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跨越古今的美术鉴赏.ppt

247页
  • 卖家[上传人]:笛音
  • 文档编号:49298617
  • 上传时间:2018-07-2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2.97MB
  • / 24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先秦、两汉、魏晋南 北朝隋唐 美术原始时期美术旧石器时代美术v打制石器:原因: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制造劳动工具是人类的特 点概念:打制石器是当时人们利用天然砾石(鹅卵石)稍加打 制而成的生产工具分类:砍砸器、刮削器、雕刻器(用途)尖状器、斧形器、刀形器、球状器(形状)特点:原始人在生产中对材料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喜好打制石器以石片石器为主,石核石器次之新石器时期美术v大约在拒今1万年左右,中国历史进入了 新石器时代,其标志是农耕时代和畜牧业 的产生以及磨制石器、陶器和原始纺织的 出现v新石器时代遗址重要的有:黄河中游的仰 韶文化,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黄河下 游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图片欣赏v玉 龙图 片 欣 赏v玉 琮在中国的陶瓷发展史上,先有陶后有瓷,瓷器由陶 器脱胎而来彩陶和黑陶陶器的造型可分为以下几大类:1.汲水器,如《漩涡纹尖底瓶》;2.炊器,有罐、鼎、鬲等;3.饮器,杯、角、觚(gu)、(gui)等;4. 食器,有碗、钵盘等 5.盛贮器,有壶、罐、瓮、瓶、尊、盆、缸等陶器的造型v 半坡型彩陶:因在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而得名 人面与魚形的组合是它的代表性纹饰。

      常见的器形有平底钵,直 口尖底瓶、卷沿浅腹圈底(或小平底)盆网船形彩陶壶 陕西宝鸡出土几何纹彩陶盆人面魚纹彩陶盆 陕西西安出土底陶瓶 陕西临潼出土v庙底沟型彩陶:是因在河南陕县庙底沟发现而得名,它晚于半 坡型彩陶器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为最典型此外还有敛口浅腹 盆、敛口罐、长颈罐、重唇尖底或平底瓶等彩绘主要用黑或紫黑 色,纹饰有几何形图案,如圆点、勾叶、弧线、三角带状纹、平行 条纹、回旋钩连纹、网格纹等同时也有仿生纹和植物纹等鹳衔魚纹彩陶缸 河南邓汝出土蜥蜴纹彩陶瓶 甘肃武山出土彩陶钵 山西垣曲出土庙底沟型v 马家窑型彩陶:因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而得名,分为石岭下、 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马家窑型彩陶采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造型 有侈口长颈双耳瓶、卷缘鼓腹盆、敛口深口瓮、侈口有肩尖底瓶等彩陶 底以飞橙黄为主,常绘黑彩,也有黑白两色和黑绘中加绘红彩的仿生花 纹仍多鸟纹及鸟纹变形纹,波纹线很多,螺旋线最为出色,具有柔和均匀 ,流利生动,结构巧妙和强烈的动感另外,有不少彩陶的通体画满花纹 ,又有内彩,内彩即在广口的器皿里面饰彩舞蹈纹彩陶盆 青海大通出土双联彩陶罐 青海民和出土鸭形彩陶壶 青海民和出土旋纹双耳彩瓶 甘肃永靖出土带盖菱形纹陶壶 青海乐都出土漩涡纹尖底瓶 甘肃陇西出土谷纹方格彩陶壶 甘肃景泰出土菱形纹彩陶罐 甘肃永昌出土人形纹彩陶罐 青海乐都出土波折纹有流彩陶壶 青海乐都出土束腰彩陶罐 甘肃永登出土大汶口文化 因1959年发掘的山东省泰安县 大汶口遗址年代约为公元前 4040—前2240年。

