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数据分析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评价中的应用探讨.docx
14页论文数据分析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评价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通过论文数据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工作进行评价,具有客观、易操作、省时省力的优点基于In-Cites数据库,从论文数量与引用情况、研究方向与特色、高引用论文以及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对3个光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2008—2012年SCI论文进行了分析,结果反映了3个实验室各自的研究特色和影响力差异关键词: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据分析,InCites,SCI,学术评价0 引言论文作为科学研究的主要产出形式,在科研评价和学术能力分析中被广泛采用随着文献分析工具的发展和文献数据库的完善,基于论文数据的量化分析,成为评价科研机构水平和学科发展状况的重要手段例如,SCI论文数据不仅可用于分析研究机构的科研水平、发展趋势和科研力量分布[1-3],还能用于研究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4-5],研判学科发展方向[6]InCites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公司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建立的科研评价与分析平台[7]InCites数据库能够提供包括成果数量、学术影响力、学科特色和科研合作在内的多指标分析体系以及国际对比基准。
学术界对基于InCites平台的科研评价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何慧芬等[8]对某高校声学领域科研成果进行了定量分析董政娥等[9]探讨了研究者所在高校的优势学科特征,及高引用率论文、热门论文和顶尖论文与学科发展的关系丁佐奇等[10]对某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资助的各研究机构论文产出水平进行了比较和绩效分析叶伟萍等[11]利用InCites数据库,从发文数量、质量和影响力3个角度对中美两国1981—2011年科研实力变化趋势进行了对比和评价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我国组织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科学高地,其论文发表情况是反映其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吴根等[12-13]在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设计中提出了基于学术论文的定量评价指标及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但缺少具体的应用实例说明郑英姿等[14]以3个物理类重点实验室为例,通过可视化软件和统计学方法对实验室论文产出进行了分析,但缺乏对实验室学术水平国际影响力的评价据此,本文将以3个光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样本,结合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与管理要求,利用InCites数据分析平台,研究论文数量、引用情况、高频关键词以及相对影响力等指标在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价中的使用方法。
通过对论文数据指标的量化统计与分析,对实验室研究水平作出评判1 样本选取与指标说明1.1 分析样本本文选取的3个样本实验室均以光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特色各有不同其中,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简称T实验室)承担定向任务多,以技术开发为先导,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简称H实验室)既开展理论与方法的探索研究,又承担各类委托性研发任务;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简称Q实验室)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以样本实验室标准英文名称为检索词,数据源为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8—2012年发表的论文,InCites数据库数据采集时间为2013年12月10日文中数据由汤森路透公司提供,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相关研究工作背景材料1.2 指标说明用于采样的数据指标及其含义如表1所示2 数据对比与分析2.1 论文数量及引用情况对3个实验室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和引用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可评价实验室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实力与水平由表2可知,3个实验室2008—2012年共发表SCI文章1400余篇。
其中,T实验室最多,分别约是H实验室的1.5倍、Q实验室的2倍在论文数量比较中,T实验室优势明显,Q实验室相对较弱从实验室论文数量年度变化情况看,T实验室仅2009年发文量较低,其余年份基本保持了较快增长,5年中平均增长率约20%;H实验室在2009年发表论文量达到峰值,之后逐年下降,2012年发文量比2008年还略低;Q实验室发表文章数呈现阶梯型增长,2008—2010年文章数量基本持平,年均40余篇,2011、2012两年大幅增加至年均70余篇将3个实验室作为整体,5年间实验室发表论文数量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从表3可以看出,T实验室总被引频次最多、h指数最高,说明实验室整体研究实力较强,高被引论文呈现聚集效应;H实验室篇均被引频次、被引用率和被引频次中位数均名列前茅,说明该实验室论文质量较高,研究成果受到本领域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更多Q实验室在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h指数等方面与另两个实验室存在一定差距表4展示了3个实验室论文年度引用情况T实验室和H实验室论文被引用频次峰值出现在2010年和2009年,2011与2012年引用频次较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新发表文章被引用时间较短,总被引频次不高。
