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汽车发动机原理-第五章-柴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ppt

56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88584278
  • 上传时间:2024-09-0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08MB
  • / 5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五章第五章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 主要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燃油的喷射与雾化燃油的喷射与雾化第二节第二节 燃烧与放热燃烧与放热第三节第三节 混合气形成与燃烧室混合气形成与燃烧室第四节第四节 燃烧过程的优化燃烧过程的优化 第一节第一节 燃油的喷射与雾化燃油的喷射与雾化一、喷油系统一、喷油系统 1、作用及要求、作用及要求 作用:作用: 定时定量并按一定规律向柴油机各定时定量并按一定规律向柴油机各缸供给高压燃油缸供给高压燃油 要求:要求: 1) 产生足够高的喷油压力;产生足够高的喷油压力; 2) 实现所要求的喷油规律;实现所要求的喷油规律; 3) 对于确定的运转状况,精确控制喷油对于确定的运转状况,精确控制喷油 量;量; 4) 避免出现异常喷射现象 避免出现异常喷射现象  2、喷油系统的工作原理、喷油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图5-1 柱塞式喷油泵燃油供给系柱塞式喷油泵燃油供给系1—喷油器喷油器 2—燃油滤清器燃油滤清器 3—直列柱塞式喷油泵直列柱塞式喷油泵 4—喷油提前器喷油提前器 5—输油泵输油泵 6—调速器调速器 7—油水分离器油水分离器 8—油箱油箱 9—高压油管高压油管 10—回油管回油管 11—低压油管低压油管1. 柱塞式喷油泵供油系统柱塞式喷油泵供油系统 2. 分配式喷油泵供油系统分配式喷油泵供油系统 图图5-2 分配式喷油泵燃油供给系分配式喷油泵燃油供给系l-油箱油箱 2-油水分离器油水分离器 3-一级输油泵一级输油泵 4-二级输油泵二级输油泵 5-燃油滤清器燃油滤清器 6-调压调压阀阀 7-分配式喷油泵传动轴分配式喷油泵传动轴 8-调速手柄调速手柄 9-分配式喷油泵体分配式喷油泵体 10-喷油器喷油器 11-回油管回油管12-分配式喷油泵分配式喷油泵 13-喷油提前器喷油提前器 14-调速器传动齿轮调速器传动齿轮 3、喷油泵、喷油泵图图5-3 柱塞式喷油泵柱塞式喷油泵 图图5-4分配式喷油泵分配式喷油泵 分配式喷油泵与柱塞式喷油泵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分配式喷油泵与柱塞式喷油泵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紧凑,零件少,体积小,重量轻,使用、结构紧凑,零件少,体积小,重量轻,使用中故障少,容易维修中故障少,容易维修2、精密偶件加工精度高,供油均匀性好,无需、精密偶件加工精度高,供油均匀性好,无需进行各缸供油量和供油定时调整进行各缸供油量和供油定时调整3、分配泵的凸轮升程小,有利于提高柴油机转、分配泵的凸轮升程小,有利于提高柴油机转速速广泛用于轿车和轻型车用柴油机。

      广泛用于轿车和轻型车用柴油机 4、喷油器、喷油器图图5-5 喷油器的头部结构喷油器的头部结构(a) 单孔单孔 (b) 多孔多孔 (c) 标准轴针标准轴针 (d) 节流轴针节流轴针图图5-6不同喷不同喷油嘴的流通特油嘴的流通特性性 二、喷射与雾化二、喷射与雾化1.喷射过程喷射过程:l定义:定义:喷油泵开始供油直至喷油器停止喷 油的过程,整个喷射过程在全负荷 下约占15°~40°曲轴转角 喷喷射射过过程程•喷射延迟阶段喷射延迟阶段I:从喷油泵柱塞顶封闭进回油孔的理论供油始点到喷油器针阀开始升起(喷油始点)为止•主喷射阶段主喷射阶段ⅡⅡ :从喷油始点到喷油器端压力开始急剧下降为止•喷油结束阶段喷油结束阶段ⅢⅢ :从喷油器端压力开始急剧下降针阀完全落座 (喷油终点)为止图图5-7喷射过程喷射过程a) 喷油泵端压力喷油泵端压力 b) 喷油器端压力喷油器端压力 c) 针阀升程针阀升程 2.供油规律与供油规律与喷油规律:喷油规律:l供油速率供油速率:单位凸轮轴转角(或单位时间)由喷油泵供入高压油路中的燃油量;l喷油速率喷油速率:单位凸轮轴转角(或单位时间)由喷油器喷入燃烧室内的燃油量;l供油规律供油规律:供油速率随凸轮轴转角(或时间)的变化关系。

