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世界主要民族基因图谱.doc

19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2124025
  • 上传时间:2017-10-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85.26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世界主要民族基因图谱 2010-05-14 19:55 | (分类:默认分类)先对表中的基因作一个说明:黄种基因:N(极北基因) 、O(东亚-南亚基因)棕种基因:C(东北亚- 澳洲基因) 、D(矮黑人基因)白种基因:F(斯里兰卡基因) 、G(亚美尼亚基因) 、H(印度-斯里兰卡 H 基因) 、I(北欧基因) 、J(阿拉伯-犹太基因) 、 K(新几内亚 K 基因) 、L(印度-斯里兰卡 L 基因) 、M(新几内亚 M 基因) 、R1a(阿尔泰/印欧东支基因) 、R1b(西欧/印欧西支基因)黑人基因:A(东非 -南非基因) 、RxR1(中非 R 基因) 、B(中非 B 基因) 、ExE3b (非洲基因)科普特-柏柏尔基因: E3b(东非-北非基因)印第安基因:Q(美洲基因)注意:图中白色标记的"突厥基因"是笔误,应改为"亚美尼亚基因"图表 No.1俄罗斯的阿拉伯基因来源于犹太人,俄罗斯现有200多万犹太人,此外还有大约200 万有犹太血统的人,他们在沙皇俄国和苏联迫害时期被迫改变民族身份(改变信仰、族籍) 俄罗斯人受东方印欧人的影响甚于伊朗人德国人有相当一部分是斯拉夫人后裔,如建立德意志帝国的普鲁士人。

      意大利人的阿拉伯基因主要集中于南意大利,尤其是被阿拉伯人统治过300多年的西西里这份由美国人研究出的世界人种基因图谱(Y 染色体)表明: 现代德国人中属于雅利安基因占 19.5%. 而俄罗斯人属雅利安人基因占47%.雅利安人成份最高的是波兰, 超过50%.以雅利安人自居的伊朗, 雅利安基因只占18%. 不如中国维吾尔族21%.印度操印欧语民族中雅利安基因占39.5%.图表 No.2最不可思议:哈萨克人和蒙古人的大部分来源于澳洲原始白人蒙古有2%的伊斯兰教徒(基本上都是移居外蒙的回族) 北方汉人和西藏人没有阿拉伯血统,研究人员可能对除了之外的其他穆斯林民族(比如回族、撒拉族)的历史缺乏了解,就凭蒙古人种的长相将这些民族归入到汉人和藏族的行列中了目前中国有2000多万穆斯林,但据民间的说法,中国穆斯林人口大约在4000 万至7000 万之间(除去血统,阿拉伯血统差不多占北方人口的2% ) 西藏的阿尔泰基因来源于氐族(小月氏) 维吾尔人的13.5%是驻守边疆的汉兵后代和吐蕃时期入侵新疆的汉藏语系部落后裔无论是从语言, 考古还是 DNA 分析, 汉人与现代的羌族都是很接近的. 还有一点, 那就是汉民族在黑暗时期的关于昆仑山昆仑神的传说恰好应证这一点. 从某种意义上讲, 汉人就是定居的羌人.之所以现代汉族对羌人没有认同感, 理由同上. 进入定居生活的华羌集团开始渺视那些还保持原始生活的羌人, 慢慢在中国西边形成两大对立, 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集团 , 即汉人和羌人. 整个两汉王朝, 汉羌不断兵戎相见. 到南北朝, 羌人一度在中国北方建立国家, 称大秦. 南北朝之后, 羌人势力在中原衰微, 转而向西南发展, 形成西南众多民族.图表 No.3土耳其人的极北基因可能是居住在西伯利亚的原始部落带来的。

      亚美尼亚的阿拉伯后裔可能是拜占庭帝国安置的被迫改奉基督教的阿拉伯人中亚、西亚的黑人后裔有两种可能来源:一是被穆斯林统治者大量采购的黑人,二是伊拉姆人(埃兰人)的后代,但由于埃兰人已经消亡,前者很可能是大批来源 《一千零一夜》里就有许多黑奴伺候尊贵的阿拉伯主人俄罗斯的黑奴在高加索还有后代中东阿拉伯人的东北非基因是原住民留下的在阿拉伯帝国征服期间,中东有许多民族归依了伊斯兰教(如阿拉米人、巴比伦人、科普特人) 印度印欧人来源于印欧语系东支11%的印度人信奉伊斯兰教印度东北蒙古人种原住民中的米佐拉姆人被确认为犹太人后裔,全国2%的阿拉伯基因,他们可能能分到一份此外阿富汗的杜兰尼人也被普遍怀疑为古代以色列“失踪的十族”印度的黑人大多属于安达曼群岛的土著根据遗传的特征,全世界分三大人种,蒙古人种、尼格罗人种、欧罗巴人种;从肤色特征分类,则有黄色人种、黑色人种、白色人种和棕色人种白色人种白色人种,俗称“白种人” ,又称欧罗巴人种或高加索人种,是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非、西亚和印度北部的一个人种16世纪以后随欧洲殖民扩张扩散到美洲和大洋洲白色人种肤色较白或是浅褐色,发色和都较浅,鼻梁高而窄,胡子和体毛发达。

