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09年比较经济学阅读材料5b.pdf

35页
  • 卖家[上传人]:j****s
  • 文档编号:47666336
  • 上传时间:2018-07-03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710.08KB
  • / 3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第 5 讲 近代欧洲历史上市场秩序与法律制度 的互动生成与共生演化 第 5 讲 近代欧洲历史上市场秩序与法律制度 的互动生成与共生演化 “摩西的岳父对摩西说: ‘你这事做得不好你和来找你的这些百姓使你自己疲惫不堪因为这项工作太重,你独自一人做不了现在你要听我的话,我给你出个主意,……你在上帝面前必须是百姓的代表,要将他们的争端带到祂面前教给百姓们法度和法律,向他们说明当行的道,当尽的义务 ’ ” ——《旧约·出埃及记》第 18 章第 17 节1 5.1 近代西方世界兴起原因的再思考:从斯密、黑格尔、克思、 桑巴特、韦伯、熊彼特到诺思、肯尼迪和华勒斯坦 5.1 近代西方世界兴起原因的再思考:从斯密、黑格尔、克思、 桑巴特、韦伯、熊彼特到诺思、肯尼迪和华勒斯坦 近代历史上的“欧洲奇迹” ,或者说西方世界近代的兴起,早已是一个世人皆知的历史史实了,但对西方世界近代兴起原因的解说,迄今为止却仍然是众说纷纭综观西方学术诸家对西方世界兴起原因的解说,可以发现,在这个问题上,在诸多异见中常有相通之处,在类似见解中又有各种各样的差异 从前两章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依照斯密对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的理论解释——并从哈耶克的自发-扩展秩序理论的视角来理解斯密动态经济增长问题, 近代西方世界的经济起飞只不过是市场自发扩展秩序不断冲破欧洲各地的各种各样的布罗代尔钟罩, 在一个国家疆域内乃至在整个西方世界不断扩展开来的一个外在表现和历史结果。

      由于亚当· 斯密的理论和著作是在英国的工业革命发生和大英帝国的崛起之前形成和出版的, 以至于我们似乎可以不甚恰当地把斯密的市场经济扩展秩序理论的出现, 比喻为西方世界兴起之黎明前的报晓晨鸡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说低估了斯密市场经济秩序理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历史的、理论1 这段经文是笔者根据英文 Old and New Testament (Union-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1990)自己译出的 2的和现实的意义恰恰相反,本书的研究实际上是旨在说明,人类社会绝大多数国家的近现代的经济增长,尤其是西欧诸国在近代的兴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斯密社会经济理论的一个现实展示从近代思想史发展脉络来看,亚当·斯密的经济社会理论不仅影响了英国和欧洲各国的经济学家和政府政策的决策者, 也影响了包括像康德和黑格尔这样的思辨哲学家譬如,受斯密、萨伊(John. B. Say) 、李嘉图(David Ricardo)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影响, 黑格尔就曾在 《法哲学原理》 中对劳动分工与机械化的关系做了一些思辨哲学的论述黑格尔(Hegel, 1991,§198)指出, “劳动的普遍和客观方面在于其抽象化...过程,抽象化引致手段和需要的细致化,从而也引致生产的专业化,并产生了劳.动分工...。

      通过劳动分工,个人的工作变得简单..了, 以至于他自己的技能在抽象劳动中提高了, 他的产量也增加了 同时,技能和手段的抽象化, 使得人类为满足他们需要的互相依赖....和互惠往来....成为一种完全的必然性加之,生产的抽象化使得劳动越来越机械化...,以至于使人本身能够站在旁边,让一台机器来代替他工作 ”基于他对当时西欧诸国的市场扩展、分工深化、技术进步、税收和国家财富的不断增加、 海外市场不断拓展以及不断寻找新的殖民地这种社会内部诸因素关联动态的现实观察,黑格尔(Hegel, 1991,§247)非常明确地指出: “通过冒险而追求利润,产业也同时提高了自身而超越其上 它不再固定在一定的土地上, 也不受限于贪图享受和满足欲望的市民生活圈子之中,起而代之的是流动性、危险和破坏等因素此外,通过这种强大的沟通媒介,产业本身也带来了与遥远国家的交易,以及制定契约的法律关系;同时,贸易又是最强大的文化沟通手段(Bilungsmittel)和渠道,商业通过它获得了世界的意义 ”这样一来,黑格尔就把企业家对利润的追求、市场交易、市民生活、商业贸易这些经济活动,以及西方诸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过程,诠释成了他那“绝对精神”在历史发展中的“世界的意义” 。