      l喷油规律喷油规律:喷油速率随凸轮轴转角(或时间)的变化关系 差别: 始点差别8°~22°曲轴转角; 喷油持续时间较供油持续时间长; 最大喷油速率较供油速率低,其形状有明显畸变,循环喷油量也低于循环供油量图图5-8 供油规律和喷油规律供油规律和喷油规律 l两者的差别主要原因:两者的差别主要原因: 燃油的可压缩性 压力波传播滞后 压力波动 高压容积变化 3.喷雾特性与雾化质量:喷雾特性与雾化质量:l燃油喷入燃烧室后被粉碎分散为细小微粒的过程,称为燃油的喷雾或雾化燃油的喷雾或雾化l将燃油喷射雾化,可以大大增加增加其表面积,加速加速混合气形成l当燃油高速从喷孔喷出(喷出速度为l00一400m/s) 便形成如园锥形状的喷注喷注,也称油油束 油束的几何形状主要包括油束射程油束射程L(又称贯穿距离)和喷雾锥角喷雾锥角ββ或油束的最大宽度B图图5-9 油束的几何形状和参数油束的几何形状和参数 a 油束射程油束射程L   并不一定越大越好,这要根据混合气形成的机理与燃烧室形状具体分析  L   燃料喷到壁面上多  空间混合气太稀。

        L   燃料集中  混合气分布不均匀,空气利用b 喷雾锥角喷雾锥角   反映油束的紧密程度  孔式喷嘴 —   油束松散,粒细  轴针式喷嘴 —   油束紧密,粒粗 c 雾化质量(雾化特性)雾化质量(雾化特性)  细微度 — 油滴平均直径     细:雾化好  均匀度 — 油滴最大直径 - 油滴平均直径 匀:雾化好  粒细均匀度好,粒粗均匀度差一般情况下:喷雾锥角过大,贯穿距离会减小;喷雾锥角过小,雾化程度会变差 3.不正常喷射不正常喷射( (一一) )二次喷射二次喷射 二次喷射是主喷射结束针阀落座后,在过大的反射波作用下,针阀再次升起进行喷油的一种不正常现象二次喷射的出现使整个喷射延续期拉长,过后燃烧严重,柴油机经济性下降.热负荷增加,应当要力求消除二次喷射 消除二次喷射消除二次喷射 (1)减少高压油路中的容积 (2)适当加大喷油器的喷孔直径 (3)适当加大出油阀的减压容积 (二二)滴油滴油 在正常喷射结束后,如断油不干脆,仍有少量柴油滴出,称为滴油滴油三三)断续喷射断续喷射(四四)不规则喷射和隔次喷射不规则喷射和隔次喷射(五五) 穴蚀穴蚀 第二节第二节 燃烧与放热燃烧与放热l燃烧过程的特点燃烧过程的特点 1 高压喷油在汽缸内部形成可燃混合气。

      高压喷油在汽缸内部形成可燃混合气 2 压缩自燃压缩自燃l柴油机的柴油机的燃烧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燃烧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1 着着火落后期火落后期(又称为滞燃期又称为滞燃期);; 2 速燃期;速燃期; 3 缓燃期;缓燃期; 4 补燃期补燃期 (一)着火(一)着火落后期落后期 从从柴柴油油开开始始喷喷入入燃燃烧烧室室内内(A(A点点) )起起到到着着火火开开始始点点(B(B点点) )为为止止的这一段时期称为的这一段时期称为着火落后期着火落后期 随随压压缩缩过过程程的的进进行行,,缸缸内内空空气气压压力力和和温温度度不不断断升升高高,,在在空空燃燃比比、、压压力力、、温温度度以以及及流流速速等等条条件件合合适适处处,,多多点点同同时时着着火火,,随随着着着着火火区区域域的的扩扩展展,,缸缸内内压压力力和和温温度度升升高高,,并脱离压缩线并脱离压缩线 着火落后期着火落后期 影影响响着着火火落落后后期期长长短短的的主主要要因因素素是是燃燃烧烧室室内内工质的状态:工质的状态:• 喷喷油油时时缸缸内内的的温温度度和和压压力力越越高高,,则则着着火火延延迟迟期期越短。

