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杜牧的诗题武关.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迷****
  • 文档编号:150021876
  • 上传时间:2020-11-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8.53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杜牧的诗题武关   《题武关》原文   碧溪留我武关东,   一笑怀王迹自穷;   郑袖娇娆酣似醉,   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樯谷堑依然在,   弱吐强吞尽已空   今日圣神家四海,   戍旗长卷夕阳中   《题武关》鉴赏   武关,在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战国时秦置作为千古形胜之地,诗人跋涉至此,不能不驻足凭吊一番所以首联开门见山,叙述诗人来到了武关的东边,清清溪水从眼前汩汩流过,好像在向行人诉说着前朝的史事;举目眺望,可笑当年那昏庸懦怯的怀王入关投秦,一去不返,如今除了关塞依旧,没有留下任何遗迹这里诗人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自己在武关的盘桓说成是“碧溪”的相留,这就将诗情十分自然地转到对这一历史陈迹的临风联想上来   “一笑怀王迹自穷 ”,是诗人对怀王的悲剧结局 的嘲弄,其中更有对怀王其人其事的感叹、痛恨和反思因此,颔联紧承这一脉络,以历史家的严峻和哲学家的深邃具体地分析了“怀王迹自穷”的根源楚怀王原任命屈原为左徒,内政外交均很信任他后来由于上官大夫的诬陷,怀王渐渐疏离了屈原秦国见有隙可乘,就派张仪至楚,以重金收买了上官大夫靳尚之流,并贿赂了怀王稚子子兰和宠姬郑袖,谗害屈原。

      怀王在郑袖、靳尚等一群佞臣小人的包围下,终于走上绝齐亲秦的道路,放逐了屈原最后怀王为秦伏兵所执而客死秦国此后楚国国运日益衰败,一蹶不振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到,怀王的悲剧结局完全是由于他亲小人、疏贤臣的糊涂昏庸所致,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因此,诗人在颔联中以形象化的语言,极为深刻地揭示了这一内在的根源这两句诗对比强烈,内涵丰富郑袖“ 娇娆 ”,可见其娇妒、得宠之态,而“ 酣似醉 ”,足见怀王对她的宠幸和放纵 ;屈原 “憔悴”,可见其形容枯槁、失意之色,而“去如蓬”,足见屈原遭放逐后到处流落 ,无所依归的漂泊生涯 诗人正是通过小人得势 、贤臣见弃这一形象的对比, 婉转而深刻地指责了怀王的昏聩,鞭挞了郑袖的惑主,以及痛惜屈原的被逐由此思之,诗人在瞻眺武关时,面对“怀王迹自穷”的现实,怎么能不付之一笑呢!   颈联在构思上是个转折,从对历史的沉思、叙述过渡到抒发眼前的感喟如桅杆耸立的峰峦,似壕沟深长的山谷依然存在,而弱肉强食七国争雄的局面却象过眼烟云尽已成空诗人通过对江山依旧、人事全非的慨叹 ,说明“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刘禹 锡《金陵怀古》)的历史教训 楚怀王正是因为在人 事上的昏庸才导致了丧师失地、身死异国的悲剧。

      从这一意义来说,这一联的感慨实际上是对上联所叙述史事的寓意的进一步延伸   最后,诗人的眼光再次落到武关上如今天子神圣,四海一家,天下统一;武关上长风浩荡,戍旗翻卷,残阳如血这一联是全诗的出发点杜牧不但才华横溢,而且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他的理想社会就是盛唐时期统一、繁荣的社会但是晚唐时期,尽管形式上维持着统一的局面,实际上,中央王朝在宦官专权、朋党交争的局面下势力日益衰败,地方藩镇势力日益强大,几乎形成了“无地不藩,无藩不叛”的局面这怎么能不使怀有经邦济世之志和忧国忧民之心的诗人忧心忡忡呢?面对唐王朝渐趋没落的国运, 诗人站在武关前,思绪万千于是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的忧思,一齐涌上心头,形于笔底他希望唐王朝统治者吸取楚怀王的历史教训,任人唯贤,励精图治,振兴国运同时也向那些拥兵割据的藩镇提出了警戒,不要凭恃山川地形的险峻,破坏国家统一的局面;否则,不管弱吐强吞,其结局必将皆成空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