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优秀2篇.docx
4页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优秀2篇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篇一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别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爱护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溢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开心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憧憬,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值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妙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沉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开心,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旺盛,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巡游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悲伤和不开心,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欢乐得很,他憧憬扬州地区,又憧憬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翱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味道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言外之意,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常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闻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开心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开心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季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美丽,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好像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溢诗意的细微环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始终把挚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始终看到帆影渐渐模糊,消逝在碧空的终点,可见目送时间之长。
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视,这才留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挚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憧憬,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憧憬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敞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微环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及注释 篇二 佚名 译文 老挚友向我频频挥手,告辞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慢慢地远去,消逝在碧空的终点,只望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注释 ⑴黄鹤楼:中国闻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闻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101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挚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挚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钦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明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逝在碧蓝的天际尽:终点,消逝了碧空:一作碧山 ⑸唯见:只望见天际流:流向天涯 天际:天涯,天涯的终点 第4页 共4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












