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藻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doc
10页1【综述】绿藻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海藻是生长于海洋中的低等植物,是海洋生物的重要组成之一绿藻是种类最多的一类海藻,是藻类植物中最大的一门,约有350个属,7500~8000种研究表明,绿藻多糖是绿藻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丰富多糖是所有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分,并在控制细胞分裂和分化、调节细胞生长和衰老以及维持生命有机体的正常代谢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因此,关于绿藻多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目前,对绿藻多糖研究比较多的种属主要为石莼属(Ulva)、松藻属(Codium)、浒苔属 (Enteromorpha)、礁膜属 (Monostroma)、小球藻属(Chlorella) 和刚毛藻属 (Ctadophora)等水溶性硫酸多糖是绿藻多糖的主要成分,其组分和结构随着绿藻种类的不同而不同,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聚合物,另一类为葡萄糖醛酸- 木糖 -鼠李糖聚合物 [1]绿藻多糖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免疫调节、抗凝血、抗辐射、抗菌、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1、绿藻多糖的降血脂活性70年代初,就有人研究得出结论,多数绿藻都有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的作用,后经证实其活性组分为多糖。
后来,相继有报道证实了绿藻多糖的降血脂作用周慧萍等 [2]从福建产的浒苔中分离和纯化得到一种酸性异多糖,并研究证实其有降血脂及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的抗衰老作用 Pengzhan Y等 [3]2用不同分子量大小的浒苔多糖灌胃高血脂大鼠,发现其能显著降低总胆固醇(TC) 、甘油三酯(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王艳梅等 [4]进行了孔石莼多糖对高脂血症的影响研究,表明低、中、高三个剂量的多糖样品均有显著的降甘油三酯作用,中、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徐娟华等 [5]也证实了石莼多糖对外源性高脂血症有较好的降胆固醇、甘油三酯的作用二、绿藻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可引发脂质、蛋白质、核酸分子的氧化性损伤,导致衰老研究表明,绿藻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能够延缓衰老Guzman 等 [6]发现小球藻Chlorella stigmatophora和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水溶组分具有自由基消除能力 Kaplan等 [7]报道不同种类的小球藻多糖具有不同的金属鳌合能力。
Wu等 [8,9]研究酶消化后绿藻寡糖的抗氧化活性时发现礁膜Monostroma nitidum寡糖具有很高的过氧化氢消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三、绿藻多糖的抗肿瘤活性根据绿藻多糖的抗肿瘤活性国内外报道:绿藻中松藻科提取的主要是半乳糖、甘露糖及阿拉伯糖组成的硫酸化杂多糖,对接种S180实体瘤和艾氏腹水瘤20天的小鼠,抑瘤率可达37%~42% [10]Sheng等 [11]从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中提取的酸性多糖体外对A549细胞的抑制率可高达68.7%四、绿藻多糖的抗病毒活性3绿藻多糖不仅能够抑制病毒的吸附,而且能影响到病毒复制从而成为一种有效的抗病毒活性成分病毒吸附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病毒体与细胞接触,进行静电结合,此过程是非特异的,可逆的二是病毒表面位点(蛋白质结构)与宿主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此过程是特异的,非可逆的绿藻硫酸多糖通常能抑制以上两个过程,通过掩盖病毒膜糖蛋白上的有效位点或与宿主细胞的CD4受体结合阻断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从而实现抗病毒作用通常,抗病毒活性依赖于它们的硫酸化程度硫酸化程度加大后,抗病毒活性增强 [12]研究表明,绿藻多糖对多种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如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艾滋病毒、流感病毒和植物病毒等。
Lee等 [13]研究了从Monostroma latissimum中提取的一种硫酸鼠李聚糖,其在体外表现出了对单纯疱疹病毒类型1(HSV-1)、人细胞巨化病毒 (HCMV)以及人免疫缺陷病毒类型1(HIV-1)复制的抑制作用另外, Lee等 [14]从10种绿藻中提取了11种天然硫酸多糖并测定了它们的抗HSV-1病毒的活性,除一种外,其他多糖都表现出抗病毒活性抑制率50%的多糖质量浓度为0.38~8.5 mg/L,且毒性很低Ghosh等 [15]研究了Caulerpa racemosa多糖的体外抗病毒活性,该多糖能有效抑制 HSV-1和HSV-2两种类型的疱疹病毒lvanova 等 [16]从石莼Ulva lactuca中提取到一种多糖,它在体外具有抗人和禽流感病毒的作用 五、绿藻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绿藻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是其非常重要的作用之一,能在多个4途径,多个层面对免疫系统发挥调节作用,如能提高T淋巴细胞转化率,活化巨噬细胞,诱导免疫调节因子的表达,促进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的生成等目前,已发现了多种绿藻多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徐大伦等 [17]观察了浒苔多糖对机体免疫的影响发现适宜浓度的浒苔多糖明显地促进T、B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作用;而且适当浓度的浒苔多糖对抗原提呈细胞活化所致的诱导干扰素-γ(IFN- γ)的产生有非常明显的增强作用。
