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原来有种爱是肉体不忠但精神忠诚.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自***
  • 文档编号:80524265
  • 上传时间:2019-02-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0.8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原来 有种爱是肉体不忠但精神忠诚这世界最美好的东西,无外乎两种,第一是爱,第二是自由可是,当你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你的身心通常就无法自由了那么,一个人,可以既拥有爱又拥有自由吗?法国女作家西蒙波伏娃,她就做到了,既拥有爱又拥有自由当然,幸运的波伏娃还拥有别人羡慕的文学成就和举世名声提到波伏娃就不得不提萨特提到萨特,也不得不提波伏娃两人互相爱慕,互相影响,也互相成全如果波伏娃没有遇到萨特,遇到的是别的男人,会是什么样子呢?估计陷入俗套结婚生子,那还有写出惊人之作《第二性》的波伏娃吗?波伏娃这一生,虽然没有结婚,但总是被爱情围绕的当然,一生挚爱,是萨特1929年,在法国的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萨特哲学会考第一名,西蒙获第二名这一年,萨特二十四岁,西蒙二十一岁而此时,他们之间的爱情还只是智力上的相互敬慕据西蒙晚年回忆:他们一开始的恋情主要是字语的(ver-bol),而这“也许是我们关系如此持久的原因”考试结束后,萨特与西蒙的来往频繁起来当西蒙准备到乡下家中去度假时,两人开始意识到即将到来的分离的痛苦几天之内,他们间的关系从智力的讨论变化为肉体的吸引西蒙后来回忆道:“那个夏季,我好像被闪电所击,一见钟情那句成语突然有了特别罗曼蒂克的意义。

      当我在八月初向他告别时,我早已感觉到他再也无法离开我的一生了在乡间的日子里,西蒙极为苦恼或许是真诚的爱感动了上天,一个清晨,她的表妹跑进来轻轻告诉她:有个青年男子在田野里等她果然是萨特于是,他们相爱了只是,萨特不是普通之辈萨特告诉波伏娃,他需要偶然的爱情作为一位作家,他需要新鲜感与刺激而这显然只是一个借口但也可以理解相信只要是女人,听到这话,估计心里也会很别扭的不过,波伏娃也是常人,她同意了萨特的要求,与他签订这样一份口头的爱情合约但前提是她也可以有所谓偶然的爱情两人完全平等即两人不需要对彼此忠贞即肉体不忠诚但精神忠诚彼此于是,在这样的一份爱情合约面前,波伏娃既有了萨特的爱,她还有爱上他人和被他人所爱的自由于是,波伏娃享受着一场又一场的爱情她在萨特不老的爱情里编织着各种仙梦的小姑娘,哪怕在她四十多岁荷尔蒙减少、更年期来临之时,依然有小她多年的少年郎向她扑来男人可以将性、爱、婚分得清清楚楚,可女人正如西蒙所言:当女人倒下来的时候,注定是要受奴役的可波伏娃也做到了这点,她也可以把性、爱、婚分得清清楚楚在1950年,波伏娃写到:“我渴望能再见你一面,但是请记得,我不会开口要求要见你这不是因为骄傲,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毫无骄傲可言,而是因为,唯有你也想见我的时候,我们的见面才有意义。

      这是波伏娃的《越洋情书》,由此可见,她的爱透着多么深刻的理性当然,波伏娃的自由来源于财务自由她一生在经济上又与萨特是互相独立,完全不依附男人的新女性;一生游遍了世界各地,享尽了人间的良景美肴她真的可以做到任何时候都有:一次所走就走的旅行,和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当然,支撑波伏娃生命的,不是爱情,也不是自由,而是她的事业,她的写作也正因为她有事业有写作,所以,她才不执著于一个男人的爱情她和萨特相爱的1929年起,一直到萨特1980年逝世他们一起共度了51个春秋尽管他们一直没有履行法律上的结婚手续,甚至一直各自保留了自己的住房1931年,波伏娃到马赛教书萨特则到勒哈佛尔任教这期间,一个名叫奥尔嘉的女子走进了他们俩的生活这个三角关系虽然在二人的爱情旅途中占了很短暂的时间,但却留给西蒙足够的题材来完成她的处女作《不速之客》1939年,二战爆发萨特上了前线在炮火的间隙里萨特每天都给他“亲爱的迷人的河狸”写情书河狸是西蒙的昵称)她在和萨特分开的日子里,她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第二性》的创作上波伏娃雄辩地指出,人类的制度和文化把女性限制在她的内在性中,让她变成他者,变成客体,男人直接面对世界,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超越性,而女人却只能作为男人的附属物,通过物化自我来实现价值。

      只有摆脱这种内在性,摆脱被物化的地位,只有和男性一样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领地,女人才能真正实现自我,实现和男人的手足关系波伏娃的选择是她对自己思想体系的践行所有人为自己负责,隐藏的另一层含义便是,任何人无须为对方负责,互不亏欠,互不承担;而直面作为生存主体的孤独,意味着,任何和他人的关系相对于个人的主体性都可以是短暂的、临时的、次要的这个,才是波伏娃从自己的理论出发,接受的那份契约的真实内涵所以,没有婚姻,消灭独占的欲望,战胜嫉妒,彼此都可以去爱任何人,只要愿意显然,《第二性》投射了她的生活方式以及她和萨特的爱情《第二性》一出版,立即引起了轰动它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甚至被尊为西方妇女的"圣经"波伏娃以此书奠定了自己的江湖地位,从此,一生无忧,且死后还享受亿万人追捧这份荣耀和殊荣,简直是羡煞旁人啊只是,波伏娃一生没有孩子宋美龄、张爱玲、可可香奈儿,这些传奇的女人都没有孩子波伏娃与萨特的关系一直备受人们关注他们曾就一些敏感问题回答过记者的提问谈到不生孩子的选择,波伏娃说:“对我而言,那是理所当然的并不是我对养育小孩这件事本身感到厌恶当我还很年轻,并憧憬着与表兄杰克缔结一个布尔乔亚式的家庭时,我也许想要有小孩。

      但我与萨特的关系主要是建立在知性而非婚姻或家庭的基础上,因此我从无生小孩的欲望我并没有特别的欲望去复制一个萨特当波伏娃的崇拜者对她说:“您拒绝孩子,婚姻,这太浪漫了她沉默不语,转身望向车窗外我愿意大言不惭的说一句,我也是波伏娃与萨特的孩子她留下的孩子是她的《第二性》于传奇的女人来说,风华绝代,这个词形容最为贴切因为自己太出色,就算有后辈也难以超越且显得平庸或者说,她已经够风华够幸运,以至于花光了后代的所有运气波伏娃一生未婚,但是死后却葬在一起1980年,萨特死后,波伏娃作《永别的仪式》,并在萨特的墓志铭上写道:他的死使我们分开了,而我的死将使我们团聚巧合的是,在萨特离世几乎整整六年的那一时刻,波伏娃去世,并与萨特合葬于巴黎于是,她和他永远地在一起都说,爱情是婚姻的坟墓,但没有婚姻爱情则死无葬身之地波伏娃和萨特一生未婚,她们不仅有葬身之地,且葬在了一起这才是永远,这才是浪漫这最后的合葬,简直就是神来之笔,画龙点睛,可以了却她一生未婚的遗憾此生顿时圆满此处,可以有掌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