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重要考点归纳及相应题型.pdf

8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26963241
  • 上传时间:2018-01-04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06.28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重要考点归纳及相应题型第 1 课时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地理意义1. 利用地球自转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的东西方向和东西经度2. 运用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规律判断风向、洋流的流向及河流两岸的冲刷和沉积3. 太阳直射点回归移动规律的运用4.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应用(1) 判断某日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方法:据日期确定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再套上 “ 正午太阳高度从 直射点 向南北两方逐渐减小的规律 ” 即可如北半球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减少2) 比较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和日影的长短同一时间,正午太阳高度以直射点为中心在两侧对称分布 离直射点纬距越小的地区, 太阳高度越大, 日影越短 太阳高度角为 90 °时,日影为零 比较两地太阳高度的大小,即看两地分别与直射点纬距的大小日影的长短变化及有无隐含时间信息, 日影的朝向 (日影朝向与太阳光来向相反 )能指示方向, 注意灵活运用 (3) 南北回归线之间各地,每年两次受到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上,一年一次太阳直射,其它地区无直射现象一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H=90 ° - - δ |公式中, H δ 为直射点的纬度 (任何一天的 δ 可以在天文年历上查到 ) ,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如,求夏至日这天北京 (39 ° 54 ′ N) 的正午太阳高度H=90 ° - | 39 ° 54 ′ -23 ° 26 ′| =73 ° 32 ′(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 δ =+23 ° 26 ′ ) 5.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应用(1) 据昼夜长短的变化及昼夜长短状况判断季节2) 比较两地昼长 ( 或夜长 ) 同一季节昼长与纬度有关, 但不同季节, 昼长随纬度的变化规律不同 因此, 比较纬度不同地区昼 ( 或夜 )的长短,先要弄清季节就北半球来说,夏半年 (3.21 ~ 9.23) ,纬度越高昼越长;冬半年 (9.23 ~次年 3.21) ,纬度越高昼越短6. 黄赤交角与五带的关系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地轴在公转过程中倾斜方向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的周年移动黄赤交角决定着太阳直射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 ( 回归线的度数即黄赤交角的度数,极圈的度数与回归线的度数与回归线的度数互余 )因此黄赤交角的变化,导致了地球上热量带的变化和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 如当黄赤交角变大时,直射的范围扩大, 回归线度数变大,极圈度数变小当黄赤交角缩小时,反之7. 晨昏线 (圈 ) 晨昏线也叫晨昏圈, 是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它由两条半圆线组成, 即晨线和昏线。

      晨线是从夜半球进入到昼半球的分界线, 晨线东侧是昼, 西侧是夜; 昏线是从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线, 昏线东侧是夜, 西侧是昼 判断晨线、 昏线, 要利用地球自转方向和太阳光线晨昏线是光照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隐含有很多信息, 是光照图的重要突破口 其应用有以下几方面:(1) 据晨昏线与极圈的关系判断日期、季节,晨昏线与极圈的关系,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如下:(2) 晨昏线上时间信息:在光照图上,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处为 6 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处为18 时3) 据晨线判断黎明、黄昏方法:借助于自转方向,从昼进入夜的界线为昏线,昏线附近地区为黄昏;从夜到昼的界线是晨线,晨线附近地区为黎明8. 昼夜长短计算:(1) 利用昼弧占整个纬圈的比例计算昼长(2)t 日出 =12- 昼长 /2 ; t 日出 =12+ 昼长 /2 9.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和计算: (1)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 90 °; (2) 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递减 (3) 计算公式: H=90 ° - | δ -φ | (其中: δ 为太阳直射点纬度, φ 为当地纬度;不论是 δ 还是 φ ,北半球均取 “ + ” 值,南半球均取 “ - ” ;| δ -φ |表示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当地纬度的纬度差异 )。

      10. 关于晨昏线(1) 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断定这一天是 3 月 21 日或 9 月 23 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皆为昼弧,可断定这一天是 6 月 22 日前后,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自北极圈内皆为夜弧,可断定这一天是 12 月 22 日前后,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第 2 课 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1. 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由于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从而使得东边的地点总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时间上要比西边的地区时间要早, 故东早西晚是计算区时和地方时的关键思想, 计算原理公式是: 东加西减其计算方法如下:第一,要了解区时和地方时的差值比区时 —— 两地每相差一个时区,区时相差 1小时;地方时 —— 两地经度每相差 1 度,地方时相差 4 分钟第二,从两地的时区差和经度差,求出两地的时间差同时区 ( 同经区 ) 的,则两地的时区差或经度差, 即为两地的时间差; 若两地分别为不同的时区或经区, 则两地的时区和经度之间和即为两地的时间差第三,根据东早西晚的规律,采用 “ 东 + 西 - ” 的公式,求出某地的时间。

