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暑期培训小结.doc
2页关于作业设计的一些思考包场中学 邱新华作业既可以是学生重温课堂知识,检验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又可以是教材知识的多种呈现面貌,因此,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基本概念类作业——夯实学生基础知识以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为例,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氧化还原”这一种反应形式,看似简单的四个字,但假如将反应拆开、分解,从过程来看,它其实包含了大量的各个单一概念,比如: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还原产物、氧化产物,而这每一个概念,都必须要理清“特征(判断)——化合价升降观点”“实质——电子转移观点”“化学反应式实例”这几个基本要素面对这些由一个大概念拆分出来的,而且彼此之间又有着很大关联性以及相似度的若干个小概念,教师的作业可以设计为:将这若干个概念及概念需要掌握的几个基本要素罗列出来,让学生自己来整理面对这种“半开放式”的作业完成方式,有的学生就采用了列表法,按照纵向的若干个概念和横向的若干个元素,以直观对比且一目了然的表格形式来呈现有的学生则采用了思维导图法,按照由一个大概念分解出若干个小概念,各个小概念又以某种联系缔结的方式来画出这一张思维导图。
总的来讲,基本概念类作业致力于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二、实验设计类作业——培养创新动手能力高中化学中,除了一些既定的,教材明确指明了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结果的实验外,还有一部分是开放性实验、半开放性实验,多是以某个研究为目的,不限制实验形式,或者是允许某些程度上的灵活性,旨在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性等,基于此,教师也可以设计实验设计类作业比如,高中化学中有一部分实验气体是有毒的,出于安全的考虑,这使得实验无法由教师现场操作示范给学生看,学生也无法亲自动手实验,在教与学时,大部分只能通过观看视频等方式进行对于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想一想能否对实验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良或者设计,比如,为实验加装一个尾气吸收/处理装置,让实验生成的毒气不被排放到空气中比如,采用具有类似性质但无毒/微毒/毒气易于处理的气体来进行借鉴实验比如,创新性地借助电子信息技术等来模拟实验的操作等除此以外,对于一些开放性课题的研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们自己来设计一个实验去学习与研究,这对于学生来讲难度更大,挑战更强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基于此,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来合力完成实验设计类作业。
三、问题探究类作业——发挥好自主能动性问题探究类作业,指的是教师围绕着某个主题或问题来鼓励学生们思考和讨论以《元素周期表》为例,这一章节介绍的内容就是元素的普遍性规律,这种规律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工具其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对未知物质的判断和分析即是面对一种陌生的,完全没有接触过的物质,研究者也可以根据该元素所处的位置,借助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内容来做出一些比较粗浅的,大方向的判断在考试中,也经常会出现题目给出一个陌生的元素,让学生们进行性质的判断等对此,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元素周期律》来制作一份研究报告,研究如何利用好这一规律来学习与识别陌生的物质,验证陌生的物质教师可以找若干种陌生的元素,让学生用“理论+案例”的方式来完整自己的探究作业在这个过程中,作业其实是学生发挥自我能动性的一个契机和平台,当学生掌握了既定的知识后,尤其是工具类,规律类的知识,如何用这种知识去“破解”未知,去探索陌生的领域,这就考验着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能力对学生来讲,问题探究类作业不仅具有着很强的个人发挥空间,而且还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和可能性,加之探究类作业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对错之分,因此,学生也不容易有挫败感,这也有利于降低学生对作业完成质量的心理负担。
总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当秉承“夯实基础、巩固理解、发展能力”这一原则,让学生能够通过完成作业来达到重温课堂知识并且理解知识所运用的方式与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