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挤压边墙作业指导书.pdf
7页29-3 上坝队作业指导书挤压边墙作业指导书1.目的混凝土面板坝施工期上游护坡施工的传统技术和工艺是超填垫层料、削去坡面虚料、坡面修整、碾压、防护等施工工序其工序较为复杂,与坝体填筑施工干扰大,坡面平整度与坡缘的密实度难以控制,抗水压能力低,影响工程质量和度汛施工进度为保证上游垫层坡面施工质量,简化施工工序,采用边墙施工技术简化了坡面施工程序、节省填筑材料和碾压的工作量2.适用范围适用于面板堆石坝上游垫层料区填筑和坡面防护施工3.施工特点坡面斜坡碾压被水平碾压所取代,垫层料的密实度得到良好的保证提高了对面板的支撑作用和抗水压能力垫层料填筑过程中,同层垫层料填筑与上游坡面防护施工一次性完成,简化了上游坡面垫层料超填、坝坡整修、坡面碾压、保护等施工工序,节省填筑材料和碾压的工作量,加快了坝体填筑施工进度边墙提高了坡面对汛期洪水的抗冲刷能力,坡面无雨水冲刷拉槽现象,为安全渡汛创造条件采用连续级配小区料或垫层料作为边墙的原材料,使边墙特性更加接近垫层料,减缓该部位应力变化梯度在边墙坡面上,沿面板垂直缝将边墙凿断,减少边墙对面板变形的约束影响施工工艺简捷、可操作性强4.工艺原理面板堆石坝中的边墙施工是借鉴路缘石滑模挤压成型原理,利用机械挤压力形成墙体,并依靠反作用力行进。
边墙施工技术,是上游垫层料区填筑与护坡施工的又一种方法挤压式混凝土边墙施工,是沿垫层料区上游坡面预先制作一条干贫29-4 混凝土小墙,与垫层料压实层同厚,其后部回填垫层料碾压合格后再重复该工序进行坝体上升填筑,形成完整的、有一定强度的混凝土上游坝面边墙挤压机的成型速度高,可保证坝面堆石料、过渡料、垫层料同步上升,均衡生产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1 施工工艺流程5.1.1 工艺布置挤压边墙与坝体结构布置见图5.1.1-1 (上游成型坡度与设计一致): 挤 压 边 墙 断 面 尺 寸0.1趾 板防 渗 板Ⅱ AA Ⅱ AⅡ A挤 压 边 墙0.4Ⅲ A1:i1i2:1说明:图中ⅡA 料为垫层料、ⅡAA 料为小区料、Ⅲ A 料为过渡料图 5.1.1-1 挤压边墙与坝体结构布置图5.1.2 施工顺序垫层料、过渡料填筑摊铺顺序见图5.1.1-2: ① ② ③ ④ ⑤ 为 填 筑 摊 铺 顺 序垫 层 区⑤ ③过 渡 区④ ②①②④挤 压 边 墙主 堆 石 区图 5.1.1-2 挤压边墙、ⅡA、ⅢA 与ⅢB 填筑顺序图5.1.3 工艺流程挤压边墙断面一般为梯形,高约40cm,顶宽约 10cm ,上游坡比(i1)与大坝坡面一致,下游坡比(i2)一般为 8:1~10:1。
挤压边墙在每一层垫层料(小区料)填筑之前施工,其施工流程如下:作业面平整与检测→测量与放线→挤压机就位→搅拌车运输卸料→边墙挤压→表面及层间缺陷修补→端头边墙施工→垫层料摊铺、 碾压→取样检验→验收合格后进入下一循环其工艺流程见图5.1.1-3 29-5 图5.1.1-3 挤压边墙施工工艺流程5.2 操作要点5.2.1 作业面平整与测量放样人工整修施工作业面,其平整度控制在±2cm,以保证边墙挤压成型平整、直顺施工放样采用全站仪,沿坝轴线方向每10m 设一个控制点(控制点与上游面的距离根据挤压机的宽度确定),并用水泥钉固定挂线,标识出挤压机行走的路线5.2.2 挤压机就位挤压机采用机械吊运就位,利用水平尺或垂直刻度调整挤压机垂直方向和平行机身方向,使其处于水平状态,进行起点就位和定向调整,安放、固定挤压边墙起头的端头挡板施工时应注意:1)调节挤压机机身,使其处于水平状态;2)校核挤压机轮高,使挤压边墙墙体高度符合设计要求;作业面平整测量放样起端边墙施工碾压垫层料摊铺挤压机就位边墙挤压缺陷修补边墙挤压机撤边墙混凝土拌验收运输末端边墙施工29-6 3)考虑到面板堆石坝施工期存在沉降变形,挤压边墙施工应根据沉降变形规律沿设计坡面线预留盈、亏坡幅度,以适应坝体变形;4)根据测量结果确定挤压边墙的边线,在边线上分段挂线或用白灰标识出挤压机行走的路线。
5.2.3 挤压边墙施工1)边墙混凝土的拌制及运输边墙混凝土宜采用强制式拌和站拌制,混凝土搅拌车运输2)外加剂掺加一般在拌合站掺加减水剂,现场在边墙挤压机进料口均匀喷洒液态速凝剂3)边墙混凝土挤压施工――根据测量边线、专人控制挤压机行走方向,边墙浇筑成型精度控制在规定偏差范围内(宜在挤压机内侧设定位指示装置),搅拌车行走方向、速度与挤压边墙机一致,出料口出料应均匀且速度适中边墙挤压机速度宜控制在40~50m/h ――施工中应派专专职人员,对出现的位置及外形尺寸误差、边墙垮塌等质量缺陷进行人工修补处理――搅拌车卸料始末时产生的分离的粗骨料应作废料处理5.2.4 边墙端头混凝土施工边墙两岸端头混凝土利用组合钢模板或木模板,采用人工进料、分层夯实,分层厚度不大于 10cm , 并按规定的配合比量喷洒速凝剂,1h 后拆模5.2.5 表面及层间缺陷修补对出机后边墙表面缺陷和层间台口,采用边墙同种材料的细料补填,辅以人工用30~50cm 长木抹子及时进行修整、补平、拍实5.2.6 垫层料摊铺、碾压29-7 挤压边墙成型 1h 后开始垫层料摊铺 垫层料卸料方向与边墙轴线一致,卸料距边墙不小于30cm,采用机械辅以人工进行铺料,铺料厚度高于边墙顶面约5cm,4h 后开始碾压。