      越短•柴柴油油的的自自燃燃性性较较好好((十十六六值值较较高高)),,着着火火延延迟迟期较短•其其次次因因素素是是燃燃烧烧室室的的形形状和壁温等状和壁温等图图5-14 温度与压力对着火落后期的影响温度与压力对着火落后期的影响 (二)速燃期速燃期速燃期: :从开始着火(即压力偏离压缩线开始急剧上升(B点))到出现最高压力(C点).特点:特点:形成多个火焰中心,持续喷油,即随喷随燃压力急剧上升,压力达到最高(有可能达到13MPa以上)速燃期速燃期 影响影响:: 压压力力升升高高率率大大,,燃燃烧烧迅迅速速,,柴柴油油机机的的经经济性和动力性会较好;济性和动力性会较好; 压压力力升升高高率率过过大大,,则则柴柴油油机机工工作作粗粗暴暴,,燃燃烧烧噪噪音音大大;;同同时时运运动动零零件件承承受受较较大大的的冲冲击击负荷,影响其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等负荷,影响其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等 压压力力升升高高率率应应限限制制在在一一定定的的范范围围之之内内,,柴柴油油机机的的压压力力升升高高率率一一般般应应不不大大于于0.4~0.5 MPa//(º)º)曲曲轴轴。

      与与汽汽油油机机相相比比,,柴柴油油机机的的压压力升高率较大力升高率较大 控制压力升高率的措施控制压力升高率的措施减小在着火延迟期内的可燃混合气的量 ① 缩短着火落后期的时间; ② 减少着火落后期内喷入的燃油或可能形成可燃混合气的燃油 (三)(三) 缓燃期缓燃期 缓缓燃燃期期为图中的CD段即从最大压力点至最高温度点(占总放热量的70%-80%) 当缓燃期开始时,虽然气缸内已形成燃烧产物,但仍有大量混合气正在燃烧 缓燃期 特点:特点: (1)喷油过程基本结束,燃烧速率下降(氧气、柴油浓度减小,废气增多),边混合边燃烧(空气的能量、喷射能量) (2)压力开始下降(气缸容积不断增大),温度达到最高最高温度可达2000K左右,一般在上止点后20º~35º曲轴转角处出现 (四)(四) 补燃期补燃期 从最高温度点起到燃油基本烧完时为止称为补燃期补燃期 补燃期的终点很难准确地确定,一般当放热量达到循环总放热量的95%—99%时,可认为补燃期结束即即整整个个燃烧过程结束燃烧过程结束补燃期 补燃期内燃油的燃烧可称为后后燃燃,由于燃烧时间短促,混合气又不太均匀,总有少量燃油拖延到膨胀过程中继续燃烧。

      特别在高速、高负荷工况下,因过量空气系数小,混合气形成和燃烧的时间更短,这种后燃现象就更为严重 在补燃期中,由于活塞下行了相当的距离,气缸内容积增大很多,缸内压力和温度迅速下降,故燃烧速度很慢,所放出的热量很难有效利用,还使排气温度升高,导致散热损失增大,对柴油机的经济性不利此外,后燃还增加了有关零件的热负荷 因此,应尽量缩短补燃期,减少补燃期内燃烧的燃油量 二、燃烧放热规律二、燃烧放热规律(一)(一) 燃烧放热规律的定义燃烧放热规律的定义 l瞬时放热速率瞬时放热速率:在燃烧过程中的某一时刻 ,单位时间(单位曲轴转角)内燃烧的燃油所放出的热量l累计放热百分比:累计放热百分比:从燃烧过程开始至某一时刻止已经燃烧的燃油与循环供油量的比值l燃烧放热规律:燃烧放热规律:瞬时放热速率和累计放热百分比随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 图5-15 88 燃烧放热规律影响到燃烧过程中缸内燃烧放热规律影响到燃烧过程中缸内压力温度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柴油机的性能压力温度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柴油机的性能图图5-15燃烧放热规律燃烧放热规律 l(二)理想的燃烧放热(二)理想的燃烧放热规律及其控制规律及其控制1. 放热始点放热始点 l放热始点决定了放热率曲线放热始点决定了放热率曲线距压缩上止点的位置,放热距压缩上止点的位置,放热始点的位置能保证该循环有始点的位置能保证该循环有最大指示热效率。

