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赋类卷新汇总稿.doc

312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133300
  • 上传时间:2017-08-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22.50KB
  • / 3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文選》研究資料彙編賦類卷劉志偉 本卷主編劉鋒 王翠紅 副主編 1目 錄序一序二前言凡例……………………………………………………………………………………………1賦類卷編纂說明………………………………………………………………………………3壹 總論一 唐前……………………………………………………………………………………………1二 唐五代…………………………………………………………………………………………13三 宋金……………………………………………………………………………………………17四 元代……………………………………………………………………………………………25五 明代……………………………………………………………………………………………30六 清代……………………………………………………………………………………………37七 現代……………………………………………………………………………………………47貳 分論一 班孟堅兩都賦 東都賦 西都賦…………………………………………………………………52二 張平子二京賦 西京賦 東京賦…………………………………………………………………58三 張平子南都賦…………………………………………………………………………………66四 左太沖三都賦 蜀都賦 吳都賦 魏都賦…………………………………………………………68五 揚子雲甘泉賦…………………………………………………………………………………81六 潘安仁籍田賦…………………………………………………………………………………90七 司馬長卿子虛賦 上林賦 ……………………………………………………………………93八 揚子雲羽獵賦 長楊賦………………………………………………………………………109九 潘安仁射雉賦 ………………………………………………………………………………115十 班叔皮北征賦 ………………………………………………………………………………116一一 曹大家東征賦 ……………………………………………………………………………118一二 潘安仁西征賦 ……………………………………………………………………………119一三 王仲宣登樓賦 ……………………………………………………………………………123一四 孫興公遊天台山賦 ………………………………………………………………………131一五 鮑明遠蕪城賦 ……………………………………………………………………………136一六 王文考魯靈光殿賦 ………………………………………………………………………1392一七 何平叔景福殿賦…………………………………………………………………………142一八 木玄虛海賦………………………………………………………………………………144一九 郭景純江賦………………………………………………………………………………148二十 宋玉風賦…………………………………………………………………………………151二一 潘安仁秋興賦……………………………………………………………………………155二二 謝惠連雪賦………………………………………………………………………………159二三 謝希逸月賦………………………………………………………………………………163二四 賈誼鵩鸟賦………………………………………………………………………………166二五 禰正平鸚鵡賦……………………………………………………………………………177二六 張茂先鷦鷯賦……………………………………………………………………………185二七 顏延年赭白马賦…………………………………………………………………………189二八 鮑明遠舞鶴賦……………………………………………………………………………192二九 班孟堅幽通賦……………………………………………………………………………193三十 張平子思玄賦……………………………………………………………………………196三一 張平子歸田賦……………………………………………………………………………200三二 潘安仁閑居賦……………………………………………………………………………203三三 司馬長卿長門賦…………………………………………………………………………209三四 向子期思舊賦……………………………………………………………………………216三五 陸士衡嘆逝賦……………………………………………………………………………220三六 潘安仁懷舊賦……………………………………………………………………………221三七 潘安仁寡婦賦……………………………………………………………………………223三八 江文通恨賦 別賦……………………………………………………………………… 224三九 陸士衡文賦………………………………………………………………………………231四十 王子淵洞簫賦……………………………………………………………………………242四一 傅武仲舞賦………………………………………………………………………………245四二 馬季長長笛賦……………………………………………………………………………247四三 嵇叔夜琴賦………………………………………………………………………………251四四 潘安仁笙賦………………………………………………………………………………256四五 成公子安嘯賦……………………………………………………………………………257四六 宋玉高唐賦 神女賦…………………………………………………………………… 259四七 宋玉登徒子好色賦………………………………………………………………………269四八 曹子建洛神賦……………………………………………………………………………272引用書目 ………………………………………………………………………………………290後記………………………………………………………………………………………………1凡 例一 《〈文選〉研究資料彙編》以史料、評論、考證等文獻資料為主,系統輯錄古代有關《文選》研究的文獻資料。

      編纂體例主要依據《文選》研究資料的實際情況,並以整體呈現“文選學”的學術系統為資料編纂的思想指導二 本彙編資料來源包括別集、總集、詩文評、史書、經子注疏、筆記、劄記、小說、類書、書目、方志、輯佚書、出土文獻等各種文獻,力求全面,一般輯錄 1911 年之前的資料,近現代的資料也酌情采擇重要者,由於時代越近,資料越繁雜,故一般詳古略今,有所別裁,古者求全,近者求精;為切近原貌,優先錄用較早流傳的文獻,如某條資料並存於《藝文類聚》和《太平御覽》 ,則採用前者,他皆類此三 資料分為中國大陸賦類研究總論、分論、序跋和東亞賦類研究四大部分,由八卷組成:(一)中國大陸賦類研究總論卷為涉及《文選》整體研究的文獻資料,如《文選》編者,成書過程,編纂體例,纂輯優劣、正誤, 《文選》的流布與接受,“文選學”源流、概述、評價等二) 分論為涉及《文選》所收各體文學之具體作品的研究文獻資料,如作者評論,作品評論、疏解,相關考證如作時、本事、時代背景、作品真偽,與《文選》和“文選學”的關係,以及擬作、酬唱等由於《文選》所收各體文學作品,以賦、詩最多,研究資料最為豐富,故專分“賦類卷” 、 “詩類卷” 其他各類則分為“文類一卷” 、 “文類二卷” 、 “文类三卷。