采用自行式振动碾碾压,钢轮距边墙内边线约20cm,先静压 2遍,再振压 8 遍贴近边墙处采用1t 小型振动碾碾压 8~10 遍边角部位采用液压振动夯板压实,夯板压痕用小型手扶振动碾整平5.2.7 挤压边墙凿槽分缝采用边墙施工后,混凝土面板直接坐落在边墙坡面上为减少边墙对面板的整体约束影响,尽可能保持混凝土面板与坝体变形的协调性,沿面板垂直缝将边墙凿断 槽深约 30cm、槽口宽约 10cm,槽底宽约 6cm槽内清理干净后,采用小区料分层回填,人工锤实6.质量控制1)施工前,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其优化,其抗压强度、弹模、渗透系数、密实度等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并根据试验成果将选定的配合比报送工程师审批2)拌和站设专职试验、质检人员,控制边墙混凝土拌制质量3)采用搅拌车水平运输混凝土,且匀速卸料,防止混凝土产生骨料分离、大颗粒集中等4)挤压机水平行走偏差控制在±20~30mm ,满足挤压边墙的直线度要求5)挤压机行走速度控制在40~50m/h,保证混凝土密实度和边墙表面平整度6)现场速凝剂的掺加要均匀、适速,保证其掺加数量和掺加质量29-8 7. 施工质量检测7.1 边墙变形位移检测1)及时观测碾压前后边墙水平位移状况,调整施工工艺。
2)在边墙坡面设置表面观测点,定期观察施工期边墙坡面变形情况3)在边墙与垫层料间埋设测缝计,定期观察挤压边墙与垫层料间有无脱空现象7.2 干密度、强度检测原则上每层取样一组进行干密度、强度检测检测值长期较稳定后,可适当放宽至10 层左右取样一组进行检测7.3 渗透、弹性模量检测原则上每 400m2/ 组取样进行渗透检测,每层取样一组进行弹性模量检测检测值长期较稳定后,可放宽至20 层左右取样一组进行检测8.安全措施8.1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对施工过程的危险源进行辩识,并制定相应的措施8.2 落实安全责任制, 明确安全责任人, 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安全管理8.3 边墙挤压机吊装就位时, 严格按照起重操作规程执行 吊车的起重量和起重距离、钢丝绳的承载力和安全系数等满足规定要求8.4 边墙挤压机两侧防护栏杆牢固, 进料操作人员从挤压机内侧台阶上下,不允许翻越两侧栏杆8.5 挤压机行进方向控制人员严格按指示路线行驶,偏差控制在± 20~30mm 之间尽可能安排在白天施工若在夜间施工,宜采用光控设施,尽可能双人控制,防止因个人疏忽而发生意外8.6 搅拌车与挤压机间隔一定安全距离,平行行进,并专人负责指挥。
搅拌车与挤压机之间避免人员来往穿越8.7 边墙表面整修人员须站在边墙内侧, 不允许跨出边墙外进行修整29-9 8.8 上游坡面应设防护栏(网) ,并随部位上升而上升8.9 每次挤压完毕后, 应将挤压机停放在安全位置, 并不得影响坝面施工或坝面交通9.环保措施9.1 认真贯彻落实项目所在国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本合同的有关规定,做好施工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9.2 加强混凝土拌制系统的污水、废水的治理, 经沉淀、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理排放废渣,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给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9.3 积极开展尘、毒、噪音治理,防止扰民或污染9.4 对不使用的速凝剂、 减水剂等外加剂应进行回收处理,不得随便丢弃9.5 对每次挤压完毕后的挤压机、 搅拌车要进行全面清理 (或清洗) ,保证设备整洁、美观,并作好必要的养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