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电的成因与种类.docx
7页雷电的成因与种类 产生雷电的条件是雷雨云中有积累并形成极性详细形成雷电的因素有哪些呢?以下是由学习啦我整理关于雷电是怎么形成的内容,希望大家喜爱! 雷电形成的缘由 大气中的水蒸气是雷云形成的内因;雷云的形成也与自然界的地形以及气象条件有关依据不同的地形及气象条件,雷电一般可分为热雷电、锋雷电(热锋雷电与冷锋雷电)、地形雷电3大类 1、热雷电是夏天常常在午后发生的一种雷电,常常伴有暴雨或冰雹热雷电形成很快、持续时间不长,1~2小时;雷区长度不超过200~300km,宽度不超过几十千米热雷电形成必需具备以下条件 (1)空气特别潮湿,空气中的水蒸气已近饱和,这是形成热雷电的必要因素 (2)晴朗的夏天、烈日当头,地面受到长久暴晒,靠近地面的潮湿空气的温度快速提高,人们感到闷热,这是形成热雷电的必要条件 (3)无风或小风,造成空气湿度和温度不匀称无风或小风的缘由可能是这里气流改变不大,也可能是地形的原因(如山中盆地) 上述条件渐渐形成云层,同时云层因极化而形成雷云出现上述条件的地点多在内陆地带,尤其是山谷、盆地。
2、强大的冷气流或暖气流同时侵入某处,冷暖空气接触的锋面或旁边可产生冷锋雷电 (1)冷锋雷(或叫寒潮雷)的形成是强大的冷气流由北向南入侵时,因冷空气较重,所以冷气流就像一个楔子插到原来较暖而潮湿的空气下面,迫使暖空上升,热而潮的空气上升到肯定高度,水蒸气达到饱和,渐渐形成雷云冷锋雷是雷电中最剧烈的一种,通常都伴随着暴雨,危害很大这种雷雨一般沿锋面几百千米长、20~60km宽的带形地区发展,锋面移动速度每小时50~60km,最高可达每小时100km (2)暖锋雷(或叫热潮雷)的形成是当暖气流移动到冷空气地区,渐渐爬到冷空气上面所引起的它的发生一般比冷锋雷缓和,很少发生剧烈的雷雨 3、地形雷电一般出现在地形空旷地区,它的规模较小,但比较频繁 雷电的种类 雷电分直击雷、电磁脉冲、球形雷、云闪四种其中直击雷和球形雷都会对人和建筑造成危害,而电磁脉冲主要影响电子设备,主要是受感应作用所致;云闪由于是在两块云之间或一块云的两边发生,所以对人类危害最小 直击雷就是在云体上聚集许多电荷,大量电荷要找到一个通道来泄放,有的时候是一个建筑物,有的时候是一个铁塔,有的时候是空旷地方的一个人,所以这些人或物体都变成电荷泄放的一个通道,就把人或者建筑物给击伤了。
直击雷是威力最大的雷电,而球形雷的威力比直击雷小 雷云的形成 产生雷电的条件是雷雨云中有积累并形成极性科学家们对雷雨云的带电机制及电荷有规律分布,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和试验,积累了很多资料,并提出各种各样的说明,有些论点至今还有争辩 1、对流云初始阶段的离子流假说 大气中存在这大量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在云中的雨滴上,电荷分布是不匀称的,最外边的分子带负电,里层的带正电,内层比外层的电势差约高0、25V为了平衡这个电势差,水滴就必需优先汲取大气中的负离子,这就使水滴渐渐带上了负电荷当对流发绽开始时,较轻的正离子渐渐的被上升的气流带到云的上部;而带负电的云滴因为比较重,就留在了下部,造成了正负电荷的分别 2、冷云的电荷积累 当对流发展到肯定阶段,云体伸入0℃层以上的高度后,云中就有了过冷水滴、霰粒和冰晶等这种由不同相态的水汽凝聚物组成且温度低于0℃的云,叫冷云冷云的电荷形成和积累过程有如下几种: ① 过冷水滴在霰粒上撞冻起电 在云层重有很多水滴在温度低于0℃时也不会冻结,这种水滴叫过冷水滴过冷水滴是不稳定的,只要它们被轻轻地振动一下,就立刻冻结称冰粒。