      当时的欧洲为什么会处于这样一种动态发展的情形?黑格尔(Hegel, 1991,§243)发现,其原因是, “当市民社会的活动不再受限时,它内部就蕴生了自身的人口..和产.业.的扩张..一方面,通过人们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人们之间的合作关系(Zusanmmenhang)的普遍化,以及伴随着满足人们需要的手段被发明出来以及其满足方式的普遍化, 财富的积累.....增长了, ——因为这种双重的普遍性可以产生最大的利润; 另一方面,特殊劳动的细分..(Vereinzelung)和限制..也加强了,与之相伴,束缚于这种劳动的阶级的依赖性和需求也愈益增长 ”这里,黑格尔显然从其思辨哲学的视角,对 18 世纪之后西方世界内部经济动态发展的内在机制,做了一些他自己的解释,并提出了他自己的一些理论猜测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作为一个思辨哲学家,黑格尔不但对近代西方兴起的动态情形做了上述描述, 而且对人们利己心的发挥与其外在的制度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做了一定分析 譬3如,黑格尔(Hegel, 1991,§183)在《法哲学原理》中曾指出: “利己的目的,就在它的受普遍性制约的现实中建立起在一切方面互相依赖的制度。

      个人的生活和福利以及他的权利的定在(Dasein) ,都同众人的生活、福利和权利交织在一起,它们只能建立在这种制度的基础之上, 同时也只有在这种联系中才是现实的和可靠的 这种制度首先可以被看成是外在..的.国家..,即必需的...和理智的国家..... ” 从历史上来看,黑格尔所处的时代比斯密要稍晚一些,而处在西方诸国工业革命刚刚萌发的初期 从这一点来看, 如果说黑格尔这里还不是特意地解释西方世界兴起的历史原因的话, 那么, 处于近代科技和工业革命勃兴以及西方诸国经济起飞大潮中的克思则在许多地方有意识地这样做了 可能也正是因为克思生活在在工业和科技革命大潮中, 致使他在许多地方讨论了技术革命尤其是大工业生产方式在西方世界兴起以及西方诸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后人常常误把克思的经济社会动态发展理论的核心简单地归结为“生产力(技术水平及其能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理论程式,甚至常常错误地把克思的社会历史观归结为技术决定论 现在看来, 这其实是对克思经济社会理论的一种莫大的误解1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克思到底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早在 1847 年,生活在西方工业革命和经济起飞年代的克思(克思、恩格斯,1972,第 1 卷,页 256)就观察到了这样一个现象: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时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 ——过去哪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 那么, 资产阶级运用什么样的法术符咒在短短的时间里呼呼出了如此巨大的经济增长以及大工业和科技革命?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并没有给予回答但是,在此之前,克思(同上,页 66)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提出过分工和自由竞争.......是大工业机械化生产和科技革命的主要动力源泉.....................的思想,并在“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中明确提出了 “自由贸易扩大了生产力..........” 的断语 克思的这些判断, 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和大卫· 李嘉图的见解, 以及与当代新古典主流经济学派甚至哈耶克的市场自发扩展秩序1 譬如,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中,诺思和托斯(North 1979, pp. 107-132; 1988, 111-112) 譬如,在《法、立法与自由》第二卷,哈耶克(Hayek,1976, p. 109)说: “从而经由人们在市 场中依据财产法、侵权法和契约而行事所产生的特定的自发秩序就是从而经由人们在市 场中依据财产法、侵权法和契约而行事所产生的特定的自发秩序就是 Catallaxy ” 。

