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社会影响课件.ppt

81页
  • 卖家[上传人]:我***
  • 文档编号:143901068
  • 上传时间:2020-09-0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2.07MB
  • / 8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十一章 社会影响,从众、服从(权威)、依从、时尚、舆论,为什么一个人打哈欠之后,另一个人也跟着打哈欠呢? 17世纪牧师学者Robert Burton,,第一节 从众,一、从众的定义 二、从众的实验 三、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 四、从众行为的影响方式 五、从众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一、从众的概念,从众:社会规范建立之后,对团体中的成员,在行为上具有约束作用;个人在团体中的活动,如按照社会规范行事,行为表现符合众人所认可的标准,即称为从众 从众行为:是个人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倾向所谓:“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就是从众的最好例证 应该明确:从众现象是一种较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它是一种直觉的心理反应,不能与丧失立场、没有原则这些问题混为一谈从众变式,表面的顺从 顺从是表面的从众,并非发自内心,而且不相信自己的从众行为是合适的 内心的接受(真从众) 接受是指行动上和信念上均产生从众行为Myers,反从众:是指故意和团体的行为和准则相对抗,对团体怀有对立情绪,团体的认同感归 属感很低 非从众行为(独立):是指个体在团体一致性的压力下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其行为不受团体所左右。

      反从众与独立,群体中由于多数人受到少数人意见的影响而改变原来的态度、立场和信念,转而采取与少数人一致的行为众从,服从:(obedience)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意志而产生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外界压力的影响下而被迫发生的 外界影响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在一定的有组织的群体规范影响下的服从. 如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等; 另一种是对权威人物命令的服从, 如下级服从上级,起跳!,服从,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一切行动听指挥,下级服从上级,抗拒 表现为在行动上拒不执行任务,并提出口头或书面的抗议,主观上情绪偏激,怀有对立情绪 消极抵制 有些群体成员对群体规定不愿意执行,又不敢名目张胆反对,只好表面上表示服从,而暗地里采取消极抵制的办法有关不服从的情况,服从与从众、众从的关系,共同点:他们都属于个人在群体中的相符行为,在群体行为中有时可能交织在一起,难以截然分开 区别:服从是被迫的,它是是对群体规范和权威人物的服从而从众或众从则是内心上主动的对社会舆论或群体压力的随从二、从众的相关实验,(一)谢里夫的研究 研究目的:个人反应如何受其他多数人反应的影响 研究方法:游动错觉 研究材料:暗室,发光体(光点) 研究假设: (1)每个人都可能产生“游动”的视觉错误。

      (2)观察者要精确地估计光点游动是相当困难的实验程序,(1)让被试坐在暗室里 (2)在被试前面一段距离处,呈现一个固定不动的光点,被试会产生光点在移动的错觉 (3)让被试估计光点移动的距离 实验结果: 被试分别在暗室里单独估计光点移动的距离时,各人判断的差异很大独立的参照系统) 当许多被试在暗室里一起估计时,差异变量的很小共同的参照系统和准则规范),,在谢里夫的实验中,被试处于一种非常模糊的情境中,也许正是因为对自己的知觉非常不确定,被试才易受他人影响如果我们减小情境的模糊性,还会发现这种人际影响吗?,(二)阿希实验,研究目的:在情景明确的情况下,人是否会发生从众行为 被试:共7名(均为大学生) ,其中6名是假被试,一名真被试 实验材料:18套卡片,每套两张卡片,分标准线段与比较线段卡片,,实验情景,(阿希的从众实验),,实验步骤,1、阿希首先让他们看有标准线段的卡片,之后再看有比较线段的卡片,并进行比较判断 2、18套卡片共呈现18次头几次判断,大家都作出正确判断 3、第7次开始,假被试故意作出错误的选择此时被试需考虑以下三个问题,1)是不是自己的眼睛有问题,还是别人的眼睛有问题? 2)是相信多数人的判断,还是相信自己的判断? 3)在确信多数人作了错误判断时,能否坚持自己的独立性?,结果: (1)大约1/4到1/3的被试保持了独立性,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 (2)大约有15%的被试,在回答次数中平均有75%的从众行为,即每12次回答中就有9次表现出从众; (3)所有被试平均从众行为是34%。