当过冷水滴与霰粒碰撞时,会马上冻结,这叫撞冻当发生撞冻时,过冷水滴外部马上冻成冰壳,但它的内部仍短暂保持着液态,并且由于外部冻结放的潜热传到内部,其内部液态过冷水的温度比外面的冰壳高温度的差异使得冻结的过冷水滴外部带上正电,内部带上负电当内部也发生冻结时,云滴就膨胀分裂,外表皮裂开成很多带正电的冰屑,随气流飞到云层上部,带负电的冻滴核心部分则附在较重的霰粒上,使霰粒带负电并留在云层的中下部 ② 冰晶与霰粒的摩擦碰撞起电 霰粒是由冻结水滴组成的,成白色或乳白色,结构比较松脆由于常常有冷水滴与它撞冻并释放潜热,它的温度一般比冰晶高在冰晶中含有肯定量的自由离子(OH-和H+),离子数随温度上升而增多由于霰粒与冰晶接触部分存在着温度差,高温端的自由离子必定要多于低温端,因而离子必定从高温端向低温端迁移离子迁移时,带正电的氢离子速度较快,而带负电的较重的氢氧根离子则较慢因此,在肯定时间内就出现了冷端氢离子过剩的现象,造成了高温端为负,低温端为正的电极化当冰晶与霰粒接触后,又分别时,温度较高的霰粒就带上了负电,而温度较低的冰晶就带上了正电在重力和上升气流的作用下,较轻的带正电的冰晶集中到云的上部,较重的带负电的霰粒则停留在云层的下部,因而造成了冷云的上部带正电而下部带负电。
③ 水滴因含有淡薄盐分而起电 出了上述冷云的两种起电机制外,还有人提出了由于大气中水滴含有淡薄盐分而产生起电机制当云滴冻结时,冰的晶格中可以容纳负的氯离子,却排斥正的钠离子因此,水滴冻结的部分带负电,而未冻结的部分带正电(水滴冻结时是从里向外进行的)由于水滴冻结而成的霰粒在下落的过程中,摔掉表面还将来得及冻结的水分,形成很多带正电的小云滴,而冻结的核心部分则带负电由于重力和气流的分选作用,电正点的小滴被带到云的上部,而带负电的霰粒则停留在云的中、下部 3、暖云的电荷积累 在热带地区,有一些云整个云体都位于0℃以上区域因而只含有水滴而没有固态水粒子这种云叫暖云或水云暖云也会出现雷电现象在中纬度地区的雷暴云,云体位于0℃等温线一下的部分,就是云的暖区在云的暖区里也有起电过程发生 在雷雨云的发展过程中,上数机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分别起作用但是,最主要的带电机制还是由于水滴冻结造成的大量观测事实表明,只有当云顶呈现纤维状,丝缕结构时,云彩发展成为雷雨云飞机观测发觉,雷雨云中存在以冰、雪晶和霰粒为主的大量云粒子,而且大量电荷的积累即雷雨云迅猛带电机制,必需依靠霰粒生长过程的碰撞、撞冻和摩擦等才能发生。
防雷击须知 雷电发生时产生的雷电流是主要的破坏源,其危害有干脆雷击、感应雷击和由架空线引导的侵入雷如各种照明、电讯等设施运用的架空线都可能把雷电引入室内,所以应严加防范 雷击易发生的部位 1、缺少避雷设备或避雷设备不合格的高大建筑物、储罐等 2、没有良好接地的金属屋顶 3、潮湿或空旷地区的建筑物、树本等 4、由于烟气的导电性,烟囱特殊易遭雷击 5、建筑物上有无线电而又没有避雷器和没有良好接地的地方 预防雷电的方法 应急要点: 1、留意关闭门窗,室内人员应远离门窗、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 2、关闭家用电器,拔掉电源插头,防止雷电从电源线入侵 3、在室外时,要刚好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在空旷的野外无处躲避时,应尽量找寻低洼之处(如土坑)藏身,或者马上下蹲,降低身体高度 4、远离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广告牌 5、马上停止室外游泳、划船、钓鱼等水上活动 6、如多人共处室外,相互之间不要挤靠,以防雷击中后电流相互传到。
专家提示: 1、高大建筑物上必需安装避雷装置,防卫雷击灾难 2、在户外不要运用 3、对被雷击中人员,应马上采纳心肺复苏法抢救 4、雷雨天尽量少洗澡,太阳能热水器用户切忌洗澡看过雷电的成因与种类的人还看了: 1.简述雷电是怎么形成的 2.雷电是如何形成的 3.雷电是如何形成的 4.为什么产生雷电 5.雷电是怎么形成的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