      最大指示热效率l柴油机通过喷油提前角的变柴油机通过喷油提前角的变化以及着火落后期长短来加化以及着火落后期长短来加以调控图图5-16 喷油提前角的调节特性喷油提前角的调节特性2. 放热持续期放热持续期 放热持续期首先取决于喷油持续角的大小其次,取决放热持续期首先取决于喷油持续角的大小其次,取决于扩散燃烧期内混合气形成的快慢和完善程度放热持续于扩散燃烧期内混合气形成的快慢和完善程度放热持续期的长短在一定程度上是理论循环等压放热预膨胀比大小期的长短在一定程度上是理论循环等压放热预膨胀比大小的反映 3. 放热规律曲线形状放热规律曲线形状 l直喷式燃烧室柴油机的瞬直喷式燃烧室柴油机的瞬时放热速率和累积放热百时放热速率和累积放热百分比在燃烧的起始阶段上分比在燃烧的起始阶段上升最快,放热速率很快就升最快,放热速率很快就达到最大值达到最大值 l高速的直喷式燃烧室柴油高速的直喷式燃烧室柴油机的放热速率往往呈现双机的放热速率往往呈现双峰的特点峰的特点l在燃烧的起始阶段,非直在燃烧的起始阶段,非直喷式燃烧室柴油机的放热喷式燃烧室柴油机的放热速率和累积放热百分比都速率和累积放热百分比都上升得比较慢,放热速率上升得比较慢,放热速率的最大值也较低。

      的最大值也较低图图5-18不同类型柴油机的燃烧放热规律比较不同类型柴油机的燃烧放热规律比较1—汽油机汽油机 2—直喷式燃烧室柴油机直喷式燃烧室柴油机3—涡流室燃烧室柴油机涡流室燃烧室柴油机 4—预燃室燃烧室柴油机预燃室燃烧室柴油机 第三节第三节 混合气形成与燃烧室混合气形成与燃烧室一、柴油机混合气形成的特点一、柴油机混合气形成的特点和方式:方式:1. 混合气形成特点混合气形成特点(1)混合气不均匀混合气不均匀2)过量空气系数过量空气系数较大较大3)混合过程与着火过程和燃烧过程共存混合过程与着火过程和燃烧过程共存 2. 混合气形成基本方式混合气形成基本方式1、空间雾化混合空间雾化混合 将燃油喷向燃烧室空间燃烧室空间进行雾化,通过燃油与空气间的相互运动和扩散,在空间形成可燃混合气la) 静止空气静止空气 时时 空间雾化混合空间雾化混合 lb) 空气作旋转运动空气作旋转运动 空间雾化混合空间雾化混合 图图5-19 直喷式柴油机的空间雾化混合气形成方式直喷式柴油机的空间雾化混合气形成方式a) 静止空气静止空气 b) 空气作旋转运动空气作旋转运动 2、、 壁面油膜蒸发混合壁面油膜蒸发混合 燃油沿壁面顺气流喷射,在强燃油沿壁面顺气流喷射,在强烈的涡流作用下,在燃烧室壁面上烈的涡流作用下,在燃烧室壁面上形成一层很薄的油膜。

      形成一层很薄的油膜 着火前,燃烧室壁温较低下,着火前,燃烧室壁温较低下,油膜底层保持液态,表层油膜开始油膜底层保持液态,表层油膜开始时以较低速度蒸发,加上喷油射束时以较低速度蒸发,加上喷油射束在空间的少量蒸发,形成少量可燃在空间的少量蒸发,形成少量可燃混合气着火后,随燃烧的进行,油膜受热着火后,随燃烧的进行,油膜受热逐层加速蒸发,使混合气形成速度逐层加速蒸发,使混合气形成速度和燃烧速度加速和燃烧速度加速图图5-20 油膜蒸发混合方式油膜蒸发混合方式 二、缸内气流运动二、缸内气流运动内燃机缸内气体运动方式涡流涡流挤流挤流滚流滚流湍流湍流 ⑴⑴ 进气涡流进气涡流 在进气过程中形成的在进气过程中形成的绕气缸轴线旋转的有组织的绕气缸轴线旋转的有组织的气流运动,称为进气涡流气流运动,称为进气涡流l产生进气涡流运动的方法有产生进气涡流运动的方法有: 导气屏、切向进气道、螺旋进气道、组合进气系统 导气屏、切向进气道、螺旋进气道、组合进气系统1. 涡流涡流涡流涡流 • 导气屏导气屏 设置在进气门上,设置在进气门上,导引进气流以不同角导引进气流以不同角度流入气缸在气缸避度流入气缸在气缸避免的约束配合下产生免的约束配合下产生涡流。

