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亩白茶基地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doc
41页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2编制依据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由来 2.2项目建设背景 2.3项目建设必要性 第三章产品特点与市场 第四章项目选址、建设条件与企业概况 4.1项目地理位置 4.2项目建设条件 第五章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和内容 5. 1项目才旨导/恩想 5.2建设内容 第六章技术方案 第七章项目组织实施与管理 第八章项目实施计划 8.1项目建设年限 8.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九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9.1投资估算依据 9.2投资估算 9.3筹资渠道 第十章效益分析 10.1财务估算依据 10.2财务估算 10.3财务评价 10.4社会效益分析 10.5生态环境效益 10. 6环境影响评价第十一章风险评价 附表1 投资估算表附表2-1 茶加加工费用估算表附表2-1 生态茶园改造估算表附表3 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估算表附表4 项目新增收入成本估算表附表6 损益表附表7 财务现金流量表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6.4. 项目名称:万亩白茶基地建设及加工6.5. 建设地点:江西省金溪县石门乡、左坊镇、秀谷镇6.6. 建设单位:江西省金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6.7. 项目负责人:周明正(法定代表人)6.8. 建设期限:3年6.9.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1) 高标准建设10000亩标准化白茶生产基地,达产期亩产白茶10 公斤。
2) 茶叶加工厂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3) 白茶生产基地道路、防护林、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4) 公司办公大楼及研发中心建设6.4.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6074. 1万元人民币,其中建设投资14651.5万元人民币, 流动资金1422.6万元人民币本项目企业自筹4074.1万元人民币,申请上级扶持资金12000万元6.5. 项目社会经济效益项目总成本35050.7万元,总销售税及附加9906.4万元,总利润72422.2 万元,总所得税24140.7万元,年平均投资利润率30. 04%按全部投资计算税 后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为31.8%,高于行业基准收益率12%,税后财务净现 值为(FNPV按12%贴现率计算)21190.19万元,投资回收期5. 38年(含建设期)1.2编制依据1、《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建议》2、 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3、 《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4、 金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5、 《金溪县2008 - 2009年物价水平资料》6、 白茶技术资料7、 项目承担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2) 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1-L表1-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白茶基地面积亩100002苗木基地亩3003总建设面积平方米191004白茶加工设施配套5茶叶基地水电路建设配套6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31. 87FIRR (税后)万元21190. 28投资回收期(税后)年5. 389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前)%37. 510FIRR(税前)万元29737. 111投资回收期(税前)年4. 9912总投资万元16074. 11.4结论与建议1.4. 1结论 1、建设目标明确项目通过引进优良茶树新品种,建立标准化白茶生产基地,可以创立名牌, 增加收入,促使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持续协调发展,这一建设宗旨符合我 国农村政策和国家关于发展生态农业的规划2、 投资规模适宜该项目投资规模适宜,结构合理3、 技术方案设计科学合理该项目主要采用比较先进、成熟的生产技术,苗木和技术由浙江有关单位提 供,并与建设条件相适应4、 建设资金、物资供应有保障5、 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项目财务、经济效果明显综上所述,本项目立项目标明确,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项目是可行的。
1.4.2建议1、 该项目是发展现代有机农业的重要方向,是实现生态、经济和环境 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项目具有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建设 内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建议国家有关部委给予扶持2、 技术水平是白茶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该项目需要加强对参与 项目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进行培训,力求使他们掌握生产技 术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由来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 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 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 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由建筑物、园 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 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 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 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的茶叶 和最佳茶具待客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 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 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
