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错误增值(论文)3篇.doc
13页让“错误”增值淮安市淮阴区韩桥乡中心小学 邱有昌摘 要:课堂越出“错”,反而越科学、越全面、越深刻不出错或 许是最大的“错”,不出“错”便没有突破,没有超越学生的错误 是宝贵的,课堂也能因错误而精彩我们以平和的心态,理智地看待 错误,善待错误,并辅之以策略的处理,错误也能美丽起来让之增 值,课堂也一定出色、出奇,出彩关键词:“错误”增值一节成功的教学课,应当是精彩的在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 过程中,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创造力的迸发……,这些“精彩 的片断”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我们常常容易 忽略另一种“精彩”——学主的“错误”课堂教学出错难免,教师 如何利用“错”来创设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呢?事实上,只要我 们以平和的心态,理智地看待错误,善待错误,并辅Z以策略的处理, 错误也能美丽起来让之增值,课堂也一定出色、岀奇,出彩一、容错 —— 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情感 体验,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参羌不齐的思维水平因此,出错在所难受 出错,是因为学生还不成熟,认识问题往往带有片面性;出错,是因 为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甚至从错误开始;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和 解惑,才会有研究、创新和超越。
对待错误,不少教师视之为洪水猛兽,惟恐避之不及,或“快刀 斩乱麻”以一个错字堵住学生的嘴,再接二连三地提问,直至得 岀“正确答案”或“亲自上阵”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这样或“堵” 或“送”都是置学生实际于不顾可以想到,不让学生经历实践获得 体验,企图直接拉住学生迈向“错”的脚步,结果就可能阻断他们迈 向成功的道路其实,“学生的错误都有价值”布鲁纳语)错误也是一种宝贵 的教学资源,(教师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有时注意到这点)我们要宽 容、理性地对待、善待学生的错误,要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用鼓励 的语言去评判,耍讣学生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主动认识并纠 止自己的错误如果能坚持这样做学生不仅能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 而且能使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得以萌发这样,我们的面前将会呈现一 帆幅生机勃勃、生动活泼的教育画卷,好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 万树梨花开”二、 用错——为有源头活水来英国一位心理学家说过:错误人皆有Z,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 原谅的我们不仅要宽容错误,更要充分挖掘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 让学生在错误中开启智慧,迈入知识的殿堂教学时,教师如果从学 生出现的错误出发,进行引导点拨,不仅可以引导正确的想法,还可 以“将错就错”,因势引导,拓宽学生的思维。
例如:解答应用题:“桃树有45棵,比梨树的3倍多6棵,梨树 有多少棵? ”学生列式:①3X+6二45,②3X-6二45,③(45+6) 一3, ④(45-6) 4-3, @454-3-6,⑥45X3+6……解法很多,究竟谁 对谁错?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很快统一了认 识①、④列式是正确的答案这时,教师“将错就错”,因势利导: 如果其他算式是正确的,你能根据相应的算式改变原题中的条件,编 出不同的应用题吗?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根据指定的算式编出新的应 用题女口: 45X3+6, “桃树有45棵,梨树比桃树的3倍还多6棵, 梨树有多少棵? ”这样的“将错就错”、举一反三,既丰富了知识, 又拓展了思维,学生的思维能得到了提高三、 诱错——柳暗花明又一村据说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当初参加一次世界性比赛时,评委 给他一份乐谱让他即席指挥到了中途,小泽征尔的指挥棒实然停在 半空因为他觉得此处似乎有一个不和谐的音,评委很宽容,让他重 新指挥,可一到此处他又停下来了,转过头询问评委,乐谱是否有错? 评委十分肯定地说:此乐谱是著名作曲家的作品,怎么可能有错!小 泽征尔再次执棒,可指挥到此处还是停下来,他再也忍不住大声叫起 来:“不对!这里肯定是乐谱错了”——原来这是评委的故意设下的 “陷阱”。
事实上,对这个“陷阱”的大胆肯定,正验证了小泽征尔 作为音乐指挥家的真正实力我们教师也应当善于恰当地设置一些这 样的“陷阱”,让学生在这样真实、有趣的考验中锻炼他们的选择、 辨析、判断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女lh学习了 “能够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学生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吋,教师故意设置“陷阱”:判断能够2、5 整除的数,要看它的个位数字同学们猜想一下,个位上是几的数能 被3整除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 除这时,再结合具体的数字,师生Z间共同验证,很快学生便发现 这个答案是错的,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看个位的思路是不正确 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及时诱导,引领学生更换角度,去探究新知 学生走进了 “陷阱”,乂从“陷阱”里走了出来,继续去寻找新的答 案好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喑花明又一村”横看成岭侧成峰学生有了错误,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口己出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教师应该从学生错误的暴露和表现开始,并把它作为教学 的起点,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顺应”他们的认知,掌握其错误思考的 轨迹,摸清其错误的源头,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就其 错因:有书上定论的“错”、更多的是理解的“错”。
如在我们传统教 学中定理、定位、公式……这些“定论”往往都是“不容置疑”的, 学生只能“确认”和“服从”其实离开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任何“定 论”都可能变成谬误求几个和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这一 概念对于“0.3X0.05”的算式就很难说通;又如简便计算110 — 55 —45,很多学生往往错误地计算为110— (55-45),究其原因,是 学生对于减法的性质没有理解教师适时地创设一个购物情境:“小 华同学过10岁生日,爸爸到儿童服装店给他买衣服,一件上衣55元, 一条裤子45元,爸爸带了 110元,买了这套衣服后应剩下多少元”?在这个熟知的情境中学生很快想到:可以先算出上衣和裤子一共多少 钱,列式是“55 + 45”再算出应剩下多少元,列式是“110— (55 +45)”这样缘于错误找疑点,疑点找准了,学生理解了,错误率就 口然而然降低下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虹!”课堂应当出错(这里的错,不是 常识性错误,而是否定之否定的错)可以说,越出“错”,反而越科 学、越全面、越深刻不出错或许是最大的“错”,不出“错”便没 有突破,没有超越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课堂也能因错误而精彩 我们要让“错误”增值,让“错误”美丽,只有在出错、容错、纠错 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会是活的,教学才会是实的,教与学的活动, 才是最有价值的!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淮安市淮阴区韩桥乡中心小学邱有昌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 创设情境,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要注意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主 体性,从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形成学生的 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