      涡流 • 切向进气道切向进气道• 螺旋进气道螺旋进气道图图5-21切向气道、螺旋气道的原理切向气道、螺旋气道的原理a) 切向气道切向气道 b) 纯螺旋气道纯螺旋气道组合进气系统组合进气系统 在在2个进气门的发动机上,采用不同类型个进气门的发动机上,采用不同类型或不同角度的两个进气道以组合所需要的涡或不同角度的两个进气道以组合所需要的涡流和流速分布流和流速分布 ⑵⑵ 压缩涡流压缩涡流 在压缩过程中由主燃烧室经连通道进入在压缩过程中由主燃烧室经连通道进入涡流室时,形成强烈的压缩涡流涡流室时,形成强烈的压缩涡流 2. 挤流挤流l当活塞接近上止点时,气缸内的空气被挤入活塞当活塞接近上止点时,气缸内的空气被挤入活塞顶部的燃烧室凹坑内,由此产生挤压涡流顶部的燃烧室凹坑内,由此产生挤压涡流(挤流挤流) l当活塞下行时,凹坑内的燃烧气体又向外流到活当活塞下行时,凹坑内的燃烧气体又向外流到活塞顶部外围的环型空间,与空气进一步混合燃烧,塞顶部外围的环型空间,与空气进一步混合燃烧,这种流动也称为逆挤流这种流动也称为逆挤流图图5-23挤流的形成挤流的形成 a)无进气涡流或涡流不强时的挤流无进气涡流或涡流不强时的挤流 b)进气涡流强时的挤流进气涡流强时的挤流 c)逆挤流逆挤流 ⑶ 湍流湍流 在气缸内形成的无规则的小尺度气流运动称为湍流,也称微涡流。

      湍流湍流 ⑷⑷ 滚流滚流 在进气过程中形成的,绕垂直于气在进气过程中形成的,绕垂直于气缸轴线的有组织的空气旋流,缸轴线的有组织的空气旋流,也称为纵涡也称为纵涡 滚流滚流 三、柴油机燃烧室三、柴油机燃烧室直接喷射式燃烧室直接喷射式燃烧室非直喷式燃烧室(分开式燃烧室)非直喷式燃烧室(分开式燃烧室) 1、直接喷射式燃烧室直接喷射式燃烧室: 1)) 浅盆形燃烧室浅盆形燃烧室   2)) ω形燃烧室形燃烧室 3)) 挤流口式燃烧室挤流口式燃烧室 4)) 球形燃烧室球形燃烧室 图图5-24各种直喷式燃烧室形式各种直喷式燃烧室形式a) 浅盆形浅盆形 b) ω形形 c) 挤流口形挤流口形 d) 球形球形 图图5-26 非回转体燃烧室非回转体燃烧室a) 四角形四角形 b) 微涡流微涡流MTCC c) Quardram d) 花瓣形花瓣形5)非回转体燃烧室)非回转体燃烧室 2、分开式燃烧室2、分开式燃烧室1)涡流室燃烧室)涡流室燃烧室 图图5-30 涡流室的形状涡流室的形状a)球形球形 b)圆锥形平底圆锥形平底 c) 圆柱形平底圆柱形平底 2)2)预燃室燃烧室预燃室燃烧室 图图5-31预燃室燃烧室预燃室燃烧室a) 倾斜偏置,单孔道;倾斜偏置,单孔道; b)中央正置,多孔道;中央正置,多孔道; c)侧面正置,单孔道侧面正置,单孔道 第四节第四节 燃烧过程的优化燃烧过程的优化一、燃烧过程优化的基本原则一、燃烧过程优化的基本原则目标:目标:燃烧更完善、更柔和、损失小、排出更清洁。

