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自然资源“十四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普及规划.pdf
45页安徽省自然资源“十四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pdf安徽省自然资源“十四五”科学技术普及规划.pdf安徽省自然资源“十四五”科学技术 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十四五”时期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思想,为安徽省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提供科技支撑,推动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依据自然资源部 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纲要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 安徽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 ,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 2021-2025 年 一、发展形势 (一)主要成效 “十三五”期间,安徽省自然资源厅积极整合全系统优势科技资源,大力推进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全系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 项,安徽省科技进步奖6 项,全国及省级各行业类奖项 20 多项,发明专利 9 项、实用新型专利 19 项,软件著作权 65 项 1 1、科技科技创新创新平台持续建设。
平台持续建设 成功申报自然资源部覆盖区深部资源勘查工程技术创新中心鼓励和支持系统内相关单位积极申报安徽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 4 个,省科技厅工程技术中心 1 个,院士工作1 站 4 个推动安徽省地矿局与省委军民融合办合作,成立了18 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安徽数据与应用中心, 其中省级1 个,市级 14 个,县级 3 个建设安徽省自然资源厅重点实验室 6 个推进自然资源安徽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建设 2 2、科研科研技术技术攻关攻关持续发力持续发力 制定印发安徽省国土资源科技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聚焦自然资源主责主业,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围绕土地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关键技术等重点, 联合省财政部门, 安排专项财政预算,以科技项目为抓手,组织开展科研和技术攻关 “十三五”期间,编撰完成中国矿产地质志.安徽卷 ,提出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徽段)具有对称成矿分带规律,建立了皖南地区钨钼矿燕山期成矿的“多层楼+地下室”模式,创新了表生作用成矿理论大别山东部深部地质结构理论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我省深部钻探技术已达国内先进水平,针对金属矿、油气、页岩气等发明了大口径 5000 米新型能源钻机装备。
首次识别出淮南煤田煤系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有利储层组合类型,获得煤系天然气资源总量近千亿立方米 3 3、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加强围绕自然资源主责主业,积极推动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我省开展的富硒富锌土地资源研究,为地方富硒富锌土地资源开发、特色农业发展与布局、土地规划与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为各县(市)旅游、大健康产业发展和特色小城镇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集体2 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应用系统”等 5 项科技成果,成功应用于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基于不同平台专题地图设计工具以及云 GIS 平台等的研究工作,研发了测绘成果质检综合服务系统、建立了测绘成果质检空间数据库和共享数据库,极大提升了测绘成果质检效率开展微动方法技术应用研究,开发了功能完整、优势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MicroSWP 微动处理软件,编制了野外微动测量工法(试行) ,成功应用于地质灾害调查、油气资源勘查和城市地质调查等领域 4 4、标准化工作不断突破标准化工作不断突破 “十三五”期间,围绕自然资源重点领域,我省自然资源系统开展了相关技术方法与规范规程、标准物质和预算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 7 项,行业标准 12 项,地方标准 10 项,团体标准 1 项。
完成的铋矿石化学物相分析标准物质 (GBW077738-07741)被批准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 该批 4 个标准物质填补了国际上空白 “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系列标准成功申报安徽省首届标准创新贡献奖标准项目奖 5 5、科技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科技创新人才不断涌现 “十三五”期间,我省自然资源系统科研团队和创新人才不断涌现, 6 人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梯队,2 人获得安徽省青年科技奖,3 人获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8 人获中国地质学会“金罗盘”奖朱恒银当选 2018 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安徽省地矿局 321 地质3 队“矽卡岩型铜(金)尾矿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团队”成功入选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第十三批“115”产业创新团队 (二)存在问题 1 1、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布局不够优化,评价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有待进一步加强 2 2、科技创新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科技创新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土地、矿产、测绘、国土空间规划等各专业领域科技创新发展不平衡,系统内各单位科技创新发展能力和水平不平衡 3 3、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结构欠优。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结构欠优科技创新人才专业结构不均衡,研究实力总体不强,缺乏领军型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我省自然资源创新人才梯队尚未形成 (三)形势要求 “十四五”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1. 1. 创新发展核心地位的确立以及创新发展核心地位的确立以及新新一轮科一轮科技革命,为技革命,为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营造良好氛围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营造良好氛围科技创新已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核心竞争力国家和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对科技创新都进行了部署安排,科技部出台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 ,安徽省积极构建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国家和省不断强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4 评价制度改革和科研经费管理,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这些政策、文件和举措为我省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提供了遵循,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 2.2.生态文明理念的贯彻实施以及高质量发生态文明理念的贯彻实施以及高质量发展要求,展要求,为自为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提然资源科技创新提出出了新课题了新课题。