      分布于山东 、江苏北部、河南东部等地.有泥 质、加砂陶,早期以红陶为主,晚 期灰、黑比例上升,并出现白陶、 蛋壳陶手制为主,晚期发展为轮 制陶器,烧成温度900—1000℃ 器型有鼎、鬶、盉、豆、尊、单耳 杯、觚形杯、高领罐、背水壶等八角星形彩陶豆 许多陶器表面膜光,纹饰有划纹、 纹、篮纹、圆圈纹、三角印纹、镂孔等彩陶较少但富 有特色,彩色有红、黑、白三种,纹样有圈点、几何、 花叶等河姆渡文化 元前4360年—前3360年因 1973年首次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发现而得名 以夹炭黑陶为主,加砂、泥质灰陶,均为手制,烧成温度800—930℃器型有、罐、杯、盘、钵、盆、缸、盂、灶、器盖、支座等器表常有绳纹、刻划纹有一些彩绘陶,绘以咖啡色、黑褐色的变体植物纹猪纹黑陶长圆形钵河姆渡文化陶 山东日照出土细柄高足镂孔黑陶杯 山东日照出土龙山遗迹 陶罐龙山遗迹 陶豆龙山遗迹 陶瓮龙山遗迹 陶碗中国的彩陶艺术不是单纯地模拟自然形象, 而是充分发挥创造者的想象力,以意写形, 使图案灵活多变图片欣赏彩陶的制造者很注意图案与器形、视角的关系,力求图案的造型和构成与器形相协调图片欣赏图片欣赏图 片 欣 赏v人 头 形 器 口 彩 瓶 陶v彩 塑 女 神 头 像图片欣赏仰韶文化半坡型尖底陶瓶龙山文化陶鬵龙山文化 陶豆龙山文化陶高足杯龙山文化陶鼎龙山文化 陶杯仰韶文化陶碗印纹陶文化残片几何形纹 彩陶文饰及形状半坡形彩陶人头魚纹 庙底沟型彩陶植物纹 几何形纹 仰韶文化陶器几何形纹 仰韶文化陶器几何形纹 马家窑文化半山型陶罐夏商西周美术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青 铜 器炊煮器 鼎、鬲 礼器 食 器 盂、豆酒 器 觚、爵、觯、卣、彝、壶水 器 盘、鉴 乐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祭祀—在祭祀中用作人与神“沟通” 的工具用途维护统治秩序—在各种礼仪中象征奴隶主 的 权势和地位分类图片 欣赏v偶 方 彝图片欣赏v司母戊 大方鼎图片欣赏图片欣赏v龙虎 纹尊图片欣赏v人面方 尊图片欣赏图片欣赏v莲鹤方 壶图片欣赏v狩猎纹壶图片欣赏v史墙盘雕刻艺术分类:v拟形的青铜器和青铜器上的各种动物形图 案的装饰附件v独立的青铜塑像图片欣赏v象 尊图片欣赏v四 羊 方 尊“先秦“时代的绘画艺术v 在整个“先秦“时代中,春秋以前属于奴隶制社会,战国以后则 进入了封建社会。

      伴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各种手工业得到了极大 的发展,出现了所谓的“青铜文明“统治阶级的需要带动了美术各 门类的发展,绘画当然也不例外,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今 天能够见到的先秦绘画遗迹少之又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被推测 为大部分的绘画都绘制在了易于腐烂的木质或者布帛上面在商代 的多处墓葬中发现了残存的彩绘布帛,在商代王室的墓葬中更是发 现了很多的木质品上的漆画残留可见,用漆作为颜料绘制器物在 当时已很广泛了,常用的黑、红两种基本色的并置形成了强烈的对 比据说,那时的漆绘制品经常是与铮亮的青铜器以及白色的陶器 摆在一起的,极富观赏性在殷墟也曾发现过建筑壁画的残块,以 红、黑两色在白灰墙皮上绘出的卷曲对称的图案,颇有装饰趣味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都有庙堂壁画创作的情况被记载下来,楚国 屈原著名作品的《天问》就是在观看了楚先王庙堂的壁画后有感而 作的 战国绘画v文献记载,商,周时就有壁画存在商纣王时“宫墙之画 “是见诸文献的最早壁画文献的记述,涉及到画迹、画 法、画家故事、画家风格,绘画主张等许多方面由于 年代久远,有些是根据传说的追记,因此难免有失实之 处,但是从出土的战国绘画实物资料来看,特别是两幅 帛画的相继发现,足以证明这些记载并非完全虚构。

      20 世纪40年代和70年代在湖南长沙出土的两幅战国楚墓帛 画,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绘在丝织品上的作品,具有独立 绘画门类的典型意义,证实了2000多年前中国绘画发展 的辉煌成就人物龙凤图v人物龙凤图 战国 楚 31.2X23·2厘 米 帛画 全图表示着祈神 引导使墓主灵魂 升天这一主题 此画以线为造型 手段,服装衬以 卷曲云纹,袖口 用斜线装饰,领 口、腰部、后身 及衣角皆以墨色 块面处理毛笔 用线生涩不畅, 粗细不一,形态 古拙而简劲,体 现了中国早期绘 画的特征v《人物龙凤图》1949年2月出土干长沙东南郊陈家大山楚墓画 面所表现的是祝福死者的亡灵在神龙,神凤的引导和保佑之下升 天成仙人物阔袖长裙,体态锕娜,表现了楚国上层妇女的形象 特征和“楚王好细腰”的时风线描简朴流畅,精细曲直处理得 当,证明我国绘画以线为主的传统造型手段,在战国以前就已奠 定了基础,并已具有相当的表现力1973年在长沙子弹库楚墓又 出土了一幅《人物御龙图》人物的风度仪容,不禁使人想起楚国 大夫屈原及其诗篇中所塑造的形象两图被发现之后,使人们对战国绘画的水平和面貌有了更深 刻的了解从时间上推断,后者略晚于前者,艺术上也更趋成熟 。

