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毛裤的编织方法.docx
10页儿童毛裤的编织方法2009-12-12 18:17一、量好宝宝的腰围,并将要织的毛线织20针,试看一下20 针大约为 多少厘米,并依此来决定要起多少针;二、如果要将松紧穿的松一点,可以每隔10针就收放一针,即打出一 个穿线的孔;或者也可以打上10行下针再每隔1针收入1针,即每隔 1针便有一个孔,再打10 行下针,从有孔处对折,将两头缝合,便成 了狗牙形了;接下来就可以打裤腰了;三、考虑到舒适度,建议打2 上2下的元宝针,也可以打点花,不过穿 在里面的还以保暖为主;四、将总针数对半分,并以中心一针或两针为下面的加针的;五、一般从腰到分档点前后应各加6;10针,具体加针情况自行考虑; 六、因为小孩子长的快,为了以后可以省事,腰要打 4,5寸为好,那 样以后小了,可以直接接裤腿;七、打到可以分档时,分为两片,一片 比另一片要前后要多 4 针,那是用来到时档边的;后面的档要开的早一 点;前全档差1 寸即可; 八,从裤腿分片多的一边打起,每隔一段要前后各加1针,一般加上4, 8针即可;九、在裤档的两边可以打上 8针下针十、打另一片裤腿时,应从另一片已打好的同一行前后各挑4针,也就 是说,档的前后面有8针是重叠在一起的,那样冬天的时候,小孩站立 时,两边自然合拢的,那样比较暖一点。
编织尺寸的计算(一)上衣各部位编织尺寸计算上衣后片1. 底边起针=(1/2胸围一1厘米)X横密+缝耗(针)2. 身长行数=(身长一底边罗纹)X直密3. 正身长行数=(身长一底边罗纹一挂肩) X直密4. 肩宽针数二肩宽X横密缝耗(针)5. 挂肩总行数二挂肩长X直密6. 挂肩收针针数=(1\2胸围针数一肩宽针数)一27. 挂肩收针方法:平收3针〜6针后,余针一般每2行减1针,在7厘米〜9厘米的高度内, 将应收针数收完8. 后领口针数二后领口宽X横密+缝耗(针)9. 单肩针数=(肩宽针数一后领口宽针数)十210. 肩坡每行收针针数二单肩针数一肩高行数上衣前片1. 底边起针=(1/2胸围+ 1厘米)X横密+缝耗(针)2. 身长行数,与后片“2”相同3. 正身长行数,与后片“3”相同4. 肩宽针数,与后片“4”相同5. 挂肩总行数,与后片“5”相同6. 挂肩收针针数,与后片“6”相同7. 挂肩收针方法: 可比照后片,但前片比后片多出1厘米,收针要比后 片多收次可在平收时,收掉这1厘米的针数袖片编织袖片时,它的直密和横密与原密度略有差别:袖横密=原密度X125%袖直密=愿密度X95%1. 袖口起针二袖宽X2X袖横密+缝耗(针)2. 袖长行数=(袖长一袖口罗纹长)乂袖直密+缝耗(针)3. 袖根针数二袖根宽X2X袖横密+缝耗(针)4. 袖身每边应加针数=(袖根针数一袖口针数)一25. 袖身行数=袖长行数-袖山行数6. 袖山行数二袖长高X袖直密X+缝耗(针)7. 袖山单侧收针针数=(袖根针数-袖山宽针数)一2领片1•领片针数二(领深X2+后领宽+2厘米)X罗纹横密2•领片行数二领高X罗纹直密其它在做编织工艺时,有些规律性的尺寸关系及简便计算方法可以借鉴:1. 一般成人袖宽比挂肩少3厘米〜3.5厘米,童装袖宽比挂肩少1.5厘 米〜2厘米。
2. 一般男衫的袖口宽为2 1厘米〜24厘米,女衫的袖口宽为1 7厘米〜21 厘米3. 编织袖片时,若加针,宜先快后慢,若减针,则先慢后快4. 成人的袖山高尺寸一般为12厘米〜14厘米5. 袖山收针行数接近于前、后片挂肩的收针行数6. 为编织操作简便,一般后领口可不予考虑7. 后领口宽一般为肩宽的 1/3二)下装各部位编织尺寸计算 .毛裤的编织成型较快捷、简便,一般分为左右裤片两部分,另加一裤裆方块编织编织时,如果从裤腰处开始编织,裤腰的折双边就比较省力, 但裤腿减针时有些费事;反之,从裤腿处开始编织,裤腰折双边有些费 事,可裤腿的简易加针和裤腰后翘的编织就容易些这就需根据自己的 具体情况来定面介绍毛裤的三种编织法:两片编织法1.腰口起针针数二腰围-4-2X横密gplrJ2. 裤长行数=(裤长-腰罗纹-裤口罗纹)X直密3. 腰后翘后翘一般高出3厘米左右,约为4〜5个回程(8〜10行) 编织时,将腰宽针数取中,分为前、后腰,再将后腰的针数除以回程数(即4〜5个回程),用回形加针编织法即可织成腰后翘如果是从裤脚口起针,应采用回形减针法编织4. 