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主主义与教育的读书报告.doc
23页1一、一、杜威生平杜威生平(一)(一)杜威生活时代的社会背景杜威生活时代的社会背景杜威生活时代的社会背景概括来说主要包括三方面:美国社会的整体转型;传统教育弊端的暴露;进步教育运动的兴起 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道路,社会处于整体转型之中伴随工业化、城市化的到来,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问题,于是轰轰烈烈的进步主义改 革席卷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改革不可避免地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1861—1865 年的美国南北战争,不仅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扩大了国内商品市场,而且在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统一为国家的进一 步发展赢得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加之美洲大陆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政府的政治经济支持、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所有这些为此后进行的全国范围内的工业革命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扫清了资本主义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这个时期,反映资产阶级利己主义 的世界观逐渐盛行资产阶级的哲学家们便更多地强调尘世生活,强调直接的、现实的利益, 并开始为使资产阶级获得成功的手段和方法作论证就当时来说,实用主义适应了这种新变 化,是最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哲学。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迫切要求教育能培养出灵活适应急剧变化的现代生活的创造型人才而在教育领域里,学校 的制度、课程、教学方法还是沿袭欧洲旧传统,形式主义占统治地位,束缚了对人的创造性 的培养传统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时代呼唤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式的诞生,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20 世纪初期的进步教育运动以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为杜威 教育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实践经验,同时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构建起着重要作用为美 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指明了新的方向,开辟了新的道路,在美国教育史上具有突 出重要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对推动美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二)杜威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经历杜威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经历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 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 杜威于 1859 年 10 月 20 日生于美国佛蒙特州风景秀丽的农业小镇柏灵顿镇的一个中产 阶级家庭父亲是一名杂货商人,酷爱读书杜威少年时代受宗教影响比较大,由于母亲是 一位虔诚的公理会教徒,杜威幼年便受母亲影响,11 岁加入了公理会教会,成为一名基督 徒,宗教熏陶除带来道德感情上的影响外,宗教的教义宣传也使他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公理会是基督教新教之一派它的宗教教义式比较自由,每个教堂独立自主,没有教区会 议,有联合会组织公理会在基督教盛行的国家都有它的踪迹,在美国北部势力比较大 ) 童年的杜威是一个羞涩的孩子,与他善于交际的兄长戴维斯一起生活虽然兄弟俩都不喜欢 学校,但他们都酷爱读书和思考杜威幼年平凡无奇他在当地小学和中学修业由于学校 陈腐,他的学业平平常常,但他阅读了大量的课外读物他们通过派送报纸来赚钱买书在 佛蒙特州大学图书馆他节约了大量的书籍在读书之余,兄弟二人经常到香普兰湖和格林山 去探险,勇于探索的精神使他们充满活力他们通过、常都在那里露营和垂钓每年暑期都 在外祖父的农场度过杜威思想中特有的对自然的强烈敬畏感想必也源自他们早年的这些经 历21875 年,杜威进入佛蒙特州立大学接受大学教育该校讲授基础文科科目,也讲些新知识,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孔德的社会学说、英国的经验主义理论以及德国理性主义哲学之 类像在中小学时代一样,他从课外活动和广泛阅读中得到了一些可贵的启发,并且开始对 哲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杜威在这里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和思想倾向 大学毕业后,杜威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州中学和柏灵顿乡村学校任教这期间在佛蒙特大学教授托里(H.A.Torry)教授的指导下阅读了一些哲学名著,尤其是黑格尔的哲学论著。
他撰写的论文被《思辨哲学杂志》主编哈里斯博士称为佳作,并予以发表在托里教授和哈 里斯博士的鼓励之下,1882 年杜威进入当时美国学术活动的中心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学 习哲学在此,杜威不仅接触到黑格尔的辩证法、德国的理性主义哲学,并且对逻辑学理论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这期间杜威还受到发展心理学创始 人霍尔和实用主义哲学家皮尔士的影响,阅读了詹姆斯的心理学名著,学术研究的兴奋点逐 渐从理性主义转移到了现实生活从此,他熔欧美思潮于一炉,给他致力于教育研究培植了 深厚根基1884 年杜威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密执安大学、芝加 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开始了教授生涯,他思想的兴奋点逐渐投放到教育课题上 在密执安大学期间(1884 年-1894 年),在密执安校长安吉尔的号召鼓舞下,杜威去探索 普通学校学生求学的方法,不断了解中小学的实际,在经常接触实际中他明确认识到中小学 课程内容贫乏,当时流行的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机械呆板,与他童年学习时的枯燥情况类似, 顿然产生了教改的要求,他在该校教授心理学和哲学,在讲课时竭力与中小学教改结合阐述, 有简单的课程理论讲授者,变为教育革新的酝酿者。