      各相關分論卷中的資料,又分為總論和分論,總論為總體論述或較寛泛地涉及《文選》某一文體及其相關內容的資料,另外,一些論及數篇作品而無法系于單篇作品之下的,一般也收入總論部分,分論為涉及具體作品的資料三) “序跋卷”專收各類《文選》版本及“文選學”著作的序跋及其相關內容四)東亞卷收錄日本、韓國、越南等東亞國家文選研究資料四 李善、五臣等各家注釋以及其他眾多“文選學”專著中的資料,只輯錄2涉及《文選》全書或作品整體且比較重要的資料;“文選學”專著以及各種筆記、詩話、注疏等文獻中有關《文選》文字、音韻、校勘的資料過於龐雜、細碎,一般不予輯錄;有關訓詁、名物、典實的資料,也只擇要輯錄,有關《文選》評點的資料尤為繁雜,一般只輯錄名家、名著中價值較高的評點資料;從便利學人、讀者考慮,重視零散資料,至於易得見搜檢的“文選學”專著,只擇要輯錄五 資料以作者時代先後順序排列,一般逐條系于作者之下,時代不明者,或依大體年代系於其中,或附於各代資料之後;作者不明者,以“闕名”著錄;同一作者的資料順序先本集,次其他著作,後列見於他書者;史書、類書、方志等文献中的史料性資料以書名標目,史家的述贊評論如能確定作者,則仍以人名標目;重複資料一般只輯錄較早或更為重要者;一些關聯性較強的資料,則將後出者以附錄形式輯錄在初始條目之下,注明“附錄” ,以便檢尋。

      六 注明資料出處,每條資料前注明篇章標題,資料後注明書名、卷數,書後附引用文獻版本;引文有省略則加省略號;資料彙編所採用的各種文獻,一般選擇通行可靠的整理本,如無,則採用舊刻本中的善本;標點一般依據近現代的標點本,原標點有誤者,徑行改正,無標點本的則自行標點七 今傳《文選》各種版本中,作品篇名及作者名下大多有注,對作家生平、作品背景所作述解,彌足珍貴,故多輯錄但其中亦不少舛錯之處,且往往有題曰“善注” ,而實非李善注者,蓋因注文流傳久遠,又經刪削合併,多失原貌,故除可確定為李善、五臣注者,概以“闕名”標目,以示謹慎八 對輯錄資料作簡單勘誤和考疑,如有必要,則加簡單按語說明,明显错误徑行改正,不做過多考證;資料引文如與原文有出入,則不做校勘和更改;對避諱的處理一般依據文献整理的通例3賦類卷編纂說明賦類卷除依照總的編纂凡例外,尚須特別說明:一 《文選》中所收文體如“騷” 、 “辭”乃至“對問” 、 “設論”等,歷來多將其歸於“辭賦”一類,為利于合理分類,本卷所輯錄資料則只限於《文選》“賦”體二 原屬一篇賦作而《文選》析為多篇的如《兩都賦》 、 《二京賦》 、 《三都賦》等,今仍將其資料合併一處;一些關係密切的賦作,如《羽獵賦》和《長楊賦》 、《高唐賦》和《神女賦》等,後人常常并論,為便參閱,亦予并輯。

      三 《文選》所載賦作特別是漢代大賦,博奧古雅,古今考釋名物、文字的相關資料甚多,是“文選學”的重要組成部份,但限於體例,較少採錄,有志重新註釋疏解《文選》者,自可明斷并根據所需予以參酌4總 論1一 唐前(漢)司馬遷【司馬相如傳·贊】 《春秋》推見至隠, 《易》本隠之以顯, 《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譏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雖外殊,其合德一也相如雖多虚辭濫說,然其要歸引之節儉,此與《詩》之風諫何異?揚雄以為靡麗之賦,勸百風一,猶馳騁鄭衛之聲,曲終而奏雅,不已虧(《漢書》作“戲” )乎余采其語可論者,著于篇 (《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 )【附錄】阙名《史記》多出於後人之增益,若夫贊司馬相如,有“楊雄以為靡麗之賦,勸百諷一”等語,今班史亦有此言,是必班史所增,後人亦以載之遷史,而不鑴去也 (《群書考索·續集》卷一三引前人語)(金)王若虛《司馬相如傳·贊》云:“相如雖多虛辭濫說,然其要歸引之節儉,此與詩之風諫何異?揚雄以為靡麗之賦,勸百諷一,猶馳騁鄭、衛之聲,曲終而奏雅,不已虧乎 ”《前漢書》全引此語,予嘗疑之按遷傳雖不著其死之嵗月,然云遷既死後,其書稍出宣帝時,遷外孫楊惲祖述其書,遂宣布焉。

      則其死不過在昭、宣之間耳而雄以成帝元延之初,始自蜀遊京師,年七十一,卒於王莽天鳳五年逆而推之,宣帝之二十年,雄乃始生,遷著書時,安得雄之言乎?是必孟堅所續,而後人誤附於《史記》耳 (《滹南遺老集》卷一七《史記辨惑》 )(明)李贄【子虛】班固曰:“史遷稱《春秋》推見至隱, 《易》本隱以之顯, 《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 《小雅》譏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言雖殊,其合德一也相如雖多虛辭濫說,然其要歸,引之節儉,此與《詩》之諷諫。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