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传统家族制度与日本人家的观念.docx
21页日本传统家族制度与日本人家的观念李卓丈《《《《《《《《《《《《《《《《《《《 的研究》,临川书店昭和 59 年版, 第96 页76 世界历史 1993 年第吐卿 l足”,@ 因此 ,他提倡将存在于家族间的温情实行于雇主与被雇者之间钟纺的“大家族主义”曾被作为日本式劳务管理的典型和样板,它同日本铁道院于明治末年提出的“国铁一家”的口号一起流传下来,至今对日本企业经营有着重大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以“大家族主义” 、 “国铁一家 ”为代表的家族主义经营受到日本企业界的广泛重视,原因是世界规模的经济危机使工人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劳资纠纷不断发生,还因为此时财阀企业已确立了垄断优势, 随着大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对工人队伍的稳定和熟练工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企业对熟练工人的激烈争夺中,资本家已经意识到除招雇徒工在企业内自己培养外,没有别的办法解决人才来源间题,不得不把德川时代商家培养店员的 “子饲” 制度运用到资本主义雇佣关系中许多企业都设立了旨在培养熟练工人的见习工制度,见习期满则雇为正式工人,这些“子饲工人”逐渐成为职工队伍的主体为了稳定现有职工队伍,也开始出现了定期提薪、发奖金、企业内福利的作法,从大正年间到昭和初年 ,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已经在大企业中形成惯例。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观中“君臣一家 ”观念的日益膨胀,企业方面也加强了对“劳资协调”的宣传,连当时的全国性工会友爱会在创立之初也推行“劳资协调”的方针,主张“劳资宜相亲不宜相背”,“两者的关系如鱼水,只有互相帮助,才能圆满发展事业” 这种思想直接影响了大正年间的工人运动自 1937 年杭日战争爆发后, 日本全国各行业都被纳入战争体制, 在工厂企业界里推行的“产业报国运动”将“劳资协调”进一步发展为“劳资一家” 每个工厂都要成立“产业报国会”,以厂长或社长为会长,资本家、职员、工人都是其会员,要求人们发扬事业一家、家族和睦的精神,尽职尽责,为国家和战争服务在产业报国联盟纲领中宣称:“我等产业人,确信产业是资本、经营、劳动三者的有机的结合体, 事业者以至诚当经营指导之任,谋从业员的福利,从业员忠实尽其职分,举劳资一体、事业一家之实,以期产业之健全发展 ”国在这里,资本家变成了“事业者”,资本家、职员、工人都成了“产业人”,成了没有身分差别的“劳动者”,阶级的概念被彻底抹杀了从表面上看 ,“劳资一家”与“劳资协调”都是强调劳资双方的一致,而实际内容并不相同 “劳资协调”是承认劳资双方的对立关系,’在相互信赖的基础上达成双方的和解, 而“劳资一体”从根本上否定劳资双方的对立关系,强调资本、经营、劳动三者是个有机体, 因而,不仅更受资本家的欢迎,而目更具蛊惑性。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败以后,作为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封建的家族制度被废除,但是,在企业中以“劳资一家” 、 “劳资一体”相号召的家族主义经营却与日本人的传统家族道德一样,并未因一纸法律而消声匿迹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巧妙地运用日本人的家族传统与家族道德,将战前日本人的“一切为了家 ”的观念和家族主义经营传统移植到现间宏:《日本的经营》,日本经济新闻社昭和 53 年版,第 91 一 92 页.意即自己培养的人.德川时代商家的使用人一般都是在很小的年纪进入商家,按照丁稚(学徒)、手代(助理店员) 、番头 (店头)、大番头(掌柜) 的阶梯向上升进, 终生为主家服务,称为’子饲”制度间宏:《日本劳务管理史研究》,御茶三水书房 1978 年版, 第 78 页掘江保藏:《日本经营史中的研究》,第 6页.日本传统家族制度与日本人家的观念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把职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 ,使劳资之间结成“命运共同体”,人们将它称作“集团主义经营”或 “公司主义经营”, 被誉为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在国际竞争中以优取胜的“秘诀”,日本人对此也颇引为骄傲不论是战前的家族主义经营,还是战后的“集团主义经营 ”或“公司主义经营”,其共同点都是将传统的家族制度原理和家族道德运用子企亚的经营管理。
基于日本人的家族传统和家族观念,企业也可成为以人伦关系组合的大家庭 ,最高经营者社长、厂长就是家长,所有从业人员都是这个家庭的一员,在这个家庭中 ,“父”与“子”的关系和经营者与从业员的工作关系掩盖了资本家与工人的阶级关系企业的经营管理也是家族主义的,具体说来,在雇佣关系上, 实行终身雇佣制, 一旦被雇入某一企业, 只要没有严重损害企业名誉,只要不对如父亲般的经营者进行反抗,企业就不会轻易解雇工人 ,这样,不仅增加了职工的安定感,也增强了对企业的忠诚心,同时, 使企业有了稳定的职工队伍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年功序列制”,如同在封建式家庭的兄弟姐妹中要严格遵守长幼之序,日本的企业不仅在用人上实行明显的论资排辈,而且职工的工资也要根据在企业内的连续工作的工龄来决定,这种工资制度是“属于终身雇佣制或叫做 ‘企业一家’的经营制度中最基本的体制” @作为家族道德中“孝”与“恩”的观念的延长,在日本的企业中除了要求职工的服从和忠诚,也提倡企业的经营者讲究“恩情主义”,实行企业内福利制度 ,对职工的住宅、休假、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等各种家庭事务加以关心,乃至对职工家属、子女统统给予福利待遇,这些都被视为经营者“恩情”的表现,使企业更带有家族色彩。
在劳资关系方面,推行家族主义意识形态,宣扬有了企业的繁荣才有从业员的幸福 ,要求大家在企业这个“命运共同体”内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对企业经营者的反抗被视万最大的 “恶德” 总之,“劳资一家”的实质就是将雇佣关系和劳资关系家族化,变劳资双方的根本对立为协作它最突出的作用是赢得了工人与企业方面的通力各作,雇佣关系稳定 ,使企业很少面临欧美那种大规模工人斗争造成的困境,能够建立并实现长期事业发展规划也就是说 ,日本的企业从工人的忠诚中获得了极大好处,毋宁说这是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综上所述,以“家”为核心的传统家族制度,不仅是战前日本人家族生活的准则夕也直接左右着日本人的人伦关系、伦理道德、思维习惯和行动方式,“家”的观念是日本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君臣一家” 、 “劳资一家 ”这种日本特有的政治关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家族化的情况正是在日本传统家族制度与家族道德基础上产生的它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一也是导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彻底失败、日本民族几近毁灭的重要的思想和社会根源经过战后民主改革,“君臣一家”已不复存在,而“劳资一家”仍然伴随着日本人的传统家族意识和家族道德存在于企业管理当中,并作为处理劳资关系的根本指导思想至今发挥着令世人瞩目的影响。
〔本文作者李卓,1954 年生,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日本史研究室讲师〕»高桥龟吉:《战后日本经济跃进的根本原因》,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第 33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