      前者只重外形轮廓,使人有如剪纸一样的片状感;后者注意了 内外廓结合的转折变化,使人物具有一定的体积感,用线也更为 劲健流畅,如行云流水优美的线条加以准确的外形,增加了人 物形象生动感人的力量《人物御龙图》画中染有淡色,有的部 分施以金白粉色,成为迄今为止发现用这种画法的最早的作品v在长沙的楚墓中先后出土了两幅战国时期的带有 旌幡性质的帛画,它们都属于公元前3世纪的作 品两画描绘的都是墓主的肖像,一幅为妇人, 其上方绘有飞腾的龙凤;另一幅则是一位有身份 的男子,驾驭着一条巨龙或龙舟墨线勾勒的侧 面肖像及伴有象征意义的动物是两画的相同之处 ,所不同的是《人物御龙图》所表现出来的画家 技巧要熟练了许多 人物御龙图v人物御龙图 战国楚 37.5X28厘米 帛画 画中绘一中年男子侧身 直立,高冠长袍,腰佩 长剑,手挽缉绳,驾御 着一条形状似舟的飞龙 龙尾立一鹊鹤,仰首 长鸣,龙身下有一条大 鱼在游动上端罩华盖 ,3条飘带迎风摆动;人 物衣着动势向右,与飘 带相一致,表现了行进 的方向和飞动的势态, 画中男子很可能是墓主 人的形象,身材修长, 精神抖擞,神态自若, 气宇轩昂,反映了战国 贵族阶级祈愿死后乘龙 升天的愿望。

      战国秦汉美术战 国 青 铜 雕 塑战国漆木雕塑漆 木 梅 花 鹿湖 北 随 县 出 土鹿角仙鹤 湖北随县出土人物龙凤帛画鸟盖瓠形壶 陕西绥德县出土镶 嵌错金银兽首形辕饰 河南辉县出土错 银 卧 牛安 徽 寿 县 出 土云纹禁 春秋中期, 河南淅川出 土据鉴定 ,此器为我 国目前已知 最早的失蜡 法铸造器物 之一曾侯尊、盘 战国 湖北随县出土镂刻双龙透雕纽饰战国青铜工艺浙江绍兴出土 战国瓦当 战国v放牧纹半瓦当 战 国石鼓文是籀文向小 篆过渡的字体 其线条圆润流畅 ,字体古意昂然 而又清新典雅, 对清代至今的书 法影响颇大锦袍 战国中期 湖北江陵楚墓出土秦龙 纹 空 心 砖长城(明)秦始皇陵兵马俑李斯小篆秦 诏 版 文秦 阳陵虎符秦 代 漆 器秦 代 漆 器汉 四神瓦当茂陵汉阙阙,也称观,是中国古代体现 封建礼仪的一种装饰性建筑一般两 两对称地列置于宫廷、都城、祠堂、 官衙、府邸、墓前以为标界阙以砖 木结构为主,也有石阙砖木结构的 阙如今已荡然无存,所幸的是,汉代 石阙,包括庙阙、墓阙共28处还遗存 下来,是研究汉代建筑的可靠资料汉阙现存的28座汉阙,分布在四川 、山东、河南、北京等地,其中尤以 四川为众,拥有21座。

      其中绵阳平阳 府君阙,渠县冯焕阙、沈府君阙,雅 安高颐阙,忠县丁房阙被列为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川石阙多为仿木 楼观式结构雅安高颐阙是国内现存 仿木型汉阙的典型代表高 颐 阙 汉 代西汉 鎏金铜马 陕西兴平出土西 汉 漆 器西 汉 漆 器西汉 羽人骑天马玉雕 陕西咸阳出土素 纱 禅 衣朱红罗锦袍 西汉西 汉马 王 堆 帛 书居 延 汉 简东汉 乙瑛碑 史晨碑东汉 礼器碑东汉 孔庙碑 鲜于璜碑墓室壁画迎宾拜谒 西 汉画像石(砖)器 物 装 饰 绘 画伏羲、女娲 河南洛阳卜千秋墓主室脊梁顶 西王母、历史故事、车骑画像石朱 雀铺 首 衔 环青 龙二桃杀三士画像石舞乐百戏画像石门卫 辽宁金县汉墓主室南壁 西汉马王堆一号墓帛画现在所能见到的汉代缣帛画 ,原作仅存六幅,都出自墓葬 这是马王堆1号墓出土的帛画画 面可以分成三层来看:上面是天 界,人首蛇尾的人类始祖神女娲 居中,统治一切旁有九日、蟾 蜍、怪兽、扶桑树等表示墓主 人灵魂乘飞龙到了天界 帛 画 中 段中部是人间场景中部 上段柱杖从容站立着一个体 态丰腴、身披锦绣的贵妇人 ,前有侍者奉案跪迎,后有 婢女谦恭陪伴贵妇人当为墓主人轪侯 利仓之妻,正准备升天。

      中 部下段几案上鼎、壶及重叠 的耳杯等杂陈,案侧七人对 坐,准备宴饮,似乎正在为 主人的灵魂升天而默默的祈 祷 帛 画 下 部下部是地界,一巨人站 在两条大鱼身上,并托举着 大地整个帛画的主题思想 是“引魂升天” 此画与战国帛画相比,有 一定的发展作者能把天界、 人间、地界所包含的复杂内容 ,通过具有装饰意味的龙等动 物,严密完整的组织在一个构 图中,各部分之间有着有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