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fghghfg考核办法.doc
13页1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意见》(粤发〔2009〕 13 号)(以下简称《意见》),推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发展再上新台阶,参照《关于印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国科发〔2008〕191 号)内容并结合我省高新区发展实际,制定本考核办法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鼓励和引导全省高新区更好地实现其功能定位,推动高新区进一步完善管理,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辐射引领区域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广东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㈠ 分类考核原则根据国家级和省级高新区发展条件、发展定位和发展基础的不同,实行分类考核,即对国家级和省级高新区实行“两套指标,分类评价” 进行考核㈡ 导向性原则以考核促建 设促发展,引导和鼓励高新区确立科学的发展思路和目标,推动国家和省市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充分发挥考核工作对高新区发展的导向功能㈢ 客观公正原则根据全省高新区发展实际以及国家、省等相关政策文件,科学设计考核指标和程序,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
㈣ 可操作性原则在保证考核结果客观性、全面性前提下,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尽可能简化指标体系,确保数据易于获取、考核结果准确可靠三、考核评价对象和内容根据我省高新区的发展实际,设计两套指标体系分别对国家级高新区和省级高新区进行考核国家级高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中山等高新区,建设目标是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和国家创新型园区,重点考核原始创新和知识创造能力、产业竞争力、创新创业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省级高新区包括东莞、肇庆、江门、汕头、河源、梅州、清远、揭阳、阳江等省级高新区,建设目标是国家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点考核组织领导与政策措施、高端产业集聚度、自主创新能力、增长速度、创新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等 2 -四、考评组织及步骤由省科技厅会同省直有关部门组成高新区考核工作组对各地高新区进行考核考核步骤如下:㈠ 自评在考核年度,高新区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按本办法考核内容要求,形成上一年度高新区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的书面自评材料,并填写《广东省高新区建设绩效考核评分表》,连同相关证明材料一并报送省科技厅㈡ 审核由高新区考核工作组组织专家组,分别对各高新区建设绩效自评情况进行审核审核有疑问的,有关市应对该项考评内容进行说明,并补充相关材料。
㈢ 抽查由高新区考核工作组组织专家组对部分园区 进行实地检查与情况核实㈣ 评定专家组根据自查、审核和抽查结果分 别对各高新区建设绩效考评提出初评意见,由高新区考核工作组审定五、考核结果㈠ 考核工作组把考核结果报省科技厅,由省科技厅会同省统计局报省政府审定后通报或表扬㈡ 考核位居国家级高新区前两位和省级高新区前两位的,给予表扬;考核连续 2 次位居国家级高新区最后 1 位或省级高新区最后 1 位的,给 予必要警告,直至按有关程序摘牌六、附则㈠ 高新区考核内容及指标是一个动态考核体系,其考核内容和标准随着高新区不断发展将适时作修改和调整㈡ 本办法考核评价指标由省科技厅会同省统计局负责解释㈢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3 -广东省国家级高新区建设考核评价指标表(A)填报单位(盖章): 填报日期:自评 考评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考核内容及标准 指标分值得分 情况简述 得分 情况简述领导兼任管委会党政领导情况 A11 2组织领导(6分) 市委市政府重视高新区工作情况 A12 4制定合理的高新区发展规划情况 A13 4落实市级财政、经济和行政管理权限情况 A14 2组织领导与政策措施(A1)(15 分) 政策措施(9分)出台促进高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情况 A15 3≥3 2主导产业集聚度 A21<3 0-2≥30% 2主导产业企业数占全区企业总数的比例 A22 <30% 0-2≥60 2单位实际开发面积工业产值 A23(单位:亿元/km 2) <60 0-2≥15% 2产业规模与竞争力(A2)(29 分)产业集聚(8分)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占所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例 A24 <15% 0-2- 4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考核内容及标准 指标分值自评 考评得分 情况简述 得分 情况简述≥30 3年度新增注册企业数 A25<30 0-3≥3 3当年新增的上市企业数 A26<3 0-3≥30% 3企业情况(9分)高新技术企业占高新区企业比例 A27<30% 0-3≥10% 3税收情况(3 分) 税收总额的增长速度 A28 <10% 0-3≥0.3% 3高新区工业增加值率比上年的增长 A29<0.3% 0-3≥80% 3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高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例 A210 <80% 0-3≥10% 3产业竞争力(9 分)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 A211 <10% 0-3≥3 4当年新增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包括博士后工作站)A31 <3 0-4研发机构(9分)产学研合作及国际科技合作情况 A32 定性 5≥5% 6创新资源集聚与自主创新能力(A3) (30分) 研发费用(6分) 研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 A33 <5% 0-6- 5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考核内容及标准 指标分值自评 考评得分 情况简述 得分 情况简述≥8% 3从事研发人员比例 A34<8% 0-3≥20 4从业人员(7分)年新增博士以上从业人员数 A35<20 0-4≥1000 4当年发明专利申请数 A36< 1000 0-4≥300 4知识产权(8分)当年 PCT 专利申请数 A37<300 0-4≥10 万㎡ 2孵化场地面积 A41< 10 万㎡ 0-2≥100 2在孵企业数 A42<100 0-2≥25% 2孵化功能(6分)当年毕业企业数占在孵企业的比例 A43<25% 0-2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及服务水平 A44 定性 4创新创业氛围 A45 定性 4创业环境(10分)是否开展了“一站式”服务 A46 定性 2≥3% 5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率 A47 <3% 0-5创新创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能力(A4)(26分)环保节能(10分)园区环境质量状况 A48 定性 5- 6 -指标说明与所需证明材料:本国家级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由组织领导与政策措施、产业规模与竞争力、创新资源集聚与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创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4 个一级指标构成,下设31 个二级指标。
