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中日近代化中的异夏莹.pdf

2页
  • 卖家[上传人]:w****i
  • 文档编号:104491642
  • 上传时间:2019-10-0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02.67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 包括法制化、 民主化、 人性化、 科学 化、 工业化和商品化相对于传统而言, 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 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 它将引起社会生产力、 经济 制度、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和 心理态度的多元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 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 化和政治的民主化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世界各 国或早或迟的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以十七世纪中期的英国 为肇端, 在随后的一两个世纪里, 现代化浪潮迅速波及欧美 亚洲各国是随着西方殖民者的东来被迫步入现代化进程的 作为两个东方的国家, 中国和日本大致同时也都是在资本主 义萌芽开始向资本主义方向转变、 出现变成欧美资本主义国 家殖民地的危险和国内出现反抗封建统治和欧美各国侵略 的人民斗争的相似背景下受到了现代化的挑战然而, 两国 现代化改革的成效却是大相径庭日本成为近代化的楷模, 中国却在近代化发展的道路上步履维艰笔者将试着从两者 改革过程中的不同点来对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进行简单的 分析并得出启示以期能对当今现代化建设有借鉴意义 一、 两国领导人对推动近代化下的决心不同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功地实现了政治领导核心的转换, 将政治权力集中于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具有改革精神的下级 武士手中。

      面对内外危机的夹击, 他们忧心忡忡, 吉田松阴对 旁人说过:“今坐待万国商船, 不出数年, 国家疲弊, 民有菜 色, 涂有饿殍, 流民蜂起, 以至奸雄煽之, 黠夷承之此余之所 虑也 [ 1 ] 2 6开国后, 欧美外压是加深国家危机的主要原因, 应 对外压是当时历史提出的首要课题 在 “尊王” 的旗帜下, 中下级武士拥戴天皇执政, 终于实 现了政治权力的转移而中下级武士集团之所以成为现代化 的领导力量,不仅由于他们是 “出自于对传统领袖不满的 人, ” 更由于他们是 “疏远旧生活方式的” 、 在 “传统政治领导 集团中持不同意见的成员” [ 2 ] 2 3因此他们相信政治体系内部 具有一批热诚推进现代化的中坚力量 中国没有像日本那样广泛而强烈的危机感在中国, 上 自朝廷, 官府, 下至士大夫, 总是自恃疆土辽阔, 人众物丰, 容 易盲目乐观, 高枕无忧中国的皇帝不同于日本只具有象征 性力量的天皇,中国皇帝是一个拥有绝对政治权力的统治 者虽然清廷也实行了某些防卫性的现代化改革计划, 但他 们却不能坚持, “因为或早或迟, 他们会渐渐意识到他们正在 使自己、 家庭和他的朋友享有的传统地位, 意识到他正在发 动一场必然会摧毁这些地位基础的变革。

      [ 3 ] 5 7这就决定了中 国近代化的社会基础十分薄弱 二、 两国对西方文化的吸收程度不同 日本自古以来在摄取它国文化的时候,不仅是技术, 也 包括文学艺术, 总是全面的加以吸收明治初年的启蒙思想 家福泽谕吉在 《文明论概略》 中写到 “嘉永年间美国人跨海而 来, 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燃起了一把烈火, 这把烈火一经 燃烧起来便永不熄灭 ” [ 4 ] 2 1这把烈火指的就是 “汲取西洋文明 的热情” 如佐久间象山 (信浓松代藩藩士 ) , 在他的身上, 乐 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传统得到充分体现针对儒学者中仍 然存在耻于学习西方的便见, 他指出, 近日采用西洋之技术 器械,“在于有所备而免受彼之欺负, 其有益无损显而易见 [ 5 ] 3 6他要求 “破除偏执不明之大弊” , 尽快向欧美派遣留学生或 从欧美招聘老师,“其事早一日有一日之功” [ 6 ] 2 7他还主张开 国通商, 大兴器械之学, 开设工厂, 多造大船, 实现富国强兵 中国魏源的 《海国图志》 在日本也受到很大的重视象山曾兴 奋地说:“予于魏氏, 各生异地, 未能相见观察时势, 同于此 年著书但所见暗合, 何等奇哉可称海外之同志也。

