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三-高等学校的职能-高等教育学-教学课件.ppt
22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按一下以編輯母片標題樣式,按一下以編輯母片文字樣式,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第五層,*,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三讲,产学研一体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产学研一体化是指将生产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结合成一个整体,集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人才培养及培训、技术推广及开发应用、生产与销售为一体,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展生产、发展科技的过程产学研一体化的问题早在,1906年就受到美国企业界的广泛关注,日本从1953年开始,许多企业便开始了主动与大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利用高校的高新技术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也在“二战”后相继走上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我国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一批高等学校与企业建立了产学研联合体高等学校从与小型企业的横向联合发展到与大中型企业的联合,与生产企业、科研单位的联合形式由松散型逐渐向半紧密的、紧密的形式发展,由合同、协议的形式逐渐向建立独立的联合体以至独立的法人机构发展。
产学研联合体的组成也由同一个企业发展到同几个企业联合,由企业联合发展到同地方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可以认为,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之路必将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高等学校科技发展的必由之路一、现代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一)培养人才(基本职能),(二)科学研究,(三)社会服务,(一)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在21世纪,知识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而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是拥有大批的高素质人才哈佛大学荣誉校长Rudenstine指出:“地球上最稀缺的资源是经过人文教育和创新性培训的智力资源当智力资源对社会的发展比其他资源所起的作用更重要时,智力资源的稀缺性就会表现得尤其明显因此,培养和造就大批掌握高科技和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具有良好人文精神的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保证知识转变为直接生产力,促使知识经济发展的根本而这也是21世纪中国大学的根本任务三)提供优质高效的社会服务,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实践上,首先是在美国产生的威斯康辛大学将大学为社会服务的职能明朗化了1904年,范海斯就任大学校长后,他把大学的社会服务向前推进了一步提出:“教学,科研,服务都是大学的主要职能”,“服务应该成为大学的唯一理想”。
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在20世纪明确之后,不但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而且在不断的增强中国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型教育阶段转变,社会要求大学培养各方面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在这方面,大学应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要紧紧抓住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科学研究,为国家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成果;考虑到中国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大学应加强为地方服务,特别是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人才,提供科技成果和咨询服务二、对现代高等学校职能的思考,辩题:,(一)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的关系,天生我材必有用,(二)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关系,(三)平等和效率的关系,2、专才:即专门人才或专业人才,是指在,某一领域,学有专长,能独挡一面,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专才教育,(Specialized education):是旨在为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做准备的教育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1、通才:知识面广博、基础扎实的人才通才教育(General education):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的人才的教育。
也称通识教育专才教育的四个明显特征:、专才教育主要是通过分科进行,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偏重应用比较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在专业划分过细的情况下,片面强调职业教育,会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并影响其后期的发展过分专业化导致的问题,:,1、在人才培养方面带来的问题:学生知识和能力不合理;学生适应性较差;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不断自我发展和不断创新的能力较差,缺乏后劲总的来说,就是做事的能力受到了限制2、大学毕业生作为一个社会的人的整体素质不够全面表现在做人和做事两个方面思考:,如何处理好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关系?,参考,P68,、,78,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1、马丁 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论(1973),(,1)英才高等教育(少数化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2)大众化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3)普及化高等教育,关于高等教育的效率世界银行把教育效率分为,1,)内部效率,某一教育系统用尽量减少浪费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所培养学生的数量2,)外部效率,一般教育同职业教育的关系以及学校同就业机会的关系,即学校和教师能为学生将来就业做什么,以及学生所学知识后能否运用。
高等教育的效率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1,)是否浪费(包括退学、留级),2,)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理想,3,)学生所学是否有用教育平等要求每个人不受外部条件限制,平等地享受教育权利(包括入学机会、教育资源及其新带来的理想效果);但教育效率则追求资源的合理配置,用有限的投入产出最好、最有用的教育,“,产品,”,,两者显然是有所抵触的为适应三级办学体制的新局面,正确处理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原国家教委1994年推出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即决定启动,“,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分期分批,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使其到,2000年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及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教育改革方面有明显的进展,并争取有若干所高校在21世纪初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学术水平据统计,,“,九五,”,建设资金总量为,110.37 亿元,另有配套设施建设经费73.32亿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27.55亿元韦钰),李岚清,:,“,高校本身没有重大改革,不能进入,211工程,现实选择: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问题:,如何认识和理解高等教育平等与效率的关系?,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