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 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白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白茶为福建的特产,主要产区在福鼎、政 和、松溪、建阳等地基本工艺是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 火等工序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 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 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 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顾名思义,这种茶是白色的,一般地区不多见白茶生产 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最早是由福鼎市首创的该市有一种优良品种的茶树一一福鼎大白茶,茶芽叶上披满白茸毛,是制茶的上好原料, 最初用这种茶片生产出白茶茶色为什么是白色?这是由于人们采摘 了细嫩、叶背多白茸毛的芽叶,加工时不炒不揉,晒干或用文火烘干, 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来,这就是它呈白色的缘故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茶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 高因此,发展白茶是当今茶叶发展的主流2.2项目建设背景2.2.1项目县经济社会概况金溪是江南书乡、象山故里地处江西中部,抚河中游,位于东径116 27,-117 3,,北纬274U -28 6,,建县于宋淳化五年(公元994 年),因出产金银、溪水色泽如金而得名。
全县国土总面积1358平方公里, 耕地37. 5万亩、山地122万亩,人口 28万,其中农业人口 21万,下辖7 镇、6乡、1个国营华侨农场、1个省级工业园区,有149个村委会,1444 个村小组地形东南高、西北低,地貌有山区、丘陵和平原,俗称为“七 分山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构成了具有江南特色的田园山水画这 里是中华文化支脉临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产生过242位进士、3 个榜眼、2个状元,诞生过“百世大儒”陆九渊、“医林状元”龚延贤、“四 朝元老”蔡国用等杰出人物,江南名镇浒湾曾以木刻印书业的发达而籍著 中华,至今还流传着“临川才子金溪书”的名谚金溪县自然条件优势、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经济结构进 一步优化,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2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 2亿 元,财政收入2. 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 6亿元,农民纯收入4926 元;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增长、招商引资质量得到提高;农村经济繁荣活跃,农业产业化得到健康发展全县现 有耕地面积37. 5万亩,其中水田36万亩,旱地1. 5万亩,尚有18万亩山 地适宜发展果树、茶叶、黄桁子等经济作物,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金溪盛 产优质大米、黄桁子、蜜梨、蚕丝、茶叶、柑桔等,形成了优质粮食、黄 桁子、蜜梨、蚕桑、南丰蜜桔五大主导产业传统食品浒湾贡面、金溪藕 丝糖、疏山金桔饼,小有名气;秀谷绿茶、丝绸制品、烟花鞭炮,行销全 国金溪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大县、“三绿”工程示范县、 黄桐子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省南方早熟梨重点基地县、蚕桑重点基地县 和造林先进县2.2.2项目县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1.生态农业现状金溪县获得绿色食品证书的企业有4家,全部为粮食 生产企业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证书的企业有11家,其中:果业3家、茶叶 1家、蔬菜3家、生猪养殖2家、养鱼2家全县生态农业面积91400亩, 其中:粮食70000亩、果园12000亩、蔬菜2400亩、鱼塘4000亩、茶叶 3000 亩2008年,全县生态农业总产值14594万元,达农业总产值的29%,其中: 果园3000万元、农田7840万元、茶叶690万元、蔬菜504万元、养殖2560 万兀3) 生态农业发展潜力全县现有耕地面积37. 5万亩,其中水田36万 亩,旱地1.5万亩,尚有几十万亩山地适宜发展果树、黄桁子、茶叶等经济 作物,水面2万亩,而全县生态农业面积仅9万亩,生态农业发展潜力巨 大。
因此,金溪具备建设高档茶叶生产基地的良好环境条件2. 3项目建设必要性2. 3.1建设内容符合加入WTO后对我国农业提出的要求加入WTO对我国政府职能的新要求决定了对宏观调控的新要求,同样, 对农业宏观调控也产生了相应的要求首先是农业宏观调控目标的转变 农业宏观调控目标是政府对农业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引导和控制所要达到 的基本目的它反映着政府干预农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意图,规定着政府 设计农业政策的基调,是农业宏观调控体系中的纲领农业宏观调控目标 的确定既不能脱离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又必须以整个国民经济的 宏观调控目标为基础发达国家在农业宏观调控方面,市场机制是资源配 置的基本方式,政府意图主要通过经济手段和导向性的服务来实施,以促 进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为主要目标,重视农业资源的保护、农村基础 设施的建设、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农民的职业培训我国虽已加入WTO,已 融入全球经济大潮流,但是,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来 看,我国农业宏观调控的总目标仍应以确保农业稳定增长,满足全社会对 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具体应包括以下内容:1、供给目标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产品 生产和供给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稳定和国家的安全。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 一直把农产品产量的增加作为农业宏观调控的第一目标,这是大多数发展 中国家(由于是短缺经济和计划经济)农业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这种产量 目标不完全等同于供给目标,因为供给目标不但强调量的问题,而且重视 质的方面,即供给的结构问题因此,目前农业宏观调控要求农业生产在 保证总量相对稳定的同时,必须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实现农产品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动态平衡这 是我国加入WTO后政府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 而实行农业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2、 收入目标收入预期是农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依据在微观 层次上,农民只有在收入增加的前提下才能扩大供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