作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技术环境,加快了信息传送的速度,增加了获取信息的广度,打破了信息交流的时空限制,而且使交流形式更为生动、直观,更有利于激发知识工作者的创新意识,同时也为知识共享提供了更为便利和有效的途径。

      但是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仅有信息技术是无法实现知识的共享、传递和创造过程的,只有将信息技术与人、知识资源结合在一起时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  2.以文化建设统一人们的知识管理理念  文化是教育信息化的另一个支柱文化之所以被提升到与技术同等重要的位置,主要是因为在知识管理所强调的知识共享和转化过程中,主要的手段已经从人机交互关系转变为人与人、人与组织的交互这种人际交流机制的形成和运转迫切需要创设共享文化,打破由于人们内心不愿意进行知识共享而产生的知识垄断、知识孤岛等保守倾向只有通过文化氛围的内在影响,才能加强团体内部的学习风气建设,促进内隐知识的交流和显性化,组建学习型团队  3.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知识管理措施的实施  组织领导在知识管理型信息化建设中起着系统整合的作用要想实现从信息系统向知识管理的信息化教育的转变,不仅需要技术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克服各种来自个人的、组织的、认识的、习惯的阻力,这些甚至比技术因素更能影响教育信息化的未来要克服这些阻力,不仅需要解决技术因素,更多地是牵涉到“人的因素”,需要来自制度和领导层的强有力的支持与标准化的信息技术不同,知识管理是一种完全个性化、动态化的策略,不同的单位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需求、不同的人员,因此其知识管理措施是各不相同的,知识管理需要组织整体的配合,尤其需要领导层的观念转变,从而推进知识管理措施的实现。

        4.以丰富的工具为知识管理的实施提供策略支持  成功的知识管理需要灵活而丰富的知识管理工具的支持知识管理工具为知识管理提供技术环境、策略环境,主要包括技术手段和策略工具利用技术手段,如数据挖掘技术、联机分析处理技术、过程建模与知识地图、案例推理等技术,可以实现知识的获取、整理、组织利用策略工具,包括事后反省策略、知识入口和实践社区策略等,保障知识的转化、利用和创新最新的知识管理系统实际上是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策略工具的知识管理平台,比较著名的有Microsoft的知识管理平台、Lotus的知识发现系统、美国空军的基于知识的决策支持系统、加拿大国防研究与发展局开发的作战行动知识门户等  5.以灵活的学习型团体实现知识管理的目标  实现知识的转化和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知识的转化和共享不仅是信息资源的访问和传播,还包括以个体知识的外显化和外部知识的内部化为主的知识共享行为这主要依靠建立学习型团体,将个人的能力得以累加,在学习者之间沟通信息和创意,培养在协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团体是以“项目组”“课题组”“工作团队”等方式,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组成的集合体这种工作团队中的成员由不同背景和不同经历的个人组成,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团体内聚力,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必须进行知识分享和使用,从而比较容易实现知识的创新。

        6.以科学的评价措施检验知识管理的效能  建立起科学的测量指标体系是评价知识管理策略应用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应用知识管理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其评价体系与现有的评价体系存在着较大的不同评价的指标已经不是学习者知道了什么,资源库有多大的资源存量等这样的显性标准,而是更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方法、经验和体会,加大对隐藏在学生解决问题中的隐性知识的评价这种评价指标难以通过客观测量进行评判,必须以人际互动作为评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