      主要种族有: 日耳曼人、拉丁人、斯拉夫人、含闪人等尼格罗人种尼格罗人种(Negroid) ,又称黑色人种,赤道人种世界三大人种之一尼格罗人种皮肤色素很深呈暗褐色,巧克力色或黑色;头发色黑质硬型卷曲,多呈螺旋状;胡须和体毛不甚发达;脸面不大而稍呈扁平,颧骨较低眉脊不高;眼裂较大,眼球多呈深褐色或黑色;鼻子扁平、鼻梁不高,鼻翼很宽,鼻孔大而且横向;嘴裂较大,唇型很厚,上唇翻翘,吻部膨胀;颔部明显突出;身材高矮不等,多数较高而且下肢较长尼格罗人种起源于非洲,包括西非的森林尼格罗人种,中非班图人种,南非布须曼人种等语言多属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和尼罗 -撒哈拉语系语言多属尼日尔 -科尔多凡语系和尼罗-撒哈拉语系,部分属闪-含语系大多尚无文字大部分人保持传统信仰,相信万物有灵,崇拜祖先;西非、中非和东非很多人信奉伊斯兰教,也有人信奉基督教按族源、历史、语言、文化和地域,可分两大支系,成为两大民族集团:苏丹尼格罗人和班图尼格罗人大多按父系传谱、居住和继承财产,部分按母系组织社会主要从事锄耕农业,在无舌蝇区发展畜牧业,狩猎和捕鱼在某些地区也占重要地位此外,自16世纪起有大批非洲黑人被欧洲列强掠卖到美洲为奴,其后裔也属尼格罗人,通常称作美洲黑人。

      为一大人种与高加索人种,蒙古人种共同构成三大人种群分布于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方和大洋洲(Oceania)的西部,在形体特征上有某种程度的差别,但体表的色素沉着深浓,保护了皮下组织免受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为此亦称为黑色人种虹膜颜色极深,汗腺机能发达体瘦,与躯干相比,四肢显得细长皮下脂肪很少这些特征表示对热带气候的适应一般来说,尼格罗人种为长头型颌部发达,呈突颌型鼻低而宽,唇厚,发黑并强烈卷缩尼格罗人种可分为:非洲尼格罗、大洋洲尼格罗,矮黑人(俾格米) ,布须曼(霍顿督特)等,进而还可细分为地方类型非洲尼格罗一般身材较长,成年男子平均身长超过180厘米大洋洲尼格罗分布于新几内亚和美拉尼西亚等地矮黑人(俾格米)散居于从非洲到新几内亚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中,平均身长非常矮布须曼(霍顿督特) ,曾经广泛地分布于非洲,而今天在卡拉哈里(Kalahali)沙漠的荒芜地方生活着,其体质特征是:肤色微黄,具有富于脂肪的突出的臀部(臀脂) 将尼格罗人种分为上述几部分,并不仅仅是因为相互间其有亲缘关系,也是依据适应热带的体质特征而便于概括罢了 棕色人种又称大洋洲人种(澳大利亚人种),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南太平洋的岛屿上。

      也有人将他们划为黑色人种他们比黄种人和白种人更晚与黑种人分支出来棕色人种皮肤为棕色或巧克力色,头发棕黑色并且卷曲,鼻子宽,口鼻部前突,胡子和体毛发达蒙古人种蒙古人种(Mongoloid ) ,又称黄种人,亚美人种主要体质特征为皮肤呈黄色;头发色黑形直,胡须和体毛不甚发达;脸面扁平,颧骨突出;眼裂中等,眼球呈褐色,上眼睑褶发达,大多有内眦褶遮盖泪阜,眼外角一般高于眼内角;鼻梁不高,鼻宽中等;唇厚适中该人种起源于中亚和东亚的草原和半荒漠地区,其中包括居住于中亚、东亚、北亚的大陆人种;北极圈的爱斯基摩人种和美洲的印地安人种补充蒙古人种(mongoloid race)世界四大人种之一,又称亚美人种或黄色人种其起源地在中亚和东亚,由此逐渐向南亚、东南亚扩散西伯利亚的楚克奇人和通古斯人,北极因纽特人(以前一般被称为“爱斯基摩人” ) 、美洲印第安人也都是起源于中亚和东亚,并属这一人种蒙古人种的体质特征是:肤色在世界所有人种中居中,头发直而硬,体毛和胡须少,鼻宽度中等,鼻梁较低,脸平扁,唇厚适中,眼睑多有内眦褶;头骨上表现的特征是鼻尖点指数中等,眼眶较高,面骨平扁,颧骨突出美洲印第安人面部不象亚洲的蒙古人种那样扁,鼻子的突出度也稍大。