      [ 7 ] 3 9 中国吸收他国的文化在历史上就比日本要少的多即使 在吸收外来文化较多的唐代, 也是属于部分摄取型鸦片战 争后成为洋务运动理论基础的 “中体西用” 的原则也是属于 这一类型张之洞在 《劝学篇》 中提到 “内篇务本, 以正人心; 外篇务通, 以开风气” “ 四书五经、 中国史事、 政书地图为旧 学, 西政、 西艺、 西史为新学, 旧学为体, 新学为用” [ 8 ] 7 2“中体 西用论试图将中国传统的理论价值与西方近代的器物文明 调和起来, 把近代西方的世俗价值嫁接到中国传统的理论价 值上, 试图在获得近代物质成果之益处的同时保留住中国传 统的精神文明 [ 9 ] 3 6但从张之洞的另一番话 “民权之说一倡, 愚民必喜, 乱民必作, 纪纲不行, 大乱四起” ;“中国士民至今 安于固陋者尚多” [ 1 0 ] 7 1可以看出中体西用论的局限性 三、 两国近代化的结果不同 经过明治维新而渐趋富强的日本,利用强盛的国力, 逐 论中日近代化中的 “异” 夏莹 (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安徽芜湖2 4 1 0 0 3 ) [ 摘 要] 中日两国的近代化大致在相同时间和相似背景的情况下发生的, 但结果却是大相径庭。

      日本成为近代 化的楷模, 中国却在近代化发展的道路上步履维艰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除了两国面对的外部压力不同之外, 更重 要的是两国领导人的决心和对西方先进文化吸收的不同同时通过对两国的比较分析得出知识结构的变革是现代 化的核心和终极源泉, 以期能对当今现代化建设有借鉴意义 [ 关键词] 中国日本近代化比较 XUESHUJIAOLIU学术交流 【黑龙江史志 2 0 1 0 . 1(总第 2 1 8期 ) 】 191 步废除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收回国家主权, 摆脱 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而后随着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的快速 强化, 在 1 8 9 5 年以及 1 9 0 4 ~1 9 0 5 年, 分别于中日甲午战争 与日俄战争中击败昔日强盛的大清帝国与沙皇俄国, 成为称 雄一时的强国而清政府的几次自救运动都没有起到预想中 的效果, 最后在辛亥革命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就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 1 9 世纪中叶两国 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都有所发展, 但在商 品经济、 资本主义因素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发展等方面, 中国 落后于日本, 这是日本实现向近代社会变革的一个有利的条 件。

      但更重要的是两国的封建生产方式的坚固程度和内部结 构差异很大, 相比而言, 中国的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 它虽已十分腐朽, 却依然能继续维持, 对近代中国的社会变 革产生强大的阻力第一, 中国是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而日本 是封建的幕藩制国家, 保留了领主在自己藩国内实行统治的 政治格局, 这样中央政府较中国易为推翻第二, 日本除了实 际上的统治者将军之外, 还存有形式上的天皇, 因此反对幕 府统治的政治势力可以借助天皇的权威为自己的夺权行动 批上合法的外衣而中国则不存在对皇帝的统治地位进行公 开挑战的其他权威 就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外部条件而言, 1 9 世纪中叶中日 两国都面临着西方列强入侵的威胁,但日本的环境更为有 利 第一,由于中国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价值比日本重要, 中 国遭受殖民侵略的程度要比日本严重进入 1 9 世纪, 欧美列 强寻求新的国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其注意力首先集中在地大 物博的中国奥地利女王特丽莎说过:“与来自东方的财宝相 比, 世界上所有的钻石都一文不值 [ 1 1 ] 4日本地狭物稀, 经济 价值远不如像中国那样重要 第二, 早在美国入侵日本 1 0 年前, 中国已在鸦片战争中 惨败,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 8 5 7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又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这给日本敲响了警钟, 唤醒了一些先进人士的民族意识如幕府史学家斋藤竹堂在 《鸦片始末》 中写到:“休言胜败属秦越, 自古边筹戒履霜 ” [ 1 2 ] 9 8 用来提醒日本人不要认为鸦片战争与日本毫不相干, 必须见 微知著, 吸取中国的前车之鉴 第三, 1 9 世纪中期,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 义, 牵制了欧美殖民主义势力, 使他们不得不对日本倒幕斗 争审慎行事, 不敢贸然干涉英国公使在给本国政府的报告 中说:“我们对日本的纲领必须慎重行事这就是说, 我们在 中国已从太平天国人民革命中吃过苦头 ” [ 1 3 ] 2 4 5久坂玄瑞在上 海时, 听到太平军与英法洋枪队激战的炮声, 回国后在给藩 主上书中写到 “英法不敢恣意对皇国 (日本) 动干戈, 实因中 国太平军之势甚盛 [ 1 4 ] 2 4 6可以说, 邻国人民给予了日本有力 的支持 另外, 在日本, 各项资产阶级改良措施, 都是在推翻旧政 权后由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政权推行的, 即先自下而上的 进行革命, 然后再自下而上的实行变革而中国的洋务运动 和戊戌变法都是在没有经过革命的情况下, 依托旧政权进行 的因此, 这两次革命运动均属于改良主义的变革, 获得成功 的可能性自然是很小的。