臀宽针数二臀围一2X横密5. 上裆应加针数=臀宽针数-腰宽针数6. 上裆长行数=(直裆一腰罗纹)X直密八7. 上裆加针间隔行数:前侧二上裆长行数一(上裆应加针数的1/4)后侧二上裆长行数一(上裆应加针数的3/4) k8. 横裆针数二臀宽针数+(前裆宽+后裆宽)X横密或:横裆针数=横裆宽X横密9. 裤腿行数=(裤长-直裆-裤口罗纹)X直密10. 裤腿应减针数=横裆针数-裤口针数11. 裤腿减针间隔行数=(裤腿行数X2-后裆减针行数)m (裤腿应减针数 -后裆应减针数)12. 后裆应减针数=后裆宽X横密13. 后裆减针行数=后裆应减针数X2如果从裤脚开始编织,第“10”“11”“12”、“13”、项中的“减针” 须改为“加针”,第“5”、“7”项中的“加针”须改为“减针”。
三片编织法(加方法)1. 腰口起针针数,与两片编织法“1”相同2. 裤长行数,与两片编织法“2”相同3. 腰后翘,与两片编织法“3”相同4. 臀宽针数,与两片编织法“4”相同5. 上裆应加针数,与两片编织法“5”相同6. 上裆长行数,与两片编织法“6”相同7. 上裆加针间隔行数=(上裆长行数一上裆应加针数)一2&裤腿行数=(裤长-直裆-裤口罗纹)X直密9. 裤腿应减针数(单侧)=臀宽针数-裤口针数 ;10. 裤腿减针间隔行数二裤腿行数十裤腿应减针数11. 方块针数二方块宽X横密12. 方块行数=方块长X直密四片编织法四片编织法与其他编织法不同的是:裤腿减针时,每一片裤腿的外侧也 要参与减针平针编织裤前片1.腰口起针针数=(腰围一4-1)X横密2. 裤长行数=(裤长-腰罗纹-裤口罗纹)X直密3. 臀宽针数=(臀围一4-1)X横密4. 上裆长行数=(直裆-腰罗纹)X直密5. 前横裆针数二前裆宽X横密+臀宽针数+(本裤片第3项)6. 裤腿行数=(裤长-直裆-裤口罗纹)X直密7. 裤腿应减针数=前横裆针数-前裤口针数&裤腿减针间隔行数二裤腿行数十(裤腿应减针数一2)9.前裤口针数=(裤口宽一2-1)X横密平针编织裤后片1. 腰口起针针数=(腰围一4+1)X横密2. 裤长行数,与裤前片“2”相同。
3. 腰后翘,与两片编织法“3”相同4. 臀宽针数=(臀围^4+1)X横密5. 上裆长行数,与裤前片“4”相同6. 后横裆针数二后裆宽X横密+臀宽针数(本裤片第4项)7. 裤腿行数,与裤前片“6”相同8. 后裆应减针数=后裆宽X横密9. 后裆减针行数=后横裆针数-后裆应减针数-裤口针数10. 裤腿应减针数=后横裆针数-后裆应减针数-裤口针数11. 裤口针数=(裤口宽一2+1)X横密罗纹编织裤前片在整件毛裤全部为罗纹组织编织的情况下,成品易下垂,因此做小样的 密度计算时,要适当增加横密的针数,减少直密的行数另外,腰罗纹 和裤口罗纹要比其他部位小一个密度值1. 腰口起针针数=(腰围一4-1)X横密2. 裤长行数二裤长X直密(不包括腰部的内折边)3. 臀宽针数=(臀围十4-1)X横密4. 直裆行数二直裆X直密5. 前横裆针数二前裆宽X横密+臀宽针数(本裤片第3项)6. 裤腿行数=裤长行数-直裆行数7. 裤腿应减针数=前横裆针数-前裤口针数8. 裤腿减针间隔行数二裤腿行数弓(裤腿应减针数十2)9. 前裤口针数=(裤口宽4-2-1)X横密罗纹编织裤后片1.腰口起针针数=(腰围+4+1)X横密2. 裤长行数,与裤前片“2”相同。
3. 腰后翘,与两片编织法“3”相同4. 臀宽针数=(臀围十4+1)X横密5. 直裆行数二直裆X直密6. 后横裆针数二后裆宽X横密+臀宽针数(本裤片第4项)7. 裤腿行数,与裤前片“6”相同8. 后裆应减针数=后裆宽X横密9. 后裆减针行数=后裆针数X210. 裤腿应减针数=后横裆针数-后裆应减针数-裤口针数11. 裤腿减针间隔行数=(裤腿行数X2-后裆减针行数)一裤腿应减针数男裤门襟:1. 门襟针数二门襟宽X横密2. 门襟行数二门襟长X直密*门襟的编织一般是在右裤片上完成,当编织到右裤片门襟上边(或下 边)位置时,要把门襟宽所需针数一次加齐,并随裤片编织,当织够门襟 长所需行数后,再将门襟针数一次减完在编织左裤片时,如果怕裤门襟的平针编织卷曲,可以在编织到门襟位置时,改成罗纹组织,针数与右裤片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