      三、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知觉歪曲 被试确实发生了错误的观察,把他人的反映作为自己判断的参照点,根据别人的选择辨认“正确”的答案 )判断歪曲 被试虽然意识到自己看到与他人不同,但却认为多数人总比个人要正确些,发生错误的肯定是自己这种情况下的从众类型最为普遍 )行为歪曲 被试确认自己是对的,错的是其他多数人,但在行为上却仍然跟着多数人作同样的错误选择,这实际上是顺从行为的一个例子四、从众行为的影响因素,社会心理学家M戴奇和 HB杰拉德将多数人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方式分成: 群体规范影响:群体规范是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决定了群体成员的行为是否会得到大家的欢迎 从众行为时常在信息不详、情况不明、把握不大的条件下发生1)群体规模,群体规模一般来说,群体规模越大,持一致意见或采取一致行为的人越多,则个体受到的压力就越大,也就越容易从众 但这个规律只是在一定范围内起作用相关实验研究都表明,当群体中持一致观点或行为的人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不再明显引起从众率的增高 2)群体的一致性,“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对于群体一般状况的偏离,会面临群体强大压力甚至是严厉制裁 研究证明,任何群体都有维持群体一致性的显著倾向和执行机制。

      对于同群体保持一致的成员,群体的反应是喜欢、接受、和优待而对于偏离者,群体则倾向于厌恶、拒绝和制裁因此,任何个体对于群体的偏离都要冒很大风险(S.Schachten,1951) 研究发现,群体在发现有人意见与群体不一致时,会努力施加影响,促使其与群体取得一致所使用的方法是首先使偏离者相信自己是错误的,而群体是正确的3)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以及成员相互间的吸引力 高凝聚力群体的成员,对自己所属群体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他们相互之间的依恋性就越强,观念和行为的一致性就越高,个体会为了群体利益而与群体意见保持一致,从而表现出很高的从众倾向4)任务的模糊性和难度,模糊的、难度较大的任务与明确的、容易的任务相比,人们在完成前者时表现出更多从众 阿希在自己的实验中发现,互相比较的线段长短之间的差异越小,那么被试就越容易从众 如,群体讨论的问题很复杂,而且又缺乏明确的标准,个体就倾向于从众5)从众的公开性,人们在公开场合与私下场合中所表现出来的从众行为程度是不一样的 多伊奇观察了被试在当众和私下两种情境下的从众行为,结果是前者为30%,后者为25% 从众行为的公开程度越高,人们做出独立行为就越少,从众倾向就越大;而在匿名情境中,由于降低了群体压力,减弱个体的被孤立感,从众行为呈减少的趋势。

      7)个体因素:,智力高的人,思维敏捷,对自己的判断比较自信,就不容易发生从众行为;而智力低的个体,往往自信心较低,容易从众; 社会赞誉要求强烈的人,特别需要别人的良好评价,从众可能性较大; 性格懦弱、易受暗示的人易表现出从众倾向人格特征,个体的人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的决定着从众行为是否发生这方面的研究表明,一般意义上,男女之间在从众率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只有结合具体任务来考察时,才显出有意义的差异 考勒曼(J.F.Coleman,1958)的研究指出,要解决的问题越困难,或者越缺乏客观标准,人们的从众率也越高其中,问题难度与男性从众率的相关系数为0.58,而女性的从众率相关系数为0.89 也就是说:在相同难度的条件下,女性比男性更多地表现出从众行为性别,,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一般来说,个体在群体中的权威和地位越高,就越不容易顺从于群体的压力;而地位相对低的群体成员,常常受到来自高地位者言行的压力,所以容易从众五、从众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从众是个体适应社会的重要手段 任何一个社会,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多数人的观念与行为保持一致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在群体成员的意见统一,才能形成群体成员所必须的社会规范,使对于群体成员的必要约束得以实现。