      胡锦涛同志说过:“不仅要有深远的历史眼光, 而且要有 宽广的世界眼光” ;“要十分珍惜我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 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也要认真研究和借鉴其他国家 历史发展提供的经验教训 [ 1 5 ] 从中日现代化的改革的不同 点分析我们可知: 知识结构的变革是现代化的核心和终极源 泉其中, 科技和教育水平是衡量知识结构变革程度的基本 内容欧美等国的近代化过程贯穿着三次科技革命, 科学技 术的进步为工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而中国近代的科学 技术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没有发展起来日本在明治维新中一 开始就宣布要 “求知识于世界” , 确立教育作为立国之本的国 策在 3 0 多年的时间里, 造就了一个庞大的现代知识分子群 体, 为日本的现代化输送强大的动力而在中国, 直到 1 9 0 5 年才废除科举制, 建立新式的教育体制但新中国建立前, 知 识结构仍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仍然是一个文盲和半文盲占绝 大多数的国家, 仍然是一个和现代知识隔膜的国家由此可 见, 国家要富强, 经济要发展, 首先是教育要先行科教兴国 是实现中国四个现代化的科学决策 今天的中国又处于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 随着市场 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人民教育文化素质的提高, 与传统 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弊端日益 突出, 并进一步成为经济现代化的障碍。

      随着中国各领域的 改革和开放的深入和扩大,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 世界各国综 合国力的竞争的加剧建立高度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实现 政治体制的再度转型, 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具有 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必将大大推动 中国各个领域的现代化进程,促进整个中国社会的文明程 度 参考文献: [ 1 ] 汤重南. 日本帝国的兴亡[ M ] .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1 9 9 6 . [ 2 ] [ 9 ] 高旺. 晚清中国的政治转型[ M ]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0 0 3 . [ 3 ] 布莱克. 现代化的动力—一个比较史的研究[ M ] . 杭州: 浙江人民出 版社, 1 9 8 9 . [ 4 ] [ 1 2 ] 吴廷繆. 日本史[ M ] .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1 9 9 4 , 2 1 , 9 8 . [ 5 ] [ 6 ] [ 7 ] 伊文成, 马家骏. 明治维新史[ M ] . 沈阳: 辽宁出版社, 1 9 8 7 . [ 8 ] [ 1 0 ] 房列曙, 欧阳跃峰. 中国近代史专题[ M ]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 社, 2 0 0 3 . [ 1 1 ] 特拉维斯· 黑尼斯.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 堕落[ M ] . 长春: 三联书店出版社, 2 0 0 5 . [ 1 3 ] [ 1 4 ] 霍尔. 日本—从史前到现代[ M ] .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 9 9 7 . [ 1 5 ] 胡锦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五讲大一统与中华民族初步形成(秦汉时期)-2025年版.pptx 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绪论.docx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2025年版.pptx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年版)资料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 副本.docx 2023版教学设计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本课件.docx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二讲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2025年版.pptx 第六讲践行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讲稿-2025秋形势与政策讲稿.docx 2023版教学设计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本课件.docx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十六讲文明新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2025年版.pptx 第四讲阔步迈向农业强国讲稿-2025秋形势与政策讲稿.docx 2023版第一章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教学设计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本课件.docx 2023版教学设计第二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本课件.docx 微机原理及单片机应用技术概述.ppt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结构-塑料成型工艺基础.ppt 市场营销学(第2版)市场营销管理.ppt 税收筹划(第2版)课件:跨国税收筹划问题.ppt 微机原理及单片机应用技术-初识STM32.ppt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第7版)课件:政府会计的基本概念.pptx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第7版)课件:政府单位会计概述.pptx 银行会计课件:无形资产与其他资产的核算.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