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季晚稻强化栽培技术.doc
6页单季晚稻强化栽培技术水稻强化栽培体系,是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马达加 斯加的一种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法,具有增产潜力大,节省育 秧和移栽用工,节约灌溉用水,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等优势 强化栽培的基本含义是:根据水稻生长特性,通过强化技术 措施,强化稻株个体生长环境,达到“强根促簾”,充分挖掘 稻株个体生产潜力,大幅度提高产量的目的依据的基本观 点是:水稻植株是具有巨大生长潜能的生物体,如果我们给 水稻植株提供最佳的生长条件,就能挖掘出这种生长潜能 为使稻株产量更高,每株必须有更多的分菓和更多的有效 穗;每个有效穗有更多的籽粒;籽粒更大为了使地上部分 生长良好,地下部分必须要有强大的根系通过改变对水稻 植株、土壤、灌溉用水的管理,水稻植株会变得更高产强 化栽培的核心技术是:小苗早栽、单本稀植、湿润灌溉、有 机肥为主、控制杂草浙江省经XX〜XX年多点试验研究和大面积示范应用, 特别是高产攻关实践经验的积累,针对单季晚稻生育期间气 候资源和品种特点等条件,根据水强化栽培高产水稻生长规 律,形成了适合本省生态条件的单季晚稻强化栽培技术规 程1选用大穗品种选用分菓力较强、生育期较长的大穗型品种如杂交 粘稻两优培九、中浙优1号、协优9308、甬优6号、II优明 86、II优084,杂交粳稻嘉乐优2号、秀优5号,常规粳稻 秀水110、秀水09等,以充分发挥强化栽培分棄优势和大穗 优势。
2采用旱育秧或塑盘育苗方式旱育秧方式:准备质地疏松、土壤肥沃的标准苗床20〜 30m2;每亩大田用种量〜公斤;每lm2施壮秧剂75克加 高浓度复合肥20克;播前苗床浇足水分保湿出苗塑盘育苗方式:选用水田或旱地做平苗床;每亩准备 净苗床〜m2;准备561孔标准秧盘8张或432孔标准秧盘 10张;每亩大田用种量〜公斤;用秧沟泥或肥土细泥作营养 土装盘,均匀播种,每孔播种4〜5粒,成苗2〜4株;播后 塌谷或覆土保湿出苗,苗期水分湿润管理3短龄早栽小苗移栽能提高低节位分菓发生率,发挥水稻的分菓 优势强化栽培适宜秧龄范围为10〜20天,以12〜16天为 佳根据以下原则确定具体秧龄:①根据育秧方式:塑盘育 苗宜短,旱育秧最迟可延长到18〜20天②根据天气状况: 移栽时多低温阴雨天气可延长至秧龄20天,天气晴热温暖 应尽早移栽③根据移栽季节:季节早,气温较低,秧苗生 长缓慢,大田土温较低,栽后不利早发,秧龄可适当延长; 相反,季节较迟,气温较高,秧苗生长较快,应尽早移栽, 以利用适宜气候促进大田分簾一般塑盘育苗秧龄10〜14 天、移栽时叶龄〜叶;旱育秧秧龄12〜18天、移栽时叶龄〜 叶从苗床取秧后尽快小心带土浅栽,尽量减少秧苗损伤。
短龄秧苗苗体较小,要注意避免栽插过深塑盘秧苗移栽时 捏碎根部钵泥,分苗单株摆栽4单本稀植稀植的秧苗生长空间较大,从而能产生更多的分葉, 根系发达,能更好地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强化栽培适宜种植 密度为每亩〜万丛,每丛栽插1株,以万丛为佳采用长方 形种植方式,扩大行距,株距一般不小于20cmo确定具体 种植密度的原则:①根据品种类型:分篥力强的品种宜稀, 分菓力较弱的品种可加密到万丛杂交粘稻分篥力强、穗形 大,每亩种植〜万丛;杂交粳稻分藥力相对偏弱,常规粳稻 穗形较小,每亩种植密度〜万丛②根据叶龄大小:移栽时 叶龄越小,栽入大田后的分藥力越强,移栽密度应当放稀; 移栽叶龄增大,栽入大田后分菓缺位增多,大田分篥力减弱, 应适当密植5湿润灌溉SRI认为,水稻并不是水生植物在淹水条件下,水 稻根系分布浅,根系活力下降土壤通气和有机质含量高能为植株根系生长创造优良条件,使土壤拥有更多的微生物, 有助于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因此,在营养生长期保持稻田湿 润通气,可使更多的氧气进入土壤而达到根部营养生长期保持稻田间湿润通气,对形成强大根系, 促进地上部生长,争多葉、多穗、大穗有很大作用为做到 湿润灌溉,尽量选择田面平整、土质疏松、排灌方便、肥力 较高的田块成片种植,以便田间统一管理。
