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结合建筑维修空间设计思考.doc
4页中西结合建筑维修空间设计考虑 一、萃英中学简介 〔一〕概况萃英中学建筑群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青年路北首西侧,原为教会医院,几经曲折存续到如今,它保存有大量重要的历史信息,包括具有中式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相结合的形制特征的构成与史料、教会医院特别的实物与特征,以及与地方政治、社会、经济、民生等多方面关联的历史见证,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及社会价值的近代建筑1994年,建筑群被公布为泰安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萃英中学建筑群由四局部组成,分别是始建于1900年的基督教堂、1905年的原博济医院牧师宿舍兼教室、1905年的原博济医院门诊楼和1917年的萃英中学原址,具有中式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相结合的形制特征基督教堂现由泰安市基督教会管理使用,因此本文不再分析〔二〕建造经过泰安卫生志?记载“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美国人在泰安城登云街创办妇婴医院,诊治妇、儿科疾病,接顺产,为西医传入之始〞,此医院亦名福音医院;?泰安市志·教育?记载“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美国教会美以美会在泰安城创办萃英中学与德贞女子中学〞,其实学校创办之初,男女分校,均为小学,男校名“学道房〞,又名“谈道所〞,在大关街路北,女校名“散书房〞,在福音医院内;1900年,学道房改为“成美馆〞;?泰安市志·宗教?记载“宣统二年〔1910年〕,美以美会牧师韩丕瑞在泰安城西关开设男医院,次年,与妇婴医院合并,改名博济医院〞,医院合并后迁址登云街,用散书房一座校舍楼作为门诊楼,即现存的博济医院门诊楼,并取“崇尚道德贞操〞之意将散书房改名为“泰安私立德贞女子中学〞;1912年取“荟萃英杰〞之意将成美馆改名为“泰安私立萃英中学〞,美国牧师郑乐德任校长,韩丕瑞主持泰安美以美会的教会事务,耗资二千美元在校区北院建二十二个房间的二层楼,作为教室和男生宿舍;1917年开场建新教学楼,并于1919年落成〔即今泰安一中办公楼〕,萃英中学才从大关街路北迁址到此。
〔三〕建筑形制和空间组成本文分别对萃英中学原址〔原教学楼〕、原博济医院门诊楼和原博济医院牧师宿舍兼教室进展介绍〔学校将校园分为南、北两局部,北区为教学区,南区为教职工住宅区〕1.萃英中学原址〔原教学楼〕位于北区,现用作学校办公楼,周边开阔、环境整洁建筑坐南朝北,平面呈长方形,共三层,其中底层为窗,位于室外地面以上的半地下室砖石木瓦构造,地下室外墙方整青石块砌筑,一、二层外墙青砖砌筑,三角梁架木望板,硬山屋面面阔9间通长29.2m,进深6间通宽19.22m,占地面积561.22㎡,建筑面积1683.66㎡,建筑檐高9.6m,总高15m;一层南北各设入口,建筑正立面前出3开间的平台,平台与一层同高,平台上由8根石柱支撑平顶厦,厦顶做为二层露台;建筑背立面后出一开间的卷棚顶厦;地下室水泥地面,一层条石地板,其他为木质楼板与楼梯,具有中式传统建筑与欧式建筑相结合的形制特征2.原博济医院门诊楼位于南区,现用作学校老干部活动中心,被居民楼围绕,周边安置健身器材建筑坐南朝北,平面是由中间一个正方形和西北一个转角、东南一个拐尺形组合成的多边形,共三层,其中底层为窗位于室外地面以上的半地下室;砖木构造,三角屋架,屋顶为一个四坡顶与转角披檐、拐尺状两坡顶组合而成。
建筑通长17.85m,通宽16.6m,占地面积202.16㎡,建筑面积606.48㎡,建筑檐高7.06m,总高10.81m;墙身青砖砌筑,木屋架、秫秸屋笆木基层,黑色铁皮波纹瓦屋面,北、东、南三面各出一个老虎窗,封护檐,东、南两山面做墀头、博缝和布瓦边垄,木质门窗,室内木质楼板与楼梯,具有中式传统建筑与欧式建筑相结合的形制特征而且门窗变化多样,欧式特色明显3.原博济医院牧师宿舍兼教室位于南区,在原博济医院门诊楼西北侧,已封闭弃用,被居民楼围绕,周边杂植树木建筑平面为主体长方形和东北一个转角组合成的多边形,共三层,其中底层为窗,位于室外地面以上的半地下室;建筑平面布局非常复杂;山面做青砖博缝和披水梢垄,木质门窗,室内木质楼板与楼梯,具有中式传统建筑与欧式建筑相结合的形制特征 二、保护方案设计 〔一〕方案侧重点1.萃英中学原址〔原教学楼〕主要对建筑外立面进展维修,解决屋面和地下室渗注水问题;保存维修时现代三角梁架的做法,根据历史资料原制恢复地下室方整石外立面、恢复一二层青砖外立面、恢复一二层木质门窗,将现有机制红瓦屋面与琉璃屋脊、脊兽恢复为布瓦筒板瓦屋面、花瓦脊、白塔脊饰2.原博济医院门诊楼主要对建筑外立面进展维修。