      相差多少时间就要加上或减去多少时间如果已知 A 地的时间,求 B 地时间B 地的时间 =A 地时间± 4 分钟×经度差( 如果 B 地在 A 地的东面用 “ + ” ,如果 B 地在 A 地的西面用 “ - ” ) 如: A 地为 10 时 26 分,B 地与 A 地相差 40 度,在 A 地的西侧,求 B 地的时间计算过程如下:B 地时间 =10 时 26 分 -4 分钟× 40 °=10 时 26 分 -160 分钟 =7 时 46 分那么,如何计算 B 地的区时呢 ?首先我们要计算出 A、 B 两地的时区差,然后依照下面的公式求出 B 地的区时B 地的区时 =A 地区时±两地的时区差 ( 如果 B 地在 A 地的东西用 “ + ” ,如果 B 地在 A 地的西面用 “ - ” ) 假设上题中 A 地 10 时 26 分为东三区的区时,则 B 地的区时是多少 ? 由于 B 地在 A 地西侧,相差 40 °,可推知, B 地的经度应为 5 ° E,属于中时区,则 A、 B 两地的时区差为 3 计算如下:B 地的区时 =10 时 26 分 -3 = 7 时 26 分要注意的是, 如果计算结果小于 24 时, 那么日期不变、 时间不变: 如果大于 24 时,那么日期加上一天,时间减去 24 小时;如果是负数,那么日期减去一天,时间加上 24 小时。

      2. 日期的变更计算首先要明确东、 西十二区的相对位置: 东十二区在日界线的西侧, 西十二区在日界线的东侧由于东十二区的时间要比西十二区早 24 小时,即一天,所以当由东十二区向东越过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 1 天;反之,由西十二区向西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则要加上 1 天3. 与地球示意图的结合计算这种考法是在现在地理学考试中一种最常见的 把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和时区、 日界线的相关内容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查, 更能体现出现代教育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培养的要求专题二 大气环境第 1 课时 大气的热力状况、运动,天气系统,气候因子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1) 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 — 氮和氧合占总体积的 99% 水气、固体杂质(2) 垂直分布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每千米降 6 ℃对流运动显著复杂的天气现象②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平流运动、天气晴朗③高层大气2. 大气的热力状况(1) 削弱作用①吸收②散射③反射(2) 保温作用:大气的逆辐射对地面热量的补偿作用3. 大气的运动(1) 热力环流(2) 水平运动①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②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③摩擦力可减少风速④近地面风向取决于上面三个力的合力4. 全球性大气环流(1) 三圈环流①低纬环流②中纬环流③高纬环流(2)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3) 季风环流①东亚季风②南亚季风5. 常见的天气系统(1) 锋面系统①冷锋②暖锋(2) 低压系统①气流状况②天气特征(3) 高压系统①气流状况②天气特征6.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1) 气候形成因子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③人类活动④下垫面(2) 气候类型①气温特征分析ab ( 海陆位置、地形等 ) ②降水特征分析 —— 当地大气环流形势7. 气候资源(1) 特点①普遍存在性②数值特征③较大的变率(2) 开发利用①农业②建筑③交通8.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1) 台风(2) 暴雨、洪涝(3) 干旱(4) 寒潮9. 大气环境问题(1) 全球变暖①现状②影响(2) 臭氧层的破坏和保护①原因②危害③措施(3) 酸雨①成因②危害③措施第 2 课时 大气环流、气候类型1. 三圈环流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区域:低纬环流 (0 °~ 30 ° ) ,中纬环流 (30 °~ 60 ° ),高纬环流 (60 °~ 90 ° ) 地面表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赤道低压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中间为风带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向高纬移,冬季向低纬移,与太阳直射点移动一致、移动 5 ~10 个纬度2.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南半球基本呈带状分布,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北半球气压被断裂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显著增大3. 季风环流a. 概念: 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

      风向也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1500~ 2000mm800~ 1500mm500~ 600mm全 年多 ; 集 中 在 6~ 9月多 ; 集 中 在 5~ 9月多 ; 集 中 在 7~ 8月夏少较 少少冬降 水暖 热 ; 5~ 8℃ 以 上温 和 ; 0℃ 以 上寒 冷 ; 0℃ 以 下1月高 温高 温高 温7月气 温西 南 风 ; 印 度 洋偏 南 , 东 南 风 ; 太 平 洋夏东 北 风 ; 亚 洲 大 陆偏 北 , 西 北 风 ; 亚 洲 大 陆 内 部冬风 向 及其 影 响海 陆 热 力 性 质 差 异气 压 带 、 风 带 的 季 节 移 动海 陆 热 力 性 质 差 异主 要 原 因热 带 季 风 气 候亚 热 带 季 风 气 候温 带 季 风 气 候气 候 类 型南 亚东 亚地 域 类 型4. 气候类型的判断气候要素主要是气温和降水,紧扣这两个方面展开判断,步骤如下:第一步,根据气温随月份的变化规律,判断所属的南北半球如 7 月份气温高、 1 月份气温低者为北半球; 7 月份气温低、而 1 月份气温高者为南半球第二步,根据最冷月均温值,确定气候带。

      如最冷月均温大于 15 ℃者为热带; 0℃~15 ℃为亚热带,但有一特例 ,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最冷月大于 0 ℃;小于 0℃者为温带;小于-10 ℃者为亚寒带和寒带第三步,根据年降水量和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状况确定气候类型,判断指标见下表5从模式图上可以分析:(1) 欧洲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2) 亚洲位于大陆东岸, 缺少热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模式图上其他气候类型都有3) 非洲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专题三海洋环境1. 海岸带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 海水运动塑造海岸地形、 引起海岸变迁, 影响沿海沉积物的搬运和泥沙沉积,入海河流的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和冲积平原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 分为人类很少或没有干预阶段和人类开始干预、 海岸开发和海岸管理四个阶段 2. 海水温度 (1)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太阳辐射空间分布: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表层温度随纬度而降低深度变化:随深度增加而递减,热量集中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