大田燥耕水耙, 移栽前1天放水秒平田面田块四周和中间开好排水沟,以 利排水顺畅和便于农事操作,最好按每隔3m开沟做畦,实 行垄畦栽培大田水分管理实行“沟水浅栽、薄水护苗、湿润分葉、 浅水养穗、干湿灌浆”的技术措施沟水浅栽一一移栽前大田 排水至沟内灌满水,畦面无水层,以利浅插或摆栽,提高移 栽质量薄水护苗 秧苗栽插后保持满沟水天气干燥,或遇大太阳,畦面结皮时,及时灌lcm深的薄水层,以防败 苗湿润分菓一一有效分藥期保持田间湿润,促进根系和分 藥生长在拔节期或当大田茎藥数达到有效穗数的80%时, 及时排干沟水搁田,通过多次轻搁,控制无效分藥浅水养穗一一进入幼穗分化阶段至抽穗期,是水稻一生中的水分敏 感期,以灌沟水或浅水为主干湿灌浆一一齐穗期至成熟期干干湿湿即齐穗后灌沟水或浅水,自然落干,再灌水、落干,反复交替进行保持根系活力,减少穗期病害,提高功能叶的光合作用能力收获前7天开始排水,严防断水过早, 以保持稻株青秆黄熟大田水分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 分簾期湿润灌溉,应保持土壤持水量>70%,稻株叶片早晨吐水正常如遇高温干燥天气,早晨叶片吐水出现异常现象,应及时灌沟水或跑马水补充水分② 生育期间应尽量利用自然降水,减少灌溉次数。
③ 防病治虫和化学除草施用农药时如有灌水需求,则应按用药要求灌水,以保证药效④ 保水性较差的砂性田块不宜采用湿润灌溉方法6增施有机肥强化栽培注重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通过大量施用堆肥和栏肥等有机肥和采用秸秆还田来肥沃土壤,改良土壤 结构,促进根的生长,实现稻作可持续性发展一般每亩应 施有机肥折纯N3〜5公斤折菜籽饼60〜100公斤,腐熟人 粪尿或栏肥500〜1000公斤,鸡粪200〜300公斤,鸭粪300〜500公斤,紫云英1000〜1500公斤有机肥作基肥施用本田前茬收获后,尽量采用秸秆还田,及时进行翻耕,使作物 残茬或绿肥腐烂发酵,增加土壤有机质一般亩产600公斤以上水稻每亩需施纯N杂交制稻13-17公斤,粳稻14〜18公斤同时配施过磷酸钙25〜30 公斤、氯化钾15〜20公斤磷肥作基肥施用,钾肥分基苗 肥和穗肥施用在施足有机肥折纯N3〜5公斤基础上,杂交 釉稻每亩施N化肥用量折纯N8〜12公斤,粳稻9〜13 kgo 杂交釉稻N肥施用方法:在总N肥中基肥占50%,分菓肥 占30%,穗肥占20%;粳稻N肥施肥方法:在总N肥中基 肥占30%、分藥肥30%、拔节肥20%、穗肥占20%o7防治杂草稻田湿润灌溉有利于杂草发生,因此要注意防止草害。
①移栽前提早5〜8天翻耕耙平,田面建立5cm水层,可降 低杂草基数②草害控制以化学除草为主,选用安全有效除 草剂及时用药女口:可在大田翻耕前7天,亩用10%草甘磷 公斤兑水50公斤喷施;插秧后3天之内,用%幼禾葆粉剂 210g,加水45 kg均匀喷雾除草剂的选用一要注意安全, 因为是短龄早栽,移栽初期苗体小,因此要选用对小苗无伤 害的除草剂;二要尽量选用无水层要求的除草剂,以满足强 化栽培的水分湿润灌溉管理要求③有条件的也可在孕穗期 前采用耘田除草2〜3次,第一次耘田除草要求在移栽后10〜 12天进行病虫防治主要防治“四虫二病”,即纵卷叶螟、螟虫、 稻飞虱、蜗虫、纹枯病、稻曲病由于强化栽培稻苗茎秆粗 壮,特别强调要防治好二化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