关键词:教学 发挥 学生 主体性小学生的主体性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它不是学生被动接受教师 传授的知识,成为知识的接收器,不敢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养成 被动接受和依赖教师的习惯与惰性,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 自由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形成良好的师生之 间、同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养成积极主动的参与习惯因此,在教学 过程中,不仅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创设情境,激发 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要注意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唤起 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形成学主的精神力量,促进 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为学生创造自信口强、朝气蓬勃的人生奠定良 好的基础一、重视教与学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占生活经验来源的主要部分,要激发他们的学习 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起用他们的生活经验,起用的过程就是教学活动 的过程一般地认为,知识是人们社会实践的总结,是对大自然认识 的结晶这只是看到知识的“静态”如果根据这个观点,教学时只 要把结果告诉学生,让学生记住或者作反复的练习就行了这样的教 学扼杀了学生诸多方面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 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尝试、操作、观 察、想象、讨论、质疑等探究活动,从而亲自发现数学问题潜在的神 奇奥秘,领略数学美的真谛。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让每一 位学生动手进行操作——折圆纸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讨论、 归纳、总结,学生在自己的活动中轻而易举就得到了 “在同圆中,直 径是半径的2倍这样的教学,不但看到了知识的“静态”存在, 更用“动态”的观点引导学生考察了知识,即知识不但是认识的“结 果”,更包括认识的“过程”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 以然”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但可以更巩固,也便于灵活运用 学生在如此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新知识,而且也掌握了探索研 究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另外,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教材里的知识是客观的存在的东 西,而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知识结构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要使知识结 构成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必须有一个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能像照 相机那样一下子“复印”上去就行了因为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他是 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吸收、同化新知识,充实、完善原有的认知 结构,或者改组原有的认知结构,组成新旧知识统一的、新的认知结 构,这样在教学中必须有一个建构过程如在教学“年、月、日”吋, 学生都知道生活中的年份,甚至月和日,授课时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 位,先各人观察口己手中不同年份的年历卡,然后在组内交流自己发 现的问题。
通过交流,大家发现一年有12个月,月又分为31天的大 月和30天的小月,以及特殊的二月在此基础上,出示从2005年至 2008年历年来的2月份的天数,同样由学生自己找规律,促使学生 去再思考、再分析学生经过再次的研究和探索,又得到了四年一闰 这样的教学,把要研究的过程展开了,引导学生突破一个又一个难点, 由表及里,最后获得知识所以,数学学习不是对于外部所授予知识 的简单接受和累积,而是主体能动性的建构,并且学生在建构过程中 还受到诸多方面的教育重视教与学过程,学生不仅学会了自己去“发 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积极有意义的行动,需要激励、推动他们学 习的内部动力,从而达到学习目的,而这种内部动力产生于学习需要 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才会出现一种激励、推动自 己去学习数学的心理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数学教学过 程中,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考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 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 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先创设了一个商店的商品店,出示一些 商品(商品都是文具品)和它们的单价,让学生进行购物活动。
在活动 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读出商品的标价,接着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 让学生自己结合教材进行观察和讨论,“这些数有什么特征?”、这 些数又叫什么数?”等问题这时学习小数已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 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 内心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产生不足之感和探求之心,力求实现心理 平衡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不平衡——探究发现——解决问题一 —平衡”的学习过程中去这样堂课,在引入新课阶段创设问题情境, 营造了 “情境问题”的氛围,架起了实现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 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并在已 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地探索,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当学生 学会读小数后,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数点右边的数和小数点左边 的数在读法上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