      因此,从众是必要的传统中的消极内容,不正之风也会产生压力,使人们产生从众,甚至改变正确的观念和态度,与某些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保持一致,这种从众是消极的,会助长不良传统的巩固和歪风邪气的蔓延2、消极影响:,3.从众行为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心理不确定性的需求 在不确定的状况下,从众可增加一定程度的心理满足效用 4.从众行为产生的四种需求或愿望 (1)与大家保持一致以实现团体目标 (2)为取得团体中其他成员的好感 (3)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现状 (4)不愿意感受与众不同的压力,思考:大学生从众行为方式,恋爱从众:不谈恋爱者,众人拾柴,不消几日,就会被彻底“点化” 学习从众 :哥儿几个都在拼命学,我不上进,岂不丢人? 入党从众 :为党奋斗终身! 消费从众 :吃的高档、穿戴时髦、玩的够派 择业从众 :“不考上研死不休” 作弊从众 :“大家都作弊,我为什么不呢 ?”,恋爱从众,“现在凡我认识的老乡、同学、朋友不少在谈恋爱,没办法,我只好也找一个做做样子作弊从众,作弊现象自古有之!,,福州大学社会心理学精品课程网课件,女生更有优势!,,外国学生也作弊!!,从众心理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在学习方面,女生的从众心理比男生更为明显 在消费方面,男女生的从众心理所占百分比基本持平 在其他方面(诸如好奇心、瞎起哄等),男生所占百分比略高于女生,学生从众心理是否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大一、大二、大三在学习从众方面呈阶梯状分布,尤其是大一、大二与大三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而在消费方面,大三的从众心理略高一筹 ? 在其他方面,大二的从众心理更加明显,从众根本原因,规范性影响:渴望被接受和喜欢 想要获得别人的赞同,并避免其他人的反对,即规范性影响(normative influence)。

      第二节 服从,Milgram关于社会压力研究(权威服从研究) 对研究的分析(导致服从的原因) 影响服从的因素,Milgram关于社会压力的研究,对被试会对学生实施最强电击的可能性的预测,Milgram关于社会压力的研究,目击描述,我看到一名镇定自若的商人,微笑而自信地走进实验室但是20分钟之内,他却变成了一个浑身抽搐、结结巴巴、失魂落魄的人,似乎很快要达到精神崩溃的地步他不断地想要拔掉他的耳机,一直在扭动他的手臂有一次,他甚至把自己的拳头搁在自己的额头上,喃喃地说:“噢,上帝,停下来吧!”但是他还是继续对实验者的每句话做出反应,一直服从到最后服从原因,规范性社会影响力的作用: 当一个处于权威地位的人要求我们做某事时,要拒绝似乎是很困难 合法权力:社会赋予卷入社会角色关系的一方更多的影响,从而使另一方认为自己有服从的义务 信息性社会影响的作用: 当人们处于令人困惑的情境中,无法确定自己该做什么时,就会求助于他人来弄清情况 其他原因:规则逐渐发生变化,使人不能承受; 情境模糊不清 ,个体高度不安,对Milgram研究的批评,服从行为研究的伦理道德,影响服从的因素,他人的支持,影响服从的因素,个性因素 行为后果的反馈,依从,依从(compliance),也称为遵从,人接受其他人请求,使别人的请求得到满足的行为,称为依从。

      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影响的基本方式之一获取依从的特殊技巧,得寸进尺法(“登门槛效应”,已讲,略) 以退为进手法(留面子效应, “门面效应”) ( the door-in the-face technique) :指人们拒绝了一个很大的要求之后,对较小的要求的接受性出击增加的现象以退为进手法,第三节 时尚、流言、舆论(大众心理),一、时尚 “流行语”折射中国社会变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流行的是万元户、下海、打工、美容、涉外饭店等词汇; 九十年代,人们熟悉的是卡拉OK、炒股、进口大片、网吧、知识经济等时髦词语;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