在新发展阶段,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卡脖子技术”在国际竞争中的影响越来越凸显机构改革以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补偿等“两统一”职责相关的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但与之相关的技术体系、标准体系、装备设施等存在短板,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自然资源结合不够紧密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对我省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提出新课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关于科技创新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自然资源管理重大需求,聚焦自然资源“两统一”管理核心职责,以提高安徽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保护、开发和利用等能力为重点,持续开展我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培育和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培养和5 锤炼创新人才队伍,不断提升我省自然资源科技攻关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1.1.坚持坚持创新引领创新引领 根据省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整体布局,加强前瞻性研究,重视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以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为主,集中力量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增强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的社会服务能力和科技引领作用 2.2.坚持坚持需求导向需求导向 围绕自然资源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和业务需要,重点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耕地资源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测绘地理信息、信息化管理等方面,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方面,提供高质量的科技供给与创新动能 3. 3. 坚持坚持协同攻关协同攻关 以政府牵头、产学研用协同联合开展我省自然资源关键核心科技攻关,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等专业力量和学科优势,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特别要重视高新技术应用及其与自然资源管理的融合,实现理论与实践创新 4.4.坚持成果坚持成果应用应用 坚持科技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全面准确反映成果6 创新水平、转化应用绩效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着力强化成果高质量供给与转化应用。
5 5、坚持人才培养坚持人才培养 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坚持“四个面向” ,坚持问题导向,立足自然资源工作实际,支持一批在自然资源领域取得突出成绩且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培养一批我省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鼓励领军人才挂帅出征 (三)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国家和省部署的自然资源领域重要工作任务和自然资源“两统一”核心职责履行等,集中实施一批自然资源重大科技任务和研究示范工程,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国土空间优化管控、生态保护修复、耕地资源保护、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利用、地质灾害防治、测绘地理信息等重点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物联网等高新技术与自然资源管理的融合,培育和建设一批省部级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平台,大力培养省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的省自然资源人才梯队,更好服务我省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专栏专栏 1 1 规划具体目标规划具体目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目标任务 指标类型 1 理论创新 项 3-5 预期性 2 关键技术突破 项 5-10 预期性 7 3 省部级科技 创新平台 科技 个 3 约束性 4 标准 项 15-20(地方) 约束性 5 创新人才/团队 人/个 20-30/3-5 约束性 6 科技成果转化 项 20 约束性 三、重点任务三、重点任务 (一)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技术体系研究 1 1、开展技术体系研究。
开展技术体系研究根据自然资源部工作部署,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充分利用遥感和航空摄影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三维空间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云技术等技术手段,构建起我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扩展完善现有国土调查、地质调查、地理国情监测等调查监测方法,组织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整合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资源等调查监测数据,完善以多源数据一体化融合、动态化监测、智能化处理、立体化展示、知识化服务为特征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制定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分析评价的系列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积极申报地方标准或行业标准优化和创新技术流程、技术方法和技术路线,及时解决突出技术问题,不断提高调查监测能力和水平,提升成果质量和工作效率 2 2、开展数据集成研究开展数据集成研究加强自然资源模型建设和研究,建成系统完整的各类自然资源模型库利用“互联网+”等8 手段,有效集成各类监测设备和成果采用信息化手段,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成果集成、处理、表达和统一管理 3、开展高新技术应用开展高新技术应用研究研究继续加强智能化识别、大数据挖掘、区块链、三维展示等技术研究,支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分析评价和成果应用全过程技术体系高效运行。
专栏专栏 2 2 长江中下游(安徽段)长江中下游(安徽段)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 技术研究示范技术研究示范 选择长江中下游(安徽段)进行示范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为统一对象,建立不同自然资源类型的数量和质量关键指标体系开展标准融合,建立自然资源全要素统一的调查标准扩展完善现有国土调查、地质调查、地理国情监测等调查监测方法,提。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