      上门齿舌面的铲形结构也是黄种人的显著特征之一在蒙古人种分布区域内的阿伊努人种(Ainu)的体质类型比较特殊他们曾居住在日本北部的大部地区,现仅在北海道和库页岛有几千人他们的再生毛特别发达,波形发,长头型,使得其起源问题变得相当复杂此外,居住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安达曼群岛上的尼格里托人(Negritos )也很特殊,他们比邻近的人种矮而黑一、现代人类起源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对 DNA 分子的直接研究成为可能起先,一些有具体功能的基因的多态性(即人与人有差异 )得到了关注研究得最多的是人类特异性免疫蛋白基因 HLA他的确有相当多的类型,可以观察到大量群体间的差异但由于与重要的人体功能有关,所以它的变异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无法与人群的分化完全同步其实, 《人类基因组计划书》的完成使人们发现,在人类冗长的 DNA 分子中,有具体表达功能的基因只有三万个左右,而大部分的区段都只是填充基因组或维持分子结构的无意序列这些序列的变异往往不会影响正常的人体功能,所以可以自由的与人群分化同步然而,不管有无功能,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序列都会碰到混血的难题人类基因组主要分成 23 段,每一段构成一种染色体,其中 22 种是常染色体。

      每种常染色体在每个人体内都有一对,其一来自母亲,另一来自父亲,但在继续传给后代时,父母双方的染色体会打断而后重新拼接,即重组所以不同位置的突变之间毫无关系,其组合完全没有意义于是,人们自然开始关注没有重组现象的区段,其一是线粒体,其二是 Y 染色体非重组区 NRY线粒体是男女都有的,但不管男女都来自其母亲,男性的线粒体无法传给后代(线粒体位于细胞质里,男女交配授精过程中,精子细胞只有细胞核和卵细胞核融合,精子的细胞质包括线粒体被排除在卵细胞之外),所以人们的线粒体都来自其女祖先,自然不存在重组NRY 则只有男性体内存在,更无法重组这种不重组的区段,最大的优点是其上的突变是紧密相关的,每一个突变都代表着整个区段的特性先后发生的突变,也会有上下游关系这样,不仅突变的谱系清晰,不同性质的突变,在研究时也可以相得益彰相关联的突变构成的组合结构叫做单倍型而每种单倍型的发生年代可从其相关的”时钟”标记计算得到这样,只要民族群体有特征单倍型,其发生渊源和年代就可推断但是这种构成单倍型的突变,必须保证只出现一次而且不会变回去,不然各种单倍型就不能保证其发生的独特性(同一种单倍型如有不同的来源,便不能据以分析群体发生的关系),有一种突变”核苷酸多态 SNP”就符合这种要求。

      各 SNP 构成的某种单倍型都是单一来历的,NRY 上的 SNP 单倍型就是在世界各地各民族中体现出极丰富的特异性和多样性另一种突变标记”短序列重复 STR”与 SNP 单倍型相粘连时,就成了天然的”时钟”标记在一个固定的基因位置上,有一种特定的短序列重复了几遍,有如火车车厢每次突变都会增加或减少一节,而这种增加或减少是随机的所以,同一个祖先的不同个体的同一STR 位置,可能有不同的重复数因为突变的速度是可知的,所以我们只要寻找到最大的重复数差异,再加上其它一些参数,就可以推算出他们共同祖先的生活年代不同位置上的 STR,也可以构成单倍型当几个 STR 同时随机增减时,奇妙的效果产生了从最古老的单倍型开始,向不同方向产生差异越来越大的单倍型在特定群体中观察到的中央单倍型总是最古老的,这就象一点墨水在清水中静静的扩散,色迹的中心必然是墨滴的最初位置而根据扩散的半径,也可以计算扩散持续的时间由于 STR 的突变机率比 SNP 大得很多,所以在同一种 SNP 单倍型的个体中分析 STR 的网络关系,就可以计算 SNP 的发生年代这样,我们就掌握了民族遗传分析的两大利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