保存上世纪80年代以前改造为秫秸屋笆和黑色铁皮瓦屋面,同时削低壁炉烟囱并作老虎窗遮挡的形式;将现有的彩钢瓦屋面纠正为黑色铁皮瓦,根据历史资料恢复原青砖墙面和被改造的窗;现墙面经粉刷,无法考证原门罩形制,待剔除墙面饰层能显露榫卯位置或资料充足后予以修复3.原博济医院牧师宿舍兼教室对其进展全面维修的同时还要保存相应的时代维修特征:全面维修是恢复历史风貌和使用功能,修复坍塌的屋面、楼板和楼梯,恢复封堵的出入口和窗洞,解决地下室积水问题,恢复被改造的门窗,再对勘测到的其他残损做出针对性维修保存的局部那么是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改造成秫秸屋笆和黑色铁皮瓦屋面,但木基层上没有灰背,本设计方案保存维修时的这种做法4.维修共同点必须参考原有形制纠正近年来对建筑外立面进展的不当改造〔二〕单项保护措施1.屋面:对于已改变原形制的屋面、屋脊,需将现存屋面全部撤除,然后根据原形制恢复屋面、屋脊;对于屋面瓦残损不能继续使用的建筑屋面,采取全面揭顶、更换瓦件的方法,并加强建筑屋面日常维护保养恢复屋面、屋脊的根据是:建筑历史照片2.木基层:对于出现大面积漏雨现象、木基层能继续使用的屋面,进展屋面揭瓦,铲除其现有灰背,检修木基层,更换糟朽的木构件,最后原制重做灰背;对于受潮、糟朽、脆断的秫秸屋笆,将其解开晾晒,更换失去使用功能的秫秸,用新藤条绑扎后继续使用;对于现没有灰背层、漏雨严重致使木基层糟朽的屋面,进展屋面揭瓦,重做建筑木基层。
3.木构架:添配勘察发现的木构架缺失的构件;对于坍塌的楼板与楼梯,依原形制、原材料进展复原,木构件经晾晒、修补能继续使用的那么继续使用4.墙面:外墙面为原墙面的,对酥碱深度大于2厘米的墙面砖进展剔补或拆砌,对酥碱深度缺乏2厘米的墙面砖现状保存;外墙面经后期不当改造的,铲除后加饰面,修复受损的原墙面;内墙面出现残损的,根据原做法维修残损墙面5.木装修:对后期更改的、严重残损失去使用功能的木装修进展复原;破损的木装修进展检修新复原的木装修款式,要有充分的设计根据一是根据历史照片;二是根据原构件的遗留痕迹,对卯口及相应构件关系的分析;三是参照同组年代相似建筑的木装修款式6.室外地面:建筑周边杂植树木,移除树木进展地面硬化铺砖对原址、原博济医院门诊楼和牧师宿舍墙基周围做青砖散水7.石构件维修:对于缺失的石质门罩及台阶,采用原材质,根据墙身遗留的榫卯痕迹,以及建筑现存门罩款式予以恢复8.油饰:对油饰外表的灰尘、泥垢等污染物进展清理,对修改、老化的油饰予以复原 三、维修中对空间概念的理解 〔一〕与中国传统古建筑“空间〞构造的区别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根本构成单位是“间〞,由“间〞组成“幢〞,再由“幢〞组合成“院〞,这就是人们的主要活动中心,也是室内外空间的过渡与延伸,而这种的“大〞空间建筑并非独立的庞然大物,而是虚实相间的建筑群。
中西结合的建筑外部多为砖石构造的,其建筑内部空间要求越多,建筑的体量也就越大,室内外空间相对独立,建筑形式着重于形体各局部比例和谐、形式美观〔二〕维修设计的主要区别中国传统建筑空间设计时要虚实结合,组合方式非常自由灵敏,空间具有很强的流动感和导向性中西结合的建筑空间设计时要注意近代建筑所追求的空间的比照与变化、韵律与节奏、比例与尺度,以及空间的衔接与过渡、浸透与层次、引导与暗示,注重简捷明快的造型以及设计者的个性,表达现代化建筑文化 四、结语 在笔者考虑维修方案时,除了对建筑本体维修保护思路的不断延伸,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兼容性,即传统建筑文化并不排挤外来文化,而是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情况加以吸收和创造,使之更好地融入本身的建筑体系之中从本次选取的案例就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建筑是注意引进、吸收外来优秀建筑风格和设计手法的建筑可以成为文化的一种载体,是因为其背后有着深入的文化印迹和浓重的人文精神要素,而通过比拟中西建筑文化的假设干差异,可以看到中西建筑风格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独特的表现韵味,而中西结合的建筑就必须在借鉴其他民族优秀建筑文化的根底上,努力将自身的优秀文化巧妙地融入其中,把民族的、时代的、文化的、开展的要素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优秀的、表达民族文化特色的作品,而我们在维修这类建筑物的时候其相应的文化知识积累也成为了必修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