      哈耶克还认为,研究 “Catallaxy”如何运作的科学就是“catallactics” 17第一,在上一章,我们已经指出,按照亚当·斯密的见解,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机制源自于分工和专业化所伴生的市场扩展和深化, 而推动人们在企业内部与市场和社会进行分工的最终动力, 则来自人们对自利的追求以及人类所禀有的喜好交易的性向, 而作为一种自发生成和自我扩展秩序的市场体制——或言哈耶克眼中的那种 “Catallaxy” ——, 既是这一 “斯密动态机制”发挥的条件,又是其外在表现和现实结果斯密的这些伟大理论发现,被后来的许多思想家以各种形式近似地表达出来,且各学派之间诸家的见解差异不大譬如,在克思那里,这被解释为资本家对“不断的积累的资本”无限制的追求;在熊彼特那里,这种经济增长的动力源被归结为 “企业家” 的追求失业成功和争取出类拔萃的那种非物质追求的“创新精神” ;在凯恩斯(Maynard John Keynes)那里,这则被理解为熊彼特式“企业家”扩张企业的那种“动物精神” 这种对企业扩张和对资本积累无限制的追求,在·韦伯的话语中, 则成了 “人为了他的生意而存在, 而不是为了人的存在而经营生意” 这句名言。

      正是在这种源自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以及喜好交易性向而演变出来的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的创新冲动,使得近现代的市场经济秩序好像是一个美国历史学家兰德斯(Landes, 1969)眼中的那种“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一样这种企业家追求利润和企业不断成长的结果,就使得现代市场体系变成了克思和华勒斯坦(Wallerstein, 见 Brook, 1999, 中译本,页 18)所见的那种其“核心活动是一种永不停滞的成长和不断的资本积累” 第二,依照韦伯和华勒斯坦等西方学者的见解,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或精确地用哈耶克的语言说,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在人类文明社会的许多地方(如果说不是全部的话)和历史时期都存在过, 但这种以市场交换形式存在的扩展秩序要占据整个社会, 从而使蕴生出斯密动态经济增长, 确实在近代欧洲历史上有其独特的天时和地利条件, 这种天时地利因素包括, (1)罗帝国崩溃后形成的欧洲各地松散的多元化政治格局; (2)欧洲各王国和封建领主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军事冲突; (3) 在欧洲中世纪传统政治体制下王室和政府对社会的实际控制力量相对薄弱;(4) 罗教廷神权与欧洲各王国君主神权之间的相互制约, 加上 (5)基督新教改革所带来的西方人的世俗观念的巨大转型,以及韦伯所见的那种新教伦理的形成。

      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 就出现了近代诸国工商业界生意人士冲破限制着市场扩展秩序成长的种种布罗代尔钟罩的一个巨大的和不可多得的历史机缘 结果, 近代欧洲近代历史的 “科技革命”和“经济起飞”就在这一历史机缘中发生了 第三,尽管近代西方兴起的动力机制来自人们的自利追求和喜好交易的性向,以及在欧洲近代市场经济秩序生成过程中转化为某种企业家精神以及创新和无限扩展资本的那种冲动, 但这种精神的发挥和张扬却需要外在的制度环境 这种企业家精神以及其创新和无限扩18展资本的冲动与外部制度环境的互相冲突、 相互作用和相互调适, 便构成了近代欧洲经济奇迹的社会动态变迁过程 那么, 这种保障或言能够容纳市场秩序自发生成和不断扩展的法律制度是怎样在近代欧洲多元化政治实体之间的相互竞争以及罗教廷神权与各国君主王权相互制衡的独特历史机遇中产生的?这就构成了我们下两节的讨论话题 5.2 西方近代法律制度的开始萌生:古罗帝国的遗产与 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的宗教革命的历史影响 5.2 西方近代法律制度的开始萌生:古罗帝国的遗产与 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的宗教革命的历史影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