      燃烧更完善、更柔和、损失小、排出更清洁原则:原则: 1. 油油—气气—燃烧室的最佳配合;燃烧室的最佳配合; 2. 控制着火落后期内的混合气生成量;控制着火落后期内的混合气生成量; 3. 合理组织燃烧室内的涡流和湍流运动合理组织燃烧室内的涡流和湍流运动 ;; 4. 紧凑的燃烧室形状;紧凑的燃烧室形状; 5. 加强燃烧期间和燃烧后期的扰流;加强燃烧期间和燃烧后期的扰流; 6. 优化运转参数优化运转参数 优化供油提前角、空燃比(供油量)、压缩比、优化供油提前角、空燃比(供油量)、压缩比、配气相位、进气涡流强度、增压比、废气再循环等配气相位、进气涡流强度、增压比、废气再循环等等 二、燃油喷射过程的优化二、燃油喷射过程的优化 理想的燃烧:理想的燃烧:l在初期,应控在初期,应控l制燃烧速率,制燃烧速率,l尽可能降低预尽可能降低预l混合燃烧阶段混合燃烧阶段l的放热率峰值;的放热率峰值;l在中期,要保持快速和有效燃烧,以便在中期,要保持快速和有效燃烧,以便提高动力性和经济性;提高动力性和经济性;l在后期,要尽可能缩短扩散燃烧在后期,要尽可能缩短扩散燃烧。

      图图5-32 柴油机燃烧方案理想图柴油机燃烧方案理想图 对喷油规律的基本要求:对喷油规律的基本要求: 一是喷射开始时段的喷油率不能太高;在一是喷射开始时段的喷油率不能太高;在燃烧开始后,应有较高的喷油率以期缩短喷油燃烧开始后,应有较高的喷油率以期缩短喷油持续期,加快燃烧速率持续期,加快燃烧速率二是尽可能减少喷二是尽可能减少喷油系统中的燃油压油系统中的燃油压力波动,以防止不力波动,以防止不正常喷射现象正常喷射现象图图5-33 合理的喷没规律合理的喷没规律 ②② 采用双弹簧喷油器;采用双弹簧喷油器;图图5-35 双弹簧喷油器结构双弹簧喷油器结构 l具体措施:具体措施:①① 改变凸轮型线;改变凸轮型线;③③ 提高喷油压力提高喷油压力图图5-34 凸轮供油规律对比凸轮供油规律对比 燃燃烧烧系系统统特特点点对比项目对比项目直喷式燃烧室直喷式燃烧室分隔式燃烧室分隔式燃烧室浅盆形(开式)浅盆形(开式)ω形形球形球形涡流室涡流室预燃室预燃室混合气形成方式混合气形成方式空间雾化空间雾化空间雾化空间雾化油膜蒸发油膜蒸发两段混合两段混合两段混合两段混合压缩比压缩比12~~1516~~1817~~1918~~2218~~22空气运动空气运动无涡流或弱无涡流或弱进气涡流进气涡流较强进气较强进气涡流和挤流涡流和挤流强进气强进气涡流涡流压缩涡流压缩涡流和燃烧涡流和燃烧涡流压缩涡流和压缩涡流和燃烧涡(湍)流燃烧涡(湍)流全负荷过量空气系数全负荷过量空气系数1.6~~2.21.4~~1.71.3~~1.51.2~~1.61.2~~1.6热损失和流动损失热损失和流动损失小小较小较小较小较小大大最大最大喷油器喷油器6~~12孔孔4~~6孔孔1~~2孔孔轴针式轴针式轴针式轴针式开启压力开启压力/(MPa)20~~4018~~2517~~1910~~128~~13燃油雾化燃油雾化要求高要求高要求较高要求较高一般一般要求较高要求较高要求低要求低性性能能特特点点MPa0.6~~0.80.6~~0.80.6~~0.80.7~~0.90.6~~0.8be/(g/kW.h)190~~210218~~245218~~245231~~272245~~292NOx高高较高较高中等中等低低低低PM较低较低高高低低低低低低HC较低较低高高高高低低低低噪声噪声最高最高较高较高较低较低低低低低起动性起动性容易容易较容易较容易难难难难最难最难适应转速适应转速/(r/min)≤1500≤4000≤2500≤5000≤3500适应缸径适应缸径/(mm)≥200≤15090~~130≤100≤100三、燃烧室对比及选型三、燃烧室对比及选型三、燃烧室对比及选型三、燃烧室对比及选型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