杜威建立了第一个教育哲学讲座,提出 了工具主义(实用主义)哲学理论,创立了机能心理学派,为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构建奠定 了理论基础教育改革)酝酿阶段 1894 年杜威任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开始了他教育改革的尝试阶 段杜威一生的教育活动主要从 1896 年创立芝加哥初等实验学校(杜威学校)开始的,该校 以他的哲学和心理学为根据,着手教育创新,他把以粉笔和口讲为形式的课堂改变为儿童由活动而求知的课堂,把儿童静坐听讲的课堂改变成儿童为活动而随时移位的课堂在八年的 教育实践活动中,杜威将实用主义哲学、机能心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 为其实用主义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实践基础由于在实验学校的资金和管理等问题上, 与芝加哥大学校长存在严重分歧,杜威与 1904 年愤然辞职 1904 年杜威受聘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他任教该校达 26 年之久,1930 年退休后改任名 誉教授直到 1939 年杜威不仅在实践中应用自己的教育思想,并且发表了大量的教育理论 著作阐述自己的教育理念,曾于 1915 年著成《明日之学校》 ,而 1916 年《民主主义与教育》 的出版则标志着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最终形成,并成为进步教育运动后期的指导思想。
杜威的思想也在进步教育运动的实践中不断的得到补充和说明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教职, 是杜威的教学生涯中最长的一段时期,其间由于接触外籍学生的缘故,使他将教育的思想也 能影响到世界其它各地尾野教授是一位日本的留美学生,曾受教于杜威,获得博士学位后 返回日本,担任东京帝大教授,促成了 1919 年杜威在日本东京帝大的讲学我国学人蒋梦 麟先生也曾在美国受教于杜威,就近邀请杜威于日本讲学完毕之后来华讲学1919 年-1920 年,杜威曾先后在北京、南京、杭州、上海、广州等地讲学,由胡适先生担任讲学的翻译, 把民主与科学的思想直接播种在中国杜威曾经去了苏联;并到过土耳其,协助土国教育之3改革;又到过南非、墨西哥等地杜威从哥伦比亚大学退休之后仍从事著作,并热心于民主主义的延续和发展完善、成熟阶段 1952 年杜威患肺炎症在纽约去世他一生专著 36 种,论文 815 篇,在世界几十个国家 中,这些专著有近百种译本流传杜威的贡献就在于他对实用主义哲学进行了总结并使之大众化,把实用主义哲学积极地运用到教育上,将教育改革作为延续和发展民主主义社会的途 径以民主主义教育思想改造了美国旧教育,建立了美国新教育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美国 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并对当时的好多国家的教育改革产生影响。
二、《《民主主义与教育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主要内容:的主要内容:《民主主义与教育》共二十六章,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为一至六章,主要讲述教育性质杜威在这一部分中介绍了教育的产生并通过 对前人教育理论以及现实学校教育的批判提出了自己对教育和学校的看法在这一部分中我 们要注意以下两点: 1、杜威批判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如“预备说” 、 “展开说” 、 “ 形式训练说” ,指出保守的 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教育即生活” 、 “教育即生长” 、 “教育是经验持续不断的改造” 2、教育在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学校教育与实际生活已经越来越分 裂,基于这种情况杜威提出了“学校即社会”这一重要论点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为七至十七章,主要讲述教育过程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杜威详细阐述了自己 的教育理念,提出了自己对民主主义、教育目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看法,其 中要着重注意以下七点: 1、杜威对民主主义的认识民主主义社会是突破阶级限制、种族限制、国界限制的社 会,在这样的社会中大家自由而平等地交往,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同样,民主主义的教育 也是打破阶级、种族和国家的屏障,大家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共同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 题。
2、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 教育无目的并不是说任由教育盲目发展,而是反对外在的、 终极的、静止的目的他认为“教育始终有一个当前的目的” ,这种目的“必须根据受教育 者的特定个人的固有活动和需要” ,必须“能转化为与受教育者的活动进行合作的方法”并 且是具有综合性的 3、对于课程,杜威认为传统的课程超出儿童的经验范围与能力,不能吸引儿童的兴趣, 他提出活动课程论,认为应从儿童的实际生活出发创建以经验为载体的课程,把园艺、烹饪、 缝纫、印刷、纺织等各种活动作为课程引进学校 4、在教材和教学方法上,杜威强调了教材和方法的统一性,反对将教材和教学方法割 裂的观点他认为教材应该从老师的角度和学生的角度来分别理解,不能混为一谈同时, 教材应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社会性相应的,教学方法应依据教材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 要在一般方法的指导下形成个人的方法 5、对于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杜威强调要从儿童的兴趣和认知能力出发,发挥儿童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并不代表他否定教师的作用,相反他强化了教师的作用他认为教师 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领导者,是教学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是学生心智的研究4者,是师生互动的交往者。
在教学过程中从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出发,为儿童设置真实的情景、引导儿童产生问题、指导儿童根据资料作为解决问题的假设、组织活动让儿童在活动中去验 证并得出结论 6、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杜威认为教学的方法也适用于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应在一般方法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特点来运用同时,在学习中应该持有直接性、虚心、专心和责任心 的态度 7、杜威强调地理和历史课程的重要性指出应该把在活动中获得的个人直接经验与整个历史长河和广阔的自然空间相连接,纵横延伸,扩充活动的意义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为十八至二十三章,主要讲述教育价值杜威强调教育价值的整体性,批判现实教育中存在的多种二元论关于教育价值,杜威反对在各个科目中排除价值的等级和次序, 他认为教育的唯一最终价值正是生活的过程本身,各种科目和活动是这一整体的组成部分 在这个基础上,杜威反对将劳动与闲暇、知识科目与实用科目、自然科目与社会科目、个人 与世界、教育与职业彼此割裂与对立 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为二十四到二十六章,主要讲述教育哲学杜威从哲学的角度批判了认识论和 道德论中的二元对立,提出在教育中应将知识的获得与实际环境中的活动相联系、将道德的 培养与儿童的活动相联系,让儿童通过直接经验去体味真善美和假恶丑,然后能真正理解各 种美好的道德并付诸实际行动。
三、三、 《《民主主义与教育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主要教育思想的主要教育思想(一)教育目的观(一)教育目的观在本书第八章和第九章中,杜威在批判传统教育目的的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他的教育目 的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