Pugh等 [18]从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中提取的多糖能够激活人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产生能直接增加白细胞和肿瘤坏死因子该多糖在体外激活单核细胞能力是目前应用于临床癌症免疫疗法多糖100倍到1000倍Nika等 [19]从绿藻刺松藻冷水提取物中得到的硫酸多糖能与几种免疫细胞活素协同作用,如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7和INF-γ,能够增强机体免疫能力Shan等 [20]将8种海藻中提取的水溶性多糖用人体淋巴细胞进行免疫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绿藻多糖能明显促进人体淋巴细胞的增殖,显示了其提高免疫活性的良好作用六、绿藻多糖的抗凝血活性海藻的抗凝血活性已经研究了60多年,褐藻、红藻、绿藻均有抗凝血活性主要的活性物质是一系列的硫酸多糖,其中硫酸半乳聚糖和硫酸岩藻聚糖分别是红藻和褐藻的活性成分,而绿藻的活性成分主要为硫酸阿拉伯聚糖或硫酸鼠李聚糖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加强抗凝血酶Ⅲ和肝素辅助因子Ⅱ起作用,或者直接抑制凝血酶5活性和纤维蛋白聚合,是重要的内生抑制剂 [21] 目前,已发现多种绿藻多糖具有抗凝血活性Hayakawa等 [22]从8种绿藻中提取到8种多糖,全部表现出抗凝血活性,这8种绿藻分属于松藻属、石莼属和礁膜属,多糖通过依赖于肝素辅助因子II的途径抑制凝血酶,其抗凝血作用机制不同于肝素。
Shanmugam 等 [23]分析了13种印度海岸的海藻硫酸多糖含量和它们的抗凝血活性,得知松藻属的几个种类表现出较高的抗凝血活性另外,Kweon [24]也证明松藻属海藻多糖可显著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时间Matsubara等 [25,26]从Codium cylindricum中提取的多糖也表现出了类似肝素的活性,在浓度为15 mg/L时,能够显著延长APTT和凝血酶时间(TT) 时间7、绿藻多糖的抗辐射作用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人类的活动也日益扩展,核电站、核武器,医学诊断,电子产品如电脑、的使用,都使人类遭受比以往更多、更强的辐射所以目前对抗辐射药物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据报道,有些海藻多糖也具有抗辐射功能顾宁炎等 [27]研究表明,紫球藻胞外多糖PSP在体内对小鼠免疫功能具有正调节作用,表现为提高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水平,NK 细胞杀伤活性和IL-2 活性IL-2可以激活T细胞,增强 NK细胞活性,改善对 60Coγ射线辐射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使小鼠的免疫功能达到正常甚是超过正常水平八、其他6绿藻多糖除具有上述活性外,还具有抗菌、抗炎、降血糖等生物活性Vlachos等 [28]报道了从南非采集的浒苔热水提取多糖具抗菌活性,发现多糖对细菌的抑制能力好于酵母菌和霉菌。
左绍远等 [29]研究螺旋藻多糖降血糖活性,发现螺旋藻多糖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可见,绿藻多糖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非常有药用价值的化合物海洋蕴涵着生物种类的80%以上,是生物多样性的巨大储存库[30]我国绿藻资源十分丰富,急待人们去认识与开发因此,以廉价绿藻为物质基础,以生物工程为技术手段,在医药、食品、饲料、化工和化妆品等行业生产出大批量有重要价值的产品,应该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奋斗的方向与目标总之,绿藻多糖作为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多糖化合物,其生物活性已逐渐为人类所认知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21世纪,绿藻多糖的研究、开发与利用必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参考文献[1]纪明侯 .海藻化学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356-366.[2]周慧萍 ,蒋巡天 ,王淑如,等.浒苔多糖的降血脂及其对SOD活力和LPO含量的影响[J].生物化学杂志,1995,11(2):161-165.[3]Pengzhan Y, Ning L, Xiguang L,et al. Antihyperlipidemic effects of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 sulfated polysaccharides from Ulva pertusa (Chlorophyta)[J].Pharmacol Res,2003 Dec;48(6):543-549.[4]王艳梅 ,李智恩 ,牛锡珍,等.孔石莼多糖降血脂活性的初步研究[J].中7国海洋药物,2003,2:33-35.[5]徐娟华 ,马武翔 ,谢强敏,等.石莼多糖的提取分离及其降血脂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2,9(3):167-168.[6]Guzman S,Gato A,Calleja J M.Antiinflammatory,analgesic and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ies of the marine microalgae Chlorella stigmatophora and Phaeodactylurn tricornutum [J].Phytotherapy Research,2003,17(6):665-670.[7]Kaplan D,Christiaen D,Arad S.Chelating properties of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s from Chlorella spp.[J].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1987,53(12):2953-2956.[8]Wu S,Pan C.Preparation of algal-oligosaccharide mixtures by bacterial agarases and their antioxidative properties [J].Fisheries Science(Tokyo),2004,70(6):1164-1173.[9]Wu S,Pan C.Algal-oligosaccharide-lysates prepared by two bacterial agarases stepwise hydrolyzed and their anti-oxidative properties[J].Fisheries Science(Tokyo),2005,71(5):1149-1159.[10]Marinho S E,Bourrent E.Polysaccharides from the red seaweed Gracilaria dura(Gracilariales,Rhodophyta)[J].Bioresour Technol,2005,96:379-382.[11]Sheng J C,Yu F,Xin Z H,et a1.Preparation,i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