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学课程课件1绪论.ppt
17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一章 绪论,概 念,急危重症护理学:,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危重病人抢救及护理的一门学科急危重症护理学开展历史,19世纪50年代:南丁格尔时代,20世纪50年代:铁肺治疗时代,20世纪60年代:电子仪器设备开展:,心电监护仪,电除颤器,人工呼吸机,血液透析机,应用时代,20世纪60年代末期:仪器集中使用时代,20世纪70年代中期:急救事业国际化标准化,20世纪80年代:上海、北京成立急救中心,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一、院前急救,二、急诊科抢救,三、危重病症救护,四、急救医疗效劳体系的完善,五、急救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一 、院前急救,概念:,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包括患者发生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等环节;还包括抢险救灾、战地救护现场救护的原那么包括:,立即使患者脱离危险区,先救命后治病,争分夺秒,就地取材,保存离断的肢体或器官,加强途中监护并详细记录,二、急症科抢救,三、危重病救护,危重病救护: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务人员在备有先进监护设备和救治设备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接收由急诊科和院内有关科室转来的危重患者,对多种严重疾病或创伤以及继发于各种严重疾病或创伤的复杂并发症患者进行全面监护及治疗。
研究范围主要有:,危重患者的监护与治疗,ICU人员、设备的配备与管理,ICU技术,四、急救医疗效劳体系的完善五 急救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1.组织学习急诊医学和急救护理学,2.有方案组织急救医学讲座、急救技术培训等,提高急救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3.加强急救护理科学研究及情报交流工作,促进人才培养,提高学术水平第二节 急诊医疗体系,急救医疗效劳体系:EMSS,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症科诊治、重症监护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一个完整的EMSS应包括:,1、完善的通讯指挥系统,2、现场救护,3、有检测和急救装置的运输工具,4、高水平的医院急诊效劳和强化治疗,一、建立健全急救组织,形成急救网,一医院急诊科室的任务,1、指挥,2、抢救、转运,3、急救知识的普及,4、接受上级委派的任务,二急救中心站的主要任务:,三街道卫生院、红十字卫生站等组织的主要任务,二、急诊医疗效劳体系管理,一急诊医疗的组织体系,1 扩大社会急救队伍和急救站,使伤病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院前救治。
2 科学地管理急诊科工作,组织急救技术培训,3 对突法性的重大事故,组织及抢救4 战地批救护二急诊医疗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1、最初目击者,也就是应参与实施初步急救,并能正确进行呼救的人员,2、急救医护人员,一般情况下,救护车上应配备1-2名合格的急救人员,参加随救护车在现场和运送途中的救护工作,3、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伤病员送到医院,由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确定性治疗三建立急诊医疗通讯网络,救护站,救护车与医院急诊科配备无线通讯,有条件的城市应逐步建立救护车派遣中心和急救呼叫专线 四改善城市救护的条件,改变救护车只作运送工具的状况,要有足够数量的急救医护人员编制,要有,12名急救医士,随车出发,以便进行及时有效的现场救护和运送途中的救护五加强医院急诊科的建设,提高急诊科的应急能力,1、软件建设,提高急诊科医务人员的急救意识和群体素质建立、健全急诊科、抢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推行急诊工作标准化管理,2、硬件建设:,设备、设施等,新资讯,2006年11月4日,湖南省卫生厅举行湖南省医疗救治体系急救车交接仪式,72辆配备齐全的崭新急救车免费被分到全省14个市州,至此,我省市州中心城市医疗急救系统结束混乱状态长沙市已提前完善120急救系统,统一归口到各市州卫生行政部门的紧急救援中心管辖。
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是什么?,2、急救医疗效劳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有哪些?,3、急救医疗效劳体系的概念?,思考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