具体含义、评分标准及相关证明材料如下:1.领导兼任管委会党政领导情况 A11:主要考核市领导兼任管委会行政主要领导或党委主要领导及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领导兼任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情况;情况表现 得分 证明材料市领导兼任管委会行政主要领导或党委主要领导 1 提供任命文件等证明材料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领导兼任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 1 提供任命文件等证明材料2..市委市政府重视高新区工作情况 A12:主要考核市委市政府对高新区建设发展的重视情况,如是否以市委或市政府名义召开专题会议、是否将市内重大创新资源布局高新区等,需要会议纪要等相关证明材料,由专家组根据市委市政府重视程度打分;重视程度 高度重视 较为重视 一般重视 不重视得分 3-4 2-3 1-2 0-13.制定合理的高新区发展规划情况 A13:主要考核高新区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情况,需要提供规划复印件等证明材料;情况表现 得分高新区制定了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 1好 2-3一般 1-2规划制定的合理性及执行情况差 0-14.落实市级财政、经济和行政管理权限情况 A14:主要考核落实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行政管理权限、落实市一级财政管理权限情况,需要提供市政府批文等证明材料;落实情况 完全落实 部分落实 没有落实得分 2 0.5-1.5 05.出台促进高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情况 A15:主要考核市委市政府对高新区建设发展的支持力度,如是否建立高新区发展专项资金、对高新区发展引导资金的配套情况等,需要提供市财政拨款凭证、出台的政策文件复印件等证明材料,由专家组评定政- 7 -策措施等级;情况表现 得分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 1好 1.5-2一般 0.5-1.5政策落实和实施情况差 0-0.56.主导产业集聚度 A21:反映高新区内一个或若干产业在高新区的集聚程度;依据统计数据,通过主导产业集聚度公式:集聚度=(园区主导产业产值/园区工业总产值)/(省内该产业工业产值/省内工业总产值) ,计算得出结果。
主导产业的产业名称要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02)里面的大类(两位码)填写如果园区不止一个主导产业,请选择最突出的一个产业计算7.主导产业企业数占全区企业总数的比例 A22:反映高新区内一个或若干产业企业在高新区的集聚程度;依据统计数据,根据园区该产业企业数/全区工业企业数,计算得出结果;8.单位开发面积工业产值 A23:反映高新区经济的总体发展状态和土地的使用效率;依据统计数据,根据园区实现的工业总产值/实际开发面积,计算得出结果;9.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占所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例 A24:反映高新区的产业在高新区所在市的集聚程度;依据统计数据,根据公式:高新区工业增加值/高新区所在市工业增加值,计算得出结果;10.年度新增注册企业数 A25:反映高新区吸引企业情况;需提供工商局企业注册登记表;11.当年新增上市企业数 A26:反映高新区企业规模运作的融资能力;需提供当年新增上市企业的股票发行代码;12.高新技术企业占高新区企业比例 A27:反映高新区企业整体质量和技术水平;此指标反映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指按照 2008 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认定的企业,需要提供高新技术企业名单;13.税收总额的增长速度 A28:反映高新区企业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也反映了高新区创造价值的效率;依据统计数据,根据公式:(考核年度税收总额/考核上一年度的税收总额)-1,计算得出结果;- 8 -14.高新区工业增加值率比上年的变化 A29:主要反映高新区产业技术水平和创造价值的能力;依据统计数据,根据公式:(考核年度工业增加值/考核年度工业总产值)-(考核年上一年度工业增加值/考核年上一年度工业总产值) ,计算得出结果;1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高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例 A210:反映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程度;依据统计数据,根据公式:考核年园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园区工业总产值,计算得出结果;自评时数据可以由省科技统计分析中心提供;16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总销售收入的比例 A211:该指标是产出的绩效性指标,反映高新区知识转化为商品的能力和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依据统计数据,根据公式:考核年园区新产品销售收入/园区产品销售总收入,计算得出结果;17.当年新增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包括博士后工作站)A31:反映高新区的创新资源的高端程度;需提供设立研发机构的批文。
18.产学研合作及国际科技合作情况 A32:反映高新区的产学研合作情况、知识的流动以及高新区整体运行机制情况;需提供产学研合作及国际科技合作情况说明及相关证明材料,由专家组根据不同的等级打分;表现 优 良 中 及格 差得分 4-5 3-4 2-3 1-2 0-119.研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 A33:反映高新区企业对研发和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以及投入强度;依据统计数据,根据公式:考核年度研发经费投入/考核年度产品销售收入,计算得出结果;20.从事研发人员比例 A34:主要衡量高新区从事知识传播、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主要人员情况;依据统计数据,根据公式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总数/园区企业从业人员总数,计算得出结果;21.年新增博士以上人员数 A35:反映高新区吸引海外创新资源的情况;需提供聘用书或劳动合同、协议等材料;22.当年发明专利申请数 A36:反映高新区知识产出的能力;依据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