Q实验室2011与2012年文章引用频次并未出现明显下降,与较早年份基本持平,说明该实验室在2011—2012年间,发表了一些高水平热点文章,被业内同行迅速关注并引用由表5可以看出,T实验室文章施引文献的被引用频次最多,施引文献篇均引用频次最高,高水平施引文献间接说明该实验室研究成果受关注程度较高,影响持续广泛2.2 研究方向与特色对3个实验室论文进行学科分类,分别统计每个实验室论文发表量前6位的学科领域,绘制图1~3;将3个实验室发表论文中出现频次最高的20个关键词进行汇总,得到表6从图1~3可以看出,3个实验室在光学和物理学领域发表论文数量占总数的70%以上,表6中约有半数的高频关键词在3个实验室发表的论文中均有出现可以看出,3个实验室的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激光的产生、激光等离子体、相位、脉冲及散射等方面说明3个实验室主要围绕激光产生原理及相关应用开展研究,符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相对集中,研究特色明显的要求T实验室研究集中于光纤非线性理论、光纤激光产生机理与放大技术等方面,在工程、电气电子、计算机科学和仪器仪表领域发表文章比其它两个实验室多,说明该实验室研究工作与光学、物理学相关应用领域关系密切;Q实验室研究特色为冷原子、量子传输,发表的论文与应用相关的较少,说明该实验室与其它两个实验室相比更集中于基础原理研究;H实验室在飞秒激光、多光子电离研究方面特色明显。
另外,T实验室和H实验室在应用物理学、综合交叉材料学方面有较多的论文成果;H实验室和Q实验室在原子、分子和化学物理学领域发表文章较多,说明两个实验室在发光物质基础理论方面进行了较多研究表7为实验室的学科指数和跨学科指数从中可以看出,T实验室的学科指数最低,跨学科指数最高,说明其学科交叉最明显;Q实验室学科指数最高,跨学科指数最低,说明其研究方向最集中通过图1~3及表6、7数据的对比和相互印证,可以清晰地得到3个实验室的优势学科分布、研究方向集中程度、研究重点及学科交叉情况2.3 高引用论文由图4~6可知,T实验室被引频次超过30次的论文数共21篇,单篇最高引用51次;H实验室被引频次超过30次的论文数共12篇,单篇最高引用100次;Q实验室被引频次超过30次的论文共3篇,有2篇论文的引用超过100次论文发表后在短时间内被大量引用,往往预示着论文中提出了新的理论方法或有重大发现,这些方法和发现有可能成为所在领域新的研究热点,需予以特别关注例如:在本次统计中被引频次最高的是Q实验室2012年在物理学重要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的《Spin-Orbit Coupled Degenerate Fermi Gases》(《自旋轨道耦合的超冷费米气体》)一文,短短1年多时间就被引用115次。
该论文研究者首次在实验中观测到超冷费米气体中的自旋轨道耦合,观测到费米面的拓扑相变,通过动量分辨的射频谱探测了单费米原子在自旋轨道耦合作用下的色散曲线由于费米原子服从泡利不相容原理,该工作为采用费米气体模拟能带的拓扑相变提供了可能,为进一步研究实现拓扑绝缘体和超导提供了模拟平台,是近年来超冷原子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2.4 国际影响力相对影响力指标是指一组论文平均被引频次与全球相关论文平均被引频次的比值InCites数据库将全球SCI论文的平均水平作为标准,可降低不同学科、不同期刊之间的差异性,通过分类与比较,得到较客观公正的基于全球水平的比较结果由表8可以看出,3个实验室对学科的相对影响力指数均大于1,说明3个实验室发表论文的被引频次大于全球该学科同年同类型论文的平均被引频次3个实验室的期刊相对影响力指数均大于1,说明3个实验室文章在所发表期刊引用频次大于该期刊文章的平均引用频次以上两个指标说明3个实验室发表的论文在国际同领域影响较大由被引频次百分位的定义可知,如果一组论文被引频次进入全球排名前1%、5%、10%的文章越多,说明其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越多将3个实验室发表论文引用频次在全球排名前1%、5%、10%、25%、50%的论文数占实验室发表论文总数的百分比进行对比,如表9所示。
可以看出,T实验室引用频次排名在全球相应学科前1%、5%、10%的论文数量分别占本实验室发表论文数量的1.7%、6.19%、10.53%,说明T实验室高影响力论文在全球同领域论文中处于优势地位然而3个实验室排名前25%、50%的论文数量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说明实验室仍有许多工作尚处于跟踪研究水平3 结语3.1 结论通过InCites数据库提供的有关指标对光学领域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量和引用、学科分布、高引用论文以及国际影响力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将分析结果与实验室实际运行情况相结合,得到以下结论:(1)T实验室发表论文总数、总被引频次、h指数、施引文献被引频次、基于学科的相对影响力、基于期刊的相对影响力、论文被引频次百分位等多项指标均处于领先地位,整体研究实力与其它两个实验室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实验室特色研究方向为激光器装置设计与研制,涉及多学科交叉,侧重于应用基础研究丁实验室在3个光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成立时间最早,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探索学科发展前沿,运行管理规范,在最近一次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评估结果为优秀[15]2)H实验室的篇均被引频次、被引用率和被引频次中位数等指标排名靠前,说明该实验室论文整体质量较高,虽然近几年论文数量有所下降,但水平稳步提升,在强场激光产生机理及应用等方向优势明显。
H实验室在光学领域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成立最晚,但一直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实验室结合自身特色,凝练研究方向,积极引导研究人员重视发表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在最近一次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成绩为良好[16]3)Q实验室主要开展冷原子和量子光学相关基础理论研究,研究方向集中在基于论文数据的各项指标比较中位置相对靠后,整体研究水平与前两个实验室相比有一定差距但近年来该实验室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情况均有较大幅度提升,在高水平研究成果方面作出了一些成绩,在最近一次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成绩为良好[15]4)5年间,3个实验室在论文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研究方向较为集中,形成了各自的特色研究领域;实验室学术水平稳步提升,整体实力位于国际同领域平均水平之上,部分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在系统性、引领性研究成果产出方面与世界一流水平尚有差距,有影响力的高水平论文与国际顶尖研究机构相比仍显不足因此,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要正视问题,国家重点实验室应继续发扬“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敢于坐“冷板凳”,勇于啃“硬骨头”,瞄准学科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展开攻关,不断提高我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水平,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