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好问《岐阳三首》诗词赏析.docx
5页元好问《岐阳三首》诗词赏析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指责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元好问《岐阳三首》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岐阳三首 金朝:元好问 突骑连营鸟不飞,北风浩浩发阴机 三秦形胜无今古,千里传闻果是非; 偃蹇鲸鲵人海涸,分明蛇犬铁山围 穷途老阮无奇策,空望岐阳泪满衣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 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 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 眈眈九虎护秦关,懦楚孱齐机上看 禹贡土田推陆海,汉家封徼尽天山 北风猎猎悲笳发,渭水潇潇战骨寒 三十六峰长剑在,倚天仙掌惜空闲。
译文 猛烈的敌骑营寨相连,天上的禽鸟也难偷飞;呼号的北风席卷大地,迷茫的天空大雪霏霏 号称形胜的三秦啊,山河的险要古今未改;千里传来的噩讯啊,怎知道原委是真是非! 浩大的鲸鲵是那么凶暴——似海的人群尽被吞食;毒蛇和恶狗是那么猖獗——分明像铁山把孤城紧围 就像是走到穷途的阮籍啊,我面对国难苦无良策——徒然怅望着失陷的岐阳,纷飞的悲泪溅满了裳衣! 号称“百二关河”的三秦啊,如今已不见杂草纵横;十年的战火燃烧在这里,烽烟遮暗了旧时的秦京 西望着岐阳啊,全没有半点同胞的音信;东流的陇水啊,只听到一片惨痛的哭声! 荒野里,缠绵的蔓草情深意厚,在静静萦围着战士的尸骨;蓝天下,惨淡的残阳原委为啥,却偏偏照耀着死寂的空城? 我能够从什么地方啊,向苍天细细地责问——为何让凶残的蚩尤啊,制造这*的刀兵? 遥想当年,九虎猛将们目光炯炯,凛然保卫在巍巍秦关——孱懦的齐楚何曾在眼,直看它好像肥肉在砧! 《禹贡》记述的土田啊,要推那“陆海”最是肥沃;汉朝当年的边界啊,蜿蜒着伸过遥远的天山 慨叹今日,猎猎的北风咆哮不已,悲壮的胡笳随风远传;潇潇的渭水哽咽难抚,河边的战士尸骨正寒 空自有华山的三十六峰啊,仍旧像长剑矗立——只惋惜倚天的雄奇仙掌啊,只落得徒自空闲! 注释 其一 公元1231年(正大八年)正月,蒙古军围岐阳(今陕西凤翔),四月城破。
从这三首诗起,以下大部分是丧乱诗这些诗,感情真挚,言辞凄切,“悲愤从血性中流出”,因而引起了历代诗人剧烈的共鸣清人赵翼在《题元遗山集》里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就是指的这一类诗 三秦:项羽灭秦,分关内地为三,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董翳为翟王、司马欣为塞王,号三秦 偃蹇(yǎnjiǎn):高傲,高盛 鲸鲵(ní):大鱼此处比方蒙古军之暴 百二关河: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史记·高祖本纪·苏林注》) 苍苍:天 “眈眈”句:公元1218年(金宣宗兴定二年),置秦关等处九个守御史 “懦楚”句:以虚弱的齐国楚国比方金王朝的衰败 禹贡:《尚书》中的一篇,记叙了我国上古的疆域 陆海:指地势高平、物产丰饶的地区,古代以陕西为“天下陆海之地”(《汉书·东方朔传》) 徼(jiǎo):边疆,边界此两句说,关中地势如此雄壮,汉凭它扩大疆土,直至天山,而金竟不能守 猎猎:风声 “三十六峰”句:嵩山三十六峰,可以做防堵敌人的屏障 仙掌:华山有仙掌峰这两句是说,大好的自然屏障,不予利用,太惋惜了 赏析 第一首 “突骑连营鸟不飞,北风浩浩发阴机”诗作一起先就渲染出一种阴冷、低沉、压抑的氛围:北风劲吹,强敌压境。
诗人好像看到了生灵涂炭,百姓遭殃,也好像更深一层看出了社稷倾危,江山难保突骑:突人对方阵地的精锐骑兵 “三秦形胜无古今,千里传闻果是非”紧承上两句,诗人的这种担忧还是真的表现出来了在一声反问中引出了自己内心的沉郁隐痛,悲愤、沉痛、悲观的心情溢于言表 “偃蹇鲸鲵人海涸,分明蛇犬铁山围”这两句是作者在得知岐阳陷落之后的设想句中几处地方用了比方、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入侵者的凶恶、*、野蛮,同时也流露出元好问怜悯老百姓,心忧国难的思想感情 “穷途老阮无奇策,空望岐阳泪满衣”这两句直抒胸臆,悲慨沉痛,语短情长,感人肺腑 其次首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元好问身在南阳,却心系失陷的岐阳,写岐阳失陷,又回顾了十年战乱带来的惨状,可谓思绪悠长暗”字奇妙渲染出战地暗无天日的场面 “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诗句从“望”字生发开去,望中已知音讯断绝,望中如闻陇水哽咽,望中悬想沦陷中的岐阳,从而为下面对岐阳空城的描述作了铺垫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这两句情感极其低沉哀思江淹《恨赋》:“试望平原,蔓草萦骨元好问在本诗中加入“有情”二字,使自由生长的野蔓草也变得灵动起来,而且还注入了感情的力度,可谓力透纸背。
接下来,面对夕阳残照的空城,作者呼天抢地,责问蒙古军屠城罪行人们读后,不禁一陲魂颤 “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假如说上一句的质问还比较笼统,这一句的质问就落到实处了诗人责问上苍,痛恨蚩尤,表现出对黎民百姓的深切怜悯和对惨无人道斗争的极端憎恨 第三首 “眈眈九虎护秦关,懦楚孱齐机上看”面对积弱不振的现状,诗人苦痛地反思过去,回顾历史,希望从中找出重振国家的良方妙策 “禹贡土田推陆海,汉家封徼尽天山”这两句和前两句都是描述金朝全盛时的景况诗人有好几处运用典故,意在说明往日的繁盛与强大 “北风猎猎悲笳发,渭水潇潇战骨寒”猎猎是风吹的声音,潇潇是水流的声音,诗人连用两个象声词,极其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岐阳城的荒芜与冷清,与往日的繁盛喧闹人声鼎沸的景象形成剧烈对比 “三十六峰长剑在,倚天仙掌惜空闲”全诗在悲怆的抒写中,陡然引入了对险峻华山的描绘,颇能让人产生几分突兀之感,其实这样写不仅是慨叹由于人为的防备不足,使险要的山川、自然的屏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也隐含着元好问愤愤不平的书生意气宋玉《大言赋》有“长剑耿耿倚天外”之句,元好问在本诗中以倚天长剑比方险峻的华山意在提示金朝统治者要加强防务,可谓在沉痛中见警策。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